沈禾收拾好东西,几乎快要把背篓塞满了。
骑着小黑直奔海边。
海边的两人看到沈禾过来,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沈禾把袋子掏出来丢给两人,又骑着小黑去了上次摘芒果的地方。
结果芒果没找到,倒是摘了一篓子的龙眼,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随后又去了上次砍甘蔗地方,砍了两大捆甘蔗。
这些东西已经够沈禾往回带一趟了。
回去后,沈禾跟余氏说了一下龙眼的吃法,然后又匆匆的往海边往返。
来来回回五六趟,总算是把制好的盐全都搬运了回来。
下午又去了海边两趟,把晒干的海带也运了回来。
然后,加上原本就有的东西,偌大的储物间就变得很是拥挤。
沈禾就想着,等青砖烧好后,还是先盖上一间更大的储物间,最好是盖一间单独放盐的地方。
时间一晃就到了四月底。
所有房子都建好了,村民们也如愿搬进了新家。
搬新家是挺高兴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各家要自己煮饭吃,不能在沈禾家吃饭了。
吃了一个多月的大鱼大肉,突然要自己挖野菜吃,就挺让人受不了的。
不过沈禾也不是完全不管,基本的油盐还是每家发了一罐,海带也给了二十斤,这些算是白给的。
另外一家五十斤粮食,算是借的,来年是一定要还的。
想吃肉也简单,河里头有的是鱼,只要人不懒,怎么也饿不死。
二十头猪崽儿也基本上断奶了,被村民领了回去。
接下来,沈禾就让曹丁卫带队,领着村民去盆里里头挖野菜,采蘑菇。
当然,五花肉是跟着去的,要不然村民们也不敢贸然往林子里钻。
只是如今多了两个村子,规矩自然是要提前讲好的,还有就是一家只能去一个人。
没跟去的村民也没闲着,他们还需要开荒,还有二十家领了猪仔的,统一决定帮陈福烧青砖,好抵用买猪仔的钱。
“咕咕咕!”余氏手里抓了一把磨碎的玉米粒,洒在小鸡群里。
这几窝小鸡加起来有好几十只,破壳好几天了。
这几天被余氏放出鸡舍,满院子的跑。
以至于他们走路还得看着点儿,要不然一不小心踩到就死翘翘了。
沈禾看着跑来跑去的小鸡,对余氏说道:“外婆,我去捡点野鸭蛋回来,也让老母鸡给孵出来。”
“你不是不爱养鸭子吗?”余氏疑惑的看了一眼沈禾,要知道之前在城里买的那些鸭子,都被外孙女送人了,还直嚷嚷养鸭子太麻烦。
沈禾笑嘻嘻道:“哎呀!反正闲着的嘛,到时候孵出来咱卖给村民呗!还能得点银子。”
沈禾差银子吗?当然是不差的,这样说不过就是一个借口,也省得把村民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
余氏‘噗呲’一声笑了出来:“你这孩子,我还能不知道你心里的那点儿小九九?”
“哈哈!那我去了啊!”沈禾被看穿心思,也跟着笑了起来。
“去吧!早去早回啊!”
“嗯,知道了。”沈禾说着已经坐在了小黑的背上。
等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背着满满一篓子野鸭蛋。
这孵小鸭的事情,肯定是余氏更在行些,这些活计自然也落在了余氏头上。
不过家里毕竟有那么多仆人,这活计也不可能让余氏一个人干,其他人也是要帮忙的,余氏最多的时候也就是指挥一下。
天黑之前,村民们采集回来。
有不少人又聚到了沈禾家门口。
“余老太太,听说你们家收羊肚菌还有香菇,是不是真的?”说话的是二村的一个村民,也是今天采菌子的时候听一村的人说的。
据说沈禾偏爱羊肚菌和香菇,之前他们采到这些会卖给沈禾。
余氏一听,立马笑道:“哎呦!你们又采到羊肚菌那些东西了?”
“是啊!今天我光是羊肚菌就有两三斤呢!”
又一个村民道:“我没采到羊肚菌,不过倒是也采了些香菇,你们收不?”
余氏笑眯眯道:“收啊!咱们是一斤羊肚菌换三斤粮食,一斤香菇换一斤粮食。”
三村的村民一听说价格,当即高兴道:“哎呀!这些菌子这么值钱啊?咱肯定是要换的。”
“那行,我叫人来帮忙称重。”
余氏吩咐着仆人从屋里搬了一袋子大米和一袋面粉,又拿来了秤杆。
卫东和二愣子负责称重。
二愣子之前做过这活计,熟稔的说道:“是想要换大米还是换面粉,你们自己选择,价格都是一样的。”
“我换面粉。”
“我换大米。”
“我想每样都来点。”
余氏笑道:“随你们,要哪种都可以。”
也有些人是这两种都没采到,就问:“其他菌子要不要?”
余氏笑着摆了摆手:“其他的暂且不要,咱家里采的就吃不完。”
那些人闻言难免有点失望,摇了摇头随即默默的退出了人群。
接下来几日几乎都是这样,每到下晌就有村民们集聚在沈禾家卖菌子。
有些运气好的人家,几天下来也是换了不少粮食,收入还是挺可观的。
曹丁卫,王彪,还有沈时安都选择在同一天成亲,也就是端午节的第二天。
眼看日子也快到了,这几天,三位新娘子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绣着自己的嫁衣,还有红盖头。
布料是沈禾提前买好的,也幸亏买的多,要不然王彪温言这对突然决定成婚的新人都没得用。
沈禾见她们绣的红盖头还挺好看的,上面一对鸳鸯活灵活现,下面还绣了几道水一样的波纹。
“绣的可真好看,要不让我也扎两针试试?”沈禾看着三人手中的盖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余氏一听,赶紧拍了她一巴掌:“乱说什么!哪有新娘的盖头让别人绣的?”
沈禾愣了一下,惊讶道:“还有这个说法吗?”
三位准新娘见沈禾惊讶的样子,低着头痴痴的抿嘴偷笑。
余氏解释道:“当然了,衣服可以让旁人帮忙绣,盖头却是不行的。”
“哦。”沈禾眼巴巴的看着红盖头,是真的挺好看的,也好想要一个,哪怕用来做枕巾也好啊。
骑着小黑直奔海边。
海边的两人看到沈禾过来,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沈禾把袋子掏出来丢给两人,又骑着小黑去了上次摘芒果的地方。
结果芒果没找到,倒是摘了一篓子的龙眼,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随后又去了上次砍甘蔗地方,砍了两大捆甘蔗。
这些东西已经够沈禾往回带一趟了。
回去后,沈禾跟余氏说了一下龙眼的吃法,然后又匆匆的往海边往返。
来来回回五六趟,总算是把制好的盐全都搬运了回来。
下午又去了海边两趟,把晒干的海带也运了回来。
然后,加上原本就有的东西,偌大的储物间就变得很是拥挤。
沈禾就想着,等青砖烧好后,还是先盖上一间更大的储物间,最好是盖一间单独放盐的地方。
时间一晃就到了四月底。
所有房子都建好了,村民们也如愿搬进了新家。
搬新家是挺高兴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各家要自己煮饭吃,不能在沈禾家吃饭了。
吃了一个多月的大鱼大肉,突然要自己挖野菜吃,就挺让人受不了的。
不过沈禾也不是完全不管,基本的油盐还是每家发了一罐,海带也给了二十斤,这些算是白给的。
另外一家五十斤粮食,算是借的,来年是一定要还的。
想吃肉也简单,河里头有的是鱼,只要人不懒,怎么也饿不死。
二十头猪崽儿也基本上断奶了,被村民领了回去。
接下来,沈禾就让曹丁卫带队,领着村民去盆里里头挖野菜,采蘑菇。
当然,五花肉是跟着去的,要不然村民们也不敢贸然往林子里钻。
只是如今多了两个村子,规矩自然是要提前讲好的,还有就是一家只能去一个人。
没跟去的村民也没闲着,他们还需要开荒,还有二十家领了猪仔的,统一决定帮陈福烧青砖,好抵用买猪仔的钱。
“咕咕咕!”余氏手里抓了一把磨碎的玉米粒,洒在小鸡群里。
这几窝小鸡加起来有好几十只,破壳好几天了。
这几天被余氏放出鸡舍,满院子的跑。
以至于他们走路还得看着点儿,要不然一不小心踩到就死翘翘了。
沈禾看着跑来跑去的小鸡,对余氏说道:“外婆,我去捡点野鸭蛋回来,也让老母鸡给孵出来。”
“你不是不爱养鸭子吗?”余氏疑惑的看了一眼沈禾,要知道之前在城里买的那些鸭子,都被外孙女送人了,还直嚷嚷养鸭子太麻烦。
沈禾笑嘻嘻道:“哎呀!反正闲着的嘛,到时候孵出来咱卖给村民呗!还能得点银子。”
沈禾差银子吗?当然是不差的,这样说不过就是一个借口,也省得把村民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
余氏‘噗呲’一声笑了出来:“你这孩子,我还能不知道你心里的那点儿小九九?”
“哈哈!那我去了啊!”沈禾被看穿心思,也跟着笑了起来。
“去吧!早去早回啊!”
“嗯,知道了。”沈禾说着已经坐在了小黑的背上。
等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背着满满一篓子野鸭蛋。
这孵小鸭的事情,肯定是余氏更在行些,这些活计自然也落在了余氏头上。
不过家里毕竟有那么多仆人,这活计也不可能让余氏一个人干,其他人也是要帮忙的,余氏最多的时候也就是指挥一下。
天黑之前,村民们采集回来。
有不少人又聚到了沈禾家门口。
“余老太太,听说你们家收羊肚菌还有香菇,是不是真的?”说话的是二村的一个村民,也是今天采菌子的时候听一村的人说的。
据说沈禾偏爱羊肚菌和香菇,之前他们采到这些会卖给沈禾。
余氏一听,立马笑道:“哎呦!你们又采到羊肚菌那些东西了?”
“是啊!今天我光是羊肚菌就有两三斤呢!”
又一个村民道:“我没采到羊肚菌,不过倒是也采了些香菇,你们收不?”
余氏笑眯眯道:“收啊!咱们是一斤羊肚菌换三斤粮食,一斤香菇换一斤粮食。”
三村的村民一听说价格,当即高兴道:“哎呀!这些菌子这么值钱啊?咱肯定是要换的。”
“那行,我叫人来帮忙称重。”
余氏吩咐着仆人从屋里搬了一袋子大米和一袋面粉,又拿来了秤杆。
卫东和二愣子负责称重。
二愣子之前做过这活计,熟稔的说道:“是想要换大米还是换面粉,你们自己选择,价格都是一样的。”
“我换面粉。”
“我换大米。”
“我想每样都来点。”
余氏笑道:“随你们,要哪种都可以。”
也有些人是这两种都没采到,就问:“其他菌子要不要?”
余氏笑着摆了摆手:“其他的暂且不要,咱家里采的就吃不完。”
那些人闻言难免有点失望,摇了摇头随即默默的退出了人群。
接下来几日几乎都是这样,每到下晌就有村民们集聚在沈禾家卖菌子。
有些运气好的人家,几天下来也是换了不少粮食,收入还是挺可观的。
曹丁卫,王彪,还有沈时安都选择在同一天成亲,也就是端午节的第二天。
眼看日子也快到了,这几天,三位新娘子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绣着自己的嫁衣,还有红盖头。
布料是沈禾提前买好的,也幸亏买的多,要不然王彪温言这对突然决定成婚的新人都没得用。
沈禾见她们绣的红盖头还挺好看的,上面一对鸳鸯活灵活现,下面还绣了几道水一样的波纹。
“绣的可真好看,要不让我也扎两针试试?”沈禾看着三人手中的盖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余氏一听,赶紧拍了她一巴掌:“乱说什么!哪有新娘的盖头让别人绣的?”
沈禾愣了一下,惊讶道:“还有这个说法吗?”
三位准新娘见沈禾惊讶的样子,低着头痴痴的抿嘴偷笑。
余氏解释道:“当然了,衣服可以让旁人帮忙绣,盖头却是不行的。”
“哦。”沈禾眼巴巴的看着红盖头,是真的挺好看的,也好想要一个,哪怕用来做枕巾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