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年的第一场雪-《四合院:我成了何雨柱》

  八月的天不但热死人。

  而且晚上乡间的路上飞虫更是不少。

  把何雨柱咬的浑身痒痒不说,还起了各种小红疙瘩。

  特么以后再也不来了。

  得找个人来代替自己。

  想来想去目前也只刘光天可用,刘光福还太小。

  大棚交给马华刘岚也是一样。

  不过刘光天没有空间,带着一堆老物件进城有些显眼。

  何雨柱思索着怎么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看到自己的轧钢厂采购证明,何雨柱一下有了主意。

  以轧钢厂的名义在城外找个偏僻的地方租间房。

  让刘光天把东西放在那里,自己下次去村里收野味时再去收就是了。

  至于会不会被盗,何雨柱表示看天。

  不过机率应该不大,就算被人光顾,也多半不会在意那些东西。

  回到家后,何雨柱心想今天的收获还不错。

  在整理东西居然发现了一张错版的大龙邮票。

  这可是国内发行的第一代邮票,极为珍贵。

  在新时代过后普通的大龙邮票都被炒到一个天价。

  曾经2008年有三枚被拍卖了到5000W以上。

  其实对于古董、邮票之类的拍卖。

  何雨柱向来是敬而远之。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那些人用来割韭菜的手段。

  这些圈子就那么大,真正有钱的能有多少。

  有钱又肯花个千万,基至上亿来买的更是少之又少。

  说你这个值多少多少钱,但前提是你得能卖出去。

  反正从农村收老物件的事以后都交给光天了。

  他要是也受不了何雨柱就打算断了这条线。

  自己收这些只是为了装逼,又不是为了受罪。

  至此何雨柱对收古董是彻底看开了。

  自己过得舒服才是最主要的,收这玩艺就看缘分吧。

  碰到了就问一下,碰不到就拉倒。

  第二天何雨柱将这事跟刘光天说了一下。

  刘光天很是兴奋。

  原因是能开厂里的三轮车,他觉得很威风

  还有就是何雨柱告诉他每次回来都是有好处的。

  下午何雨柱就带着他去运输队学习起了怎么开。

  同时也告诉他还要学会怎么修理才行。

  热情度很高的刘光天表示没问题。

  交代好后何雨柱就回了厨房。

  在刘光天学习的这段时间何雨柱除了下乡收野味外就没再去过了。

  时光如流水。

  两月很快就过去了。

  除了一些重大的问题,基本上刘光天都可以自己修理了。

  于是何雨柱就带着他将每个村走了一遍。

  同时告诉村里的那些长者们。

  以后自己收野味的时候会来估算下价值,之后都由刘光天来交易。

  就这样一直到了冬天。

  63年的第一天就下起了大雪。

  这时还没有所谓的全球变暖。

  四九城的雪下的很大,一夜之间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白色。

  地上的雪那是老厚了。

  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清脆声。

  何雨柱就特别喜欢听着这样的声音在雪地里行走。

  边踩还边用那破锣嗓子唱着:

  “63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一边在扫雪的娄晓娥是气不打一处来。

  “傻柱还不过来扫雪,像个小孩子一样干嘛呢。”

  “还有闭上嘴,唱的跟杀猪一样,难听死了。”

  见自家媳妇真生气了何雨柱这才乖乖扫了起雪。

  一旁的星星和雨水见状偷偷的笑了起来。

  由于雪实在下的太大,街道一早就过来下了通知。

  除了要把自家门前打扫干净外,每家每户都要安排人去清理道路。

  几位大爷在街道没来之前就已经把人都叫醒了。

  开了个简易的会安排了下院内的清扫工作。

  人多力量大。

  一群人干得热火朝天。

  很快就把四合院清理干净了。

  很久没有一起集体劳动过了,干得兴起的何雨柱脑子一抽,大声说:

  “今儿个大家伙辛苦了,把家里能拿的东西都拿来。”

  “我给大家伙露一手。”

  刚说完何雨柱就后悔了。

  四合院总共一百多人,这不得累死自己。

  不过自己装的逼,含着泪也要装完。

  听何雨柱说完,院里的街坊们都动了起来。

  有回家拿东西的,有去前后院通知的。

  有去支大锅的,有去提水的。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不一会大锅就烧上了。

  何雨柱去屋里拿了几根大骨扔了进去。

  街坊们直说柱子大气。

  一些女同志也忙着切菜洗菜活面揉面。

  也没人安排,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

  何雨柱看着这一切,想起小时候自己村里办事时就是这样。

  村里人过来后,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也不用大总吩咐,就去了各自的岗位。

  大冬天的早上,没有什么比吃上一碗热乎乎面条更暖身了。

  不过吊大骨汤需要一段时间。

  何雨柱就跟街坊们商量了一下。

  让他们先去完成街道的任务,等他们回来就差不多能吃上了。

  除了老人小孩外,还有一些留下来擀面条的。

  其他人都拿着工具就上街了。

  何雨柱先是在锅中加入了葱姜。

  等大火把汤烧开后,就抽出了几个木头,让大火变成中火。

  将浮沫去净后,就盖上了锅盖。

  差不多一个小时,汤已经变白了。

  何雨柱这时放入了适量的盐。

  “柱子,这盐最后放有什么讲究吗。”

  前院的张大妈问了起来。

  “张婶,这当然有讲究了。”

  “盐不能中途放,要在汤差不多吊好后才能加入,这样既调味又增鲜。”

  “而且吊汤的水也必须一次加足,中途不能加水。”

  张大妈听后夸起了何雨柱。

  “难怪柱子你做的东西那么好吃。”

  “张婶,让人把面条拿来吧,你们先吃。”

  “估计他们扫雪的应该也快回来了。”

  “到时挤一起就不好了。”

  见何雨柱这么说,张婶一想也是。

  就去叫人把面条拿了过来。

  面条还没下好,锅边就围了一群小朋友。

  都是被香味吸引来的,有些还流起了哈喇子。

  不过很快就冻成了冰,惹笑了一群人。

  不一会面条就出锅了。

  一群小朋友边吃边羡慕的看着星星。

  “星星你真有福气,爸爸做饭那么好吃。”

  星星听后很大气的挥了挥手:

  “这有什么,你们以后谁听我的话,我就叫我爸爸做饭给你们谁吃。”

  正在忙碌的何雨柱听到后觉得有必要跟星星谈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