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沙海星辰-暗流涌动的食堂-《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那天的夕阳格外红,像浸了血似的泼在天边。方稷和铁柱像往常一样,端着餐盘坐在食堂角落。铝制餐勺碰撞的声音里,身后维吾尔族工人那桌的谈话声断断续续飘过来。

  \"...汉人就是来抢资源的...\"

  \"...育苗技术都不教真的...\"

  \"...当年我爷爷那会儿...\"

  铁柱的筷子突然停在半空。方稷看见他手背上的青筋一根根暴起来,麦色的皮肤绷得发亮。

  \"吃你的饭。\"方稷夹了块羊肉放进铁柱碗里,声音轻得像片落叶。

  铁柱的筷子\"啪\"地拍在桌上,几粒米饭溅到餐盘边缘。方稷用眼神制止了他,两人沉默地吃完剩下的饭菜。走出食堂时,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斑驳的墙面上。

  \"方老师,这事......\"铁柱的嗓音发紧。

  \"先别急。\"方稷摸出烟袋,在手里慢慢卷着,\"去找找艾尔肯。\"

  铁柱皱起眉头:\"找那个维族技术员?他们明明——\"

  \"天下哪有那么多无缘无故的爱恨。\"方稷打断他,烟草在粗糙的指间碾碎,\"咱们太关注技术推广,在人员的管理上确实做得不够,必须调查一下,到底是什么事情。\"

  铁柱愣住了。方稷很少这样直接承认工作中的不足。

  远处,几个维吾尔族工人结伴走出食堂,笑声在空旷的场院里格外清脆。铁柱注意到方稷的目光追随着他们,那双常年被风沙打磨的眼睛里,藏着某种他读不懂的情绪。

  \"走吧。\"方稷把卷好的烟夹在耳后。

  他们沿着农场边缘的小路往职工宿舍区走。

  九月的南疆,白杨树叶开始泛黄,在风中沙沙作响。铁柱踢着路上的石子,闷声道:\"方老师......\"

  方稷的脚步慢了下来。他伸手摘下一片半黄的杨树叶,在指间捻转,把树叶抛向空中,看着它打着旋儿落下,\"刚来时我也觉得,我们是来'帮'他们的。后来才明白,这里本来就是他们的家。\"

  艾尔肯的宿舍还亮着灯。这个维吾尔族技术员见他们深夜造访,立刻明白了来意。

  \"方教授,您好,您这次来是阿不都他们几个吧?\"艾尔肯给两人倒了奶茶,\"年轻人不懂事,说话没分寸......\"

  \"不光是今天。\"方稷盯着杯中晃动的奶皮,\"上个月播种机故障,汉族组和维吾尔族组互相推诿;上周食堂分菜,为了一勺羊肉汤差点动手。\"方稷把调查到的内容直接问艾尔肯,艾尔肯作为维吾尔族的干部,当初设立这个岗位就是为了能够有人了解维吾尔族,处理维吾尔族的事情,最好还是他们本族的人出面。

  艾尔肯的指尖在桌面上画着圈:\"您知道斋月吗?\"

  铁柱一愣。

  \"上个月,汉族工人在正午吃西瓜,汁水溅到正在封斋的年轻人衣服上。\"艾尔肯的声音越来越低,\"还有每周五的主麻日,总是安排维吾尔族同志最忙的活......\"

  烟卷停在半空。他忽然想起上周五,自己确实让古丽带人去抢修滴灌系统,而那正是礼拜时间。

  方稷突然意识到,在这片共同奋斗的土地上,始终横亘着一道看不见的墙——汉族团队追求效率和产量,维吾尔族同胞更看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午的会议室火药味十足。

  \"什么叫我们抢资源?\"年轻的技术员小王拍案而起,\"没有我们带来的滴灌技术,现在还在喝风吃沙!\"

  阿不都冷笑一声:\"没有我们的放牧经验,你们连骆驼刺和梭梭苗都分不清!\"

  铁柱突然踹翻凳子,巨响让所有人安静下来。

  \"都他妈闭嘴!\"他赤红着眼睛,\"知道老子最烦什么?不是风沙不是干旱,是特么的自己人捅刀子!要是再给我这叽叽歪歪搞小团体,搞民族歧视,都滚,谁都别留下。\"

  铁柱的怒吼在会议室里回荡,震得窗户玻璃嗡嗡作响。

  他粗重地喘着气,拳头攥得死紧,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的老茧里。阿不都和小王都僵在原地,谁也没见过好脾气的铁柱发这么大火。

  方稷轻轻按住铁柱颤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

  窗前,望着外面连绵的绿色防风林,那是汉族和维吾尔族工人一起栽下的。

  \"都坐下。\"方稷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张脸:\"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团结果'能在沙漠里活下来吗?\"

  没人回答。

  \"因为它的根和骆驼刺嫁接在了一起。\"方稷走到阿不都面前,\"就像我们,必须把根扎进彼此的土壤里。现在所有人,有什么矛盾和不满,今天堂堂正正的说出来,以后不许私下在蛐蛐。\"

  方稷的目光在会议室里缓缓扫过,像秋日里最后一片不肯坠落的叶子,固执地悬在枝头。

  \"小王,你先说。\"他点了最年轻的技术员,\"上个月滴灌系统检修,为什么故意把维吾尔族同志安排在正午?\"

  小王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我、我没有......那天系统突发故障......\"

  \"故障是上午十点发现的。\"方稷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值班表,\"你完全可以把抢修安排在下午三点后。\"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树叶摩擦的声音。小王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会议桌边缘的漆皮,半晌才嗫嚅道:\"我就是觉得......他们干活慢......\"

  阿不都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慢?\"他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你们汉族同志用机器翻一亩地要多久?我们不用机器,靠双手,三天!但我们的土不会板结,不会盐碱化!\"

  方稷抬手示意阿不都坐下,转向另一位维吾尔族工人:\"麦麦提,你上周为什么把汉族技术员的测量仪藏起来?\"

  麦麦提黝黑的脸庞绷得紧紧的:\"他们......\"他看了眼艾尔肯,改用维吾尔语快速说了几句。

  艾尔肯翻译道:\"他说技术员踩坏了他们刚播下的苜蓿种子,连句道歉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