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共同的根-《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那你来解释解释,为什么你们'祖传'的方法让这片地荒了几百年?\"

  工具棚里传来金属碰撞的巨响。方稷快步走过去,看见阿不都把手里的扳手狠狠摔在地上,转身就走。小王站在原地,脸色铁青。

  \"怎么回事?\"方稷沉声问。

  小王咬着嘴唇:\"方教授,我真的尽力了。可他们根本不愿意学新技术,总觉得我们在......\"他咽下了后半句话。

  \"在什么?\"

  \"在......刁难他们,在看不起他们的传统。\"小王终于说出来,\"可现代农业就是需要标准化操作啊!讲不通,我和他完全就是在鸡同鸭讲。\"

  方稷望着阿不都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冰面下的暗流

  当天下午,铁柱急匆匆地找到方稷:\"方老师,出事了!麦麦提带着十几个维吾尔族工人说要罢工!他们说不干了。\"

  在基地东侧的休息区,麦麦提正用维吾尔语激动地说着什么,周围工人们频频点头。艾尔肯站在中间,试图调解,但效果甚微。

  \"他们说受不了被当成学生一样管教。\"艾尔肯向方稷解释,\"特别是那些年轻技术员的态度特别的强硬......\"

  方稷注意到,麦麦提说这话时,眼睛一直盯着站在外围的小王。

  \"我明白了。\"方稷点点头,\"让大家先回去休息,明天上午停工半天,我们重新谈谈。\"

  那晚,方稷和铁柱在办公室里长谈到深夜。

  \"我们太心急了。\"方稷揉着太阳穴,\"光想着把技术传授给他们,却忘了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这些参差不同的经历,铸就了他们,而我们却想他们标准化,还没做好动员工作,不怪他们有矛盾,这事怪我了。\"

  铁柱不解:\"可我们确实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啊?滴灌、育种、土壤改良......之前其他地方也没出现任何问题啊!\"

  \"是啊,就是因为这里是新疆啊!虽然56个民族是一家,但是国家也要尊重他们独有的民族特色,要想想当初去藏地支援有多难。\"方稷站起身,走到窗前,\"我们一直把自己放在'给予者'的位置,他们自然就成了'接受者'。没有人喜欢被居高临下地教导。\"

  铁柱恍然大悟:\"所以阿不都才会说......\"

  \"说我们看不起他们的传统。\"方稷接过话头,\"因为我们确实在无意中流露出这种态度。\"

  第二天上午,方稷改变了会议方式。

  他没有让任何人发言,而是在桌上摆了几样东西:一捧普通沙土,一捧改良后的土壤;一根传统木犁,一个滴灌喷头;一把本地小麦,一株\"团结果\"幼苗。

  \"今天不讨论谁对谁错。\"方稷说,\"我们就聊聊,怎么把这些东西的优点结合起来。\"

  会议室安静了片刻。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个开口的是最年长的维吾尔族工人库尔班。

  \"这个滴灌......\"他指着喷头,\"省水是真的,但太容易堵。我们的老办法,用红柳枝过滤水,也许能帮上忙。\"

  技术员老张眼睛一亮:\"对啊!红柳纤维的过滤效果比我们的滤网好多了!\"

  渐渐地,讨论越来越热烈。阿不都提出可以用传统方法判断土壤墒情,作为仪器测量的补充;小王则建议把操作手册翻译成维吾尔语,并配上图示。

  会议结束时,方稷宣布了一个新决定:\"从今天起,我们成立'技术融合小组'。每个新技术推广前,必须先经过小组里维吾尔族老农的实践检验;同样,传统方法也要用科学数据来验证效果。\"

  改变是缓慢的,但确确实实在发生。

  两周后,方稷看见小王和阿不都头碰头地蹲在试验田边。小王拿着仪器测量,阿不都则用手直接插进土里判断墒情,两人不时交流几句,甚至还会争论。

  更让方稷欣慰的是食堂里的变化。

  现在,中间那些空桌子最先坐满,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汉族工人会学着用手抓饭吃,维吾尔族兄弟也开始尝试用筷子。

  有时还能听见生硬的汉语和走调的维吾尔语问候此起彼伏。

  食堂的公告栏上,新贴出了一张\"每日一句\"双语学习表。左边是汉语,右边是维吾尔语,下面还配有简单的图示。

  \"这是古丽的主意。\"铁柱端着餐盘走过来,\"现在每天开饭前,大家都要互相教一句对方的话。\"

  方稷注意到,小王正结结巴巴地用维吾尔语向麦麦提问好,而麦麦提则一本正经地纠正他的发音。周围响起善意的笑声,但不再是嘲讽,而是鼓励。

  \"昨天阿不都还问我'吃了吗'用汉语怎么说。\"铁柱咧嘴一笑,\"他说要跟汉族兄弟打招呼用。\"

  斋月结束那天,整个基地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汉族工人们早早起来,帮维吾尔族兄弟打扫庭院、准备食物。

  \"方教授,尝尝这个!\"麦麦提的妻子端来一盘精致的点心,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核桃香在口中化开:\"好吃!这是......\"

  方稷转了一圈回到办公室,就看见铁柱哼着小调走进办公室,手里端着两杯冒着热气的茶。他把其中一杯放在方稷面前,脸上挂着掩不住的笑意。

  \"方老师,您看见了吗?刚才阿不都主动教小王怎么用红柳枝编滤网呢!\"铁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要我说,这民族团结的事也没那么难嘛!\"

  方稷没有立即接话。他慢慢搅动着茶,看着茶叶在杯子里打着旋儿。窗外,几个维吾尔族工人和汉族技术员正有说有笑地走向试验田,看起来确实其乐融融。

  \"铁柱,\"方稷终于开口,\"记得你刚来时的第一场沙暴吗?\"

  铁柱一愣:\"记得啊,差点把整个试验田都埋了。\"

  \"当时表面看着风停了,实际上地下的暗流还在涌动。\"方稷抬起眼睛,\"现在的平静,可能只是下一场风暴前的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