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时,湿热的海风扑面而来。
与河南干燥的秋意不同,这里依然保持着盛夏的热情。方稷看着学生们疲惫却兴奋的脸庞,拍了拍手:\"好了,给大家放两天假,都回家好好休息,陪陪家人。大后天早上八点,实验室见。\"
陈雨薇拖着行李箱走进家门时,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听到开门声,妈妈举着锅铲就跑了出来:\"哎呀,我的宝贝回来了!快让妈妈看看,我的乖乖,吃苦了吧?都瘦了!\"
\"妈,我没事,特别好,\"雨薇笑着转了个圈,\"就是晒黑了点。\"
晚饭时,全家围坐在一起。爸爸好奇地问:\"在河南都研究什么了?跟爸爸说说。\"
雨薇顿时来了精神,滔滔不绝的说着这三个月的事:\"我们研究的麦田,周边种油菜吸引蚜虫,瓢虫就会来吃蚜虫...\"
弟弟凑过来看:\"姐,你们是不是天天在田里捉虫子啊?\"
\"才不是呢!\"雨薇骄傲地说,\"我们做的是系统研究,要调查种群动态,分析数据...\"她忽然停住,发现家人都一脸茫然地看着她。
\"呃...就是研究怎么让瓢虫帮农民吃害虫,这样就不用打农药了。当然这只是个理想主义的方向,方老师说过大面积是不可能实现的,成本高不说,我们的粮食红线可能就达不到了,但是这个方向现在虽然实现不了,可是只要有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个难题总会被我们攻克的。\"她换了个说法。
\"这个好!\"奶奶竖起大拇指,\"你们做的是积德的事啊!\"
另一边,李明远回到家就直奔书房。他小心地从行李箱里取出一个密封袋,里面是几株从河南带回来酱菜。
\"明远,先吃饭!\"妈妈在门外喊道,\"一回来就钻书房,也不知道陪妈妈说说话。\"
\"来了来了!\"明远应着,眼睛却还盯着标本,\"妈,你一会熬点粥给你尝尝我们从河南带回来的酱菜!我们在河南就靠它来...\"
\"行,行,\"妈妈笑着打断,\"我熬个粥,咱们就开饭。\"
张婷婷的回家给爸妈带了河南特产的新郑大枣,给妹妹买了当地的手工布鞋。
\"姐,河南好玩吗?\"妹妹一边试鞋一边问。
\"我们可不是去玩的,\"婷婷打开书包,掏出一张照片,\"看,这是我们做的土壤采样,这是微生物分离培养...\"
爸爸凑过来看:\"这么复杂啊?我家女儿这是要做科学家了啊。\"
\"嘿嘿,那当然!现在要科学种田嘛!不用农药的地,土壤里的有益微生物特别多...这周回去我就要和爷爷说,以后咱们也要在家做一块这样的地。\"
妈妈端来水果:\"好了好了,先让姐姐休息。这些天肯定没吃好,妈妈给你炖了椰子鸡。\"
就在学生们享受家庭温暖时,方稷的行程却排得满满当当。回到三亚的第二天,他就开始拜访当地的生物学专家。
第一站是海南大学热带生物实验室。着名的昆虫生态学家林教授接待了他。
\"方教授,听说你们在河南的成果很显着啊!\"林教授泡上一壶鹧鸪茶,\"特别是那个蚜虫-瓢虫种群动态研究,很有价值。\"
方稷取出研究报告:\"这正是我来请教您的原因。我们在温带地区的发现,不知道在热带地区是否适用?\"
林教授仔细翻阅着数据:\"很有意思...热带地区天敌种类更丰富,可能不需要人工释放瓢虫。我建议你们研究本地的天敌资源。\"
两人讨论了整整一上午。临别时,林教授还送给方稷几本热带昆虫图鉴:\"这些资料应该对你们有帮助。\"
下午,方稷来到三亚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是他多年的老朋友,一见面就打趣道:\"老方,你又来'挖'我们的人才了?\"
\"这次是来请教的,\"方稷笑着递出自己买的礼物一包大枣,\"我们在河南发现油菜的诱集效果很好,但在热带地区...\"
\"油菜可能不太适应,\"站长直言不讳,\"我建议试试本地植物,比如飞机草或者紫花苜蓿,它们也有很好的诱集效果。\"
两人来到推广站的试验田,实地查看各种诱集植物的生长情况。站长还介绍了当地农民的一些土办法:\"有些老农会在田边种香茅,既能驱虫又能卖钱。\"
傍晚,方稷又拜访了海南热带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王研究员对他的土壤微生物研究很感兴趣。
\"你们发现的那些有益微生物,在热带土壤中可能表现不同,\"王研究员说,\"我建议做一下适应性试验。\"
她带着方稷参观实验室:\"我们这里有一些热带土壤微生物菌种库,或许可以合作开发专门的热带配方。\"
在返回实验站的路上,方稷偶然路过一个农家乐。看到院子里种着各种植物,他忍不住停下脚步。
老板是个热情的中年人:\"老板,来看看我们的花啊,整个这片区域我家种的最好。\"
方稷在这里转了一圈,这就是一个天然的驱虫园啊。
\"迷迭香,驱蚊虫的;万寿菊,能防线虫;薄荷,蚂蚁不喜欢这个味道...\"
最让方稷感兴趣的是,老板在果树下散养了一些鸡鸭:\"它们会吃落果里的害虫,省得打药。\"
这些看似简单的土办法,给了方稷新的启发:\"也许我们的技术系统不应该追求高大上,而要像这样简单实用?\"
方稷看着精神饱满的学生们,欣慰地笑了:\"好,看来大家都充电完毕了。接下来,我们要把在河南的成果与热带农业实际相结合...\"
他分享了这几天拜访专家的收获:\"林教授建议我们研究本地天敌资源;推广站推荐了热带诱集植物;热科院愿意提供微生物菌种...\"
最后,他提到那个农家乐的例子:\"有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可能就是最有效的。我们的技术研发要接地气,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
实验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新的研究中。他们知道,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有了家的温暖和专家的指导,他们更有信心在这条绿色农业的道路上走下去。
与河南干燥的秋意不同,这里依然保持着盛夏的热情。方稷看着学生们疲惫却兴奋的脸庞,拍了拍手:\"好了,给大家放两天假,都回家好好休息,陪陪家人。大后天早上八点,实验室见。\"
陈雨薇拖着行李箱走进家门时,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听到开门声,妈妈举着锅铲就跑了出来:\"哎呀,我的宝贝回来了!快让妈妈看看,我的乖乖,吃苦了吧?都瘦了!\"
\"妈,我没事,特别好,\"雨薇笑着转了个圈,\"就是晒黑了点。\"
晚饭时,全家围坐在一起。爸爸好奇地问:\"在河南都研究什么了?跟爸爸说说。\"
雨薇顿时来了精神,滔滔不绝的说着这三个月的事:\"我们研究的麦田,周边种油菜吸引蚜虫,瓢虫就会来吃蚜虫...\"
弟弟凑过来看:\"姐,你们是不是天天在田里捉虫子啊?\"
\"才不是呢!\"雨薇骄傲地说,\"我们做的是系统研究,要调查种群动态,分析数据...\"她忽然停住,发现家人都一脸茫然地看着她。
\"呃...就是研究怎么让瓢虫帮农民吃害虫,这样就不用打农药了。当然这只是个理想主义的方向,方老师说过大面积是不可能实现的,成本高不说,我们的粮食红线可能就达不到了,但是这个方向现在虽然实现不了,可是只要有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个难题总会被我们攻克的。\"她换了个说法。
\"这个好!\"奶奶竖起大拇指,\"你们做的是积德的事啊!\"
另一边,李明远回到家就直奔书房。他小心地从行李箱里取出一个密封袋,里面是几株从河南带回来酱菜。
\"明远,先吃饭!\"妈妈在门外喊道,\"一回来就钻书房,也不知道陪妈妈说说话。\"
\"来了来了!\"明远应着,眼睛却还盯着标本,\"妈,你一会熬点粥给你尝尝我们从河南带回来的酱菜!我们在河南就靠它来...\"
\"行,行,\"妈妈笑着打断,\"我熬个粥,咱们就开饭。\"
张婷婷的回家给爸妈带了河南特产的新郑大枣,给妹妹买了当地的手工布鞋。
\"姐,河南好玩吗?\"妹妹一边试鞋一边问。
\"我们可不是去玩的,\"婷婷打开书包,掏出一张照片,\"看,这是我们做的土壤采样,这是微生物分离培养...\"
爸爸凑过来看:\"这么复杂啊?我家女儿这是要做科学家了啊。\"
\"嘿嘿,那当然!现在要科学种田嘛!不用农药的地,土壤里的有益微生物特别多...这周回去我就要和爷爷说,以后咱们也要在家做一块这样的地。\"
妈妈端来水果:\"好了好了,先让姐姐休息。这些天肯定没吃好,妈妈给你炖了椰子鸡。\"
就在学生们享受家庭温暖时,方稷的行程却排得满满当当。回到三亚的第二天,他就开始拜访当地的生物学专家。
第一站是海南大学热带生物实验室。着名的昆虫生态学家林教授接待了他。
\"方教授,听说你们在河南的成果很显着啊!\"林教授泡上一壶鹧鸪茶,\"特别是那个蚜虫-瓢虫种群动态研究,很有价值。\"
方稷取出研究报告:\"这正是我来请教您的原因。我们在温带地区的发现,不知道在热带地区是否适用?\"
林教授仔细翻阅着数据:\"很有意思...热带地区天敌种类更丰富,可能不需要人工释放瓢虫。我建议你们研究本地的天敌资源。\"
两人讨论了整整一上午。临别时,林教授还送给方稷几本热带昆虫图鉴:\"这些资料应该对你们有帮助。\"
下午,方稷来到三亚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是他多年的老朋友,一见面就打趣道:\"老方,你又来'挖'我们的人才了?\"
\"这次是来请教的,\"方稷笑着递出自己买的礼物一包大枣,\"我们在河南发现油菜的诱集效果很好,但在热带地区...\"
\"油菜可能不太适应,\"站长直言不讳,\"我建议试试本地植物,比如飞机草或者紫花苜蓿,它们也有很好的诱集效果。\"
两人来到推广站的试验田,实地查看各种诱集植物的生长情况。站长还介绍了当地农民的一些土办法:\"有些老农会在田边种香茅,既能驱虫又能卖钱。\"
傍晚,方稷又拜访了海南热带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王研究员对他的土壤微生物研究很感兴趣。
\"你们发现的那些有益微生物,在热带土壤中可能表现不同,\"王研究员说,\"我建议做一下适应性试验。\"
她带着方稷参观实验室:\"我们这里有一些热带土壤微生物菌种库,或许可以合作开发专门的热带配方。\"
在返回实验站的路上,方稷偶然路过一个农家乐。看到院子里种着各种植物,他忍不住停下脚步。
老板是个热情的中年人:\"老板,来看看我们的花啊,整个这片区域我家种的最好。\"
方稷在这里转了一圈,这就是一个天然的驱虫园啊。
\"迷迭香,驱蚊虫的;万寿菊,能防线虫;薄荷,蚂蚁不喜欢这个味道...\"
最让方稷感兴趣的是,老板在果树下散养了一些鸡鸭:\"它们会吃落果里的害虫,省得打药。\"
这些看似简单的土办法,给了方稷新的启发:\"也许我们的技术系统不应该追求高大上,而要像这样简单实用?\"
方稷看着精神饱满的学生们,欣慰地笑了:\"好,看来大家都充电完毕了。接下来,我们要把在河南的成果与热带农业实际相结合...\"
他分享了这几天拜访专家的收获:\"林教授建议我们研究本地天敌资源;推广站推荐了热带诱集植物;热科院愿意提供微生物菌种...\"
最后,他提到那个农家乐的例子:\"有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可能就是最有效的。我们的技术研发要接地气,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
实验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新的研究中。他们知道,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有了家的温暖和专家的指导,他们更有信心在这条绿色农业的道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