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铁幕之下的僵局-《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农科院保卫科的铁皮柜上,挂钟的秒针一格一格跳动,像是拷问着每个人的耐心。方稷盯着桌上摊开的证据——周国庆的胶卷、老刘送的车票、司机销毁档案时被拍下的照片——每一样都指向韩树理,却又都差最后一步。

  \"刘处长,再耗下去没意义。\"赵铁柱敲敲桌面,\"火车票是昨天下午买的,那时候周国庆还没暴露,你们怎么就准备送他走了?\"

  老刘推了推眼镜:\"组织上派我去广州采购实验器材,顺便帮同事带张票,犯法吗?\"

  方稷突然问:\"票钱是谁给的?\"

  \"我自己垫的。\"

  \"五百块现金加一张去广州的软卧票。\"方稷冷笑,\"您一个月工资才87块5,真大方。\"

  老刘面不改色:\"祖上留的积蓄。\"

  方稷和赵铁柱站在审讯室外,透过小窗看着里面一言不发的后勤处长老刘。

  \"三天了,翻来覆去就那句话——'我只是送票的'。\"赵铁柱狠狠掐灭烟头,\"韩树理这条老狐狸,连面都没露。\"

  方稷盯着老刘油光发亮的额头,那里沁出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在害怕。\"

  \"怕?我看他睡得挺香!\"赵铁柱踹了脚铁门,\"连周国庆都招了是韩树理指使,这老东西还嘴硬!\"

  \"这老狐狸!\"赵铁柱一拳砸在桌上,\"司机咬死是自己擅作主张,老刘只承认送票,周国庆更现在更是吓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也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的。\"

  两人沉默下来。灯光照在桌上那张火车票上——这张本该成为铁证的纸片,此刻却成了个笑话。

  方稷摩挲着茶杯边缘:\"韩树理现在什么反应?\"

  \"稳如泰山。\"赵铁柱冷笑,\"照常上班,还主动找所长谈话,说保卫科无端怀疑同志影响团结。\"

  窗外,几个保卫干事押着韩树理的司机走过。那人昂着头,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方稷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蛇打七寸,人攻软肋。\"

  \"赵科长,\"方稷放下茶杯,\"能查查老周的母亲现在在哪个医院吗?\"

  方稷和赵铁柱对视一眼,同时站起身。

  审讯室里,周国庆正在啃冷馒头。见方稷进来,他慌忙把馒头藏到背后,活像只受惊的兔子,方稷看着周国庆良久,知道他没有说完他知道的,但是又不可能对他动用私刑。

  \"这么多天了不担心你母亲吗?\"方稷单刀直入。

  周国庆的馒头掉在了地上。

  \"你们......你们别牵连她!\"周国庆突然激动起来,\"我妈什么都不知道,她不知道我的事!\"

  \"不知道?\"赵铁柱冷笑,\"那她儿子赚多少钱她心里也一点数都没有吗?\"

  周国庆的嘴唇开始发抖:\"......\"他呆在这里的几天已经有人警告过他了,如果管不住嘴,他的儿子和母亲,都别想活了。

  周国庆觉得不说可能还有人管母亲的医药费,说了谁来给母亲看病呢?谁给儿子寄学费呢?周国庆现在特别想咬舌自尽,但是他没有咬舌自尽的胆量。

  ————

  \"要不......\"方稷犹豫着开口,\"请部队的同志协助?\"

  赵铁柱立刻摇头:\"上次王中校是特殊情况。审问犯人必须走公安程序,这是原则。\"

  \"但韩树理在公安系统也有人脉。\"方稷压低声音,\"万一有人递话......\"

  考虑再三方稷还是拨通了军区电话,接线员转接三次才找到王昆鹏。

  \"王中校,情况就是这样......\"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方老师,军队不能直接插手地方案件。不过......\"王昆鹏的声音压低,\"你们有没有查过韩树理的海外关系?\"

  \"查过,很干净。\"

  \"太干净就是问题。\"王昆鹏轻声道,\"建议重点审讯司机——领导的心腹往往知道得比亲信还多。我不能直接参与审讯。但有方法可以试试。\"

  \"制造信息差——让A以为b已招供;利用时间差——深夜3-4点是人意志最薄弱时段;

  重构记忆——反复追问细节,说谎者会自相矛盾......\"

  沉默了一会王昆鹏补充道:\"针对老刘:他右腿有旧伤,久坐会疼痛加剧。\"

  方稷惊讶抬头:\"你怎么知道?\"

  \"方老师你忘了,我做过一段时间你的学生,每次见到他,他身上都有膏药味。\"王昆鹏,\"保卫科档案显示,他1968年在五七干校摔断过腿。\"

  深夜三点,审讯室的灯突然大亮。老刘一个激灵醒来,右腿不自然地抽搐着。

  方稷把热水袋放在他膝盖上:\"刘处长,年纪大了要注意保暖。\"

  老刘警惕地盯着他:\"我什么都不知道。\"

  \"周国庆都交代了。\"方稷翻开空白笔记本,故作轻松,\"现在就看您的态度了。\"

  \"他胡说八道!\"老刘猛地拍桌,随即疼得龇牙咧嘴。

  方稷不急不缓地拧开钢笔:\"那您说说,上月15号下午,您去韩副主任办公室做什么?\"

  \"我......汇报后勤工作。\"

  \"具体几点?\"

  \"三点......不,四点左右。\"

  \"当时办公室里还有谁?\"

  \"就我们俩......等等,好像秘书也在?\"老刘的额头渗出冷汗。

  方稷突然合上本子:\"韩树理上月15号全天在部里开会,有签到记录。\"

  老刘的脸\"唰\"地白了。

  凌晨四点,老刘的右腿已经疼得发抖。方稷适时递上两片阿司匹林:\"何必呢?您为农科院服务二十年,就落个替罪羊的下场?\"

  \"你不懂......\"老刘吞下药片,眼神涣散,\"我儿子在东北兵团......\"

  方稷心头一震——前世资料显示,韩树理曾主管知青安置工作!

  \"韩树理威胁您?\"

  老刘的指甲抠进桌沿:\"他说......说我儿子偷卖柴油,要送军事法庭......\"

  \"有证据吗?\"

  \"照片!\"老刘突然激动起来,\"我儿子拎着油桶的背影......但那是帮战友搬东西啊!\"

  方稷和玻璃后的赵铁柱交换了个眼神——突破口找到了。

  天亮时分,老刘终于崩溃。他哆嗦着从内衣口袋摸出把钥匙:\"我办公室保险箱......第三格有个绿色笔记本......\"

  \"里面记着什么?\"

  \"他付给我的钱。\"老刘抓着头发,\"和我儿子所谓罪证的复印本......\"

  突击检查迅速展开。当保卫干事撬开保险箱时,绿色笔记本赫然在列——但内页全被撕光了,只剩封皮内侧粘着半张发货单,上面印着:

  \"收货方:香港九龙书局\"

  军区办公室里,王昆鹏听完汇报却皱起眉:\"不够。\"

  \"什么?\"

  \"凭这些动不了韩树理。\"王昆鹏用钢笔轻敲桌面,\"香港九龙书局是公开的学术机构,发货单没具体内容,老刘的口供也只是间接证据。\"

  方稷攥紧拳头:\"难道就这么算了?\"

  \"当然不。\"王昆鹏突然笑了,\"你知道为什么韩树理要撕掉笔记本内容吗?\"

  \"毁灭证据......\"

  \"不,是因为——\"王昆鹏压低声音,\"真正的交易记录在另一个人手里。\"

  窗外,一只知更鸟落在枝头,清脆的鸣叫声中,方稷突然想起个人:

  协和医院住院部,方稷穿着白大褂走进307病房。老刘的母亲正在睡觉,床头柜上摆着个相框——老刘穿着军装,站在某个军事基地前。

  \"阿姨?\"方稷轻声唤醒老人,\"我是新来的实习医生,给您检查血压。\"

  老人浑浊的眼睛盯着他:\"我儿子周国庆呢?\"

  \"周主任工作忙。\"方稷边量血压边问,\"您这病多久了?\"

  \"好多年了。\"老人突然抓住方稷的手,\"同志,我儿子是不是犯错误了?他已经好多天没来了,我这心里发慌......\"

  方稷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指着照片:\"这是在哪拍的?\"

  \"青海,221厂。\"老人骄傲地说,\"我儿子当年是保卫科标兵,还立过三等功呢!\"

  回程的吉普车上,赵铁柱猛拍方向盘:\"老周以前在核基地干过保卫?那他妈就是个反审讯高手啊!\"

  方稷却盯着窗外:\"通知医院,明天给老太太换病房。\"

  \"啥?\"

  \"换到韩树理岳母隔壁。\"

  审讯室的灯光调暗了,老周面前摆着一份伪造的会议记录——上面记载着韩树理在院务会上明确表示\"老周的事与我无关\"。

  \"看看吧。\"赵铁柱把记录推过去,\"你的韩主任,昨天下午就把你卖得干干净净。\"

  老周的嘴角抽了抽,但很快恢复平静:\"伪造的。\"

  \"那这个呢?\"方稷按下录音机,韩树理的声音清晰地传出来:\"老周这人太贪心,迟早要出事......\"

  录音是剪辑的,但效果立竿见影——老刘的额头暴起青筋。

  \"最后给你看个东西。\"赵铁柱扔出一张转院单,\"你母亲今早突然被转到普通病房,签字的是......\"他故意停顿,\"韩树理的夫人。\"

  老周猛地站起,手铐哗啦作响:\"我妈怎么了?!\"

  \"别激动。\"方稷慢条斯理地说,\"就是有人觉得,高干病房该留给'更有价值的人'。\"

  深夜的审讯室里,老周终于崩溃:\"我说......但你们得保证我母亲的治疗不能停!\"

  \"韩树理从三年前就开始偷种子。\"他抹了把脸,\"最开始是些淘汰品种,后来胆子越来越大......\"

  赵铁柱追问:\"怎么运出去的?\"

  \"农机站的卡车,混在化肥袋里。\"老周哆嗦着掏出一把钥匙,\"我家里有本黑色账簿。\"

  方稷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韩树理经手的可不止冬星麦种,还有杂交水稻、抗病棉花的原始亲本!

  \"还有谁参与?\"

  老周摇头:\"韩树理从不让我们接触上线,只说是'大人物'......\"他突然压低声音,\"但每次交易前,他都会往广州寄封信,邮票背面有个红点。\"

  暗房里,周国庆私藏的底片在显影液中渐渐清晰。

  第一张:1974年3月15日,一辆黑色伏尔加停在农科院西门,车牌\"京A-8436\"。车窗半降,露出韩树理秘书的侧脸。

  第二张:同年6月28日,同一个位置,这次秘书手里拿着牛皮纸信封。

  \"还不够。\"方稷盯着照片,\"这些只能证明秘书来过,没法直接指向韩树理。\"

  第三张底片显影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1975年1月12日,同一辆车,后座车窗里隐约可见韩树理的半张脸,他正低头看表。

  \"他在车上!\"陈雪激动道,\"虽然模糊,但轮廓特征......\"

  方稷却盯着照片角落:秘书手中的信封上,印着\"中国人民银行\"的钢印

  支行的老会计推了推老花镜:\"这个钢印编号......是专供部委机关的保密信封。\"

  方稷眼睛一亮:\"能查到领取记录吗?\"

  \"要局长批条。\"老会计摇头,\"不过......\"他压低声音,\"这种信封每月15号统一发放,领用人要签收。\"

  回农科院的路上,陈雪不解:\"就算证明韩树理领过信封,也不能说明......\"

  \"但能逼他自乱阵脚。\"方稷目光锐利,\"明天就是15号。\"

  1975年4月15日清晨,韩树理刚进办公室,秘书就匆匆赶来:\"主任,银行通知换新信封,要您亲自去领。\"

  韩树理皱眉:\"往年不都是你去?\"

  \"说是新规定。\"秘书递上通知单,\"还要求带工作证。\"

  西城支行柜台前,韩树理签完领取单,突然发现银行职员多看了他两眼。回农科院的路上,他的伏尔加被三辆自行车\"无意\"拦停三次。

  \"不对劲。\"韩树理摇上车窗,\"去老周家。\"

  周国庆家已被查封。韩树理的车在巷口停了十分钟,最终调头驶向郊外。

  \"主任,去哪?\"秘书不安地问。

  \"清河废仓库。\"韩树理摘下眼镜擦拭,\"把账本处理掉。\"

  他们没注意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始终隔着三百米尾随——车上的年轻人戴着鸭舌帽,正是保卫科的小李。

  废仓库里,韩树理从暗格取出牛皮账本。翻开最后一页,赫然是周国庆的收款记录:

  \"74.3.15 - 周国庆 - 200元(7号种柜钥匙)

  74.6.28 - 周淑芬 - 300元(冬星亲本记录)

  75.1.12 - 周建军 - 500元(云南样本柜密码)\"

  秘书刚要点火烧毁,仓库门突然被撞开。赵铁柱举枪冲入:\"不许动!\"

  韩树理缓缓转身,脸上竟带着笑:\"赵科长,私闯民宅可是犯法的。\"

  \"清河仓库是农科院资产。\"方稷从警员身后走出,\"而你手里拿的,是盗窃国家机密的证据。\"

  审讯室里,韩树理始终沉默。直到方稷将照片和账本并列摆开。

  \"1975年1月12日。\"方稷指着照片上的伏尔加,\"你在车里,秘书拿着装钱的信封。\"又翻开账本,\"同一天,周国庆儿子账户存入500元。\"

  韩树理终于开口:\"证据链很完美,可惜......\"他轻笑,\"照片看不清脸,账本没我签名,汇款经手人是秘书。\"

  \"但周国庆会指认你。\"

  \"一个叛徒的证词?\"韩树理摇头,\"法庭上,我能让他翻供十次,随你们怎么定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