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封道:“先前我只闻杨鹏之名,不识其人,只道其不过粗鄙之人而已。不过因形容秀美,得了杨敬之意,这才平步青云。如今看来,此人非但隐忍,兼有智谋,不可小觑。”
陈圭点头道:“兄长说得极是。如今陈杨两家有血海之仇,今日与我一会,那杨鹏言谈举止竟也不肯失了半点礼数,实难察知其出身市井。此等世情练达,我辈读书人多有不及也。”
说罢又接道:“沈判官却不肯听从杨鹏之意,只说陈杨两家皆是官宦之家,案情未明之下,纵是家丁仆从,亦不可轻易动刑。又说请杨鹏宽心等候数日,待案情查明,定还两家清白。说罢不等杨鹏答话,便即退堂。”
陈封已坐了回去,手捻长须,沉吟不语。陈圭又道:“大哥,今日过堂便是如此。我又与沈判官计议半日,他虽有心周全大郎,却也一时不得其法。快活楼已烧成白地,物证定是无处可寻了,杨家有旁证,我等却无,如此一来,只怕大郎罪名难逃...”
陈封道:“罢了,中行已尽力为之了,这逆子如此不肖,惹出这般大祸事来,便由他去罢。是福是祸,是生是死,只看他个人造化了。”
陈圭一惊,急起身跪地,抱住陈封双腿道:“大哥万万不可,大郎是我陈家长房长孙,大哥万万不可放任不管。大郎虽有些顽劣,却不过少不经事而已,他习武学文均有所成,日后定能建功立业。”
陈封凄然一笑道:“这等不肖之子,还能靠他光耀门楣不成?我陈家两世基业,只莫败在他手中便好。”说罢扶起陈圭,道:“兄弟起来,从长计议便是。”
陈圭道:“大哥,今日定要计议出对策来才好。”
陈封道:“兄弟你不知,为兄虽位极人臣,看似荣耀无比,当今却早对我有了猜忌之心。如今我爵至县侯,勋封骠骑将军,执掌天下兵马,又参知政事,已是本朝武将之极也。当今年老体衰,渐不能理政,太子又年少,他岂能不疑我?此事当今若不知还好,当今若知晓,必要借机扫我声望。大郎若就此获罪,反是我害了他。”
陈圭惊骇默然,陈封又道:“当今若不知,只梁州府断案,岳太守看我情面,纵然断了大郎的罪名,也不致死罪。然这等大事,又事关内侍,当今怎能不知?况且在那官道上放火,牵连南园修建工程,当今只怕也要迁怒于我。”
陈圭忽道:“大哥,那杨敬素来与洪都知不睦,素闻洪都知早便要寻机整治杨敬,只是不得其时。大哥何不请洪都知进言?当今素来对洪都知言听计从,若得洪都知美言几句,必能保住大郎性命。”
陈封看了陈圭一眼,默然有顷,才道:“中行已入朝为官,这些事我也不须瞒你,说与你知,你也可为我出谋划策。”
陈封看看窗外,窗纸灰白,日色已暮。一扇窗支起,只见凤尾森森,听得龙吟细细,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当今虽疑我,却又不得不用我。方今我郑国武将,再未有似为兄这般功高望重者。纵如石太尉这等百战老将,须也不能盖过我去。因此当今为安天下将士之心,只得重用我,否则,恐成致乱之源。是以当今若得知此事,少不得要磋磨于我,然当今尚要我日后辅佐太子,便必不致取大郎性命。”
陈圭文学之士,又初入官场,原不知这些鬼蜮心机,帝王之术。听陈封一番言语,却有如醍醐灌顶,豁然澄明。道:“大哥,只须保住大郎性命,便流放千里,终有法子救他回都。”
陈封点点头,道:“然此事最可忌者,便是洪福洪都知。”
陈圭一惊道:“洪都知与洪太尉素来与大哥来往甚密,交情不浅,却缘何...”
陈封冷笑一声道:“什么交情,不过是有利可图而已。洪福兄弟有今日权势,全因当今宠信。他见当今已是垂暮之年,恐有朝一日新君得立,他失了权柄,便要与我共分这拥立之功,才与我一同抗衡卢象山。如今卢象山归隐,太子已立,便已有了拥立之功,再不怕日后大权旁落。”
“日后太子登基,洪福自然仍掌内廷大权,那杨敬又岂在他眼内?何必急于与他斗个你死我活?外朝文武政事,却因有我在,落不到洪庆头上。因此如今我才是洪福眼中之钉,肉中之刺。他兄弟要独掌大权,便要设法除去我。若无时机也还罢了,不免面上虚应情义,若予他可乘之机,便是图穷匕见之时。”
“洪福若得知此事,哪还要我去央他,他必要在当今面前进言,设法借当今之手,除去大郎。”
陈圭惊骇莫名,却百思不解其中之意。见陈封面色凝重,又不敢问,只得束手恭听,如稚子聆训。
陈封道:“大郎若丢了性命,我岂能不生怨怼之心?当今便会愈加猜忌于我,又岂会再用我辅佐太子?君臣生了嫌隙,他洪福再使出手段,我这都太尉之位只怕便难保了。到了那时,幼主初立,他兄弟二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便可将这郑国江山,尽数收入他洪氏囊中了。”
陈圭目瞪口呆,如梦方醒,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竟有如此手段?这...这却要如何是好?”
陈封一笑道:“中行不必惊异,这也不过寻常而已。庙堂光鲜堂皇,富贵荣华,人人钦羡,却不知内底下,也不过污水横流罢了。昔年卢象山与我相争,是他败了,也不过落得个退隐还乡,身后恩荣,却一丝也不曾少。然若是我败了,却落不得这般好下场。”
陈封目光投向窗外,口中道:“当年若是我败了,只怕我陈氏全族皆已丢了性命。一着不慎,便是满盘皆输。这条路,也是有进无退了。”
陈封收回目光,看向陈圭,道:“是以我为保陈氏一族,有许多事我不愿为之,不耻为之,却也不得不为。只望兄弟你能知为兄的心意。”
陈圭道:“今日听大哥一席话,已胜过小弟十年寒窗。大哥所处之境地,非小弟所能洞悉,然大哥能为陈氏一族舍身忘死,小弟岂惜一躯?日后如何行事,全凭大哥吩咐,小弟绝无二意。”
陈封道:“罢了,今日一番言语,你只埋在心底,不可为人知晓。至于大郎性命,我等自然要设法保他,却只怕非我等所能左右也。是以适才我才说,是生是死,皆要看他个人造化了。我等只得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陈圭道:“大哥,却要如何尽人事?”
陈封道:“这案子非一时半日所能审结,却也不必急在一时。当此时,我不宜亲去见杨敬,也不宜见岳太守。若被洪都知得知,他必构陷于我。嗯,你位卑言轻,也见不得这二人,该寻哪个去会一会这二人才好?”
陈圭还未答话,忽听院内脚步声急,一个家人进门禀道:“秦都司秦大官人到了。”
陈封道:“他如何来了?我正要寻他。只怕也是得知了此事。”便吩咐家人道:“请秦大官人进来。”又向陈圭道:“秦璧城到了,你且去罢。着你夫人好生开解老太太,不可胡想。大郎之事,我自有道理。”
陈圭点头道:“兄长说得极是。如今陈杨两家有血海之仇,今日与我一会,那杨鹏言谈举止竟也不肯失了半点礼数,实难察知其出身市井。此等世情练达,我辈读书人多有不及也。”
说罢又接道:“沈判官却不肯听从杨鹏之意,只说陈杨两家皆是官宦之家,案情未明之下,纵是家丁仆从,亦不可轻易动刑。又说请杨鹏宽心等候数日,待案情查明,定还两家清白。说罢不等杨鹏答话,便即退堂。”
陈封已坐了回去,手捻长须,沉吟不语。陈圭又道:“大哥,今日过堂便是如此。我又与沈判官计议半日,他虽有心周全大郎,却也一时不得其法。快活楼已烧成白地,物证定是无处可寻了,杨家有旁证,我等却无,如此一来,只怕大郎罪名难逃...”
陈封道:“罢了,中行已尽力为之了,这逆子如此不肖,惹出这般大祸事来,便由他去罢。是福是祸,是生是死,只看他个人造化了。”
陈圭一惊,急起身跪地,抱住陈封双腿道:“大哥万万不可,大郎是我陈家长房长孙,大哥万万不可放任不管。大郎虽有些顽劣,却不过少不经事而已,他习武学文均有所成,日后定能建功立业。”
陈封凄然一笑道:“这等不肖之子,还能靠他光耀门楣不成?我陈家两世基业,只莫败在他手中便好。”说罢扶起陈圭,道:“兄弟起来,从长计议便是。”
陈圭道:“大哥,今日定要计议出对策来才好。”
陈封道:“兄弟你不知,为兄虽位极人臣,看似荣耀无比,当今却早对我有了猜忌之心。如今我爵至县侯,勋封骠骑将军,执掌天下兵马,又参知政事,已是本朝武将之极也。当今年老体衰,渐不能理政,太子又年少,他岂能不疑我?此事当今若不知还好,当今若知晓,必要借机扫我声望。大郎若就此获罪,反是我害了他。”
陈圭惊骇默然,陈封又道:“当今若不知,只梁州府断案,岳太守看我情面,纵然断了大郎的罪名,也不致死罪。然这等大事,又事关内侍,当今怎能不知?况且在那官道上放火,牵连南园修建工程,当今只怕也要迁怒于我。”
陈圭忽道:“大哥,那杨敬素来与洪都知不睦,素闻洪都知早便要寻机整治杨敬,只是不得其时。大哥何不请洪都知进言?当今素来对洪都知言听计从,若得洪都知美言几句,必能保住大郎性命。”
陈封看了陈圭一眼,默然有顷,才道:“中行已入朝为官,这些事我也不须瞒你,说与你知,你也可为我出谋划策。”
陈封看看窗外,窗纸灰白,日色已暮。一扇窗支起,只见凤尾森森,听得龙吟细细,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当今虽疑我,却又不得不用我。方今我郑国武将,再未有似为兄这般功高望重者。纵如石太尉这等百战老将,须也不能盖过我去。因此当今为安天下将士之心,只得重用我,否则,恐成致乱之源。是以当今若得知此事,少不得要磋磨于我,然当今尚要我日后辅佐太子,便必不致取大郎性命。”
陈圭文学之士,又初入官场,原不知这些鬼蜮心机,帝王之术。听陈封一番言语,却有如醍醐灌顶,豁然澄明。道:“大哥,只须保住大郎性命,便流放千里,终有法子救他回都。”
陈封点点头,道:“然此事最可忌者,便是洪福洪都知。”
陈圭一惊道:“洪都知与洪太尉素来与大哥来往甚密,交情不浅,却缘何...”
陈封冷笑一声道:“什么交情,不过是有利可图而已。洪福兄弟有今日权势,全因当今宠信。他见当今已是垂暮之年,恐有朝一日新君得立,他失了权柄,便要与我共分这拥立之功,才与我一同抗衡卢象山。如今卢象山归隐,太子已立,便已有了拥立之功,再不怕日后大权旁落。”
“日后太子登基,洪福自然仍掌内廷大权,那杨敬又岂在他眼内?何必急于与他斗个你死我活?外朝文武政事,却因有我在,落不到洪庆头上。因此如今我才是洪福眼中之钉,肉中之刺。他兄弟要独掌大权,便要设法除去我。若无时机也还罢了,不免面上虚应情义,若予他可乘之机,便是图穷匕见之时。”
“洪福若得知此事,哪还要我去央他,他必要在当今面前进言,设法借当今之手,除去大郎。”
陈圭惊骇莫名,却百思不解其中之意。见陈封面色凝重,又不敢问,只得束手恭听,如稚子聆训。
陈封道:“大郎若丢了性命,我岂能不生怨怼之心?当今便会愈加猜忌于我,又岂会再用我辅佐太子?君臣生了嫌隙,他洪福再使出手段,我这都太尉之位只怕便难保了。到了那时,幼主初立,他兄弟二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便可将这郑国江山,尽数收入他洪氏囊中了。”
陈圭目瞪口呆,如梦方醒,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竟有如此手段?这...这却要如何是好?”
陈封一笑道:“中行不必惊异,这也不过寻常而已。庙堂光鲜堂皇,富贵荣华,人人钦羡,却不知内底下,也不过污水横流罢了。昔年卢象山与我相争,是他败了,也不过落得个退隐还乡,身后恩荣,却一丝也不曾少。然若是我败了,却落不得这般好下场。”
陈封目光投向窗外,口中道:“当年若是我败了,只怕我陈氏全族皆已丢了性命。一着不慎,便是满盘皆输。这条路,也是有进无退了。”
陈封收回目光,看向陈圭,道:“是以我为保陈氏一族,有许多事我不愿为之,不耻为之,却也不得不为。只望兄弟你能知为兄的心意。”
陈圭道:“今日听大哥一席话,已胜过小弟十年寒窗。大哥所处之境地,非小弟所能洞悉,然大哥能为陈氏一族舍身忘死,小弟岂惜一躯?日后如何行事,全凭大哥吩咐,小弟绝无二意。”
陈封道:“罢了,今日一番言语,你只埋在心底,不可为人知晓。至于大郎性命,我等自然要设法保他,却只怕非我等所能左右也。是以适才我才说,是生是死,皆要看他个人造化了。我等只得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陈圭道:“大哥,却要如何尽人事?”
陈封道:“这案子非一时半日所能审结,却也不必急在一时。当此时,我不宜亲去见杨敬,也不宜见岳太守。若被洪都知得知,他必构陷于我。嗯,你位卑言轻,也见不得这二人,该寻哪个去会一会这二人才好?”
陈圭还未答话,忽听院内脚步声急,一个家人进门禀道:“秦都司秦大官人到了。”
陈封道:“他如何来了?我正要寻他。只怕也是得知了此事。”便吩咐家人道:“请秦大官人进来。”又向陈圭道:“秦璧城到了,你且去罢。着你夫人好生开解老太太,不可胡想。大郎之事,我自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