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四水归堂 酒-《道真玄边》

  这是间坐北朝南的农家小院,格局四四方方,院墙是用黄土掺着碎麦秆夯的,顶头爬着几丛牵牛花,紫的、粉的开得正旺,墙角还堆着半垛晒干的玉米芯,是冬天烧灶的柴火。

  院中铺着几块青石板,石板缝里长着些青苔,石板旁还种着棵老枣树,树干粗得要两人合抱,枝叶遮了小半院子,树下摆着张缺了角的木桌,两条长凳歪在旁边,看着有些年头了。

  正对着院门的是主屋,土墙刷得发白,屋顶铺着青灰瓦,瓦檐下挂着两串红辣椒、几辫子大蒜,还有个竹编的簸箕,里头晒着些干豆角。

  主屋左边东头搭了间矮棚,是灶房,棚子下支着个用石灰水泥砌成的土灶台,台面抹得光溜,灶台上摆着个黑釉大陶罐,烟囱里还飘着点若有若无的柴火气。

  右边西头则圈了个小栏,栏里拴着只老母鸡,正偶尔低头啄着地上的碎米,栏边放着个木桶,桶沿沾着些湿泥,该是白天挑水剩下的。

  整体看去,主屋,灶房、鸡栏,院门,四座建筑刚好围出中间的一方露天“天井”。

  雨天时,四面屋顶的青灰瓦檐会淌下雨水,顺着檐角往院里汇,恰好凑出了“四水归堂”的那股巧劲。

  绕着院子看了一圈,卸完东西的庄户汉子见我还站在外面,便招呼我赶紧进屋。

  简单闲聊了一会,刚刚去灶房的女人便端着个菜板,上面摆着一些方方正正、像是糕类的东西,还有一碗剥的光溜的板栗,上了桌。

  “真不晓得有客来,就没准备啥硬菜,你们将就垫哈子,明早我再做好的招待!”

  “你这哪照哦?怎有让客吃留饭的!赶紧去把我刚买的肉切咯,弄个蒸面,让老叔和兄弟尝尝!”

  闻听此言,还不等我们表态的女人便转身钻进了灶房,开始忙活。

  “真对不住,家里就我跟烧锅的俩,今个我去集上采买,她就只给我单留了点吃食,没多搞。”

  看着桌上摆着的小碗,庄户汉子挠着头有些不好意思。

  “不碍事的,我看这板栗就挺好,天晚了,也吃不了多少,到是家里有酒没?老夫我想喝上两盅!”

  “有,有的!”

  庄户汉子眼睛一亮,说着便跑到一个矮柜里翻,不一会便摸出瓶白酒,给兰老爷子倒上。

  见了酒,兰老爷子笑逐颜开,端起酒盅便迫不及待的“滋流”了一口,发出“啊”的一声感慨。

  品了一口酒,他又夹起颗板栗放入嘴中慢慢咀嚼,眯着眼,看神情,那叫一个享受。

  “得味,真得味!”

  “兄弟,你也来点?”

  见兰老爷子喝得开心,庄户汉子便要给我也倒上一杯,但出门在外,办事要紧,我便以不能饮酒为由给拒绝了。

  见状,庄户汉子也不强求,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陪着兰老爷子一起对饮起来。

  “来,老叔,咱俩干一个!”

  “好,干一个,干一个!”

  俩人一口板栗,一口酒,喝的不亦乐乎,话也随之多了起来。

  “老侄啊,叔告诉你,这酒啊,可是个好东西!你知道酒最初是啥吗?”

  庄户汉子摇摇头。

  “酒就是药啊!药酒药酒,酒在以前,那是当药使得。”

  “‘医’的繁体字怎么写?底下有个‘酉’字,‘酉’在古代,那是装酒的容器!”

  “酒是百药之长,是粮食精啊!舒筋活络,增长阳气,外擦降温,内服发热,这都它的是药性。”

  “现在的人啊,根本不会喝酒,喝多了自己耍酒疯,醒了非说是酒闹得,说酒不好,实际上啊,那是他们根本就不会喝!”

  “老叔,听您的意思?这喝酒还有讲究?!”脸颊泛红的庄户汉子,一本正经的问道。

  “那当然啦!”兰老爷子一拍大腿,将腿往凳子上一盘,道:“这喝酒啊,首先是方法,得含着喝!“

  “含着喝?”庄户汉子有些惊疑。

  “对,这含酒啊,可有门道!得让酒液先在嘴里裹上一圈,沾着舌尖尝味道,随后再润到两腮,品出里面的粮食香,酒香,等把滋味都品透了,最后再咽下去。”

  “像这样喝酒啊,既不容易被那股子烈呛着,还能把酒的好滋味都尝遍,而且啊,含着喝酒,人更容易醉,酒气会渗进口腔,再升到脑子里,饮的量自然也就小了,便不会贪杯轻易耍酒疯了!”

  “其次啊,要注意时辰,酒字,三点水过来个酉,酉时喝酒那才滋补呢!”

  “你看看咱们老祖宗创下的这字,哪有胡写的,全都是结合生活,有原因、有讲究的!”

  “醒字,酒喝多了会发晕,不小心碰到哪,是不是会看到星星?而且我刚才也说了,古人喝酒多在酉时,他们酒醒了还在半夜,一睁眼是不是也还能看到星星?!”

  “哎呦,听老叔您这么说,还真是!”

  见得到了庄户汉子的认可,兰老爷子把头一仰,将杯中的酒饮干,讲的更兴了。

  “你看这个酿、醇、酣、配、醋……各有各的说法,汉高祖挥剑斩白蛇,靠的就是那点酒气,所以说啊,人要想干成点大事,就是要有点酒气愁肠……”

  兰老爷子和庄户汉子推杯换盏,待瓶中的酒被两人喝的一滴不剩,庄户汉子所说的蒸面也被端了上来。

  不得不说,这蒸面的味道可真香啊!

  青花的大碗里,宽宽的面条裹着酱红的汤汁,油亮亮的,大片五花肉卧在上面,肥的部分炖得半化,透着琥珀色,瘦的部分吸满了酱汁,红得发亮,还撒了把翠绿的葱花,热气一冒,酱香混着肉香直往鼻子眼里钻,别提多有食欲了。

  刚拿起筷子,女人这时又端来个粗白瓷碗,里头是乒乓球大小,裹着浓稠的酱汁,呈深褐色,半透明的肉丸。

  据女人说,这是她用做蒸面多余出来的猪肉还有山芋淀粉做的当地特色菜,专门烧来让我们尝尝鲜。

  迫不及待夹起一个丸子放入口中,裹着半透明糊状的丸子外壳入口即化,香甜软糯的,嚼着嚼着又有点筋道,猪肉块包裹在里面,甜咸交织,一下子就打开了味蕾。

  不知是饿了还是怎么,我拿起筷子的手就再也没放下过。

  食欲旺盛之际,我还抓起桌上一块方方正正的糕大口咀嚼。

  金黄的外壳,边缘焦脆,内里蓬松,一口咬下去“咔嚓”作响,吃起来却软软糯糯还带着些发酵后的米香。

  就着蒸面,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