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听见了吗?现在不是丧气的时候!想活命的,就跟着本汗走!等到了阿史那苏尼失那里,有你们吃的、穿的,还有抢不完的财物!”
骑上战马的颉利可汗,依旧自顾自的扬着马鞭,试图用往日的威严,裹挟这支早已涣散的队伍。
他刻意挺直脊背,想维持着可汗最后的威严。
转过身来,却发现身后的队伍,并未如他期待般打起精神。
似乎他嘴里的那些吃的、喝得,以及财物都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
就在颉利可汗脸色愈发阴沉,手不自觉按向腰间佩刀,想要杀两个人立立威时。
一旁的护卫首领瞧出了颉利可汗的杀意,连忙翻身下马,快步凑到马前,压低声音急道。
“可汗不可!此刻万万动不得刀!”
他眼神扫过身后哆哆嗦嗦的残兵。
“弟兄们本就被唐军打破了胆,若您再动刀,他们怕是要当场逃散,距离阿史那苏尼失小可汗的营地,还有不少路程。”
说到这,护卫首领眼神复杂的看了看那些突厥士兵,继续道。
“若没有的他们保护,仅凭咱们这几百亲卫,别说抵达阴山,若是遇到唐军,怕是走不出这片荒原!”
护卫首领的声音压得很低,额角上更是渗出细密的汗水。
颉利的手,顿在佩刀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望着那些缩着脖子、连头都不敢抬的残兵,又想起碛口之战唐军的狠辣,胸口的火气虽盛,却也明白护卫首领说的是实话。
如今这四千人,已是他最后的依仗。
见到颉利的脸色有所缓和,护卫首领连忙打圆场,翻身下马对着残兵们喊道。
“都愣着干什么?可汗还能骗你们不成?阿史那苏尼失大人的营地有粮,有女人,再不走,等唐军追上来,连命都没了!”
尽管,护卫首领连女人都搬出来了。
可这番话,依旧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就在连亲卫队长都有些慌神,不知该如何再劝时。
密密麻麻的队伍中,不知哪里来的一道声音,道出了此刻所有人藏在心里的话。
“有粮有女人?可阿史那苏尼失要是早跟唐军串通好了呢?到时候咱们不是去享福,是去送命!”
这声音不大,却像惊雷似的在队伍里炸开。
有人立刻跟着附和:“对啊!如果阿史那苏尼失若真想帮可汗,怎么会半点消息都不送过来?也没有接应支援的骑兵,我看啊,咱们这趟去,怕是……”
话没说完,就被颉利可汗猛地打断。
他从马背上探出半个身子,马鞭在空中抽出一道脆响,眼神如刀般扫过人群,厉声喝道。
“住口!再敢胡言乱语,本汗现在就割了你的舌头!”
可这声呵斥没吓住别人,反倒让自己的战马不安地刨了刨蹄子。
就在他以为战马是被他的怒气惊扰时。
不远处的荒原上,突然传来一阵细碎的马蹄声。
一群人顺着声音望去。
只见,几个被颉利安排在后方示警的斥候,骑着战马快速奔来。
一边使劲的挥动着马鞭,一边用突厥语大声示警道。
“敌袭...敌袭...”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也不用他们再费劲的呼喊和示警。
因为在地平线上,升起了数十点闪烁的火光。
并且,这些火光越来越多,如同鬼火般在夜色中跳跃。
"是唐军!唐军来了!"这时有人反应过来,失声惊呼。
恐慌像瘟疫般在残军中蔓延,有人已经开始解下铠甲,准备趁夜逃亡。
颉利猛地抓住号角手:"走,立刻上马!往西,朝白道川跑!"
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既然唐军这么快就追了上来,那么前往阿史那苏尼失那里的路线,定然已是天罗地网。
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冒险穿越那片连草原老马都会迷失的戈壁。
前往白道川以北的漠北荒原,那里虽荒凉,但只要留在一线生机,以后未尝没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顾不得那些不听号令的溃兵,颉利可汗一马鞭狠狠抽在马臀上,带着几百号护卫,朝着西边的黑暗疾驰而去。
薄薄的月光,照在可汗狰狞的脸上。
这位曾经统治万里草原的雄主,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绝望。
此时的他,就感觉自己一只像被狼群追逐的黄羊,每一步突围都在猎人的算计之中。
......
在猜到李恪的目标,有可能是奔着定襄城去的时候。
李靖就已经将消息传到了其他五路大军那里。
所以,几乎在同一段时间,其他五路大军几乎都有了同时的动作。
那就是给突厥边防大军施压,迫使他们向定襄靠拢,形成一个越来越小的包围圈。
除了李靖的定襄道大军,距离李恪最近,同时也是最了解李恪的动向和想法,跟进的最快的一路大军外。
其他五路大军中,并州都督英国公李绩的通漠道大军,推进的速度最快。
这位瓦岗山军师,率领主力,直接攻进东突厥腹地。
若不是李靖打着要一举歼灭突厥有生力量,不求速战,只求将突厥所有大军,牢牢赶向定襄周边的主意。
让他有意放缓攻势,李绩怕是比李恪还要更早一些到达定襄。
即便如此,通漠道大军还是沿途拔除了突厥三个大部落,俘虏五万,缴获的牛羊百万头。
在得到李恪成功占领定襄,颉利可汗逃走后。
一边是对燕王李恪的赞赏,一边也是小有遗憾。
剩下的,就全是对颉利可汗的志在必得。
这位经历过多年战场生涯的猛人,立马敏锐地猜到了。
此时的颉利可汗,只有一个逃生方向。
那就是向北逃往阴山。
而想要翻越阴山,只有一个必经之路,那就是白道川。
只要赶到颉利可汗经过这个地方之前,在那里守株待兔,一定会有所收获。
于是, 他亲率通漠道大军,日夜兼程,在颉利可汗还未到达之前,就已经率领大军在这儿等着他了。
而除了通漠道大军和定襄道大军外,其他四路大军中,与突厥正面遭遇的是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的大同道行军。
骑上战马的颉利可汗,依旧自顾自的扬着马鞭,试图用往日的威严,裹挟这支早已涣散的队伍。
他刻意挺直脊背,想维持着可汗最后的威严。
转过身来,却发现身后的队伍,并未如他期待般打起精神。
似乎他嘴里的那些吃的、喝得,以及财物都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
就在颉利可汗脸色愈发阴沉,手不自觉按向腰间佩刀,想要杀两个人立立威时。
一旁的护卫首领瞧出了颉利可汗的杀意,连忙翻身下马,快步凑到马前,压低声音急道。
“可汗不可!此刻万万动不得刀!”
他眼神扫过身后哆哆嗦嗦的残兵。
“弟兄们本就被唐军打破了胆,若您再动刀,他们怕是要当场逃散,距离阿史那苏尼失小可汗的营地,还有不少路程。”
说到这,护卫首领眼神复杂的看了看那些突厥士兵,继续道。
“若没有的他们保护,仅凭咱们这几百亲卫,别说抵达阴山,若是遇到唐军,怕是走不出这片荒原!”
护卫首领的声音压得很低,额角上更是渗出细密的汗水。
颉利的手,顿在佩刀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望着那些缩着脖子、连头都不敢抬的残兵,又想起碛口之战唐军的狠辣,胸口的火气虽盛,却也明白护卫首领说的是实话。
如今这四千人,已是他最后的依仗。
见到颉利的脸色有所缓和,护卫首领连忙打圆场,翻身下马对着残兵们喊道。
“都愣着干什么?可汗还能骗你们不成?阿史那苏尼失大人的营地有粮,有女人,再不走,等唐军追上来,连命都没了!”
尽管,护卫首领连女人都搬出来了。
可这番话,依旧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就在连亲卫队长都有些慌神,不知该如何再劝时。
密密麻麻的队伍中,不知哪里来的一道声音,道出了此刻所有人藏在心里的话。
“有粮有女人?可阿史那苏尼失要是早跟唐军串通好了呢?到时候咱们不是去享福,是去送命!”
这声音不大,却像惊雷似的在队伍里炸开。
有人立刻跟着附和:“对啊!如果阿史那苏尼失若真想帮可汗,怎么会半点消息都不送过来?也没有接应支援的骑兵,我看啊,咱们这趟去,怕是……”
话没说完,就被颉利可汗猛地打断。
他从马背上探出半个身子,马鞭在空中抽出一道脆响,眼神如刀般扫过人群,厉声喝道。
“住口!再敢胡言乱语,本汗现在就割了你的舌头!”
可这声呵斥没吓住别人,反倒让自己的战马不安地刨了刨蹄子。
就在他以为战马是被他的怒气惊扰时。
不远处的荒原上,突然传来一阵细碎的马蹄声。
一群人顺着声音望去。
只见,几个被颉利安排在后方示警的斥候,骑着战马快速奔来。
一边使劲的挥动着马鞭,一边用突厥语大声示警道。
“敌袭...敌袭...”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也不用他们再费劲的呼喊和示警。
因为在地平线上,升起了数十点闪烁的火光。
并且,这些火光越来越多,如同鬼火般在夜色中跳跃。
"是唐军!唐军来了!"这时有人反应过来,失声惊呼。
恐慌像瘟疫般在残军中蔓延,有人已经开始解下铠甲,准备趁夜逃亡。
颉利猛地抓住号角手:"走,立刻上马!往西,朝白道川跑!"
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既然唐军这么快就追了上来,那么前往阿史那苏尼失那里的路线,定然已是天罗地网。
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冒险穿越那片连草原老马都会迷失的戈壁。
前往白道川以北的漠北荒原,那里虽荒凉,但只要留在一线生机,以后未尝没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顾不得那些不听号令的溃兵,颉利可汗一马鞭狠狠抽在马臀上,带着几百号护卫,朝着西边的黑暗疾驰而去。
薄薄的月光,照在可汗狰狞的脸上。
这位曾经统治万里草原的雄主,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绝望。
此时的他,就感觉自己一只像被狼群追逐的黄羊,每一步突围都在猎人的算计之中。
......
在猜到李恪的目标,有可能是奔着定襄城去的时候。
李靖就已经将消息传到了其他五路大军那里。
所以,几乎在同一段时间,其他五路大军几乎都有了同时的动作。
那就是给突厥边防大军施压,迫使他们向定襄靠拢,形成一个越来越小的包围圈。
除了李靖的定襄道大军,距离李恪最近,同时也是最了解李恪的动向和想法,跟进的最快的一路大军外。
其他五路大军中,并州都督英国公李绩的通漠道大军,推进的速度最快。
这位瓦岗山军师,率领主力,直接攻进东突厥腹地。
若不是李靖打着要一举歼灭突厥有生力量,不求速战,只求将突厥所有大军,牢牢赶向定襄周边的主意。
让他有意放缓攻势,李绩怕是比李恪还要更早一些到达定襄。
即便如此,通漠道大军还是沿途拔除了突厥三个大部落,俘虏五万,缴获的牛羊百万头。
在得到李恪成功占领定襄,颉利可汗逃走后。
一边是对燕王李恪的赞赏,一边也是小有遗憾。
剩下的,就全是对颉利可汗的志在必得。
这位经历过多年战场生涯的猛人,立马敏锐地猜到了。
此时的颉利可汗,只有一个逃生方向。
那就是向北逃往阴山。
而想要翻越阴山,只有一个必经之路,那就是白道川。
只要赶到颉利可汗经过这个地方之前,在那里守株待兔,一定会有所收获。
于是, 他亲率通漠道大军,日夜兼程,在颉利可汗还未到达之前,就已经率领大军在这儿等着他了。
而除了通漠道大军和定襄道大军外,其他四路大军中,与突厥正面遭遇的是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的大同道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