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母亲正在院子里摘青菜,看到他们提着鱼回来,笑着说:“今天收获不少啊,晚上给你们做红烧鱼。”林小满把两条大鱼递给母亲:“妈,这两条给王奶奶送过去,我答应她的。”母亲点点头,接过鱼:“你去吧,路上慢点。”
林小满提着鱼走到王奶奶家,王奶奶正在院子里浇花,看到她手里的鱼,笑得眼睛都眯了:“哎哟,小满真守信用,快进来坐,我给你拿点刚煮的绿豆汤。”王奶奶端来一碗绿豆汤,绿豆熬得软烂,甜度也刚刚好,林小满喝了一口,清热又解暑。
晚上,母亲做了红烧鱼、番茄炒蛋,还有林哲最爱吃的土豆丝。陈阳也留在家里吃饭,大家围坐在餐桌旁,聊着白天钓鱼的趣事。林哲说下次还要去钓鱼,要钓一条比陈阳哥钓的还大的鱼,逗得大家都笑了。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暑假。陈阳兑现承诺,要带林小满和林哲去海边。出发前一天,母亲给他们收拾行李,装了换洗衣物、防晒霜、遮阳伞,还煮了茶叶蛋,让他们路上吃。林小满兴奋得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象着海边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坐上了去海边的火车。火车上,林小满靠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风景从高楼变成田野,又变成树林,心里满是期待。陈阳给他们讲海边的趣事,说可以捡贝壳、堆沙堡,还可以在浅水区游泳。林哲听得入了迷,恨不得立刻就到海边。
到了海边,已经是下午了。他们找了家靠近海边的民宿,放下行李就直奔沙滩。沙子软软的,踩在上面暖暖的,林小满脱了鞋子,光着脚在沙滩上跑,海浪一次次冲上岸,没过她的脚踝,凉凉的,很舒服。
陈阳帮他们租了两个沙滩玩具,林小满和林哲开始堆沙堡。林小满堆了一个小城堡,还在旁边挖了一条小沟,当作护城河;林哲则堆了一个大大的沙堆,说要做一座山。墨墨和橙橙也在沙滩上跑来跑去,时不时用爪子刨沙子,像是在帮他们一起堆沙堡。
傍晚的时候,太阳慢慢落下,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海水也变成了金色。陈阳拿出相机,给林小满和林哲拍照。林小满站在海边,张开双臂,迎着海风,头发被风吹起,脸上满是笑容;林哲则拿着贝壳,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晚上,他们在海边的大排档吃海鲜。有烤生蚝、清蒸螃蟹、辣炒蛤蜊,都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新鲜极了。林小满第一次吃烤生蚝,撒上蒜蓉和葱花,鲜美的味道让她忍不住多吃了几个。陈阳怕他们吃太多海鲜不舒服,还点了一碗海鲜粥,暖胃又好喝。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每天都在海边玩。早上一起去看日出,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上,壮观极了;上午去捡贝壳,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有的像小扇子,有的像小喇叭,林小满捡了满满一袋子,说要带回家送给王奶奶和张爷爷;下午在浅水区游泳,陈阳教林小满和林哲游泳,林小满学得很快,没多久就能在水里游一小段了,林哲则有点怕水,学了好几天还是只会在水里扑腾。
临走的前一天,他们去了海边的集市。集市上有很多卖海鲜干货的,还有卖贝壳饰品的。陈阳给林小满买了一个贝壳做的项链,白色的贝壳上刻着小小的海浪图案,好看极了;给林哲买了一个海螺,吹起来能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海浪的声音。林小满也给母亲买了一条珍珠手链,给王奶奶和张爷爷买了一些海鲜干货。
回家的火车上,林小满靠在陈阳身边,看着手里的贝壳项链,心里满是不舍。“陈阳哥,我们下次还来海边好不好?”陈阳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好啊,等明年暑假,我们还来。”
回到家,已经是傍晚了。母亲看到他们回来,连忙迎上来,接过他们手里的行李:“累坏了吧?快坐下歇歇,我给你们做了你们爱吃的红烧肉。”林小满把给母亲买的珍珠手链递过去:“妈,这是我给你买的,你戴上看看好不好看。”母亲接过手链,戴在手上,笑得合不拢嘴:“好看,小满真孝顺。”
林小满又把海鲜干货送给王奶奶和张爷爷,王奶奶拉着她的手,不停地夸她懂事;张爷爷则拿出自己晒的花生,让她带回家吃。
暑假很快就结束了,林哲要开学上初三了,学习变得忙了起来。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会先把作业写完,然后才会出去玩。陈阳也经常来家里,帮林哲辅导数学和物理,有时候还会给他们带一些课外书。
国庆节的时候,学校放了七天假。陈阳提议去红叶谷,说秋天的红叶谷最美了。林小满和林哲都很高兴,母亲也同意了,说正好可以去看看秋天的风景。
出发那天,他们起得很早,开车往红叶谷走。一路上,树叶已经开始变黄变红,远远望去,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到了红叶谷,漫山遍野的红叶,红得像火,黄得像金,还有绿色的树叶点缀其间,好看极了。
他们沿着山路往上走,林小满一边走一边捡红叶,枫叶、梧桐叶、银杏叶,每种叶子都捡了几片,说要做成标本夹在书里。林哲则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想把这美丽的风景都记录下来。陈阳也拿着素描本,时不时停下来画几笔,他画的红叶,颜色浓淡相宜,像真的一样。
到了山顶,有一个小亭子,他们坐在亭子里休息。从山顶往下看,红叶谷的景色尽收眼底,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母亲拿出带来的食物,有面包、水果、火腿肠,还有她自己做的三明治。大家坐在亭子里,一边吃东西,一边欣赏风景,风吹过,带着红叶的清香,格外惬意。
下山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群游客,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看到林小满手里的红叶,很喜欢。林小满便送给她一片最大的枫叶,小女孩高兴得说了声谢谢,还把自己手里的小玩偶送给了林小满。
回到家,林小满把捡来的红叶做成标本,夹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日记本里,还有去年秋天捡的梧桐叶标本,今年的枫叶标本放在旁边,一黄一红,像是在诉说着不同的秋天故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巷口的梧桐树叶子落了又长,林小满和林哲也在慢慢长大。林哲初三的学习越来越紧张,每天都要学到很晚,母亲每天都会给他煮一杯牛奶,让他补充营养。陈阳也经常来家里,帮林哲整理复习资料,有时候还会陪他一起学习到很晚。
期末考试的时候,林哲考得很好,在班里排了第三名,顺利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母亲特别高兴,做了一桌子好吃的,还邀请了王奶奶和张爷爷来家里吃饭。陈阳也来了,给林哲买了一个新的书包,说恭喜他考上重点高中。
林哲拿着新书包,心里满是感激:“谢谢陈阳哥,谢谢妈,谢谢王奶奶和张爷爷,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的。”大家都笑着说:“好,我们相信你。”
寒假的时候,林哲开始跟着母亲学做更多的菜,除了红烧肉,还学了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有一次,他特意做了一桌子菜,请陈阳来家里吃。陈阳尝了尝,笑着说:“林哲,你做的菜快赶上阿姨了,以后肯定是个大厨。”林哲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春节的时候,家里依旧很热闹。母亲做了丰盛的年夜饭,陈阳也来了,还带了一幅他新画的画,画的是巷口的雪景,梧桐树上挂满了雪,王奶奶家的门口挂着红灯笼,张爷爷在扫雪,林小满和林哲在院子里放烟花,墨墨和橙橙在旁边跑,梧桐猫则蜷在门口的竹椅上,整个画面温馨又热闹。
“陈阳哥,你画得真好,把我们巷口的样子都画下来了。”林小满看着画,忍不住称赞。陈阳笑着说:“我就是想把我们巷口的点点滴滴都画下来,以后看着画,就能想起这些快乐的日子。”
春节过后,天气慢慢变暖,巷口的梧桐树又冒出了新芽,王奶奶家的院子里又开满了鲜花。林小满种在阳台的蟹爪兰,又长出了几个小花苞,她每天都会去看看,盼着它们早点开花。
陈阳的画室也有了新的变化,他在画室里挂了很多自己的画,有海边的风景,有红叶谷的红叶,还有巷口的日常。有时候,他会邀请林小满和林哲去画室,让他们帮忙整理画具,或者给他们讲画画的技巧。
有一天,陈阳对林小满说:“小满,你要不要学画画?我可以教你。”林小满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好啊,陈阳哥,我早就想跟你学画画了。”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林小满都会去陈阳的画室学画画。陈阳从最基础的素描教起,教她怎么握笔,怎么画线条,怎么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光影。林小满学得很认真,每天都会练习画画,有时候画巷口的梧桐树,有时候画家里的猫咪,有时候画母亲种的向日葵。
慢慢地,林小满的画技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次,她画了一幅墨墨的画,墨墨蹲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样子,画得栩栩如生。母亲看到了,高兴地说:“小满,你画得真好,跟陈阳画的一样好。”陈阳也笑着说:“小满很有天赋,继续努力,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画家。”
日子就这样在温馨和快乐中一天天过去,巷口的梧桐树见证着他们的成长,见证着他们的快乐,也见证着他们之间浓浓的情谊。林小满知道,只要有家人和陈阳哥在身边,只要有巷口的梧桐树在,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她的生活都会像现在这样,充满温暖和幸福。她期待着每一个春夏秋冬,期待着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林小满跟着陈阳学画的第三个周末,画室窗外的梧桐树已抽满新绿。她正对着画板上的墨墨轮廓描阴影,笔尖突然顿住——墨墨不知何时溜进了画室,正蹲在陈阳脚边,尾巴绕着他的裤腿轻轻扫动,与她画纸上的姿态几乎一模一样。
“你看它多配合。”陈阳放下手里的调色盘,指尖蘸了点浅灰色颜料,在林小满的画纸上添了两笔,“这里要突出光影对比,墨墨的毛发在阳光下会有浅棕色的反光。”林小满凑近一看,原本略显僵硬的猫毛瞬间有了层次感,她忍不住拿起画笔,按照陈阳说的技巧细细修改,连窗外的蝉鸣都忘了听。
等她画完抬头,才发现王奶奶提着竹篮站在门口,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槐花糕。“我路过就闻着画室里有墨香,想着你们肯定没顾上吃点心。”王奶奶把槐花糕放在桌上,瞥见画纸上的墨墨,忍不住笑,“这猫画得跟活的一样,下次让小满给我家的老母鸡也画一幅。”陈阳笑着应下,给王奶奶递了杯凉白开,三人围着桌子吃起槐花糕,甜香混着墨香,成了初夏最特别的味道。
六月初,学校组织美术展,林小满犹豫了很久,还是把那幅《墨墨晒太阳》交了上去。展出那天,她特意拉着林哲和陈阳去看,却发现自己的画挂在最角落的位置,旁边是班里画画最好的同学的作品,色彩鲜艳,构图精致。林小满心里有点失落,悄悄往后退了退,不想让他们看出自己的情绪。
陈阳却拉着她走到画前,指着画纸上的墨墨说:“你看,你把墨墨眯眼晒太阳的慵懒劲儿都画出来了,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艺术不是比谁的技巧更复杂,是比谁能把生活里的小美好传达到位。”正说着,一位老师走了过来,盯着林小满的画看了许久,笑着说:“这幅画很有生活气息,细节处理得很细腻,作者很有观察力。”
林小满提着鱼走到王奶奶家,王奶奶正在院子里浇花,看到她手里的鱼,笑得眼睛都眯了:“哎哟,小满真守信用,快进来坐,我给你拿点刚煮的绿豆汤。”王奶奶端来一碗绿豆汤,绿豆熬得软烂,甜度也刚刚好,林小满喝了一口,清热又解暑。
晚上,母亲做了红烧鱼、番茄炒蛋,还有林哲最爱吃的土豆丝。陈阳也留在家里吃饭,大家围坐在餐桌旁,聊着白天钓鱼的趣事。林哲说下次还要去钓鱼,要钓一条比陈阳哥钓的还大的鱼,逗得大家都笑了。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暑假。陈阳兑现承诺,要带林小满和林哲去海边。出发前一天,母亲给他们收拾行李,装了换洗衣物、防晒霜、遮阳伞,还煮了茶叶蛋,让他们路上吃。林小满兴奋得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象着海边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坐上了去海边的火车。火车上,林小满靠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风景从高楼变成田野,又变成树林,心里满是期待。陈阳给他们讲海边的趣事,说可以捡贝壳、堆沙堡,还可以在浅水区游泳。林哲听得入了迷,恨不得立刻就到海边。
到了海边,已经是下午了。他们找了家靠近海边的民宿,放下行李就直奔沙滩。沙子软软的,踩在上面暖暖的,林小满脱了鞋子,光着脚在沙滩上跑,海浪一次次冲上岸,没过她的脚踝,凉凉的,很舒服。
陈阳帮他们租了两个沙滩玩具,林小满和林哲开始堆沙堡。林小满堆了一个小城堡,还在旁边挖了一条小沟,当作护城河;林哲则堆了一个大大的沙堆,说要做一座山。墨墨和橙橙也在沙滩上跑来跑去,时不时用爪子刨沙子,像是在帮他们一起堆沙堡。
傍晚的时候,太阳慢慢落下,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海水也变成了金色。陈阳拿出相机,给林小满和林哲拍照。林小满站在海边,张开双臂,迎着海风,头发被风吹起,脸上满是笑容;林哲则拿着贝壳,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晚上,他们在海边的大排档吃海鲜。有烤生蚝、清蒸螃蟹、辣炒蛤蜊,都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新鲜极了。林小满第一次吃烤生蚝,撒上蒜蓉和葱花,鲜美的味道让她忍不住多吃了几个。陈阳怕他们吃太多海鲜不舒服,还点了一碗海鲜粥,暖胃又好喝。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每天都在海边玩。早上一起去看日出,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上,壮观极了;上午去捡贝壳,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有的像小扇子,有的像小喇叭,林小满捡了满满一袋子,说要带回家送给王奶奶和张爷爷;下午在浅水区游泳,陈阳教林小满和林哲游泳,林小满学得很快,没多久就能在水里游一小段了,林哲则有点怕水,学了好几天还是只会在水里扑腾。
临走的前一天,他们去了海边的集市。集市上有很多卖海鲜干货的,还有卖贝壳饰品的。陈阳给林小满买了一个贝壳做的项链,白色的贝壳上刻着小小的海浪图案,好看极了;给林哲买了一个海螺,吹起来能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海浪的声音。林小满也给母亲买了一条珍珠手链,给王奶奶和张爷爷买了一些海鲜干货。
回家的火车上,林小满靠在陈阳身边,看着手里的贝壳项链,心里满是不舍。“陈阳哥,我们下次还来海边好不好?”陈阳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好啊,等明年暑假,我们还来。”
回到家,已经是傍晚了。母亲看到他们回来,连忙迎上来,接过他们手里的行李:“累坏了吧?快坐下歇歇,我给你们做了你们爱吃的红烧肉。”林小满把给母亲买的珍珠手链递过去:“妈,这是我给你买的,你戴上看看好不好看。”母亲接过手链,戴在手上,笑得合不拢嘴:“好看,小满真孝顺。”
林小满又把海鲜干货送给王奶奶和张爷爷,王奶奶拉着她的手,不停地夸她懂事;张爷爷则拿出自己晒的花生,让她带回家吃。
暑假很快就结束了,林哲要开学上初三了,学习变得忙了起来。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会先把作业写完,然后才会出去玩。陈阳也经常来家里,帮林哲辅导数学和物理,有时候还会给他们带一些课外书。
国庆节的时候,学校放了七天假。陈阳提议去红叶谷,说秋天的红叶谷最美了。林小满和林哲都很高兴,母亲也同意了,说正好可以去看看秋天的风景。
出发那天,他们起得很早,开车往红叶谷走。一路上,树叶已经开始变黄变红,远远望去,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到了红叶谷,漫山遍野的红叶,红得像火,黄得像金,还有绿色的树叶点缀其间,好看极了。
他们沿着山路往上走,林小满一边走一边捡红叶,枫叶、梧桐叶、银杏叶,每种叶子都捡了几片,说要做成标本夹在书里。林哲则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想把这美丽的风景都记录下来。陈阳也拿着素描本,时不时停下来画几笔,他画的红叶,颜色浓淡相宜,像真的一样。
到了山顶,有一个小亭子,他们坐在亭子里休息。从山顶往下看,红叶谷的景色尽收眼底,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母亲拿出带来的食物,有面包、水果、火腿肠,还有她自己做的三明治。大家坐在亭子里,一边吃东西,一边欣赏风景,风吹过,带着红叶的清香,格外惬意。
下山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群游客,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看到林小满手里的红叶,很喜欢。林小满便送给她一片最大的枫叶,小女孩高兴得说了声谢谢,还把自己手里的小玩偶送给了林小满。
回到家,林小满把捡来的红叶做成标本,夹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日记本里,还有去年秋天捡的梧桐叶标本,今年的枫叶标本放在旁边,一黄一红,像是在诉说着不同的秋天故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巷口的梧桐树叶子落了又长,林小满和林哲也在慢慢长大。林哲初三的学习越来越紧张,每天都要学到很晚,母亲每天都会给他煮一杯牛奶,让他补充营养。陈阳也经常来家里,帮林哲整理复习资料,有时候还会陪他一起学习到很晚。
期末考试的时候,林哲考得很好,在班里排了第三名,顺利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母亲特别高兴,做了一桌子好吃的,还邀请了王奶奶和张爷爷来家里吃饭。陈阳也来了,给林哲买了一个新的书包,说恭喜他考上重点高中。
林哲拿着新书包,心里满是感激:“谢谢陈阳哥,谢谢妈,谢谢王奶奶和张爷爷,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的。”大家都笑着说:“好,我们相信你。”
寒假的时候,林哲开始跟着母亲学做更多的菜,除了红烧肉,还学了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有一次,他特意做了一桌子菜,请陈阳来家里吃。陈阳尝了尝,笑着说:“林哲,你做的菜快赶上阿姨了,以后肯定是个大厨。”林哲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春节的时候,家里依旧很热闹。母亲做了丰盛的年夜饭,陈阳也来了,还带了一幅他新画的画,画的是巷口的雪景,梧桐树上挂满了雪,王奶奶家的门口挂着红灯笼,张爷爷在扫雪,林小满和林哲在院子里放烟花,墨墨和橙橙在旁边跑,梧桐猫则蜷在门口的竹椅上,整个画面温馨又热闹。
“陈阳哥,你画得真好,把我们巷口的样子都画下来了。”林小满看着画,忍不住称赞。陈阳笑着说:“我就是想把我们巷口的点点滴滴都画下来,以后看着画,就能想起这些快乐的日子。”
春节过后,天气慢慢变暖,巷口的梧桐树又冒出了新芽,王奶奶家的院子里又开满了鲜花。林小满种在阳台的蟹爪兰,又长出了几个小花苞,她每天都会去看看,盼着它们早点开花。
陈阳的画室也有了新的变化,他在画室里挂了很多自己的画,有海边的风景,有红叶谷的红叶,还有巷口的日常。有时候,他会邀请林小满和林哲去画室,让他们帮忙整理画具,或者给他们讲画画的技巧。
有一天,陈阳对林小满说:“小满,你要不要学画画?我可以教你。”林小满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好啊,陈阳哥,我早就想跟你学画画了。”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林小满都会去陈阳的画室学画画。陈阳从最基础的素描教起,教她怎么握笔,怎么画线条,怎么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光影。林小满学得很认真,每天都会练习画画,有时候画巷口的梧桐树,有时候画家里的猫咪,有时候画母亲种的向日葵。
慢慢地,林小满的画技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次,她画了一幅墨墨的画,墨墨蹲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样子,画得栩栩如生。母亲看到了,高兴地说:“小满,你画得真好,跟陈阳画的一样好。”陈阳也笑着说:“小满很有天赋,继续努力,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画家。”
日子就这样在温馨和快乐中一天天过去,巷口的梧桐树见证着他们的成长,见证着他们的快乐,也见证着他们之间浓浓的情谊。林小满知道,只要有家人和陈阳哥在身边,只要有巷口的梧桐树在,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她的生活都会像现在这样,充满温暖和幸福。她期待着每一个春夏秋冬,期待着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林小满跟着陈阳学画的第三个周末,画室窗外的梧桐树已抽满新绿。她正对着画板上的墨墨轮廓描阴影,笔尖突然顿住——墨墨不知何时溜进了画室,正蹲在陈阳脚边,尾巴绕着他的裤腿轻轻扫动,与她画纸上的姿态几乎一模一样。
“你看它多配合。”陈阳放下手里的调色盘,指尖蘸了点浅灰色颜料,在林小满的画纸上添了两笔,“这里要突出光影对比,墨墨的毛发在阳光下会有浅棕色的反光。”林小满凑近一看,原本略显僵硬的猫毛瞬间有了层次感,她忍不住拿起画笔,按照陈阳说的技巧细细修改,连窗外的蝉鸣都忘了听。
等她画完抬头,才发现王奶奶提着竹篮站在门口,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槐花糕。“我路过就闻着画室里有墨香,想着你们肯定没顾上吃点心。”王奶奶把槐花糕放在桌上,瞥见画纸上的墨墨,忍不住笑,“这猫画得跟活的一样,下次让小满给我家的老母鸡也画一幅。”陈阳笑着应下,给王奶奶递了杯凉白开,三人围着桌子吃起槐花糕,甜香混着墨香,成了初夏最特别的味道。
六月初,学校组织美术展,林小满犹豫了很久,还是把那幅《墨墨晒太阳》交了上去。展出那天,她特意拉着林哲和陈阳去看,却发现自己的画挂在最角落的位置,旁边是班里画画最好的同学的作品,色彩鲜艳,构图精致。林小满心里有点失落,悄悄往后退了退,不想让他们看出自己的情绪。
陈阳却拉着她走到画前,指着画纸上的墨墨说:“你看,你把墨墨眯眼晒太阳的慵懒劲儿都画出来了,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艺术不是比谁的技巧更复杂,是比谁能把生活里的小美好传达到位。”正说着,一位老师走了过来,盯着林小满的画看了许久,笑着说:“这幅画很有生活气息,细节处理得很细腻,作者很有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