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越坐在书房的扶手椅里,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
——秦晔刚刚发来消息,是他今天在牛津图书馆拍的照片,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图书馆的穹顶,像不像你书房那幅画?」
池越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几秒,嘴角微微上扬。
秦晔从小就有一种固执的浪漫主义,喜欢把毫无关联的事物强行赋予意义,仿佛这样就能让它们和自己产生联系。
他回复:「像,但别在图书馆玩手机,论文写完了?」
秦晔秒回:「写完了,教授夸我论证严谨,说像你的风格。」
池越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像他的风格?
这句话里藏着的讨好意味太过明显,秦晔自己大概都没意识到。
池越向后靠进椅背,指尖抵着太阳穴,回忆着最近秦晔的种种行为——
有些过度的分享欲,还有刻意的肢体接触,总喜欢挨他很近,还时不时眼神闪躲。
以前秦晔只会汇报重要的事,比如考试成绩、比赛名次。
现在连食堂的午餐、路边的野猫、同学的无聊笑话都要发给他。
上个月,秦晔问过他:“阿越,你以前喜欢过什么人吗?”
池越随口答:“没有。”
秦晔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那……你喜欢什么样的?”
池越当时只是随口回答:“看缘分。”
他的心思太过明显,只是池越以前并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
现在看来,处处都是破绽。
只是秦晔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感情倾向。
池越有些无奈,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在他眼里,秦晔的“喜欢”更像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情感混淆。
——他从小依赖自己,又正值荷尔蒙旺盛的年纪,难免会把“依恋”和“爱慕”搞混。
等他遇到真正喜欢的人,自然就会明白。
池越甚至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哪里越界了?有没有给过什么暗示?
他从不避讳肢体接触,但仅限于正常的训练和长辈对晚辈的亲近。
他夸奖秦晔,但从不带暧昧色彩。
他关心秦晔的生活,但从不干涉他的社交自由。
至少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他没做错什么。
池越思考了片刻,决定不采取任何激烈措施。
他知道秦晔的性格——少年看着阳光开朗,实际上却是个执拗的犟种。
如果现在直接说破,或者刻意疏远,反而会激起少年的逆反心理,让他误以为自己真的“深爱”池越。
所以,他照常回复秦晔的消息,偶尔调侃他的学业,甚至答应他圣诞节一起去滑雪——就像什么都没发现一样。
时间和阅历会解决一切。
池越有些出神地看着窗外。
夜色深沉,而他的手机屏幕又亮了起来——
「阿越,牛津的星空比伦敦清楚多了,你什么时候来看?」
他看了一眼,轻轻笑了笑。
「下次有空的时候。」
秦晔的“喜欢”让他短暂地思考过——要不要试着谈一段恋爱?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秦晔现在正处于情感混淆期,如果他突然带个人回家,小朋友可能会直接炸掉。
轻则吵架冷战,重则做出什么极端行为。
况且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他身边不缺追求者,但没有一个能让他产生“就是这个人”的感觉。
池越不想为了“让秦晔死心”而随便找个人,那样对谁都不公平。
一段新关系往往会伴随着约会、磨合、争吵、妥协……想想就累。
他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完美了——事业稳定,秦晔也长大了,何必自找麻烦?
得出最终结论后,池越揉了揉眉心。
算了,顺其自然吧。
他站起身,走向浴室。
冷水冲下来时,他闭了闭眼,把那些杂乱的思绪一并冲走。
秦晔站在牛津大学的宿舍窗前,看着第一片梧桐叶飘落在庭院里。
窗外秋雨敲打着玻璃,他的手机屏幕亮起又暗下——是池越发来的消息:「周末回家吗?」
拇指悬在键盘上方,秦晔最终只回了个「要赶论文」。
锁屏映出他紧蹙的眉头,和那双如墨一般的眼睛。
“秦,今晚酒吧有活动!”室友马克探头进来,“好多姑娘问你要号码。”
秦晔把手机倒扣在桌上:“不了,论文还没写完。”
事实上他已经写完论文,也去过了那家酒吧。
上周五当金发女孩踮脚要吻他时,他眼前闪过的却是某人抿着咖啡时沾到奶沫的唇角。
那晚他在浴室待了很久,久到热水器都自动关闭,冰冷的水流冲刷着他颤抖的身体。
“你最近怎么回事?”搏击俱乐部的教练扔给他毛巾,“老是心不在焉。”
秦晔擦着汗看向镜中的自己——那双和秦棠三分相似的凤眼,那个遗传自秦家的鼻梁弧度。
我疯了吗?
那是阿越啊。
我怎么能……有这种龌龊的念头?
他突然一拳砸在镜子上,裂纹从中心辐射开来,割裂了那张令人憎恶的脸。
池越的电话在此时打来。
秦晔盯着屏幕上池越的名字,直到铃声停止。
一丝血迹顺着指缝滴在地板上,和汗水混在一起。
秦晔开始刻意减少联系。
不再秒回池越的消息,甚至故意拖到隔天才回复。
周末不再主动回家,借口学业繁忙,躲在宿舍里翻看池越的社交媒体。
池越问他最近怎么样,他只回一句“还行”,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但疏远的同时,他又忍不住窥探池越的一切——
池越很少发私人动态,但偶尔会分享一本书或一首古典乐。
秦晔立刻去读那本书,听那首曲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靠近池越的内心。
池越出席商业论坛的报道,他会反复看视频,观察他和别人的互动。
有没有人对池越笑得太殷勤?池越和谁站得太近?
池越察觉到了秦晔的疏远。
他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向秦晔的房间——床铺整齐,书桌上还摆着他们去年在牛津买的纪念品。
“长大了啊。”
他以为秦晔是终于认清了感情,决定保持距离。
这很好,理智的选择。
但夜深人静时,他还是注册了一个小号,偷偷关注秦晔的社交账号。
秦晔赢了辩论赛,他默默点了个赞,又取消。
秦晔晒出实验成果,他截图保存,存在手机加密相册里。
秦晔和同学勾肩搭背的照片,他放大看了很久,确认那只是普通朋友。
“臭小子,过得倒挺开心。”
他关上手机,心里一半是欣慰,一半是说不清的怅然。
——秦晔刚刚发来消息,是他今天在牛津图书馆拍的照片,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图书馆的穹顶,像不像你书房那幅画?」
池越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几秒,嘴角微微上扬。
秦晔从小就有一种固执的浪漫主义,喜欢把毫无关联的事物强行赋予意义,仿佛这样就能让它们和自己产生联系。
他回复:「像,但别在图书馆玩手机,论文写完了?」
秦晔秒回:「写完了,教授夸我论证严谨,说像你的风格。」
池越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像他的风格?
这句话里藏着的讨好意味太过明显,秦晔自己大概都没意识到。
池越向后靠进椅背,指尖抵着太阳穴,回忆着最近秦晔的种种行为——
有些过度的分享欲,还有刻意的肢体接触,总喜欢挨他很近,还时不时眼神闪躲。
以前秦晔只会汇报重要的事,比如考试成绩、比赛名次。
现在连食堂的午餐、路边的野猫、同学的无聊笑话都要发给他。
上个月,秦晔问过他:“阿越,你以前喜欢过什么人吗?”
池越随口答:“没有。”
秦晔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那……你喜欢什么样的?”
池越当时只是随口回答:“看缘分。”
他的心思太过明显,只是池越以前并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
现在看来,处处都是破绽。
只是秦晔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感情倾向。
池越有些无奈,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在他眼里,秦晔的“喜欢”更像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情感混淆。
——他从小依赖自己,又正值荷尔蒙旺盛的年纪,难免会把“依恋”和“爱慕”搞混。
等他遇到真正喜欢的人,自然就会明白。
池越甚至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哪里越界了?有没有给过什么暗示?
他从不避讳肢体接触,但仅限于正常的训练和长辈对晚辈的亲近。
他夸奖秦晔,但从不带暧昧色彩。
他关心秦晔的生活,但从不干涉他的社交自由。
至少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他没做错什么。
池越思考了片刻,决定不采取任何激烈措施。
他知道秦晔的性格——少年看着阳光开朗,实际上却是个执拗的犟种。
如果现在直接说破,或者刻意疏远,反而会激起少年的逆反心理,让他误以为自己真的“深爱”池越。
所以,他照常回复秦晔的消息,偶尔调侃他的学业,甚至答应他圣诞节一起去滑雪——就像什么都没发现一样。
时间和阅历会解决一切。
池越有些出神地看着窗外。
夜色深沉,而他的手机屏幕又亮了起来——
「阿越,牛津的星空比伦敦清楚多了,你什么时候来看?」
他看了一眼,轻轻笑了笑。
「下次有空的时候。」
秦晔的“喜欢”让他短暂地思考过——要不要试着谈一段恋爱?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秦晔现在正处于情感混淆期,如果他突然带个人回家,小朋友可能会直接炸掉。
轻则吵架冷战,重则做出什么极端行为。
况且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他身边不缺追求者,但没有一个能让他产生“就是这个人”的感觉。
池越不想为了“让秦晔死心”而随便找个人,那样对谁都不公平。
一段新关系往往会伴随着约会、磨合、争吵、妥协……想想就累。
他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完美了——事业稳定,秦晔也长大了,何必自找麻烦?
得出最终结论后,池越揉了揉眉心。
算了,顺其自然吧。
他站起身,走向浴室。
冷水冲下来时,他闭了闭眼,把那些杂乱的思绪一并冲走。
秦晔站在牛津大学的宿舍窗前,看着第一片梧桐叶飘落在庭院里。
窗外秋雨敲打着玻璃,他的手机屏幕亮起又暗下——是池越发来的消息:「周末回家吗?」
拇指悬在键盘上方,秦晔最终只回了个「要赶论文」。
锁屏映出他紧蹙的眉头,和那双如墨一般的眼睛。
“秦,今晚酒吧有活动!”室友马克探头进来,“好多姑娘问你要号码。”
秦晔把手机倒扣在桌上:“不了,论文还没写完。”
事实上他已经写完论文,也去过了那家酒吧。
上周五当金发女孩踮脚要吻他时,他眼前闪过的却是某人抿着咖啡时沾到奶沫的唇角。
那晚他在浴室待了很久,久到热水器都自动关闭,冰冷的水流冲刷着他颤抖的身体。
“你最近怎么回事?”搏击俱乐部的教练扔给他毛巾,“老是心不在焉。”
秦晔擦着汗看向镜中的自己——那双和秦棠三分相似的凤眼,那个遗传自秦家的鼻梁弧度。
我疯了吗?
那是阿越啊。
我怎么能……有这种龌龊的念头?
他突然一拳砸在镜子上,裂纹从中心辐射开来,割裂了那张令人憎恶的脸。
池越的电话在此时打来。
秦晔盯着屏幕上池越的名字,直到铃声停止。
一丝血迹顺着指缝滴在地板上,和汗水混在一起。
秦晔开始刻意减少联系。
不再秒回池越的消息,甚至故意拖到隔天才回复。
周末不再主动回家,借口学业繁忙,躲在宿舍里翻看池越的社交媒体。
池越问他最近怎么样,他只回一句“还行”,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但疏远的同时,他又忍不住窥探池越的一切——
池越很少发私人动态,但偶尔会分享一本书或一首古典乐。
秦晔立刻去读那本书,听那首曲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靠近池越的内心。
池越出席商业论坛的报道,他会反复看视频,观察他和别人的互动。
有没有人对池越笑得太殷勤?池越和谁站得太近?
池越察觉到了秦晔的疏远。
他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向秦晔的房间——床铺整齐,书桌上还摆着他们去年在牛津买的纪念品。
“长大了啊。”
他以为秦晔是终于认清了感情,决定保持距离。
这很好,理智的选择。
但夜深人静时,他还是注册了一个小号,偷偷关注秦晔的社交账号。
秦晔赢了辩论赛,他默默点了个赞,又取消。
秦晔晒出实验成果,他截图保存,存在手机加密相册里。
秦晔和同学勾肩搭背的照片,他放大看了很久,确认那只是普通朋友。
“臭小子,过得倒挺开心。”
他关上手机,心里一半是欣慰,一半是说不清的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