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轱辘轱辘”的闷响,细碎的尘土随着马蹄声扬起,又慢慢落回路面,马车晃悠悠地往前,车厢里的锦缎软垫也跟着轻轻起伏。
马车内,绍临深垂眸,看向对面端坐、状似老实挨训的便宜儿子绍云峥,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纹样,脑中不由自主浮现出原身第一世的记忆碎片。
那一世,绍云峥刚满十六岁。
他的生母钱氏,是原身的大嫂,与周夫人本是闺中密友,两人早有默契,想让绍云峥与周家长女周思妤结亲。
这对青梅竹马的少年少女,本就情谊融洽,很快便交换了庚帖,只待选个良辰吉日定下婚期。
变故发生在一次护送途中。
那时钱氏念着城郊静安寺的菩萨灵验,想亲自去为家中祈福,绍临深便吩咐绍云峥,带着几名得力护卫,护送钱氏等侯府女眷前往。
谁知返程行至半途,马车刚转过一处官道岔口,竟与丞相府的马车迎面遇上。
不知为何,丞相府的马匹突然受惊发狂,场面一时混乱。
绍云峥自小受原身教导,习得一身好武艺,见状当即上前相助,一番利落处置稳住了局面。
也正是这一次“英雄救美”,让同乘马车的丞相之女杨嫣然对他一见倾心。
此后,杨嫣然这心思便再也按捺不住,悄悄让身边心腹去查绍云峥的去处,隔三差五就借着各种由头制造碰面的机会。
每每见着绍云峥,都要想法子凑上前说上几句,盼着能让他知晓自己的心意。
怎奈绍云峥心中早有属意之人,对杨嫣然这般主动示好,始终是冷淡回避,半分回应也不肯给。
丞相夫妇很快得知了女儿的心思。
夫妇二人转念一想,绍临深贵为勇毅侯,虽当时正回京调理伤势,但其在军中声望极高,且是老皇帝倚重的近臣,手中还掌有兵权。
若能拉拢此门亲事,便能使绍临深暗中助力他们看好的三皇子,为三皇子角逐储位增添一份关键助力。
故而,丞相府即刻派了冰人上门,试探绍临深的心意。
可原身哪里肯应?
他在朝堂沉浮多年,深谙“文臣武将结亲”乃是朝廷大忌。
况且他本就是陛下亲信,手中握有兵权,日后无论哪位皇子登基,侯府地位皆能稳如泰山,又何苦冒风险掺和进夺嫡之争,自毁前程去求那所谓的“从龙之功”?
当下,原身便以“犬子早已与周家定下婚约”为由,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丞相府。
丞相自觉颜面受损,又怕女儿再纠缠惹出是非,便下令将杨嫣然关在府中,不准她再去招惹绍云峥。
可杨嫣然性子执拗,被禁足后竟在府中寻死觅活。
丞相夫妇本就疼女心切,再加上心底仍未放弃与勇毅侯府结亲的念头,终究还是软了心。
恰逢宋国公府要举办赏花宴,夫妇俩便松了口,允许杨嫣然赴宴,甚至对她可能在宴上的所作所为暗中放任,还提前安排人,准备帮她抹除可能留下的痕迹。
也正因如此,第一世的赏花宴上,杨嫣然才得以钻了空子。
让她提前打听好原身一位侄女的衣着样式,故意穿了相似的衣裙,再暗中吩咐仆从,设法将绍云峥引至池边,待时机一到,便趁人不察,装作失足模样跌进了池水里。
绍云峥远远望见,只当是自家妹妹落水,来不及细想便纵身下水救人。
众目睽睽之下,绍云峥与杨嫣然已有肌肤之亲,此事不消片刻便传遍了整个宴席。
侯府纵使万般不愿,可若要保全侯府与丞相府两家颜面,也只能咬牙认下这门婚事。
事已至此,原身也别无他法,只能领着绍云峥,备上贵重礼单登门周家致歉,当面将当初交换的庚帖收回。
那对本就情投意合的少年男女,终究没能抵过这场算计,被硬生生拆开,断了缘分。
为了不让周思妤落下“被退婚”的坏名声,对外,侯府只说是周家主动提出退婚,尽力维护了周家女的体面。
可经此一事,侯府与周家的关系也彻底冷了下来,此后多年再无往来。
——
而杨嫣然得偿所愿,嫁入勇毅侯府后,那份深藏的善妒本性便彻底暴露无遗。
于她而言,绍云峥身边绝不能有半点可能“碍眼”的人,别说贴身伺候的丫鬟,便是洒扫的小厮,只要眉眼生得清秀些,都难逃她的苛待。
偏她总能寻出各式由头:
或是诬陷丫鬟“手脚不净”,下令毁去容貌后发卖到苦寒之地;
或是借口小厮“对主不敬”,命人打断其手脚,扔出府去自生自灭;
更有甚者,几个曾常伴绍云峥左右的旧人,竟不明不白地没了性命。其手段之狠辣,让府中下人皆心有余悸。
原身虽为一家之主,纵然把杨嫣然的所作所为瞧得分明,却因身份所限难以干预。
要知道,公爹过问儿子房内琐事,本就是逾越礼数之举。
一旦外传,不仅自己落人口实,侯府还会背上“管治不严、家宅不宁”的污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无奈之下,他只能撤换了绍云峥院中所有旧仆,转而派府里收留安置的退役老卒,负责院中护卫与粗笨杂活。
好在这些老卒多是身有伤残之人,且素来谨守规矩、行事本分,杨嫣然即便想鸡蛋里挑骨头,也实在挑不出半分错处。
至于端茶倒水等近身琐事,他便索性放权,任由杨嫣然用她从丞相府带来的陪房打理,只求能减少些无辜之人的灾祸。
可这般妥协,却没能缓和夫妻间的矛盾。
绍云峥本就对杨嫣然用算计手段逼自己成婚满心抵触,如今见她心性如此歹毒,更是对她厌恶至极,连同房共处都不愿。
此后,他索性将侯府当成了驿站,平日里常住军营,除了必要的家族场合,极少回府;
即便到了休沐日,碍于礼法不得不去杨嫣然房中歇宿,也只是倒头便睡,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肯与她说,夫妻关系冷得如同冰窖。
日子一久,杨嫣然的耐心终于耗尽。
她先是在侯府里大吵大闹,摔砸器物,哭诉自己“守活寡”的委屈;
见绍云峥依旧无动于衷,又索性收拾行囊跑回丞相府,在父母面前哭得梨花带雨,添油加醋地诉说自己在侯府的“苦楚”。
丞相夫妇本就疼惜女儿,听闻此事又觉丞相府颜面受损,当即出面给侯府施压。
此事闹得满城风雨,连宫中都有所耳闻,侯府上下被推到风口浪尖,所有人都下不来台。
最终,在各方压力下,绍云峥不得不妥协,被迫与杨嫣然圆房。
也是从这时起,杨嫣然心底生出了新的念头。
她认定“母凭子贵”,只要能给绍云峥生下一子半女,便能拴住丈夫的心,稳固自己在侯府的地位。
此后,她便瞒着所有人,偷偷寻来坐胎药,日日服用,满心期盼着能借孩子改变现状。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后,杨嫣然终于如愿怀上身孕。
然而消息传出时,侯府上下虽无太多喜悦,却也默认了这份“圆满”,以为日子总能平缓些。
可谁也没料到,这份平静只维持了短短三月。
一次偶然,杨嫣然在绍云峥书房整理书卷时,竟翻出了一叠旧信,那是绍云峥当年与周思妤往来的书信。
信中字句皆是少年少女的青涩情谊,哪怕时隔多年,仍能读出其中的温柔缱绻。
这叠信如同火星落入油锅,瞬间点燃了杨嫣然积压多年的妒火。
她死死攥着信纸,指甲几乎嵌进纸里,认定绍云峥这些年对自己冷淡,全是因为心里还惦记着周思妤。
喜欢快穿之拒当大冤种
马车内,绍临深垂眸,看向对面端坐、状似老实挨训的便宜儿子绍云峥,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纹样,脑中不由自主浮现出原身第一世的记忆碎片。
那一世,绍云峥刚满十六岁。
他的生母钱氏,是原身的大嫂,与周夫人本是闺中密友,两人早有默契,想让绍云峥与周家长女周思妤结亲。
这对青梅竹马的少年少女,本就情谊融洽,很快便交换了庚帖,只待选个良辰吉日定下婚期。
变故发生在一次护送途中。
那时钱氏念着城郊静安寺的菩萨灵验,想亲自去为家中祈福,绍临深便吩咐绍云峥,带着几名得力护卫,护送钱氏等侯府女眷前往。
谁知返程行至半途,马车刚转过一处官道岔口,竟与丞相府的马车迎面遇上。
不知为何,丞相府的马匹突然受惊发狂,场面一时混乱。
绍云峥自小受原身教导,习得一身好武艺,见状当即上前相助,一番利落处置稳住了局面。
也正是这一次“英雄救美”,让同乘马车的丞相之女杨嫣然对他一见倾心。
此后,杨嫣然这心思便再也按捺不住,悄悄让身边心腹去查绍云峥的去处,隔三差五就借着各种由头制造碰面的机会。
每每见着绍云峥,都要想法子凑上前说上几句,盼着能让他知晓自己的心意。
怎奈绍云峥心中早有属意之人,对杨嫣然这般主动示好,始终是冷淡回避,半分回应也不肯给。
丞相夫妇很快得知了女儿的心思。
夫妇二人转念一想,绍临深贵为勇毅侯,虽当时正回京调理伤势,但其在军中声望极高,且是老皇帝倚重的近臣,手中还掌有兵权。
若能拉拢此门亲事,便能使绍临深暗中助力他们看好的三皇子,为三皇子角逐储位增添一份关键助力。
故而,丞相府即刻派了冰人上门,试探绍临深的心意。
可原身哪里肯应?
他在朝堂沉浮多年,深谙“文臣武将结亲”乃是朝廷大忌。
况且他本就是陛下亲信,手中握有兵权,日后无论哪位皇子登基,侯府地位皆能稳如泰山,又何苦冒风险掺和进夺嫡之争,自毁前程去求那所谓的“从龙之功”?
当下,原身便以“犬子早已与周家定下婚约”为由,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丞相府。
丞相自觉颜面受损,又怕女儿再纠缠惹出是非,便下令将杨嫣然关在府中,不准她再去招惹绍云峥。
可杨嫣然性子执拗,被禁足后竟在府中寻死觅活。
丞相夫妇本就疼女心切,再加上心底仍未放弃与勇毅侯府结亲的念头,终究还是软了心。
恰逢宋国公府要举办赏花宴,夫妇俩便松了口,允许杨嫣然赴宴,甚至对她可能在宴上的所作所为暗中放任,还提前安排人,准备帮她抹除可能留下的痕迹。
也正因如此,第一世的赏花宴上,杨嫣然才得以钻了空子。
让她提前打听好原身一位侄女的衣着样式,故意穿了相似的衣裙,再暗中吩咐仆从,设法将绍云峥引至池边,待时机一到,便趁人不察,装作失足模样跌进了池水里。
绍云峥远远望见,只当是自家妹妹落水,来不及细想便纵身下水救人。
众目睽睽之下,绍云峥与杨嫣然已有肌肤之亲,此事不消片刻便传遍了整个宴席。
侯府纵使万般不愿,可若要保全侯府与丞相府两家颜面,也只能咬牙认下这门婚事。
事已至此,原身也别无他法,只能领着绍云峥,备上贵重礼单登门周家致歉,当面将当初交换的庚帖收回。
那对本就情投意合的少年男女,终究没能抵过这场算计,被硬生生拆开,断了缘分。
为了不让周思妤落下“被退婚”的坏名声,对外,侯府只说是周家主动提出退婚,尽力维护了周家女的体面。
可经此一事,侯府与周家的关系也彻底冷了下来,此后多年再无往来。
——
而杨嫣然得偿所愿,嫁入勇毅侯府后,那份深藏的善妒本性便彻底暴露无遗。
于她而言,绍云峥身边绝不能有半点可能“碍眼”的人,别说贴身伺候的丫鬟,便是洒扫的小厮,只要眉眼生得清秀些,都难逃她的苛待。
偏她总能寻出各式由头:
或是诬陷丫鬟“手脚不净”,下令毁去容貌后发卖到苦寒之地;
或是借口小厮“对主不敬”,命人打断其手脚,扔出府去自生自灭;
更有甚者,几个曾常伴绍云峥左右的旧人,竟不明不白地没了性命。其手段之狠辣,让府中下人皆心有余悸。
原身虽为一家之主,纵然把杨嫣然的所作所为瞧得分明,却因身份所限难以干预。
要知道,公爹过问儿子房内琐事,本就是逾越礼数之举。
一旦外传,不仅自己落人口实,侯府还会背上“管治不严、家宅不宁”的污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无奈之下,他只能撤换了绍云峥院中所有旧仆,转而派府里收留安置的退役老卒,负责院中护卫与粗笨杂活。
好在这些老卒多是身有伤残之人,且素来谨守规矩、行事本分,杨嫣然即便想鸡蛋里挑骨头,也实在挑不出半分错处。
至于端茶倒水等近身琐事,他便索性放权,任由杨嫣然用她从丞相府带来的陪房打理,只求能减少些无辜之人的灾祸。
可这般妥协,却没能缓和夫妻间的矛盾。
绍云峥本就对杨嫣然用算计手段逼自己成婚满心抵触,如今见她心性如此歹毒,更是对她厌恶至极,连同房共处都不愿。
此后,他索性将侯府当成了驿站,平日里常住军营,除了必要的家族场合,极少回府;
即便到了休沐日,碍于礼法不得不去杨嫣然房中歇宿,也只是倒头便睡,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肯与她说,夫妻关系冷得如同冰窖。
日子一久,杨嫣然的耐心终于耗尽。
她先是在侯府里大吵大闹,摔砸器物,哭诉自己“守活寡”的委屈;
见绍云峥依旧无动于衷,又索性收拾行囊跑回丞相府,在父母面前哭得梨花带雨,添油加醋地诉说自己在侯府的“苦楚”。
丞相夫妇本就疼惜女儿,听闻此事又觉丞相府颜面受损,当即出面给侯府施压。
此事闹得满城风雨,连宫中都有所耳闻,侯府上下被推到风口浪尖,所有人都下不来台。
最终,在各方压力下,绍云峥不得不妥协,被迫与杨嫣然圆房。
也是从这时起,杨嫣然心底生出了新的念头。
她认定“母凭子贵”,只要能给绍云峥生下一子半女,便能拴住丈夫的心,稳固自己在侯府的地位。
此后,她便瞒着所有人,偷偷寻来坐胎药,日日服用,满心期盼着能借孩子改变现状。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后,杨嫣然终于如愿怀上身孕。
然而消息传出时,侯府上下虽无太多喜悦,却也默认了这份“圆满”,以为日子总能平缓些。
可谁也没料到,这份平静只维持了短短三月。
一次偶然,杨嫣然在绍云峥书房整理书卷时,竟翻出了一叠旧信,那是绍云峥当年与周思妤往来的书信。
信中字句皆是少年少女的青涩情谊,哪怕时隔多年,仍能读出其中的温柔缱绻。
这叠信如同火星落入油锅,瞬间点燃了杨嫣然积压多年的妒火。
她死死攥着信纸,指甲几乎嵌进纸里,认定绍云峥这些年对自己冷淡,全是因为心里还惦记着周思妤。
喜欢快穿之拒当大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