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牢内的骚动迅速被狱卒层层上报,而“三皇子新纳的‘丑妾’实为前丞相杨鹤庸嫡女”这一消息,最终也传到了老皇帝耳中。
这无疑给本就背负“勾结皇子、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罪名的杨家,又添了“欺君之罪”。
此前,老皇帝曾亲自询问杨鹤庸,三皇子府中那女子是否为他女儿,杨鹤庸当场矢口否认。
原本,老皇帝因杨鹤庸为官多年,朝野门生故吏遍布,碍于各方求情,暂压杀心,原本判杨家全族流放边疆,三代不得参与科考。
可张氏那声“女儿”,恰好成了老皇帝发难的借口。
最终圣旨下达,内容残酷至极:
除九十岁以上、七岁以下男丁免死外,杨家其余男丁全部斩首示众;
后宅女子及幼童流放边塞,允许与杨家男丁和离,但必须在和离后三日内出嫁。
若不遵旨,便以“顾念前夫家”为由,重新逮捕流放,另加二十棍责罚。
这道“和离”圣旨,明眼人都看得出,老皇帝是故意践踏杨家颜面,恶心杨鹤庸,要让杨家男子死不瞑目。
起初有朝臣忍不住反驳,却被老皇帝扣上“谋反同伙”的罪名打入天牢,其余人见状纷纷噤声,再也不敢多言。
短短两日,女牢中的杨家女眷便有不少人选择和离,被娘家接回准备改嫁。
张氏的三个嫡亲儿媳也接连递上和离书,只留下六个嗷嗷待哺、痛哭不止的奶娃娃。
张氏急红了眼,强拉着三个儿媳堵在牢房出口,指着她们破口大骂:
“你们这些不守妇道的毒妇!铁石心肠的东西!抛下孩子去享福,枉我三个儿子对你们敬重有加!”
王氏见通道处的狱卒已面露不耐,心一横,猛地扯过张氏,将她狠狠推倒在地,还上前“啪啪”甩了几巴掌,厉声喝道:“老太婆,你闭嘴吧!”
“你还有脸说我们?若不是你口不择言乱认女儿,公爹和郎君们怎会落得身死的下场?这一切都是你害的!”
王氏红着眼眶,看着哭着缠上来的一双儿女,含泪将他们推开,指着张氏道:
“别怪娘心狠,若不是你们这位好祖母,爹爹和祖父都不会死。
要怪就怪你们命不好,有个只疼闺女、不顾全家死活的祖母!”
说罢,王氏拉着同样泪流满面的两妯娌,不顾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唤与哀求,咬着牙头也不回地走出天牢。
她们心里清楚,娘家早已传信,这和离改嫁本就是圣上的意思。
顺着圣意行事,或许能让圣上龙颜大悦,给孩子们留条生路;
若是执意留下,只会触怒圣上,最终十死无生。
可张氏此刻深陷丧夫丧子的悲痛,娘家又因她的愚蠢行径,不愿透露半点内情。
她只看到儿媳们“大难临头各自飞”,却不知她们的离开,只是另一种无奈的保全。
牢房中,张氏望着儿媳们渐行渐远的背影,紧紧搂着六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孙辈,自己也泣不成声。
她满心悔恨,肠子都快悔青了。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顺着三王妃等人的意,任由她们拿女儿出气,何苦要出头插嘴?
可这世上,从来没有后悔药。
张氏萎靡了好几日,若不是还要照顾年幼的孙辈,怕是早已一头撞死在墙上赎罪。
她好不容易强打精神,想护住杨家这仅存的血脉,狱卒却突然将她和孩子们推出了牢房。
竟是当今圣上“仁慈”,特许杨家男丁斩首示众时,让留下的妻儿老小前去送别……
这无疑给本就背负“勾结皇子、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罪名的杨家,又添了“欺君之罪”。
此前,老皇帝曾亲自询问杨鹤庸,三皇子府中那女子是否为他女儿,杨鹤庸当场矢口否认。
原本,老皇帝因杨鹤庸为官多年,朝野门生故吏遍布,碍于各方求情,暂压杀心,原本判杨家全族流放边疆,三代不得参与科考。
可张氏那声“女儿”,恰好成了老皇帝发难的借口。
最终圣旨下达,内容残酷至极:
除九十岁以上、七岁以下男丁免死外,杨家其余男丁全部斩首示众;
后宅女子及幼童流放边塞,允许与杨家男丁和离,但必须在和离后三日内出嫁。
若不遵旨,便以“顾念前夫家”为由,重新逮捕流放,另加二十棍责罚。
这道“和离”圣旨,明眼人都看得出,老皇帝是故意践踏杨家颜面,恶心杨鹤庸,要让杨家男子死不瞑目。
起初有朝臣忍不住反驳,却被老皇帝扣上“谋反同伙”的罪名打入天牢,其余人见状纷纷噤声,再也不敢多言。
短短两日,女牢中的杨家女眷便有不少人选择和离,被娘家接回准备改嫁。
张氏的三个嫡亲儿媳也接连递上和离书,只留下六个嗷嗷待哺、痛哭不止的奶娃娃。
张氏急红了眼,强拉着三个儿媳堵在牢房出口,指着她们破口大骂:
“你们这些不守妇道的毒妇!铁石心肠的东西!抛下孩子去享福,枉我三个儿子对你们敬重有加!”
王氏见通道处的狱卒已面露不耐,心一横,猛地扯过张氏,将她狠狠推倒在地,还上前“啪啪”甩了几巴掌,厉声喝道:“老太婆,你闭嘴吧!”
“你还有脸说我们?若不是你口不择言乱认女儿,公爹和郎君们怎会落得身死的下场?这一切都是你害的!”
王氏红着眼眶,看着哭着缠上来的一双儿女,含泪将他们推开,指着张氏道:
“别怪娘心狠,若不是你们这位好祖母,爹爹和祖父都不会死。
要怪就怪你们命不好,有个只疼闺女、不顾全家死活的祖母!”
说罢,王氏拉着同样泪流满面的两妯娌,不顾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唤与哀求,咬着牙头也不回地走出天牢。
她们心里清楚,娘家早已传信,这和离改嫁本就是圣上的意思。
顺着圣意行事,或许能让圣上龙颜大悦,给孩子们留条生路;
若是执意留下,只会触怒圣上,最终十死无生。
可张氏此刻深陷丧夫丧子的悲痛,娘家又因她的愚蠢行径,不愿透露半点内情。
她只看到儿媳们“大难临头各自飞”,却不知她们的离开,只是另一种无奈的保全。
牢房中,张氏望着儿媳们渐行渐远的背影,紧紧搂着六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孙辈,自己也泣不成声。
她满心悔恨,肠子都快悔青了。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顺着三王妃等人的意,任由她们拿女儿出气,何苦要出头插嘴?
可这世上,从来没有后悔药。
张氏萎靡了好几日,若不是还要照顾年幼的孙辈,怕是早已一头撞死在墙上赎罪。
她好不容易强打精神,想护住杨家这仅存的血脉,狱卒却突然将她和孩子们推出了牢房。
竟是当今圣上“仁慈”,特许杨家男丁斩首示众时,让留下的妻儿老小前去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