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强县计划-《吧唧亲一口,糙汉疯了诱哄我回家》

  “怎么样?城里的流放户都走访完了吗?”

  林宝初急需知道,丰耕县可能会损失多少人才。

  他们的经济能力如何、拥有多少田地、所处何行何业,可能会影响多少人,这些都要搞清楚。

  许牧和杨晔二人花了三天的时间,把城里所有的流放户都走访了一遍。

  又花了两日的时间,将走访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最终得出结果。

  林宝初接过他们递送过来的报告,一一翻看。

  沈筝也好奇地凑过来,站在她身后看,“怎么这么多人要走啊?!”

  沈筝的惊呼声儿吸引了扶贫小队的目光,朱金华说:“七公主,结果如何?给我们念念。”

  许牧和杨晔去走访一事,大家都知道,也很关心这个结果。

  沈筝简单转述,“走访结果上面写着,东城流放户二百八十一户,其中二百七十户走,十一户留。”

  “西城流放户二百户,二百户均选择走。”

  “啥?真的假的!”

  这个结果比众人预估的还要不乐观。

  扶贫小队以为,走七成已经顶天了,谁知他们几乎都要走!

  城里那些流放户,有一半都是祖辈犯错被流放,到了他们这一辈,可以算是土生土长的丰耕县人了。

  他们也要走吗?

  现在回去,他们的家族还能认他们吗?

  林宝初面对这样的结果,亦是吃惊不已。

  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会倒退的问题,丰耕县城很有可能会变成一座空城。

  没了人,所有行业都会受到影响。

  林宝初再往下翻,关于这些流放户的经济、田地、行业报告显示,涉及各行各业。

  胭脂铺、成衣铺、粮食铺!

  打家具的、烧陶的、盖房子的,每个行当都多多少少波及到。

  美食街摊位也将会有一半以上退店离开。

  衣食住行,将全部受到影响。

  林宝初手脚冰凉,距离商卓上任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她必须在这三个月时间之内,填补所有行业的空缺!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让商公子去科考。”李余说。

  “话不能这么说。”

  朱金华站出来替商卓说话,“商公子中状元是为了咱们能在朝廷面前挺直腰板,让咱们丰耕县不再是流放县,这才是考学的意义。”

  “至于大家选择离开,那也是人之常情,人本来就不是咱们丰耕县人。”

  “我就是发发牢骚,没别的意思。”李余也只是说说气话。

  看着这份触目惊心的报告,沈筝也能知道大家走了之后,他们丰耕县将会面临着什么。

  “嫂嫂,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林宝初是他们的主心骨,在扶贫小队眼里,她就是无所不能的。

  而林宝初也没让他们失望,她已经有应对之策了。

  “各位,接下来的三个月,丰耕县衙将会以‘强县计划’和‘英才计划’为工作重心,请大家做好准备。”林宝初抬头,声音铿锵有力。

  “强县计划?”

  “英才计划?”

  扶贫小队对这两个计划十分陌生和不解。

  他们跟着林宝初扶贫三年多,从未见她特地给什么工作单独起名字。

  这一次,看来是真的严重了。

  这两个计划,同样是前世扶贫时,林宝初接触到的工作内容之一。

  她所在的小镇是特别贫困镇,人才稀缺、产业贫瘠,镇里一直在找出路、想办法。

  而强县、纳才就是振兴的方式之一。

  林宝初决定沿用前世的办法,引进人才、鼓励创业,同时大兴农田水利和集体经济,同步推进乡村振兴计划。

  只有丰耕县变好了,才能永远有人来,有人留下。

  “老娘豁出去了!”

  林宝初一拍桌子,不顾众人的叫喊,起身朝外面走去。

  她要去客栈找陶峪!

  -

  陶峪是从盛东来的英烈家人,陶家主因为私塾里还有学子,很早之前就离开了。

  陶家的人,现在只留下一个陶峪在和其他三家人一起寻找尸骨。

  林宝初一直有叮嘱朱中第,密切关注这个事儿。

  听说他们有了新的线索,不知道进展如何?

  “小朱,陶峪在吗?”

  林宝初来到客栈,直奔账台找朱中第。

  朱中第和那四家人已经很熟了,他们每天何时出去、何时回来,他都知道。

  “在的,陶公子在楼上客房。”

  “好。”林宝初转身要上楼,又回头吩咐道:“小朱,帮我备一些瓜果点心送到陶公子房间。”

  语毕,她便提裙大步迈上楼。

  来到陶峪所住的客房,林宝初敲了敲门,直言:“陶公子,我是林宝初,我有事想请你帮忙,陶公子方便吗?”

  房间里,陶峪正在看书。

  听到门外的声音,他立即反扣书本,前去开门。

  “沈娘子?”陶峪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进。”

  其实他有些意外。

  留在丰耕县数月,他和林宝初的交涉并不多,不算熟。

  关于寻骨归宗的事儿,也是柳家、席家和林宝初的交流多一些,他顶多算参与了此事的旁观者。

  每个客房里都有小茶几和两张单人沙发椅,林宝初在其中一张坐下。

  陶峪给她倒了杯茶水,放到她面前,“沈娘子找在下,所为何事?”

  林宝初不绕弯子,“陶公子,我记得你家是开私塾的,对吧?”

  陶峪点点头。

  林宝初突然激动起来,“我们丰耕县如今需要一批人才,我能去你们家的私塾招人吗?”

  “还有还有,你们家应该也有不少开私塾的人脉吧?能不能帮我牵个线?”

  “啊这……”

  她太过激动,语速过快,陶峪根本没搞懂她想做什么,“沈娘子你能不能慢慢说?”

  “当然可以!”

  林宝初看到送瓜果点心的店员进来,她赶紧帮忙摆上,“我已经做好准备,要和陶公子畅聊了。”

  陶峪被她的行动力吓到。

  传闻林宝初是个雷厉风行,做事比男人还要霸气的女子。

  如今看来,传闻没有错。

  这倒是和从小到大都泡在私塾里,文文弱弱的陶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沈娘子请说,在下能帮得上忙的,定义不容辞。”

  这几个月,他承受了许多来自客栈、来自县衙的照顾。

  对林宝初,陶峪是心怀感激的。

  尤其是她还有那么大一个书馆!

  喜欢吧唧亲一口,糙汉疯了诱哄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