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防返贫动态监测-《吧唧亲一口,糙汉疯了诱哄我回家》

  新的一周到来。

  巳时。

  扶贫小队和驻村工作队打着哈欠到县衙,任枫也跟在其中。

  林宝初说今日要开会,让消防司也过来领任务。

  “小公子,总算见到你了。”

  吕珧派来的人看到吕繁,便直奔他过去,与他打招呼。

  “严捕头、黄捕快,我爹是派你们过来啊。”

  看到熟人,吕繁心情不错。

  严森和黄钟二人还是不错的,做事踏实。

  他爹派此二人前来,看来对扶贫驻村,他爹认真了。

  “小公子,你们这么晚才上工啊。”严森说,“你一会儿是不是要去村里,我们跟你一村吧。”

  他们想着,和吕繁去一个村子,多少能替大人照顾照顾他。

  吕繁并不想与他们同村。

  若是跟他们同村,他们一定把他当少爷一样照顾。

  那他下乡还有什么意义?

  吕繁没有直接拒绝,“派去哪个村子是要抽签的,我说了不算。”

  “好了,大家过来了就到办事大厅去,咱们一起开个会吧。”

  林宝初从伙房过来,冲院子里的人喊。

  “各州县来的各位也一起过来吧。”

  丰耕县衙还是第一次开这么大一个会,参会人员是史上最多的一次。

  办事大厅挤得不行,走道全都坐满了。

  “啧啧,看得出来咱们县衙是真的做大了,这么老些人呢。”朱金华一边感慨一边坐下。

  林宝初上周五下午就通知大家今天要开会。

  所以很快,大家都到齐了。

  她不啰嗦,直接开始。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是要总结一下上半年的工作成果,同时安排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林宝初看向各村的驻村队员,“十二个村子,你们的报告写好了吗?”

  上周五驻村工作队回来,林宝初就让他们总结上半年的工作,写成报告。

  陶峪这群人二月就来了,三月正式下乡。

  到现在,正好是半年。

  林宝初需要知道他们的驻村成果,以及驻村产业的发展情况。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能让他们闷头乱干。

  段衍埋怨的语气中夹着一丝骄傲,“写了,花了两个休息日才写出来的。”

  他埋怨,是因为写报告真不是人能干的事儿。

  他宁愿下地去帮老乡干活,也不愿意一整天坐在书桌前抓耳挠腮写东西。

  而骄傲,是因为十二个村子,目前只有他负责的村子赚钱了。

  他这两天在公租房社区到处转悠,都打听过了。

  林宝初暗笑,“写报告这种事儿,你们要提前习惯,以后还多着呢。”

  村委开展的工作越多、越细,他们要写的报告就越多。

  林宝初不是故意折磨他们,而是公务必须留档。

  这样,以后不管是朝廷要查,或者百姓质疑,他们也能应对。

  这些报告都是宝贵的经验,经验是非常难得的。

  “知道了。”

  段衍已经认命了。

  而且话说回来,能跟任音姑娘一起讨论、一起写东西,感觉还挺不错的。

  “那一会儿散会,你们把报告交给我。”林宝初说:“接下来半个月,我和商大人会去各个村子看看。”

  她这半年拨了一笔又一笔经费,钱花得太凶。

  总得要去看看。

  “接下来再定一定你们下半年工作的大致方向。”

  总结林宝初会找时间看,今天驻村工作队还要下乡,不能耽误太多时间。

  “各村接下来的工作有三个小重点,扫盲大字报、防返贫动态监测,还有配合送医下乡。”

  林宝初指着院子,“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纸张了,每个村子一捆,这周下乡就要把大字报贴上。”

  她跟厉澜订了一批超大纸张。

  全都卷成捆放在外面,一捆有五十张,够他们用了。

  至于内容,让他们自己写。

  林宝初继续说:“至于防返贫动态监测,是要你们排查、上报自己村子里,有无因学、因病、因家庭变故等情况,导致返贫的情况。”

  这三样,是前世扶贫时,最常见的,可能导致返贫的因素。

  因学返贫的情况,基本都集中在城里。

  村子里也不是没有,只是比较少。

  丰耕县十二个村子,因学返贫的,大概一只手就能数得出来。

  城里是有学堂,但学堂教学太过基础。

  那些想要通过考学考出名堂的,都选择到附近的州县去读私塾。

  读私塾,那束修就不会低。

  读个一年半载的,原本已经脱贫的家庭,很有可能就又返贫了。

  林宝初观察过。

  今年年初开始,特别是客运驿站通车之后。

  丰耕县就陆续有百姓把自家儿子送去外面读私塾,村子里也有。

  这个事情,百姓们不说,但他们需要去关注。

  若真有因家中有人念私塾而导致返贫的话,他们就得另外采取帮扶措施。

  因病返贫就很容易理解了。

  天有不测风云,若有生了大病,连医馆报销都承担不起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县衙也要想办法帮一帮。

  “因家庭变故导致的返贫,情况可能就比较复杂了。”

  林宝初重点跟各村驻村队员说:“分家、和离、抛妻弃子,甚至是因种种原因把人赶出家门的,大家都要注意关注后续情况。”

  在古代村子里,这种事情见得太多太多了。

  因为一点矛盾,兄弟分家。

  因为膝下无子,多少妇人被休、被赶出家门。

  又有多少因为妻与妾的那点事儿,正室和孩子一起被扫地出门。

  这些事儿常有发生。

  而改变这些事情,需要长达数百年潜移默化的努力。

  林宝初就是想做点什么,也无能为力。

  所以只能是在这些人遭遇家庭变故的时候,给予一些经济上或物质上的帮助。

  “这些情况,你们回村之后多了解一下。”

  林宝初说:“且需要持续地了解,动态监测,就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各村驻村队员奋笔疾书,记录林宝初的话。

  把各州县派来的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他们听了半天,根本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林宝初继续说最后一个小重点,“配合送医下乡,就是咱们之前说的残疾、精神疾病的病人。”

  “村子里要是有不能再等的重病病人,你们随时到医馆去找谢大夫,优先看诊。”

  “好的。”

  一说到工作,驻村的这些个书生们都非常认真。

  他们待在丰耕县的这半年,林宝初待他们极好。

  有吃、有住、有工钱,有书看。

  还邀请他们的家人来参加泼水节。

  让他们不再因为读书,而对家里人感到愧疚。

  在这里,他们过得很充实、很满足,也能让他们重新看到希望,不再迷茫。

  这都是林宝初带给他们的,他们定不负所托!

  喜欢吧唧亲一口,糙汉疯了诱哄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