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做猪肉汤粉-《吧唧亲一口,糙汉疯了诱哄我回家》

  林宝初理清了菜单的思路后,并不急着着手做菜。

  时间还长,她让佟广财给她把大骨头斩了,洗干净焯水,然后直接丢到锅里熬煮。

  骨头不能腊也不宜留,还不如直接熬汤。

  中午就先让大家吃猪骨面垫垫,尝尝鲜儿。

  今晚虽是小两桌的杀猪宴,却也不可敷衍。

  杀猪宴,不仅有猪,林宝初还打算杀两只鸡,再上街买两条鱼。

  权当做年会来办了。

  林宝初把昨晚泡的米拿到小石磨旁,她泡了大半桶,十斤米,准备磨米浆。

  “阿宝,我来吧。”

  猪已经杀好了,佟广财在割猪肉,沈戟没事了便来帮忙。

  “也好,我去摘菜,顺便挖两个芋头。”

  林宝初让位给他,她提了篮子去菜地。

  经过修整,菜园里又重新种了些冬天能活的蔬菜,白菜、白萝卜、生菜、卷心菜等。

  这些菜里,只有生菜长得快,能吃了。

  辣椒树被大风肆虐,断了不少。

  重新扶起来,用木棍和稻草固定的辣椒树也活了过来,菜园又是一片绿意。

  林宝初拔了几颗芹菜,又割了两把韭菜,葱花香菜也不能少。

  弄了一大篮子。

  最后才拿锄头去挖芋头。

  芋头叶子剁碎了喂鸡,这些鸡都是吃菜园里的菜长大的,林宝初有时还会给它们挖蚯蚓吃。

  养得羽冠红亮,各大肉肥。

  她逮了两只,拿去用秤称,两只鸡共有十九斤重。

  “夫人,还要杀鸡啊?”

  周厉刚要收刀,林宝初就把鸡给他提来了。

  “嗯,杀。”

  “嘶——还要杀鸡?”

  “小夫人,鱼给你送来了,放哪儿啊?”

  昨天她去丰织县买猪前,去街上叫卖鱼的帮她捞两条大点的鱼,这会儿鱼也送来了。

  “放桶里吧。”

  林宝初接了半桶水,鱼贩解开鱼鳃里的稻草绳,丢了进去。

  “两条鱼七斤,十四文。”

  两条鱼才七斤,林宝初在心中感慨,想想前世,一条草鱼都是十斤了。

  她拿了钱给鱼贩,沈戟那边米浆也磨好了。

  “我去蒸米皮,你煮仙草冻,行吗?”

  “好,我洗了磨盘就去。”

  沈戟对于她交代的事情,从来不说一个不字。

  且行动力十足,从来不拖着找借口。

  夫妻俩一起待在厨房里,一人一口锅。

  林宝初在蒸屉上铺了块布,把布撑开抻平,用绳子沿着蒸屉绑紧绑实。

  这样一来,一个简易的蒸米皮的笼子就做好了。

  大锅里倒上清水,水烧开后把蒸屉放到锅上去。

  在蒸布上刷上一层熟油,再倒上两勺刚磨好的米浆,摊匀,盖上锅盖。

  利用水蒸气把米浆蒸成米皮,一分钟就可以开盖了。

  这个米皮,可以卷小料,做卷筒粉吃,也可以放凉之后,切成湿粉,烫米粉吃。

  林宝初现在做的,就是湿米粉。

  新茬稻子大丰收,她自然是希望大家能吃到更多自己种出来的稻子做的美食。

  “米皮差不多了,去割些肉来,咱们可以烫粉吃了。”

  林宝初蒸了三十多片米皮,一片可以切了,可以烫两碗米粉。

  够大家吃的。

  沈戟切肉时,林宝初去了扶贫大厅。

  自打那两则公告贴出去之后,扶贫大厅里前来登记、咨询的百姓就没有断过。

  大伙儿忙得不行。

  “大家手边的事儿要是不着急,就去后院吃碗汤粉吧,粉是咱家大米做的,都去尝尝吧。”林宝初对大家说。

  “汤粉?”

  听到有吃的,朱金华立刻抬起头,“是不是跟汤面一样?”

  “差不多。”

  “走走走,咱去试试。”

  正好这会儿三沟村没人来,朱金华停下土地入册的活儿,招呼着大伙一起去。

  “等等我,我马上就好。”

  徐同文急声叫住几人,笔触匆匆,“你家水田六亩、旱地二亩是吧?我记住了,老乡您先回去吧。”

  忙完后,徐同文放下笔便匆匆赶着吃粉去了。

  林宝初见赵佳儿坐着不动,她走过去,“佳儿,别忙了,吃汤粉去吧。”

  赵佳儿见屋里空了大半,怕有百姓们来没人招呼,她不敢去。

  “还是等大家回来了我再去吧。”

  “不用等,汤粉不用煮,你可以端到这里来慢慢吃。”

  林宝初将她拽起,“快走吧。”

  后院。

  猪杀完了,围观的百姓就少了。

  大家在厨房的竹筐里各自拿了碗筷,站在锅前,排队捞粉。

  猪瘦肉切了直接炒,除了油盐,什么都不放。

  也没有用盘子盛,就这么放在锅里,大伙来打汤时,用铲子往碗里捞就是了。

  “这是用米浆蒸煮的米皮,是熟的,切成条就是米粉了。”

  林宝初切了一簸箕的米粉。

  拿了一把放在碗里,又去案板上加了把葱花香菜,铲了一铲炒熟的猪肉。

  最后,再去熬骨头汤的锅里,舀一大勺骨头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碗汤粉就好了。

  “这是油泼辣子,要是想吃辣的,也可以加一勺辣子。”

  林宝初没吃早饭,她的这一碗汤粉当然得加辣椒。

  辣椒是大风肆虐时收的,早就晒干了。

  用石臼将干辣椒舂成辣椒粉,加了盐,用热油一烫,香极了。

  “没想到大米还能这样做,跟阳春面一样。”

  “我看比阳春面好,还有肉呢。”

  大伙纷纷上手给自己烫粉吃。

  嫩白弹实的米皮,加上碧绿的葱花香菜,再来一大勺浓郁的骨头汤。

  一碗诱人的汤粉便做好了。

  如果再加上一勺红通通的香辣辣子,这碗汤粉便是直击灵魂的美食。

  “唔!”

  只吃了一口,还没咽下去,众人便瞪大眼睛,赞不绝口。

  “这米皮太好吃了!这是用咱们新收的稻子磨的米浆吗?米的味道好浓、好香!”

  “碗里有米香、有肉香,还有香菜和辣子的味道,口感扎实、味道丰富,好吃!”程书益难得对吃的东西有这么高的评价。

  “林姐姐,我回二堂吃了。”

  赵佳儿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粉,跟林宝初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走走,咱们也去二堂吃。”

  后厨没有桌椅,汤粉端太久就烫手,几人都纷纷回自己的工位吃了。

  程书益走之前,还玩笑地打趣林宝初:“林姑娘,你老这么给我们做吃的,我都快觉得这是我们大伙儿的伙房了。”

  伙房,就是古代的食堂。

  还别说,林宝初还真有这个打算。

  明年扶贫的计划里,会增加产业帮扶,到时候扶贫队伍势必要加强。

  人多了,增加伙房也不是没有可能。

  “佟掌柜、周捕头,快来吃汤粉吧。”林宝初去叫来帮忙的佟广财和周厉。

  “好嘞,就来。”

  喜欢吧唧亲一口,糙汉疯了诱哄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