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洛安帝都。
战乱后的一年多,时间掩盖了战乱的创伤,洛安这座皇城再次热闹起来。
尤其是大燕朝帝都迁移至此后,帝都的繁华一日更甚一日,如同豆腐块一般纵横的街坊人流不息,宽阔的主街上马车不间断的缓缓驶向各坊与皇城。
皇城旁,康平坊。
历朝历代康平坊与永兴坊皆乃朝中重臣居所之坊,大燕帝都迁移洛安后,此两坊的府邸也早已被安阳提前赏赐与燕国各重臣。
此刻,康平坊戒备森严,整个坊进出口皆被甲士把守,坊中一处较大的府邸前更是甲士林立,府邸上书“文信公府”。
此府乃文宗柳阳明的府邸。
柳阳明病了。
作为列国争霸时代存活下来的人,柳阳明已经很老了,今年八十多岁了,作为天下文宗,这一病牵动了满朝文武之心。
其又是秦王妃之祖父,已与皇族李氏牵扯很深,安阳作为李康安的兄长,于公于私都要前来看望一番。
柳府柳阳明之子柳永安带着一众家眷迎接,柳永安的两个儿子,大女及婿子皆在,安阳在其中也看到了柳永安的嫡次女秦王妃柳仪。
进入府邸后,安阳边走边看向柳仪,说道:“朕那侄儿荣可好?你回柳府,荣可有人照看?”
胞弟李康安与柳仪也于他登基称帝前,昭武元年春生下了一子,要比他的两个儿子珏、章要早一些。
迁至洛安前,安阳返回云州青阳王城后,便第一时间去看过侄子,搬至洛安后,母亲时常召见柳仪带着儿子进宫照料。
柳仪忧伤的脸上挤出笑容,“陛下...”
“称皇兄即可。”
柳仪说道:“谢皇兄关心,荣很康健,臣女今日归府,王府中有侍女照看荣。”
安阳颔首,“康安立志要做大将军,朕不能打消其志,军中军规森严,必然很少回来,望你多多体谅他...”
柳仪说道:“大王乃大燕皇族,为大燕为陛下出力是责任,大王有此志,亦是臣女之幸,臣女不会有怨言...”
“臣女会打理好王府,悉心照料儿子,不让大王分心,请陛下放心!”
安阳微微点头,“也是苦了你了,母亲多次让你带着荣搬进宫内常住以便照料,你这性子也是倔强...”
柳仪微微苦笑,“陛下,臣女谢母后恩典,但,搬进皇宫于礼不合,会让朝臣非议,让陛下为难...”
安阳摆了摆手,“有何非议?什么于礼不合?太后让她的儿媳与皇孙住进宫里怎么了?”
“不必管那些朝臣,明日,你便带着荣搬到宫里去,宫内殿宇众多,空着也是空着,朕会让皇后选一处让你跟荣住,一应用度皇后会安排好,只管安心住着,什么时候康安常在帝都,你们便回秦王府!”
见安阳如此坚持,已下令,柳仪自然也就不多说了,只能苦笑的应道:“喏!”
说完,安阳便大步走向柳阳明的寝屋,一进门,安阳挥了挥手让众人不必跟随。
柳阳明银白的发髻有些凌乱,脸色苍白的卧躺在床榻上,看着英姿勃发的安阳一阵恍惚,而后连忙说道:
“陛下!恕老臣不能施礼。”
安阳轻轻走到床榻前,拉着柳阳明那枯瘦满是褶皱的手轻声说道:“都如此了,还讲什么礼节,文信公,可还好?”
柳阳明轻声说道:“谢陛下关心,臣无甚大碍,小恙也。”
安阳满脸担忧的说道:“怪朕,不该让您如此高寿跟着奔波迁至洛安,舟车劳顿以至于让您病倒,此乃朕之过。”
柳阳明满是褶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陛下不必如此。”
“生老病死乃天地之理,臣已很老了,能活如此之久已是侥天之幸,平日有些病恙再正常不过,与陛下此举何干?陛下勿忧。”
见安阳仍旧担忧,柳阳明笑道:
“陛下放心,天下尚未一统,臣还不想死,臣若是这般容易死去,岂不是枉费陛下当初费劲心思胁迫老臣入云州效力?臣这老朽身躯还想为陛下尽事几年!”
安阳微微一笑,这才放心下来,笑道:“那可就说定了,老先生一定要看着朕统一天下才行!”
“定然!”柳阳明坚定道,脸色也稍稍变红润了几分,而后顿了顿问道:“陛下今日来看老臣,可是还有事情?”
安阳沉默片刻说道:“确有一事,朕听闻前剑州刺史张卢曾在老先生座下求学,不知如今可有联系?”
柳阳明看向安阳,沉默片刻说道:“陛下想对元昭义用兵?”
安阳一点也不奇怪柳阳明能猜到此事。
张卢如今名义上臣服于穆国皇帝元昭义,受封剑州王,他向柳阳明问张卢之事必然不会无的放矢,柳阳明也必能猜到他想在张卢身上做文章,那么目的必然是剑指元昭义。
安阳点点头,随手拿出一份小纸条,递给柳阳明。
柳阳明微微有些疑惑,看向纸条内容,上面就两行字:
宋明义弑兄杀侄登位,宋国大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昭义邀张卢出兵共击宋国。
一目扫完,柳阳明眼睛一亮,看向安阳,安阳点头道:“消息属实,如此良机,朕打算攻略元昭义!”
柳阳明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是想让老臣去信劝降张卢,而后调转兵马共击元昭义?”
安阳点了点头,“老先生觉得是否可行?”
柳阳明微微叹了一口气,“陛下,去信张卢,老臣可做,但老臣以为,陛下不可报以太大希望。”
安阳道:“愿闻其详。”
柳阳明说道:“张卢此人不好读书,好华服声色,但其人有才,且为人豪迈却喜众人吹捧,素有野心...”
“为剑州刺史之时便拉拢了剑州许多世家与官吏、武将,穆朝开国皇帝一直想拿下张卢却未等到机会便死了,而后待二世,天下已摇摇欲坠,二世已无心管此事...直到天下大乱,其割据一方直到如今...”
“想用一封书信劝降其人,老臣觉得他不会理会,虽然他与我大燕凉州接壤,但只要把守剑凉唯一之道,子午关寨,便可不惧我大燕,相比我大燕,他更怕被元昭义攻伐,否则也不会名义臣服元昭义!”
“如今宋国内乱,元昭义邀他共击宋国,正是他趁机壮大的机会,他岂会听降我大燕反击元昭义?”
安阳听完,微微颔首,随即沉吟片刻说道:“无碍,老先生只管按照朕的意思书信一封与他,朕自有计较!”
柳阳明微微皱眉,随即眼前一亮,“陛下是想...”
安阳笑着点点头,“且试一试!”
喜欢从小卒做起,我在大穆争天下
战乱后的一年多,时间掩盖了战乱的创伤,洛安这座皇城再次热闹起来。
尤其是大燕朝帝都迁移至此后,帝都的繁华一日更甚一日,如同豆腐块一般纵横的街坊人流不息,宽阔的主街上马车不间断的缓缓驶向各坊与皇城。
皇城旁,康平坊。
历朝历代康平坊与永兴坊皆乃朝中重臣居所之坊,大燕帝都迁移洛安后,此两坊的府邸也早已被安阳提前赏赐与燕国各重臣。
此刻,康平坊戒备森严,整个坊进出口皆被甲士把守,坊中一处较大的府邸前更是甲士林立,府邸上书“文信公府”。
此府乃文宗柳阳明的府邸。
柳阳明病了。
作为列国争霸时代存活下来的人,柳阳明已经很老了,今年八十多岁了,作为天下文宗,这一病牵动了满朝文武之心。
其又是秦王妃之祖父,已与皇族李氏牵扯很深,安阳作为李康安的兄长,于公于私都要前来看望一番。
柳府柳阳明之子柳永安带着一众家眷迎接,柳永安的两个儿子,大女及婿子皆在,安阳在其中也看到了柳永安的嫡次女秦王妃柳仪。
进入府邸后,安阳边走边看向柳仪,说道:“朕那侄儿荣可好?你回柳府,荣可有人照看?”
胞弟李康安与柳仪也于他登基称帝前,昭武元年春生下了一子,要比他的两个儿子珏、章要早一些。
迁至洛安前,安阳返回云州青阳王城后,便第一时间去看过侄子,搬至洛安后,母亲时常召见柳仪带着儿子进宫照料。
柳仪忧伤的脸上挤出笑容,“陛下...”
“称皇兄即可。”
柳仪说道:“谢皇兄关心,荣很康健,臣女今日归府,王府中有侍女照看荣。”
安阳颔首,“康安立志要做大将军,朕不能打消其志,军中军规森严,必然很少回来,望你多多体谅他...”
柳仪说道:“大王乃大燕皇族,为大燕为陛下出力是责任,大王有此志,亦是臣女之幸,臣女不会有怨言...”
“臣女会打理好王府,悉心照料儿子,不让大王分心,请陛下放心!”
安阳微微点头,“也是苦了你了,母亲多次让你带着荣搬进宫内常住以便照料,你这性子也是倔强...”
柳仪微微苦笑,“陛下,臣女谢母后恩典,但,搬进皇宫于礼不合,会让朝臣非议,让陛下为难...”
安阳摆了摆手,“有何非议?什么于礼不合?太后让她的儿媳与皇孙住进宫里怎么了?”
“不必管那些朝臣,明日,你便带着荣搬到宫里去,宫内殿宇众多,空着也是空着,朕会让皇后选一处让你跟荣住,一应用度皇后会安排好,只管安心住着,什么时候康安常在帝都,你们便回秦王府!”
见安阳如此坚持,已下令,柳仪自然也就不多说了,只能苦笑的应道:“喏!”
说完,安阳便大步走向柳阳明的寝屋,一进门,安阳挥了挥手让众人不必跟随。
柳阳明银白的发髻有些凌乱,脸色苍白的卧躺在床榻上,看着英姿勃发的安阳一阵恍惚,而后连忙说道:
“陛下!恕老臣不能施礼。”
安阳轻轻走到床榻前,拉着柳阳明那枯瘦满是褶皱的手轻声说道:“都如此了,还讲什么礼节,文信公,可还好?”
柳阳明轻声说道:“谢陛下关心,臣无甚大碍,小恙也。”
安阳满脸担忧的说道:“怪朕,不该让您如此高寿跟着奔波迁至洛安,舟车劳顿以至于让您病倒,此乃朕之过。”
柳阳明满是褶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陛下不必如此。”
“生老病死乃天地之理,臣已很老了,能活如此之久已是侥天之幸,平日有些病恙再正常不过,与陛下此举何干?陛下勿忧。”
见安阳仍旧担忧,柳阳明笑道:
“陛下放心,天下尚未一统,臣还不想死,臣若是这般容易死去,岂不是枉费陛下当初费劲心思胁迫老臣入云州效力?臣这老朽身躯还想为陛下尽事几年!”
安阳微微一笑,这才放心下来,笑道:“那可就说定了,老先生一定要看着朕统一天下才行!”
“定然!”柳阳明坚定道,脸色也稍稍变红润了几分,而后顿了顿问道:“陛下今日来看老臣,可是还有事情?”
安阳沉默片刻说道:“确有一事,朕听闻前剑州刺史张卢曾在老先生座下求学,不知如今可有联系?”
柳阳明看向安阳,沉默片刻说道:“陛下想对元昭义用兵?”
安阳一点也不奇怪柳阳明能猜到此事。
张卢如今名义上臣服于穆国皇帝元昭义,受封剑州王,他向柳阳明问张卢之事必然不会无的放矢,柳阳明也必能猜到他想在张卢身上做文章,那么目的必然是剑指元昭义。
安阳点点头,随手拿出一份小纸条,递给柳阳明。
柳阳明微微有些疑惑,看向纸条内容,上面就两行字:
宋明义弑兄杀侄登位,宋国大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昭义邀张卢出兵共击宋国。
一目扫完,柳阳明眼睛一亮,看向安阳,安阳点头道:“消息属实,如此良机,朕打算攻略元昭义!”
柳阳明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是想让老臣去信劝降张卢,而后调转兵马共击元昭义?”
安阳点了点头,“老先生觉得是否可行?”
柳阳明微微叹了一口气,“陛下,去信张卢,老臣可做,但老臣以为,陛下不可报以太大希望。”
安阳道:“愿闻其详。”
柳阳明说道:“张卢此人不好读书,好华服声色,但其人有才,且为人豪迈却喜众人吹捧,素有野心...”
“为剑州刺史之时便拉拢了剑州许多世家与官吏、武将,穆朝开国皇帝一直想拿下张卢却未等到机会便死了,而后待二世,天下已摇摇欲坠,二世已无心管此事...直到天下大乱,其割据一方直到如今...”
“想用一封书信劝降其人,老臣觉得他不会理会,虽然他与我大燕凉州接壤,但只要把守剑凉唯一之道,子午关寨,便可不惧我大燕,相比我大燕,他更怕被元昭义攻伐,否则也不会名义臣服元昭义!”
“如今宋国内乱,元昭义邀他共击宋国,正是他趁机壮大的机会,他岂会听降我大燕反击元昭义?”
安阳听完,微微颔首,随即沉吟片刻说道:“无碍,老先生只管按照朕的意思书信一封与他,朕自有计较!”
柳阳明微微皱眉,随即眼前一亮,“陛下是想...”
安阳笑着点点头,“且试一试!”
喜欢从小卒做起,我在大穆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