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晓阳的精心策划和部署下,省厅的四名警察与市局的四名警察分别对应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四个小组。其中的三个小组分别负责对三个不同的通道口进行排查,而剩下的一个小组则被留在了三个通道口中间交汇处的关键位置。
这样的安排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吴晓阳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深知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保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各个小组之间的紧密协作至关重要。中间的这一组作为机动组,能够实时掌握各个通道口的动态,一旦某个小组遇到突发状况,他们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提供支援和增援。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毫不犹豫地推开了那扇推拉式的铝合金门,小心翼翼地踏入了地下通道。吴晓阳紧随其后,成为最后一个进入通道的人。
一进入通道,一股强烈的黑暗和潮湿气息扑面而来。尽管有好几把强光手电筒在不断扫射,但整个地下通道依然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手电筒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如此微弱,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吞噬。
里面弥漫着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气,仿佛能穿透人的骨髓,同时还散发着一种极其难闻的气味,让人闻之欲呕。
吴晓阳见状,脸色骤变,他毫不犹豫地大声喊道:“大家快停下!不要再往前走了!立刻退回出入口!”他的声音在狭窄的地下通道中回荡,带着一丝惊慌。
众人对吴晓阳的突然决定感到十分诧异,但还是听从了他的指示,迅速转身向出入口撤退。
待大家都安全回到通道口后,纷纷不解地看向吴晓阳,询问他为何要如此仓促地撤退。吴晓阳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解释道:“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刚才都没有考虑到。大家想想看,我们就这样冒冒失失地闯进去,对于地下通道里的氧气含量一无所知。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里面的一氧化碳和甲烷含量是否过高,一旦超标,我们很可能会中毒!”
众人听了吴晓阳的话,都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确实存在危险。
市局那个带队的警察更是立刻明白了过来,他当机立断,迅速拨通了市公安局装备科的电话,要求他们尽快送来三把火把。
因为他深知,如果火把在进入地下通道后熄灭,那就意味着里面的氧气含量极低,而如果里面存在有毒气体,那么在点燃火把的瞬间,很可能会引发剧烈的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没多久,市公安局装备科的警察便带了五六把的火把过来。
吴晓阳先派出了两名警察举着火把,小心翼翼的进入了地下通道,发现火把燃烧的十分旺盛。于是,大家就按照原定计划进入各自的区域进行排查。
虽然这条地下通道相对较短,但由于通道内的物品摆放得杂乱无章,给排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大约几十分钟,才完成了对整个通道的全面排查。
在大家忙碌地进行排查时,吴晓阳并没站在一旁指挥,或等待结果,而是自己亲自拿了一把手电筒,对通道的中间区域进行仔细地检查。
吴晓阳作为一名经验极其丰富的刑警,他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不同的位置,他陆续发现了许多看似装有砂子的袋子。这些袋子的出现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因为在这样的一个地下通道里,出现如此多的袋子显然是一种非常异常的情况。
为了弄清楚这些袋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吴晓阳果断地让身边的警察打开其中一个袋子。当袋子被打开时,他们看到原来里面装的竟然全是黄土。这一发现让吴晓阳更加坚信这些袋子的存在绝非偶然,于是,他紧接着命令警察再打开几个袋子进行检查。结果不出所料,每个袋子里装的都是同样的黄土。
吴晓阳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凝视着那些黄土,心中暗自思忖:这些黄土绝对异常。他立刻决定将所有人召集到中间区域,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吴晓阳的声音严肃而急切地方问道:“你们排查的结果如何?”每个小组的负责人都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表示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吴晓阳的目光落在地上那几个装满黄土的袋子上,他抬脚轻轻踢了一下其中一个袋子,然后问道:“你们有没有留意到这种袋子?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众人闻言,纷纷上前将那几个袋子扒开,当他们看到袋子里装满的竟然全是黄土时,都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些黄土看起来普普通通,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家都感到十分困惑,不明白吴晓阳为何对这些黄土如此关注。
吴晓阳见状,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大家的反应早有预料。他缓缓说道:“你们再去走一遍,把这种装有黄土的袋子全部找出来,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
众人虽然心中不解,但既然是领导的命令,也只能照办。于是,大家按照原来的分组,各自散开,开始搜索那些装有黄土的袋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二十分钟后,所有人都陆续回到了中间地带,与吴晓阳会合。经过清点与汇总,整个地下通道有这种装有黄土的袋子三百五十一个。
吴晓阳问道:"你们觉得这些黄土是从哪里来的?"
有的说这些黄土可能是一层商铺装修的挖出来的扔这里的,有的说可能是做绿化的黄土多出来以后就扔到这里面来了的。"
这时,吴晓阳严肃说道:"你们说的都不对,要是正常挖下来的土往这里面扔,肯定只会就近堆在一堆,而不会分散在各个位置。说明,这里面有人在这地铁下通道里面挖密室。"
市公安局带队的那个民警说道:"我觉得不可能,这两边都是水泥的挡土壁, 他们没那么容易挖开。"
吴晓阳本来想把自己的判断分析给大家听,但他深知此时不是解释的时候,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他必须果断地采取行动。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发出命令:“大家开始行动,先从西南侧方向把墙壁上的每一块砖都给我敲响过去,然后把声音异常的给我做上记号。”
这道命令简洁明了,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众人接到指令后,立刻行动起来,纷纷涌向西南侧的通道。他们小心翼翼地敲击着每一块砖头,仔细聆听着发出的声音。
与此同时,吴晓阳并没有闲着。他深知这项任务的难度,仅凭现有的人力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他迅速拨通了市公安局的电话,请求派人过来增援。
在等待增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吴晓阳并没有放松对现场的关注。他在脑海中反复思考着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他知道,这个敲砖的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挡墙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烂货架、破家具等杂物,这无疑给敲砖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要想顺利地完成任务,就必须先将这些障碍物移开。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还需要耐心和细心。
吴晓阳心里很清楚,这次行动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任务的完成,更关系到大家的安全。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由于安金洪抢劫银行的犯罪嫌疑人尚未抓获,嘉谷关市公安局的警力已经相当紧张,所以,最终只派出了九名警察前往增援吴晓阳。
时间紧迫,这九名警察迅速行动,马不停蹄地赶往案发现场。没过多久,他们便抵达了目的地。
吴晓阳见到增援的警察们到来,心中稍感宽慰。他立即向他们下达指令,要求他们从另外两个通道口开始敲砖。
然而,就在警察们准备开始敲砖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突然间,西南侧方向传来了一阵清脆的枪声,打破了现场的宁静。
原来,那原本被安金洪认为是密不透风的铁板小门,竟然在警察敲砖的过程中松动了,然后直接往里面歪了进去。
就在瓷砖门歪进去的一刹那,一道寒光从密室里激射而出,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一枚子弹如闪电般飞驰而出。这突如其来的枪击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尤其是离门最近的那位市局警察,他根本来不及躲避,肩膀瞬间被子弹击中。
因为事发突然,大家都猝不及防。大家迅速躲闪,退出到一定范围之外,并控制密室出口。
陈金琳正想用对讲机呼救吴晓阳之时,吴晓阳带领那九名警察神速赶到。
吴晓阳经验丰富,他迅速做出了部署,让所有的警察再往后退出一定的距离,然后密切监视密室的出入口。他命令,只要有人从出入口出来并持枪射击,可以当场击毙他。
吴晓阳根据装黄土袋子的数量,估计密室里面挖通道到另外出口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是派了两名警察到地面上的位置去巡视与布控。
吴晓阳的人多,但是他不硬来,是因为他考虑到里面可能是焉之山集团派来的绑架周海燕的人,为了确保周海燕的安全,他决定不贸然叫大家往密室里面射击,先观察情况,再思考对策。
而密室的瓷砖门才刚刚被开出一个缝,安金红为什么就会直接从里面射出子弹?
因为安金洪对外面的行动也判断错误,他并不知道外面的这批警察要找并不是他,他认为外面的这批警察就是来抓捕他们的,所以他们才会拒死反抗。
吴晓阳知道银行被抢劫的案件,也清楚这时全市的警察都在全城抓捕嫌疑犯,所以,他立即判断出密室里面的人肯定就是银行的抢劫犯,因为按他的经验与推测,如果里面是焉之山集团派出的人,那么,他们这时肯定会拿周海燕当人质逼迫警察让路,然后试图逃离现场。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说明里面那一个五六十岁的女性是他们的同伙。
其实那个五六十岁的女性并不是他们的同伙,而是安金洪的母亲。
安金洪是羌州市人,他潜回羌州的时候回老家去看过他的母亲。
由于警察已经多次对安金洪的家进行搜查,这让安金洪的母亲心中产生了一丝疑虑。她开始隐约觉得自己的儿子安金洪很有可能就是那个抢劫银行的罪犯,所以,安金洪的母亲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一方面,她对儿子的行为感到震惊和失望;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儿子能够主动去投案自首,争取从轻处理,因为他母亲并不知道安金洪竟然还打死了好几个人。
然而,安金洪怕他的母亲为自己去投案,于是,他便将母亲也一并带到了嘉谷关。安金洪计划在嘉谷关干一票大买卖后,在自己远走高飞之前把母亲送我回家,从此销声匿迹。
在嘉谷关,安金洪开始了他的犯罪计划。他精心策划着每一个步骤,希望能够顺利得手。而他的母亲则被他软禁在里面,无法与外界联系。
吴晓阳认定这几个肯定是银行的抢劫犯,便立即向"6.23"银行抢劫案专案组组长、省公安厅厅长作了汇报。
没多久,省公安厅厅长带来了齐刷刷的有一两百人的警察和武警战士来到了现场。
省公安厅厅长不禁问吴晓阳:"你是从哪里得到的线索,竟然这么快这么准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这个这么隐蔽的窝藏点?"
吴晓阳十分的聪明,他知道自己要是说只是歪打正着找到了这个银行抢劫犯罪嫌疑人的窝藏点的话,那他就变成了没有什么功劳。于是,他给公安厅厅长回话是:"这么大的一个案子,我们在查办自己案件的过程当中,当然也是有目的性的对银行抢劫案一并进行摸排。根据群众的反映,以及对罪犯喜欢选择热闹区域的隐蔽场所作为窝藏点的经验判断,我判断罪犯藏在这种地方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便果断的采取行动。"
吴晓阳的汇报让自己抢到了"6.23"案件的头功,而秦洲作为专案组的组长,自然也是功不可没。
这就是吴晓阳聪明的地方。
而吴晓阳的这个聪明自然也得到了秦洲的肯定与赏识。
这样的安排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吴晓阳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深知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保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各个小组之间的紧密协作至关重要。中间的这一组作为机动组,能够实时掌握各个通道口的动态,一旦某个小组遇到突发状况,他们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提供支援和增援。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毫不犹豫地推开了那扇推拉式的铝合金门,小心翼翼地踏入了地下通道。吴晓阳紧随其后,成为最后一个进入通道的人。
一进入通道,一股强烈的黑暗和潮湿气息扑面而来。尽管有好几把强光手电筒在不断扫射,但整个地下通道依然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手电筒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如此微弱,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吞噬。
里面弥漫着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气,仿佛能穿透人的骨髓,同时还散发着一种极其难闻的气味,让人闻之欲呕。
吴晓阳见状,脸色骤变,他毫不犹豫地大声喊道:“大家快停下!不要再往前走了!立刻退回出入口!”他的声音在狭窄的地下通道中回荡,带着一丝惊慌。
众人对吴晓阳的突然决定感到十分诧异,但还是听从了他的指示,迅速转身向出入口撤退。
待大家都安全回到通道口后,纷纷不解地看向吴晓阳,询问他为何要如此仓促地撤退。吴晓阳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解释道:“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刚才都没有考虑到。大家想想看,我们就这样冒冒失失地闯进去,对于地下通道里的氧气含量一无所知。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里面的一氧化碳和甲烷含量是否过高,一旦超标,我们很可能会中毒!”
众人听了吴晓阳的话,都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确实存在危险。
市局那个带队的警察更是立刻明白了过来,他当机立断,迅速拨通了市公安局装备科的电话,要求他们尽快送来三把火把。
因为他深知,如果火把在进入地下通道后熄灭,那就意味着里面的氧气含量极低,而如果里面存在有毒气体,那么在点燃火把的瞬间,很可能会引发剧烈的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没多久,市公安局装备科的警察便带了五六把的火把过来。
吴晓阳先派出了两名警察举着火把,小心翼翼的进入了地下通道,发现火把燃烧的十分旺盛。于是,大家就按照原定计划进入各自的区域进行排查。
虽然这条地下通道相对较短,但由于通道内的物品摆放得杂乱无章,给排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大约几十分钟,才完成了对整个通道的全面排查。
在大家忙碌地进行排查时,吴晓阳并没站在一旁指挥,或等待结果,而是自己亲自拿了一把手电筒,对通道的中间区域进行仔细地检查。
吴晓阳作为一名经验极其丰富的刑警,他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不同的位置,他陆续发现了许多看似装有砂子的袋子。这些袋子的出现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因为在这样的一个地下通道里,出现如此多的袋子显然是一种非常异常的情况。
为了弄清楚这些袋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吴晓阳果断地让身边的警察打开其中一个袋子。当袋子被打开时,他们看到原来里面装的竟然全是黄土。这一发现让吴晓阳更加坚信这些袋子的存在绝非偶然,于是,他紧接着命令警察再打开几个袋子进行检查。结果不出所料,每个袋子里装的都是同样的黄土。
吴晓阳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凝视着那些黄土,心中暗自思忖:这些黄土绝对异常。他立刻决定将所有人召集到中间区域,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吴晓阳的声音严肃而急切地方问道:“你们排查的结果如何?”每个小组的负责人都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表示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吴晓阳的目光落在地上那几个装满黄土的袋子上,他抬脚轻轻踢了一下其中一个袋子,然后问道:“你们有没有留意到这种袋子?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众人闻言,纷纷上前将那几个袋子扒开,当他们看到袋子里装满的竟然全是黄土时,都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些黄土看起来普普通通,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家都感到十分困惑,不明白吴晓阳为何对这些黄土如此关注。
吴晓阳见状,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大家的反应早有预料。他缓缓说道:“你们再去走一遍,把这种装有黄土的袋子全部找出来,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
众人虽然心中不解,但既然是领导的命令,也只能照办。于是,大家按照原来的分组,各自散开,开始搜索那些装有黄土的袋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二十分钟后,所有人都陆续回到了中间地带,与吴晓阳会合。经过清点与汇总,整个地下通道有这种装有黄土的袋子三百五十一个。
吴晓阳问道:"你们觉得这些黄土是从哪里来的?"
有的说这些黄土可能是一层商铺装修的挖出来的扔这里的,有的说可能是做绿化的黄土多出来以后就扔到这里面来了的。"
这时,吴晓阳严肃说道:"你们说的都不对,要是正常挖下来的土往这里面扔,肯定只会就近堆在一堆,而不会分散在各个位置。说明,这里面有人在这地铁下通道里面挖密室。"
市公安局带队的那个民警说道:"我觉得不可能,这两边都是水泥的挡土壁, 他们没那么容易挖开。"
吴晓阳本来想把自己的判断分析给大家听,但他深知此时不是解释的时候,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他必须果断地采取行动。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发出命令:“大家开始行动,先从西南侧方向把墙壁上的每一块砖都给我敲响过去,然后把声音异常的给我做上记号。”
这道命令简洁明了,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众人接到指令后,立刻行动起来,纷纷涌向西南侧的通道。他们小心翼翼地敲击着每一块砖头,仔细聆听着发出的声音。
与此同时,吴晓阳并没有闲着。他深知这项任务的难度,仅凭现有的人力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他迅速拨通了市公安局的电话,请求派人过来增援。
在等待增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吴晓阳并没有放松对现场的关注。他在脑海中反复思考着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他知道,这个敲砖的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挡墙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烂货架、破家具等杂物,这无疑给敲砖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要想顺利地完成任务,就必须先将这些障碍物移开。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还需要耐心和细心。
吴晓阳心里很清楚,这次行动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任务的完成,更关系到大家的安全。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由于安金洪抢劫银行的犯罪嫌疑人尚未抓获,嘉谷关市公安局的警力已经相当紧张,所以,最终只派出了九名警察前往增援吴晓阳。
时间紧迫,这九名警察迅速行动,马不停蹄地赶往案发现场。没过多久,他们便抵达了目的地。
吴晓阳见到增援的警察们到来,心中稍感宽慰。他立即向他们下达指令,要求他们从另外两个通道口开始敲砖。
然而,就在警察们准备开始敲砖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突然间,西南侧方向传来了一阵清脆的枪声,打破了现场的宁静。
原来,那原本被安金洪认为是密不透风的铁板小门,竟然在警察敲砖的过程中松动了,然后直接往里面歪了进去。
就在瓷砖门歪进去的一刹那,一道寒光从密室里激射而出,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一枚子弹如闪电般飞驰而出。这突如其来的枪击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尤其是离门最近的那位市局警察,他根本来不及躲避,肩膀瞬间被子弹击中。
因为事发突然,大家都猝不及防。大家迅速躲闪,退出到一定范围之外,并控制密室出口。
陈金琳正想用对讲机呼救吴晓阳之时,吴晓阳带领那九名警察神速赶到。
吴晓阳经验丰富,他迅速做出了部署,让所有的警察再往后退出一定的距离,然后密切监视密室的出入口。他命令,只要有人从出入口出来并持枪射击,可以当场击毙他。
吴晓阳根据装黄土袋子的数量,估计密室里面挖通道到另外出口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是派了两名警察到地面上的位置去巡视与布控。
吴晓阳的人多,但是他不硬来,是因为他考虑到里面可能是焉之山集团派来的绑架周海燕的人,为了确保周海燕的安全,他决定不贸然叫大家往密室里面射击,先观察情况,再思考对策。
而密室的瓷砖门才刚刚被开出一个缝,安金红为什么就会直接从里面射出子弹?
因为安金洪对外面的行动也判断错误,他并不知道外面的这批警察要找并不是他,他认为外面的这批警察就是来抓捕他们的,所以他们才会拒死反抗。
吴晓阳知道银行被抢劫的案件,也清楚这时全市的警察都在全城抓捕嫌疑犯,所以,他立即判断出密室里面的人肯定就是银行的抢劫犯,因为按他的经验与推测,如果里面是焉之山集团派出的人,那么,他们这时肯定会拿周海燕当人质逼迫警察让路,然后试图逃离现场。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说明里面那一个五六十岁的女性是他们的同伙。
其实那个五六十岁的女性并不是他们的同伙,而是安金洪的母亲。
安金洪是羌州市人,他潜回羌州的时候回老家去看过他的母亲。
由于警察已经多次对安金洪的家进行搜查,这让安金洪的母亲心中产生了一丝疑虑。她开始隐约觉得自己的儿子安金洪很有可能就是那个抢劫银行的罪犯,所以,安金洪的母亲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一方面,她对儿子的行为感到震惊和失望;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儿子能够主动去投案自首,争取从轻处理,因为他母亲并不知道安金洪竟然还打死了好几个人。
然而,安金洪怕他的母亲为自己去投案,于是,他便将母亲也一并带到了嘉谷关。安金洪计划在嘉谷关干一票大买卖后,在自己远走高飞之前把母亲送我回家,从此销声匿迹。
在嘉谷关,安金洪开始了他的犯罪计划。他精心策划着每一个步骤,希望能够顺利得手。而他的母亲则被他软禁在里面,无法与外界联系。
吴晓阳认定这几个肯定是银行的抢劫犯,便立即向"6.23"银行抢劫案专案组组长、省公安厅厅长作了汇报。
没多久,省公安厅厅长带来了齐刷刷的有一两百人的警察和武警战士来到了现场。
省公安厅厅长不禁问吴晓阳:"你是从哪里得到的线索,竟然这么快这么准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这个这么隐蔽的窝藏点?"
吴晓阳十分的聪明,他知道自己要是说只是歪打正着找到了这个银行抢劫犯罪嫌疑人的窝藏点的话,那他就变成了没有什么功劳。于是,他给公安厅厅长回话是:"这么大的一个案子,我们在查办自己案件的过程当中,当然也是有目的性的对银行抢劫案一并进行摸排。根据群众的反映,以及对罪犯喜欢选择热闹区域的隐蔽场所作为窝藏点的经验判断,我判断罪犯藏在这种地方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便果断的采取行动。"
吴晓阳的汇报让自己抢到了"6.23"案件的头功,而秦洲作为专案组的组长,自然也是功不可没。
这就是吴晓阳聪明的地方。
而吴晓阳的这个聪明自然也得到了秦洲的肯定与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