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弱魂童身-《修什么仙,养藤就好了》

  大牛带着平安上山的时候。

  李无忌竟然从平安的体内,感受到了一丝灵气的波动。

  “你让他修行了?”

  “是我不察,没成想,家中书库,竟有一门修行手札,凭着寥寥几语,他竟然自行入了修行门户。”

  大牛此语,顿时让李无忌眉头皱紧。

  他手放在平安身上,顿时触碰到其丹田,有一丝魔气升腾着,融入李无忌的法力中。

  随后在他魂中,显化出一个童儿魔身。

  被藤灵随手打灭,正好填入仙人斩群魔图卷。

  “魔胎复苏了。大牛,你糊涂。”

  “平安被同龄排斥,受你影响,也就爱看一些道书。我也就随他看了,谁知他悟道天资竟然如此之高!”

  这本该是大好事。

  能悟道,只要有灵根能修行,总归是有些天赋,可以修行到高远的。

  但此刻,却是大祸。

  魔胎悟道,谁知道他悟的是道是魔?

  而一旦被外人察觉,他有这等天资,岂不立时丧命。

  只会怕下手晚了!

  “菩提树是否养成?等不得了,先让菩提镇住他的心中魔性。”

  菩提倒是成了,李无忌灵植术大进,这菩提树内一丝灵性,是受他压制,才未成妖。

  二人此刻,才放开传音。

  李无忌望着昏睡的平安,轻声将其唤醒。

  “平安~平安~”

  “义父~平安可以修行了,书里面真的有道可求,义父没骗平安。”

  童儿欢欣不已。

  李无忌想要将其抱起,却被平安推开。

  “义父,平安大了,不要抱抱了。”

  他滑嫩的脸上,竟然显出一丝难堪出来。

  那不该是三岁童儿脸上该浮现的表情。

  可见他的心智,早已成熟,却被身躯拖累。

  这些年,也受了不少委屈。

  “平安有悟性,以后跟义父修行一样的道,好不好?

  义父种了一株藤,你就种一棵树,名为菩提,如何?”

  “好,听义父的。”

  平安乖巧应下,李无忌却没有立即讲灵修法门,反而让青童几小,引着平安去玩。

  他有话要跟大牛说。

  “城中散修,有没有些不对劲?”

  “不曾听闻,散修寻常生死,也没几个在意,我亦不知。”

  “你回头打听一番,另外,多加注意,可能将有大变。”

  后面半句,李无忌并未说出口。

  反而是一阵清风,吹入大牛衣内,令他体表的汗毛,排列成这一行字。

  狼血融身,他自然也有些妖类特征。

  一身健毛,竟在此刻立功。

  李无忌没有细说,但配合前言,亦让大牛有所领会。

  而他如今谨慎,顿时让大牛觉得此事重要。

  “平安就在山中随我修行,也省得你烦心照料。

  多顾着些自身,你可是有子嗣的人了。”

  山中清净,至少不会刺激平安体内的魔胎。

  而观平安神情,他在大牛身边,并不怎么开心。

  母亲远去,父亲也不能时时照看。

  这么一个三岁童儿,常年昏睡。

  心智却已渐渐成熟。

  又如何会不觉得痛苦?

  何况大牛另一个妻妾道侣,也不是个好相处的。

  与其让他们刺激魔胎,倒不如放在李无忌身边。

  养了许多年,他亦有一份挂碍。

  成了因果,脱不开了。

  他也不愿脱。

  有些因果,他愿担。

  拒绝一切因果,就成了杀生殿的道。

  无因无果,杀灭自我。

  云气翻涌间,大牛长躬拜谢。

  “你我兄弟,但有要事,万死不辞。”

  随后大牛下山而去。

  李无忌久久的站在崖畔,无声的望着他远去。

  “我终究是修有情道,而非无情仙。”

  平安的笑声,在山顶上传荡开来。

  也让此地多了一抹生机。

  自这一日起。

  平安随着李无忌学灵修之道。

  如父如子,如师如徒。

  李无忌修行之余,把灵修的法门渐次教会给他。

  如此半月,一张丝巾,裹着一块玉简,送来了山上。

  李无忌方一接触玉简,便听到了其声音。

  “大师要传《镇魔浮屠》于亲近,好礼收下,柳儿允了。

  只是柳儿新学了一门舞,不知何时,能再为大师跳一番?”

  渡苦庵的雪玉佛柳阴道友,这门秘法从她那得来,想要传授,还得重新求一次。

  只是她话中意,李无忌却不能出山。

  只能是婉拒了。

  这一门秘法,则是李无忌为平安准备。

  此法带有道心大誓,若不求来,李无忌无法外传。

  哪怕他演法成一门新术,却也瞒不过自身道心。

  如今成功求来,他再传演法新术,便无阻碍。

  “平安,这一门《锁心猿》,你当要好好习练。”

  平安童儿悟道天赋极佳,这样的秘法,他倒是能顺利入门,似乎已然感悟不少天地道韵。

  而由《镇魔浮屠》转为新术的《锁心猿》,便是一条链子,不再外迎魔头,而是将体内魔气锁住。

  也是权宜之计。

  他自身便是魔胎,终有锁不住的一日,除非,他斩魔如斩己。

  “平安,我等也不瞒你,你要知晓,你是魔胎身,是有魔修施术害了你母。

  但你父母爱你护你,又怕你恨他等,千辛万苦才为你求一条修行机会。

  但此路艰险,如今魔胎渐出,我亦难料你本心。”

  平安童儿听的眼睛却是亮起。

  他亦知晓父母爱他,但由义父这等外人说出,反而才更为真切。

  “义父,平安定然不负父母和义父。”

  只这三者吗?

  李无忌看着他,加了几句叮嘱。

  “你且记住,天地万修,皆在道中,魔亦在道里头。

  哪怕凶顽可怖,那亦是外相。

  你须看破外相,知晓成魔,便是成一劫。

  你是众生之劫,恩怨也好,是非也好,总归是他们要渡劫,你才能将他们度化。

  莫要枉动劫乱,便不会堕化为恶。”

  魔修虽然大多有恶名,但也不是撞见魔修就要死。

  在灵道城,魔修不敢动手。

  在大宗门,魔修甚至不敢上前。

  他们若要掀起劫难,定要满足一些要求。

  但这些要求,又怎么不能说是一种劫难的运势呢?

  十余日后,随着平安锁住心猿,那丝缕魔气不再渗入他魂魄当中。

  摒除了干扰,他才有一丝成灵修的机会。

  菩提要纯净之机,李无忌又炼了几味丹,将平安的魂魄净化如初。

  尔后,才是入道时机。

  “入定,灭灵,融魂,童儿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