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冬。
距离那场席卷整个辽东的灭金战争,已经过去了一年。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圣药,也是最强大的净化之火。它足以让昔日尸山血海的战场,重新长出茂盛的青草;也足以让一片被彻底清空的土地,迎来它全新的主人。
辽阳府,城南三十里,一处名为“安民屯”的新建村落。
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将整个辽东大地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往日里连绵起伏的田野,此刻已是一片白茫茫的平整,只有几处未来得及收走的稻草堆,在雪地里顶着白色的帽子,像是几个憨态可掬的雪人。天气冷得像是能把人的骨头冻裂,但王二牛的心里,却是滚烫的。
他盘腿坐在自家那烧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就着一碟咸萝卜,滋溜滋溜地喝着碗里滚烫的小米粥。粥是新米,皇帝陛下赏的,熬得又稠又香,一碗下肚,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暖意。
炕的另一头,他婆姨正哼着小曲,给两个娃子缝制过年的新衣裳。那两个皮猴儿,吃得小脸红扑扑的,正拿着木头刻的小马,在炕上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得像冰凌子撞在了一起。
看着眼前这幅景象,王二牛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憨厚而又满足的笑容。
一年前,他还是山西大牢里一个等待秋后问斩的囚犯。那年头,天灾人祸,流寇四起 ,他不过是为了给家中快要饿死的妻儿偷一袋谷子,便被打断了腿,下了大狱。他曾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这样窝窝囊囊地死在牢里了。
可谁曾想,新皇爷登基,天命所归,不仅在京师降下神迹,变出无尽粮草赈济天下 ,更是在平定辽东之后,颁下了一道“大赦天下,罪囚拓边”的皇恩 。
王二牛,就这样,从一个死囚,摇身一变,成了第一批响应号召,前来辽东“拓边赎罪”的新移民。
他至今还记得,当他和其他数万名囚犯,被官船拉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没有他们想象中的蛮荒与残破,只有大片大片被官府规划得整整齐齐的、无主的肥沃田地。
官府的人,没有打骂他们,只是给他们登记造册,然后,便开始发东西。
每户人家,五十亩地,一张盖着官府大印的地契,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一头壮实的耕牛,一套崭新的犁、耙、锄头。足够一家人吃到秋收的种子和口粮。甚至连他们现在住的、这宽敞明亮的青砖大瓦房,都是官府统一规划,用现成的木料和砖石,协助他们盖好的。
王二牛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知道,原来当朝廷的“囚犯”,竟能过上这等地主老爷般的日子。
“咚咚咚!”
“二牛哥,在家没?快开门,老三我给你带好东西来了!”
门外传来了邻居张老三那如同洪钟般的大嗓门。王二牛的婆姨连忙下炕去开了门,一股夹杂着雪花的寒风卷了进来,紧接着,一个裹得像熊一般的壮硕身影便挤了进来。
张老三和他不一样,不是囚犯,而是从九边退下来的老兵。他在平辽之战中,跟着袁督师,亲手砍下过三个建奴的脑袋,战后,便用这份军功,在这里换了八十亩地,还分到了两个高丽来的奴隶。
“外面天寒地冻的,你这又是跑哪野去了?”王二牛笑着递过去一碗热水。
“还能去哪!”张老三解下身上的皮裘,露出一身结实的腱子肉,他将腰间挂着的一只冻得邦邦硬的肥硕野鸡扔在桌上,“这不开春就要忙活了嘛,寻思着家里那两个高丽奴干活不利索,想去府城里新开的集市上,再添两个得力的牲口。顺道去山里下了几个套子,给你家娃子们打打牙祭。”
“又让你破费。”王二牛也不客气,他婆姨喜滋滋地将野鸡拿去厨房拾掇。
张老三凑过来,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哎,二牛哥,跟你说个正事。明儿个就是腊月二十八了,府城里要开年集,那新开的‘人市’,也要开张了。
听说,是孙督师那边,又从老林子里,抓回来一批不肯降的建奴,还有些从朝鲜那边运来的奴隶,都要当场发卖。我瞅着你家这五十亩地,开春了光靠你和你家嫂子,可忙不过来。不去……添两张嘴?”
买奴隶?
王二牛的心,猛地跳了一下。这个念头,在他心里,其实也盘桓了许久。地里的活计越来越重,婆姨一个人又要操持家务,又要下地,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去!咋不去!”王二牛一咬牙,下了决心。如今,他也是有五十亩地的“地主”了,买两个奴隶伺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第二日,辽阳府城。
这座曾经被战火蹂躏的城市,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机,甚至比以往更为繁华。临近过年,城里更是热闹非凡。街道上,到处是操着南腔北调的汉人。有像王二牛这样,前来拓边的农民;有前来贩卖货物的商贾;更有许多退役的军士,在这里安家落户。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新春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炒货和炮竹的香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城南的年集,更是人声鼎沸。而在集市最显眼的一角,一个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巨大空地上,便是新开的“人市”。
王二牛挤进人群,看到里面的景象,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那栅栏之内,如同牲口一般,站着、跪着、或躺着数百名衣衫褴褛、神情麻木的人。他们的脖子上,都挂着一块写明了年龄、来历和价钱的木牌。
“卖奴隶咯!上好的建州女真!身强体壮,干活一把好手!买回家去,无论是下地还是看家护院,都使得!”
“高丽婢!高丽婢!肤白貌美,性格温顺!只要五两银子,就能领回家去,洗衣做饭,生娃暖床,样样都行!”
人贩子们,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叫卖着自己的“货物”。
王二牛看到,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正粗暴地掰开一个身材高大的女真男人的嘴,检查着他的牙口,就像在挑选一头骡子。那女真男人眼神空洞,任由摆布,早已没了半分往日的悍勇之气。
他也看到,几个看起来像是富商管家的人,正围着几个年轻貌美的高丽女子,品头论足,不时伸出手,在那女子身上捏一把,引来一阵淫邪的哄笑。
王二牛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自己,也曾是阶下囚,知道那种任人宰割的滋味。但很快,这种不适,便被一种更为现实的念头所取代——他需要人手,他的家,需要帮工。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着。他没有去看那些壮硕的男丁,他一个庄稼汉,买个比自己还壮的奴隶回去,心里不踏实。他也不去看那些妖娆的女子,他怕自家婆姨不高兴。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一个蜷缩在一起的、小小的家庭上。
那是一个看起来三十出头的女真妇人,她的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女娃,身边,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眼神中充满了倔强与恐惧的男娃。
妇人的脸上,满是污垢,但依稀能看出,年轻时,也是个美人。她的眼神,没有其他奴隶的麻木,只有一种护着幼崽的母狼般的警惕与绝望。
她脖子上的木牌写着:“雅库特氏,二十八岁,携一子一女,打包发卖,共计纹银一十二两。”
王二牛的心,被触动了。他想起了自己那两个同样差不多大的孩子。
他鬼使神差地,走上前去。
那妇人看到他靠近,立刻将两个孩子,更紧地搂在了怀里,眼神中充满了敌意。
王二牛没有说话,只是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早上出门时,婆姨给他烙的、还带着余温的麦饼,递了过去。
妇人愣住了。她看着眼前的麦饼,又看了看王二-牛那张虽然粗糙、但并无恶意的脸,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接了过来。她没有自己吃,而是将饼,小心地掰成两半,一半给了儿子,一半给了女儿。
王二牛看着这一幕,心里,彻底做了决定。
他找到了人贩子,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沉甸甸的、用布包着的钱袋。那是他这一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所有积蓄。
“这个,还有她那两个娃,我买了。”
当人贩子,解开那妇人和两个孩子脚上的镣铐,将那根象征着所有权的绳子,交到王二牛手中时,王二牛,这个一年前还是死囚的山西农民,在这一刻,正式成了辽东大地上,一个拥有三名女真奴隶的……新晋地主。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着那依旧满眼警惕的妇人,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走吧,回家。”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王二牛走在前面,身后,跟着那个沉默的、由一个母亲和两个孩子组成的、卑微的家庭。
喜欢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距离那场席卷整个辽东的灭金战争,已经过去了一年。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圣药,也是最强大的净化之火。它足以让昔日尸山血海的战场,重新长出茂盛的青草;也足以让一片被彻底清空的土地,迎来它全新的主人。
辽阳府,城南三十里,一处名为“安民屯”的新建村落。
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将整个辽东大地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往日里连绵起伏的田野,此刻已是一片白茫茫的平整,只有几处未来得及收走的稻草堆,在雪地里顶着白色的帽子,像是几个憨态可掬的雪人。天气冷得像是能把人的骨头冻裂,但王二牛的心里,却是滚烫的。
他盘腿坐在自家那烧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就着一碟咸萝卜,滋溜滋溜地喝着碗里滚烫的小米粥。粥是新米,皇帝陛下赏的,熬得又稠又香,一碗下肚,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暖意。
炕的另一头,他婆姨正哼着小曲,给两个娃子缝制过年的新衣裳。那两个皮猴儿,吃得小脸红扑扑的,正拿着木头刻的小马,在炕上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得像冰凌子撞在了一起。
看着眼前这幅景象,王二牛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憨厚而又满足的笑容。
一年前,他还是山西大牢里一个等待秋后问斩的囚犯。那年头,天灾人祸,流寇四起 ,他不过是为了给家中快要饿死的妻儿偷一袋谷子,便被打断了腿,下了大狱。他曾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这样窝窝囊囊地死在牢里了。
可谁曾想,新皇爷登基,天命所归,不仅在京师降下神迹,变出无尽粮草赈济天下 ,更是在平定辽东之后,颁下了一道“大赦天下,罪囚拓边”的皇恩 。
王二牛,就这样,从一个死囚,摇身一变,成了第一批响应号召,前来辽东“拓边赎罪”的新移民。
他至今还记得,当他和其他数万名囚犯,被官船拉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没有他们想象中的蛮荒与残破,只有大片大片被官府规划得整整齐齐的、无主的肥沃田地。
官府的人,没有打骂他们,只是给他们登记造册,然后,便开始发东西。
每户人家,五十亩地,一张盖着官府大印的地契,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一头壮实的耕牛,一套崭新的犁、耙、锄头。足够一家人吃到秋收的种子和口粮。甚至连他们现在住的、这宽敞明亮的青砖大瓦房,都是官府统一规划,用现成的木料和砖石,协助他们盖好的。
王二牛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知道,原来当朝廷的“囚犯”,竟能过上这等地主老爷般的日子。
“咚咚咚!”
“二牛哥,在家没?快开门,老三我给你带好东西来了!”
门外传来了邻居张老三那如同洪钟般的大嗓门。王二牛的婆姨连忙下炕去开了门,一股夹杂着雪花的寒风卷了进来,紧接着,一个裹得像熊一般的壮硕身影便挤了进来。
张老三和他不一样,不是囚犯,而是从九边退下来的老兵。他在平辽之战中,跟着袁督师,亲手砍下过三个建奴的脑袋,战后,便用这份军功,在这里换了八十亩地,还分到了两个高丽来的奴隶。
“外面天寒地冻的,你这又是跑哪野去了?”王二牛笑着递过去一碗热水。
“还能去哪!”张老三解下身上的皮裘,露出一身结实的腱子肉,他将腰间挂着的一只冻得邦邦硬的肥硕野鸡扔在桌上,“这不开春就要忙活了嘛,寻思着家里那两个高丽奴干活不利索,想去府城里新开的集市上,再添两个得力的牲口。顺道去山里下了几个套子,给你家娃子们打打牙祭。”
“又让你破费。”王二牛也不客气,他婆姨喜滋滋地将野鸡拿去厨房拾掇。
张老三凑过来,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哎,二牛哥,跟你说个正事。明儿个就是腊月二十八了,府城里要开年集,那新开的‘人市’,也要开张了。
听说,是孙督师那边,又从老林子里,抓回来一批不肯降的建奴,还有些从朝鲜那边运来的奴隶,都要当场发卖。我瞅着你家这五十亩地,开春了光靠你和你家嫂子,可忙不过来。不去……添两张嘴?”
买奴隶?
王二牛的心,猛地跳了一下。这个念头,在他心里,其实也盘桓了许久。地里的活计越来越重,婆姨一个人又要操持家务,又要下地,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去!咋不去!”王二牛一咬牙,下了决心。如今,他也是有五十亩地的“地主”了,买两个奴隶伺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第二日,辽阳府城。
这座曾经被战火蹂躏的城市,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机,甚至比以往更为繁华。临近过年,城里更是热闹非凡。街道上,到处是操着南腔北调的汉人。有像王二牛这样,前来拓边的农民;有前来贩卖货物的商贾;更有许多退役的军士,在这里安家落户。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新春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炒货和炮竹的香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城南的年集,更是人声鼎沸。而在集市最显眼的一角,一个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巨大空地上,便是新开的“人市”。
王二牛挤进人群,看到里面的景象,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那栅栏之内,如同牲口一般,站着、跪着、或躺着数百名衣衫褴褛、神情麻木的人。他们的脖子上,都挂着一块写明了年龄、来历和价钱的木牌。
“卖奴隶咯!上好的建州女真!身强体壮,干活一把好手!买回家去,无论是下地还是看家护院,都使得!”
“高丽婢!高丽婢!肤白貌美,性格温顺!只要五两银子,就能领回家去,洗衣做饭,生娃暖床,样样都行!”
人贩子们,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叫卖着自己的“货物”。
王二牛看到,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正粗暴地掰开一个身材高大的女真男人的嘴,检查着他的牙口,就像在挑选一头骡子。那女真男人眼神空洞,任由摆布,早已没了半分往日的悍勇之气。
他也看到,几个看起来像是富商管家的人,正围着几个年轻貌美的高丽女子,品头论足,不时伸出手,在那女子身上捏一把,引来一阵淫邪的哄笑。
王二牛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自己,也曾是阶下囚,知道那种任人宰割的滋味。但很快,这种不适,便被一种更为现实的念头所取代——他需要人手,他的家,需要帮工。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着。他没有去看那些壮硕的男丁,他一个庄稼汉,买个比自己还壮的奴隶回去,心里不踏实。他也不去看那些妖娆的女子,他怕自家婆姨不高兴。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一个蜷缩在一起的、小小的家庭上。
那是一个看起来三十出头的女真妇人,她的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女娃,身边,还站着一个七八岁、眼神中充满了倔强与恐惧的男娃。
妇人的脸上,满是污垢,但依稀能看出,年轻时,也是个美人。她的眼神,没有其他奴隶的麻木,只有一种护着幼崽的母狼般的警惕与绝望。
她脖子上的木牌写着:“雅库特氏,二十八岁,携一子一女,打包发卖,共计纹银一十二两。”
王二牛的心,被触动了。他想起了自己那两个同样差不多大的孩子。
他鬼使神差地,走上前去。
那妇人看到他靠近,立刻将两个孩子,更紧地搂在了怀里,眼神中充满了敌意。
王二牛没有说话,只是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早上出门时,婆姨给他烙的、还带着余温的麦饼,递了过去。
妇人愣住了。她看着眼前的麦饼,又看了看王二-牛那张虽然粗糙、但并无恶意的脸,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接了过来。她没有自己吃,而是将饼,小心地掰成两半,一半给了儿子,一半给了女儿。
王二牛看着这一幕,心里,彻底做了决定。
他找到了人贩子,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沉甸甸的、用布包着的钱袋。那是他这一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所有积蓄。
“这个,还有她那两个娃,我买了。”
当人贩子,解开那妇人和两个孩子脚上的镣铐,将那根象征着所有权的绳子,交到王二牛手中时,王二牛,这个一年前还是死囚的山西农民,在这一刻,正式成了辽东大地上,一个拥有三名女真奴隶的……新晋地主。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着那依旧满眼警惕的妇人,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走吧,回家。”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王二牛走在前面,身后,跟着那个沉默的、由一个母亲和两个孩子组成的、卑微的家庭。
喜欢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