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微操大师 暗夜潜行-《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第106章微操大师暗夜潜行

  夜色如墨,寒风裹挟着细雨,打在枯草断枝上,发出沙沙的轻响。牛首山与淳化镇之间的广阔地域,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黑绒布覆盖,吞噬了所有的光线和声音。在这片死寂的黑暗之下,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如同蛰伏的巨兽,缓缓舒展筋骨,准备发出致命一击。

  独立旅临时指挥部所在的半塌砖窑内,王林最后看了一眼腕表。时针指向凌晨一时整。

  “出发!”他的命令低沉而清晰,透过小小的电台,传达到各团主官耳中。

  没有激昂的动员,没有嘹亮的号角,只有无数双脚板踏过泥泞土地时压抑的沙沙声,以及武器与水壶偶尔碰撞发出的轻微金属声。一万多人的队伍,以营连为单位,如同汇入暗河的支流,按照预定路线,悄无声息地没入无边的黑夜。

  王林站在窑洞口,目送着主力消失在雨雾中。他的脸色在微弱的天光下显得异常平静,唯有紧抿的嘴唇和深邃的目光,透露出内心的凝重。他看似在凭借连日观察和侦察兵情报规划出的路线为部队送行,实则意识深处,【活点地图PrOMaX】系统已将方圆二十公里内的地形、敌军分布清晰地呈现。那条蜿蜒曲折、巧妙避开所有日军大队级以上单位驻防点和主要巡逻路线的“绿色安全通道”,正散发着唯有他能见的微光。

  “旅长,我们也该动身了。”张红土低声提醒,他身后是仅存的二十余名特战营战士和沙马尔格率领的骑兵营主力。这些战士眼神锐利,如同猎鹰,虽经连日苦战减员严重,但精气神依旧饱满。

  王林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地图:“走,去我们的‘眼睛’。”

  他率领这支精干的混合分队,离开指挥部,向着选定的前进观察哨——那座标高约一百五十米的无名高地疾行而去。他们的路线与主力穿插方向不同,更为陡峭隐蔽,旨在尽快抵达可俯瞰战场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独立旅主力庞大的行军序列,正严格按照王林“情报分析得出的最佳路线”沉默推进。

  黑暗是最好的掩护,但也隐藏着无尽的杀机。队伍最前方,是各团侦察排派出的尖兵组,他们如同触角,在最前方数十米外探路,身影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每个人都将警惕性提到了最高,耳朵捕捉着风中任何一丝异响,眼睛努力分辨着前方模糊的轮廓。

  “咔嚓。”一声极其轻微的枯枝断裂声,来自左前方一片小树林。

  尖兵组长,一团侦察排的老兵赵三娃猛地蹲下身,举起拳头。身后跟着的几名战士瞬间散开,依托地形卧倒,枪口指向声音来源,呼吸几乎停止。

  时间一秒秒过去,除了风声雨声,再无其他动静。

  赵三娃眯着眼,仔细分辨。也许是野兔,也许是风吹……但他不敢大意。他缓缓抽出腰间匕首,对身旁的战士打了个手势,示意从侧翼包抄过去查看。

  两名战士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滑入草丛。片刻后,一声压抑的闷哼和短促的挣扎声传来,很快又归于寂静。

  一名战士返回,压低声音:“组长,两个鬼子斥候,摸掉了。”

  赵三娃心头一紧。果然有鬼子的眼睛!幸亏发现得早。

  “处理干净,继续前进。通知后面,加倍小心!”他低声命令,队伍再次无声地向前蠕动。

  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如此广阔的战场上,即使有“完美路线”,也无法完全避免与日军零星的巡逻队或侦察兵不期而遇。

  在另一处干涸的河床附近,二团的一个连队几乎与一支日军五人巡逻小队迎面撞上。双方距离不足二十米,甚至在黑暗中看到了对方模糊的身影和枪械的轮廓!

  “八嘎?!”日军士兵惊疑的声音刚刚响起。

  “打!”几乎在同一瞬间,带队连长毫不犹豫地低吼!

  “噗噗噗噗——”几把枪喷射出致命的火舌,几名日军士兵甚至来不及拉枪栓,就浑身颤抖着栽倒在地。

  “快!拖走尸体!队伍加速通过!”连长心脏狂跳,语速极快。战士们迅速将日军尸体拖入旁边的灌木丛,用泥土简单掩盖血迹,大队人马毫不停留,快速穿过河床。还好双方侦察兵的零星接触战斗在这个战场上并不突兀,并未引起敌军大部队的注意。

  每一次短暂的接触战,都让战士们的心脏提到嗓子眼,冷汗浸透内衣。但严格的纪律和战前反复强调的预案发挥了作用。遭遇小股敌人,尽量以无声武器或近战瞬间解决,绝不纠缠,尽量不发出大的声响。整个行军过程,虽然惊险万分,但独立旅庞大的队伍,竟真的像幽灵一般,在日军第六师团与第一一四师团的结合部缝隙中,悄然潜行,未被对方的大部队察觉。

  王林此时已抵达无名高地。他伏在一处岩石后,举起望远镜向远方望去。黑暗中,只能看到地平线上零星的火光和隐约的炮声传来,那是牛首山主阵地仍在激战。他的意识则紧盯着系统地图,代表独立旅主力的绿色光点,正分成两股,如同两支离弦之箭,坚定不移地射向各自的目标——日军的前出炮兵阵地和纵深重炮阵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仿佛凝固了。张红土和沙马尔格一左一右护卫在王林身边,紧张地注视着四周。骑兵营的战士们则在外围布下了警戒圈。

  终于,电台里传来了极其轻微的三下敲击声——这是第一纵队接近目标,准备就绪的信号。

  紧接着,又是另外两下不同的敲击声——第二纵队也已抵达攻击位置!

  王林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对着电台,发出了只有一个字的命令:“打!”

  刹那间,死寂的夜空被猛地撕裂!

  “哒哒哒哒——!”

  “轰!轰!”

  首先爆发的是第一纵队方向!王光道指挥的四个团,如同猛虎下山,从黑暗中骤然扑向日军的75毫米山炮和105毫米野炮阵地!密集的冲锋枪子弹和手榴弹爆炸声瞬间将日军外围哨兵和警戒部队吞噬!

  “敌袭!支那军!”

  “快!进入阵地!”

  日军短暂的惊慌后,留守的炮兵和护卫步兵试图操起武器抵抗。但独立旅的攻势太快太猛!战士们三人一组,充分利用“三三制”战术,交替掩护,迅猛突击。轻机枪在近战中的火力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炙热的金属风暴扫过炮位、帐篷和惊慌失措的日军士兵。

  “一班向左,压制那个机枪点!”

  “二班,手榴弹,炸掉那个火力点!”

  “冲啊!拿下炮位!”

  军官们声嘶力竭的吼声和战士们愤怒的呐喊与激烈的枪声、爆炸声混杂在一起,奏响了一曲铁血交响乐。

  几乎在同一时间,更深远的方向,也传来了爆豆般的枪声和更加猛烈的爆炸声——钟光邦指挥的第二纵队,向日军150毫米重炮阵地发动了突击!

  这里的日军守卫显然更加警惕,火力也更猛。数挺九二式重机枪喷吐出长长的火舌,试图封锁进攻路线。

  “机枪!压制它!”

  “爆破组!上!”

  担任主攻的丁伟团和孔杰团的战士们毫无畏惧,迎着弹雨向前猛冲。不断有人中弹倒下,但后面的人立刻补上位置。借助黑暗和地形掩护,爆破组战士抱着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匍匐前进,拼命靠近日军的机枪火力点和坚固工事。

  “轰隆!”一声巨响,一挺肆虐的重机枪连同它的射手被炸上了天。

  缺口被打开!战士们如同决堤的洪水,高喊着“杀!”,涌入了日军的重炮阵地核心区!

  “快!找炮!保护炮手尽快掌握炮!”钟光邦的声音在枪林弹雨中显得有些嘶哑,他指挥着部队向纵深突击,同时焦急地寻找着那些庞大的150毫米重炮的踪影。

  而那三十名从74军借调来的炮手,则在步兵战友的层层护卫下,眼睛死死盯着前方,寻找着他们此战的终极目标——那些能够扭转战局的钢铁巨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