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沈玉姝点头,“犁耙我放在咱家后院了,我记得菜地的农家肥还剩了些,先紧着麦子用,等忙完宁嘉和宁言上学的事再从县城买些豆渣回来沤一些。”
沈老爷子放下空碗抹了抹嘴,“那这两天我们就不回来了,等田里的事忙完再上山。”
沈玉姝正要回话,门外传来一声喊叫,“沈二哥,大伙要出发了,你家收拾的咋样了?”
“哎,来了。”沈安信咬着烙饼小跑上前打开院门把人迎进来。
李林启老远就瞧见了挤在院里的马和牛,牛是沈家的他知道,那几匹马却是来投奔沈家的那家人带来的。
他一脸羡慕的围着马打转,也不知道他们家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不过家里已经有了牛,再说盖房子还得花不少钱,只怕这几年都不用想了。
沈老太太准备了两个陶罐,有一个里面装满了大米,支个柴火煮粥晚上也能喝口热乎的,一个是昨晚卤好的肉和下水,还有一篮子用布包好的烙饼。
他收起眼里的羡慕,迎上前帮着沈安信收拾东西,也不知道准备的什么吃食,还怪沉的。
沈玉姝看那牛背上挎得满满当当的干粮和衣物,怎么说也能支撑个两三天。
她在心里默算时间,到时她怎么都在山下了,也不用担心吃喝的问题,至于睡觉沈家的院墙好歹没全塌了,这个时月有个避风的地方点个火堆还是能睡人的。
村里算上沈家的阿黄统共只有三头牛,吴家的马走在最前面,背着行李扛着农具的村民在中间,阿黄垫后,跨过溪流踩着厚厚的落叶进了林子。
这回下山沈老爷子把家里的孙子都带上了,连元生和阿山阿才也跟着去了。
元生几个是主动要去的,沈宁言和沈宁嘉则是沈老爷子要求的,说什么人多干活能快些,家里留了一群老弱妇孺。
一阵凉风吹过,沈玉姝看着消失的人群紧了紧身上的夹衣转身往小院走去。
“玉姝。”
远处一声叫喊让她停下脚步,回头等了两息人才出现,是李林启的媳妇,“启婶子,你这是.....”
李林启媳妇也姓韩,韩氏疾走两步,笑着回道:“嗨,我公爹说你要过去那边看看捡的山货,这不是我过来送我家那口子,顺道上来问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过去。”
想起自己出门前没和顾氏交代去处,沈玉姝顿了顿道:“那婶子等等我吧,我上去和家里人说一声。”
韩氏圆润的脸上笑得全是褶子,摆手,“行,那你快去,我就在这儿等着。”
沈玉姝扬起嘴角回了一个标准的笑容,转身跑回了小院。
韩氏看着小丫头走远才放下上扬的嘴角,她可都听自家男人念叨好几回了,这丫头如今可了不得,千万不能像以前一样对待。
沈家日子能有今天多半就是她的功劳,跟着那个神秘的李郎中一走就是好几个月,说是外头还有瘟疫跟着治病去了。
李郎中带着孙女在村里扎根好几年了可是很少和人来往的,从没听说和沈家有什么交情,就今年才走动起来,这丫头要是没两把刷子,人家李郎中能搭理她。
她又伸头看向半山腰上的几座房子,自己也只去过一回,想起那院子的光景,只一个厨房都比他们住的好,院子也敞亮,倒衬得他们住的那山洞像狗窝。
沈玉姝跑回小院和沈老太太他们说了一声,又叫半夏带着沈玉兰得空了去山里再挖几个蒻头回来,她不好叫韩氏多等,匆匆交代两句也没说缘由就又跑下了山。
路上她和韩氏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多是韩氏问她关于外面的情况。
这回她跟着李郎中出门没有瞒人,再说也瞒不住,被人问倒也没什么好遮掩的。
说了几句一路的见闻,说到明行府灾情严重时,他们已经到了山洞口,洞里留的多是老弱妇孺,有在吃饭的也有收拾自家床铺,孩子们结伴在洞里打闹。
村长和几位李家族老在商量事,见她出现在洞口还有些诧异,显然没想到她会来这么早。
他起身迎了上来,笑容和蔼声音亲切的像唤自家小辈一样,“玉姝丫头来了,快进来,我还当你得辰时末才来呢。”
沈玉姝如同往日一般,客气的喊了声“村长爷爷,我知道大伙着急,早些把事情定下来,大伙也能早些放心。”
村长脸上的笑意更大了,指着她身侧的韩氏道:“好好好,我这里还有些事要忙,让林启媳妇带你去后头看看吧。”
这正中沈玉姝的下怀,她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还要人家村长陪着,利索的转身跟在韩氏身后往里走了。
路过人群不管是眼熟的还是不认识的统统笑脸相迎,奶奶婶子的喊着,韩氏边往里走边说,山洞空气流通原是好事,可越到以后天气越冷。
他们又找不到通风口具体在哪,只能把各家捡的山货堆到里面用来挡风。
沈玉姝嘴上附和着,往里走了几步便看到原来家家户户之间还算有些空挡的地方都紧挨在了一起。
山洞里面空下的地方都堆满了山货,确实如韩氏说的那样挡风的很,就是这怕吃食堆在这儿等天真冷下来了再招来什么冬眠的蛇虫鼠蚁就遭了。
她把自己的担心说了,韩氏笑道:“你说的公爹也想到了,在里头做了隔档,暂时不会有危险,不过要是放一冬天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所以想着让你看看有什么能用的都用上。”
沈玉姝闻言在心里自嘲的笑了,这下她可真是替古人担忧了,这些年老成精的人生活经验不知道有多丰富,哪里用得着她操心。
山洞里除开沈家和洞外搭了棚子的几家大概还住了二十七八户人家,每家捡的东西不少,洞里地方有限,都是在自家分到的地方有多高堆多高,她侧身跟着韩氏走进过道,听她指着那些东西念叨都有些什么。
喜欢穿越农女之神兽朏朏的工具人
沈老爷子放下空碗抹了抹嘴,“那这两天我们就不回来了,等田里的事忙完再上山。”
沈玉姝正要回话,门外传来一声喊叫,“沈二哥,大伙要出发了,你家收拾的咋样了?”
“哎,来了。”沈安信咬着烙饼小跑上前打开院门把人迎进来。
李林启老远就瞧见了挤在院里的马和牛,牛是沈家的他知道,那几匹马却是来投奔沈家的那家人带来的。
他一脸羡慕的围着马打转,也不知道他们家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不过家里已经有了牛,再说盖房子还得花不少钱,只怕这几年都不用想了。
沈老太太准备了两个陶罐,有一个里面装满了大米,支个柴火煮粥晚上也能喝口热乎的,一个是昨晚卤好的肉和下水,还有一篮子用布包好的烙饼。
他收起眼里的羡慕,迎上前帮着沈安信收拾东西,也不知道准备的什么吃食,还怪沉的。
沈玉姝看那牛背上挎得满满当当的干粮和衣物,怎么说也能支撑个两三天。
她在心里默算时间,到时她怎么都在山下了,也不用担心吃喝的问题,至于睡觉沈家的院墙好歹没全塌了,这个时月有个避风的地方点个火堆还是能睡人的。
村里算上沈家的阿黄统共只有三头牛,吴家的马走在最前面,背着行李扛着农具的村民在中间,阿黄垫后,跨过溪流踩着厚厚的落叶进了林子。
这回下山沈老爷子把家里的孙子都带上了,连元生和阿山阿才也跟着去了。
元生几个是主动要去的,沈宁言和沈宁嘉则是沈老爷子要求的,说什么人多干活能快些,家里留了一群老弱妇孺。
一阵凉风吹过,沈玉姝看着消失的人群紧了紧身上的夹衣转身往小院走去。
“玉姝。”
远处一声叫喊让她停下脚步,回头等了两息人才出现,是李林启的媳妇,“启婶子,你这是.....”
李林启媳妇也姓韩,韩氏疾走两步,笑着回道:“嗨,我公爹说你要过去那边看看捡的山货,这不是我过来送我家那口子,顺道上来问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过去。”
想起自己出门前没和顾氏交代去处,沈玉姝顿了顿道:“那婶子等等我吧,我上去和家里人说一声。”
韩氏圆润的脸上笑得全是褶子,摆手,“行,那你快去,我就在这儿等着。”
沈玉姝扬起嘴角回了一个标准的笑容,转身跑回了小院。
韩氏看着小丫头走远才放下上扬的嘴角,她可都听自家男人念叨好几回了,这丫头如今可了不得,千万不能像以前一样对待。
沈家日子能有今天多半就是她的功劳,跟着那个神秘的李郎中一走就是好几个月,说是外头还有瘟疫跟着治病去了。
李郎中带着孙女在村里扎根好几年了可是很少和人来往的,从没听说和沈家有什么交情,就今年才走动起来,这丫头要是没两把刷子,人家李郎中能搭理她。
她又伸头看向半山腰上的几座房子,自己也只去过一回,想起那院子的光景,只一个厨房都比他们住的好,院子也敞亮,倒衬得他们住的那山洞像狗窝。
沈玉姝跑回小院和沈老太太他们说了一声,又叫半夏带着沈玉兰得空了去山里再挖几个蒻头回来,她不好叫韩氏多等,匆匆交代两句也没说缘由就又跑下了山。
路上她和韩氏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多是韩氏问她关于外面的情况。
这回她跟着李郎中出门没有瞒人,再说也瞒不住,被人问倒也没什么好遮掩的。
说了几句一路的见闻,说到明行府灾情严重时,他们已经到了山洞口,洞里留的多是老弱妇孺,有在吃饭的也有收拾自家床铺,孩子们结伴在洞里打闹。
村长和几位李家族老在商量事,见她出现在洞口还有些诧异,显然没想到她会来这么早。
他起身迎了上来,笑容和蔼声音亲切的像唤自家小辈一样,“玉姝丫头来了,快进来,我还当你得辰时末才来呢。”
沈玉姝如同往日一般,客气的喊了声“村长爷爷,我知道大伙着急,早些把事情定下来,大伙也能早些放心。”
村长脸上的笑意更大了,指着她身侧的韩氏道:“好好好,我这里还有些事要忙,让林启媳妇带你去后头看看吧。”
这正中沈玉姝的下怀,她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还要人家村长陪着,利索的转身跟在韩氏身后往里走了。
路过人群不管是眼熟的还是不认识的统统笑脸相迎,奶奶婶子的喊着,韩氏边往里走边说,山洞空气流通原是好事,可越到以后天气越冷。
他们又找不到通风口具体在哪,只能把各家捡的山货堆到里面用来挡风。
沈玉姝嘴上附和着,往里走了几步便看到原来家家户户之间还算有些空挡的地方都紧挨在了一起。
山洞里面空下的地方都堆满了山货,确实如韩氏说的那样挡风的很,就是这怕吃食堆在这儿等天真冷下来了再招来什么冬眠的蛇虫鼠蚁就遭了。
她把自己的担心说了,韩氏笑道:“你说的公爹也想到了,在里头做了隔档,暂时不会有危险,不过要是放一冬天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所以想着让你看看有什么能用的都用上。”
沈玉姝闻言在心里自嘲的笑了,这下她可真是替古人担忧了,这些年老成精的人生活经验不知道有多丰富,哪里用得着她操心。
山洞里除开沈家和洞外搭了棚子的几家大概还住了二十七八户人家,每家捡的东西不少,洞里地方有限,都是在自家分到的地方有多高堆多高,她侧身跟着韩氏走进过道,听她指着那些东西念叨都有些什么。
喜欢穿越农女之神兽朏朏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