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大白刮了大半,再加点紧儿应该明后天就能完工,就是还没干透石灰味儿重的很。
沈玉姝在屋里走了两遭,连犄角旮旯都细细的看过,做工还算可以,能看出来没有糊弄人。
元生双拳紧握站在门口,明显是紧张了。
沈玉姝一转身看见他的神情,一副等着老师检查作业的做派,抬手招人进来夸赞着,“做的不错,看得出来你和大哥这两天有多用心。”
元生虚虚的出了口气,“没给玉姝姐姐你拖后腿就行。”
沈玉姝摇头,她知道留两个孩子看店,这些工人多少会看人下菜碟,从而生出些糊弄他俩的心思,没想到完成度比她预想的好多了。
屋内干活的工人也跟着下意识松了口气,实在是沈玉姝刚才进门沉着一张脸,找茬的气势摆的十足,一点看不出是个十几岁小姑娘身上能有的,生怕她下一刻挑出些毛病来,再借此扣他们的工钱。
接下来几天沈玉姝似领了任务一般,白天一天两趟带着半夏去铺子里转悠一遍,工人有哪里做的不满意的地方当即便指出来整改。
晚上就和沈家两兄弟共用一个书房翻译关于解剖学的医书,好歹翻了这么久的医书,基础的知识点早已了然于心,对于书中大段的专业名词不说理解多透彻,至少比个门外汉强。
若是有不懂的地方还能问问坐在一旁同样在学习的半夏,就是一手字写的差强人意,遇上个笔画多的写的更难看,短短一个时辰写了二十页纸,前几张看着还好,越到后越觉得丑的不能入眼。
想顾氏的一手簪花小楷写的也是极漂亮,那原主的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可惜沈玉姝穿越过来没有继承原主的这些技能。
之前几次说要练字,都会被生出的各种事拌住,这次她暗下决心要把练字的事排上日程,再不能糊弄。
借着去厨房喝水的功夫回空间书房找了本簪花小楷的字帖出来,她最近都不方便回空间,只能在外面再加练半个时辰的字帖。
半夏拿过她写好的纸仔细看着,又转头看向她正在写的,眼神一路转到她的手上,最后起身来到她身后握着她的手,“玉姝姐姐,你的笔锋走势不对,应该这样.....”
随着她的指点写过几个字后,沈玉姝才发觉自己哪里不对劲儿,她的字有形无骨,手腕处的着力点也不对,一笔一划写的太过刻板,看来光照着字帖练没用还是得有名师老师指导才行。
看着将要收回去的手,沈玉姝搁下笔,回头看她,“要不我说你写吧?”
半夏被她亮晶晶的眼神吓退,咽了咽口水回到座位,“爷爷给我布置的课业还没做完呢。”
“好吧。”忘了这孩子下山也是带着任务来的,她嘟着嘴拿起笔继续同厚厚的医书奋战,只是速度明显比之前慢了许多。
学习氛围如此浓烈,在外间教完百家姓的沈宁言也不好意思再懈怠,乖乖拿起课本坐到自己座位上温习去了。
顾氏怕孩子们晚上学习会饿,一手抱着还未睡觉的沈玉欢,一手端着一盘发糕进屋,分到手每人巴掌大的一块发糕,既能垫肚子又不怕积食。
沈安信去隔壁院喂了驴和阿黄回来,闻着屋里屋外的味道,踏进屋资的腿脚伸到一半自动拐道去了厨房,这么香,饿不饿都得吃两块尝尝。
他今天忙活一天都没顾得上看两个孩子一眼,进屋坐炕上屁股还没焐热就被趴着啃手的沈玉欢盯上了。
小家伙伸着小舌头,眼神直直的瞄准沈安信的嘴巴,脚丫子暗暗发着力明显想往炕头挪。
顾氏不等沈安信往炕上倒,抬脚踢到他小腿上,力气用的有点大,使得他一个激灵站起了身。
“好好的踢我干啥?”
“你说干啥?”顾氏怒瞪他一眼。
沈安信看了眼小女儿,又看向手里的发糕,哼哼道:“小丫头还挺馋,才几个月你就着急吃东西。”
“你去外头吃完再回来。”
“行行行,我出去吃。”沈安信把发糕背到身后,另一只空着的手趁机摸了摸儿子和女儿,接了一手口水才朝门外走去。
“刚喂完驴回来你洗手没,你就摸孩子,我跟你说多少回了,不把自己拾掇干净不准碰孩子。”
沈安信粗壮的嗓音传进屋里,“洗了的,放心。”
顾氏听他嗓子都不对了,惦记着明天炖点汤喝喝,顺道也给几个孩子补补,尤其沈宁柏和元生每天起早贪黑的守在铺子里,立冬就这两天的事,是得注意点。
......
“玉姝,你今天是不是又要回村里?”
沈玉姝从铺子里一回来就被倚在门上的沈安信叫住。
“是,爹有东西要我带回去吗?”她让半夏先回房,自个走过到他跟前站定,发现里面马上就要完活了,“怎么,爹要回去了?”
“你不是说村里开始砍树了,我惦记着回去把你爷爷替下来,他那个腿一到冬天就不利索,虽然你给调理好了,可我还是有些担心。”
村里谁家出几个人,砍多少树都是有数的,沈家已经默认了沈玉姝要建大房子,自然需要用到许多木料,所以沈老爷子才跟着一块儿上山,想着能多砍一根是一根。
“咱家就随大流,别人家砍多少咱也多少,回头不够了直接去县城买就是,又不是没钱。”沈玉姝瞟了沈安信一眼,越说到最后声音越低。
这一年沈家人吃着空间出产的食物,还有她时不时的投喂灵泉水,别好不容易养回来的身体再因为三瓜两枣再给折腾坏了,多不划算。
再说照她的规划,新院子需要的木材何止那么几根,到时候连着李郎中家的一块儿买回来就是。
“你爷爷也是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盖房是大事,全家都要出力的,光让你出钱算怎么回事,再说他又不知道你有钱?”
大是大非上沈家老两口一向拎得清,既然两家分了家自是要算清楚的,该是两家分摊的从不偏帮哪个儿子,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沈家人还能和睦相处的原因之一。
喜欢穿越农女之神兽朏朏的工具人
沈玉姝在屋里走了两遭,连犄角旮旯都细细的看过,做工还算可以,能看出来没有糊弄人。
元生双拳紧握站在门口,明显是紧张了。
沈玉姝一转身看见他的神情,一副等着老师检查作业的做派,抬手招人进来夸赞着,“做的不错,看得出来你和大哥这两天有多用心。”
元生虚虚的出了口气,“没给玉姝姐姐你拖后腿就行。”
沈玉姝摇头,她知道留两个孩子看店,这些工人多少会看人下菜碟,从而生出些糊弄他俩的心思,没想到完成度比她预想的好多了。
屋内干活的工人也跟着下意识松了口气,实在是沈玉姝刚才进门沉着一张脸,找茬的气势摆的十足,一点看不出是个十几岁小姑娘身上能有的,生怕她下一刻挑出些毛病来,再借此扣他们的工钱。
接下来几天沈玉姝似领了任务一般,白天一天两趟带着半夏去铺子里转悠一遍,工人有哪里做的不满意的地方当即便指出来整改。
晚上就和沈家两兄弟共用一个书房翻译关于解剖学的医书,好歹翻了这么久的医书,基础的知识点早已了然于心,对于书中大段的专业名词不说理解多透彻,至少比个门外汉强。
若是有不懂的地方还能问问坐在一旁同样在学习的半夏,就是一手字写的差强人意,遇上个笔画多的写的更难看,短短一个时辰写了二十页纸,前几张看着还好,越到后越觉得丑的不能入眼。
想顾氏的一手簪花小楷写的也是极漂亮,那原主的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可惜沈玉姝穿越过来没有继承原主的这些技能。
之前几次说要练字,都会被生出的各种事拌住,这次她暗下决心要把练字的事排上日程,再不能糊弄。
借着去厨房喝水的功夫回空间书房找了本簪花小楷的字帖出来,她最近都不方便回空间,只能在外面再加练半个时辰的字帖。
半夏拿过她写好的纸仔细看着,又转头看向她正在写的,眼神一路转到她的手上,最后起身来到她身后握着她的手,“玉姝姐姐,你的笔锋走势不对,应该这样.....”
随着她的指点写过几个字后,沈玉姝才发觉自己哪里不对劲儿,她的字有形无骨,手腕处的着力点也不对,一笔一划写的太过刻板,看来光照着字帖练没用还是得有名师老师指导才行。
看着将要收回去的手,沈玉姝搁下笔,回头看她,“要不我说你写吧?”
半夏被她亮晶晶的眼神吓退,咽了咽口水回到座位,“爷爷给我布置的课业还没做完呢。”
“好吧。”忘了这孩子下山也是带着任务来的,她嘟着嘴拿起笔继续同厚厚的医书奋战,只是速度明显比之前慢了许多。
学习氛围如此浓烈,在外间教完百家姓的沈宁言也不好意思再懈怠,乖乖拿起课本坐到自己座位上温习去了。
顾氏怕孩子们晚上学习会饿,一手抱着还未睡觉的沈玉欢,一手端着一盘发糕进屋,分到手每人巴掌大的一块发糕,既能垫肚子又不怕积食。
沈安信去隔壁院喂了驴和阿黄回来,闻着屋里屋外的味道,踏进屋资的腿脚伸到一半自动拐道去了厨房,这么香,饿不饿都得吃两块尝尝。
他今天忙活一天都没顾得上看两个孩子一眼,进屋坐炕上屁股还没焐热就被趴着啃手的沈玉欢盯上了。
小家伙伸着小舌头,眼神直直的瞄准沈安信的嘴巴,脚丫子暗暗发着力明显想往炕头挪。
顾氏不等沈安信往炕上倒,抬脚踢到他小腿上,力气用的有点大,使得他一个激灵站起了身。
“好好的踢我干啥?”
“你说干啥?”顾氏怒瞪他一眼。
沈安信看了眼小女儿,又看向手里的发糕,哼哼道:“小丫头还挺馋,才几个月你就着急吃东西。”
“你去外头吃完再回来。”
“行行行,我出去吃。”沈安信把发糕背到身后,另一只空着的手趁机摸了摸儿子和女儿,接了一手口水才朝门外走去。
“刚喂完驴回来你洗手没,你就摸孩子,我跟你说多少回了,不把自己拾掇干净不准碰孩子。”
沈安信粗壮的嗓音传进屋里,“洗了的,放心。”
顾氏听他嗓子都不对了,惦记着明天炖点汤喝喝,顺道也给几个孩子补补,尤其沈宁柏和元生每天起早贪黑的守在铺子里,立冬就这两天的事,是得注意点。
......
“玉姝,你今天是不是又要回村里?”
沈玉姝从铺子里一回来就被倚在门上的沈安信叫住。
“是,爹有东西要我带回去吗?”她让半夏先回房,自个走过到他跟前站定,发现里面马上就要完活了,“怎么,爹要回去了?”
“你不是说村里开始砍树了,我惦记着回去把你爷爷替下来,他那个腿一到冬天就不利索,虽然你给调理好了,可我还是有些担心。”
村里谁家出几个人,砍多少树都是有数的,沈家已经默认了沈玉姝要建大房子,自然需要用到许多木料,所以沈老爷子才跟着一块儿上山,想着能多砍一根是一根。
“咱家就随大流,别人家砍多少咱也多少,回头不够了直接去县城买就是,又不是没钱。”沈玉姝瞟了沈安信一眼,越说到最后声音越低。
这一年沈家人吃着空间出产的食物,还有她时不时的投喂灵泉水,别好不容易养回来的身体再因为三瓜两枣再给折腾坏了,多不划算。
再说照她的规划,新院子需要的木材何止那么几根,到时候连着李郎中家的一块儿买回来就是。
“你爷爷也是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盖房是大事,全家都要出力的,光让你出钱算怎么回事,再说他又不知道你有钱?”
大是大非上沈家老两口一向拎得清,既然两家分了家自是要算清楚的,该是两家分摊的从不偏帮哪个儿子,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沈家人还能和睦相处的原因之一。
喜欢穿越农女之神兽朏朏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