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话说,这书正经嘛?-《鬼背儒圣》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不悦生、不哀死,生死不过是归元复始!”

  姬伯常眸光如电,他双手负于身后,一步一踏径直朝着书铺走来。

  风,

  吹起他的黑发。

  尘,

  掩盖那抹血腥。

  走过幽静的小巷,姬伯常来到了书铺门前,入目所见正是贴在门口的对联。

  “天作书页道成笔,谁敢书写。”

  “地为墨砚人成文,哪个敢读。”

  “有间书铺。”

  “哈,不曾想,这小小一个古县,也有这等地方。”

  姬伯常发出一声轻笑,对于顾墨则是越发的好奇了起来。

  风,卷带着淡淡血腥味,飘过苟且的鼻尖。

  啪的一声。

  《肉蒲团》被苟且直接合拢,眼眸微微一皱,那如剑芒一般璀璨的目光直射向门口。

  “嗯,是你。”

  苟且认出了来人,刹那间警戒与剑意顿消。

  “快请进。”

  苟且踏步走出,亲自出门将姬伯常迎了进来。

  这家伙,毕竟出手治好了武老头,苟且记他的情。

  “道友,有礼。”

  姬伯常朝着苟且一边点头,一边抱拳行了一礼。

  他人报以其良善,其则以良善以报。

  这是他姬伯常的行事准则。

  踏入书铺,顿时一股书香儒气,迎面扑来。

  姬伯常微微眯起了眼,他扫过一众书架,以及众多观书的人,眼中神情莫名。

  “药草的芳香中,夹杂着浓郁的血腥。”

  “看来,是他来了。”

  顾墨缓缓放下手中的书,低声呢喃了几句,便主动起身向外走去。

  楼梯上。

  当顾墨的身影出现的一刻,两道目光便对视在了一起。

  “姬兄,果然守信。”顾墨笑着说道。

  “人无信不立,我姬伯常不喜失信于人。”姬伯常淡淡的回道。

  顾墨轻轻点了点头,忽然他的眼角余光,看到了其脚下烟尘里的一抹血腥。

  顾墨若有所思。

  “看来姬兄,刚刚经历过一场杀伐呀。”顾墨若有所指。

  姬伯常闻言,不屑的笑道:“算不上杀伐,只不过是愚昧之人的自寻死路罢了,我并未花太大的气力。”

  杀伐二字。

  意思为:征战、讨伐,杀戮。

  可对于姬伯常来言,他只不过是碾死一只稍大的蚂蚁罢了。

  杀伐?呵,那人还配不上。

  “哦,厉害。”

  顾墨闻言,不由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如果,他猜的没错的话。

  找姬伯常麻烦的人,应该是那名出身不凡,并身穿奢华金袍的医修所为。

  那人应当出自一个大宗,实力也还可以。

  可显然,那人低估了姬伯常的实力,被其完虐之。

  “观其气,只在二境。”

  “可现在看来,必然是隐藏了修为,而且手段非凡。”

  顾墨内心喃喃,对于姬伯常的看法,再次升了一个档次。

  “姬兄既来,那就在我书铺好好逛逛,以偿我地主之谊。”顾墨笑着说道。

  说完。

  顾墨深深的看了其一眼,就转身回到了卧室,继续品书起来。

  苟且轻轻指了指不远处,那里放着书铺规矩的指示牌,见姬伯常了然之后,就放任他随意参观了。

  “五大规?百小则?”

  “《肉蒲团》?”

  姬伯常看着不远处的规矩牌,再看了看捧着《肉蒲团》,品读的津津有味的苟且,他只觉有趣。

  “也罢,就让我看看这小小书铺,到底有何奇异之处。”

  姬伯常呢喃了一声,随后一拂衣袖,径直踏入其中。

  一排排书架。

  一本本书籍。

  武侠区、玄幻区、仙侠区、历史区……

  姬伯常一路走过都未停留,因为他隐隐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呼唤着他。

  最终,他在一个名为:杂项,的书架前停下了脚步。

  这个杂项区,是顾墨前不久,新设立的。

  其中的书籍,除了他书写出来不好分类的一些外,还有属于这个原世界的本土古书、杂书、残卷等等。

  例如:《仲羊游历本纪》、《柳夫子周游列国传》、《大瀚起势录》、《远古事迹》、《苍天血染录》、《诸天万妖录》、《镇妖官与魅妖风流录》等等等。

  姬伯常踏入杂项区,目光在《镇妖官与魅妖风流录》上停留了些许时间,便移开了目光。

  话说,这书正经嘛?

  继续前行,直到心中那呼唤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响亮。

  “青-囊-书?”

  姬伯常停下了脚步,望着书架之上隐隐闪烁着光芒的书籍,愣愣出神。

  取下书籍,轻轻翻开书页。

  刹那间,姬伯常只觉眼前一黑,在回神已然身处一个陌生世界。

  【“痴儿,愣着干嘛?快跟紧为师的脚步,这上山采药,可大意不得。”

  一声轻喝,将姬伯常惊醒。

  只见他抬头望去,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一位背着药篓,仙风道骨的老者,正一脸担忧的望着他。

  “哦,师父没事,刚刚走神了。”姬伯常笑着回道。

  “没事就好,来,我们继续前行。”

  华佗轻轻点了点头,他一袭白袍罩身,袍上绣着淡雅的云纹,仿佛与天空中的白云相呼应,手上持着一根碧绿竹杖,作登山之用。

  山路崎岖。

  可华佗每一步都轻盈如风,仿佛脚踏云端。

  姬伯常同样背着一个药篓,艰难的跟随在其后面,额头上汗珠淋漓。

  深山采药,这并不好玩。

  除了山路崎岖、毒蛇遍布之外,一不小心,一脚踏空,更是会跌落山涧,尸骨无存。

  “师父,你慢点。”

  “我跟不上了。”

  姬伯常笑着喊道,他抬头望着远处那瘦弱的背影,不知道何时,眼眸之中已满是泪水。】

  同一时刻。

  在二楼窗前品书的顾墨,此刻手中的空白天书,一行行字诡异浮现。

  【轩辕姬氏,姬伯常,观《青囊书》有感,入书中化作华佗药童,随其一起入山、采药,并施医于世人。】

  【时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华佗带着其药童,一路行医,救死扶伤。一日,行至某地,此地瘟疫横行,华佗不忍生民送命,于是亲手踏入其中,压制了瘟疫,并研究特效药方】

  【花三年,以茵陈蒿反复试验,终成。遂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