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五十四章 大明与泰西童话书-《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粗看两个案子,徐渭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简直偏心偏到毫不掩饰了。

  但仔细一琢磨,发现似乎有些门道。

  当全力摒弃一开始的道德审判后,似乎越看越有门道了。

  书房沉默了一刻钟。

  “这卷宗,我借走了,最迟明天我会手抄一份,将原本还回来。”

  徐渭面色严肃起来,一时之间他还有些捉摸不透,或者干脆说愿不愿意直面儒学问题的根源罢了。

  至于高翰文为什么这时偏偏不当面说这个逻辑,自然是因为他又没义务来解救儒学。

  真救儒学就得看这帮自诩传儒的大师们自己的水平与抉择了。

  徐渭一出门,就在街角的书店看着门口推出来两本童话故事绘本,心血来潮也一并买了过去。

  徐渭回去,当然不是跟那些旧时代的残党交流,他要去串联的就是李春芳与吴承恩两人。

  尽管泰州学派一直以来被视为儒学异端,但这帮人自身可没这么觉得。因此李春芳自然不能就这么落井下石了。

  儒学毕竟是其一生的信仰。只是现在得实实在在给儒学找一个根续上,好跟上发展的节奏。

  --------------

  “文长,你怎么还买幼儿童话绘本,我这里好些话本现成的呢”吴承恩翻了翻徐渭递过来的几本书,首先就被两本童话故事给吸引了。

  “格林与安徒生童话故事集,华夏童话故事集”

  还没等徐渭回话,李春芳自然地念了念看到两本童话绘本故事书的名字,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徐渭买书的用意。

  新学要发展自然要从娃娃抓起,成年的已经深受儒学荼毒了,哪有从小沐浴新学的来得信仰坚定。

  “翻一番末尾的价钱。”李春芳立刻让吴承恩翻到最后一页的标价处。

  “格林与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三十文钱,华夏童话故事集,一两银子。文长是这样吗?”

  吴承恩又转过头去问徐渭。

  “是的。不过华夏童话故事集这本门店有折扣,实付半两银子,格林与安徒生那本没折扣,标价三十文就是三十文了。”

  徐渭回复到。

  “听书店掌柜将,格林那本是新学主推的童话,有拼音标注,价格还低,已经成为杭州蒙学的必备教材了。说是这本书是高大人主编,且分文不收稿费,另外打复印社那边还有印刷优惠,而且还不禁盗版。华夏故事集那本也是高大人主编,但据说因为稿费太贵,还严抓盗版,也没有印刷优惠,因此卖得贵了不少。”

  “哈哈,这是一招好算计,我们先看看故事吧。”

  格林与安徒生童话集,目录,城主的新装,灰姑娘,丑小鸭,杨诺诡异天主教门,白雪公主,小红帽,一千零一夜,尼斯骑鹅历险记,木偶奇遇,小美人鱼,拇指姑娘,三只小猪,豌豆上的公主,大富翁和鞋匠,大象为什么是长鼻子,艾米丽和黛西,帽子小屋里的孩子们,太阳蛋,森林里的小宝贝,不肯长大的小爱莎,城主的六弦琴。

  这厚度,足足一百页呢。

  足见高翰文的心血了。

  华夏童话集,目录,孔融让梨,曾子杀猪,子路负米,司马光砸缸,孟母三迁,程门立雪,管宁割席,王冕学画,范仲淹断齑画粥,卧冰求鲤,朱子童蒙须知,愚公移山,曹冲称象,夸父逐日,铁杵磨成针,孟姜女哭长城,东郭先生。

  都不用看内容,光看这个目录,三人都是会心一笑。

  “这么看来,我大明的孩子确实辛苦,无趣了些。”李春芳哈哈地笑了出来。

  因为很明显,高翰文并没有故意去黑华夏的童话故事,选取的基本都是儒家最为推崇的一些童话故事,末了为了平衡趣味性还挑了些有趣的民间故事进去,要不是有后面几篇,怕是更无趣了。

  “你故事里面怕也不仅仅是目录一般简单,今日无事,我们都静下来读一读吧”李春芳几乎能够大致猜到一些,但还是要具体看了才能明白。

  “阁老,高大人那边还给了我两份卷宗。”徐渭赶紧把另两份资料也介绍了一下。

  “择日不如撞日,一起看吧”李春芳也不多说,亲自用桌上剃刀将格林童话书的装线挑开,三人就能同时看了。

  喜欢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