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比武第二天。-《万界之我的系统人性化》

  次日,比斗如期举行。

  二流境界的参赛者本就比三流境界的少,不过加上部分准一流武者后,仍需进行多场比试才能决出胜负。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般安排有失公允,刚踏入二流境界的武者,竟要直面准一流高手的挑战。

  陆羽却觉得这算不得什么,在武道修行的漫漫长路上,境界间的细微差距于胜负而言,未必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真正左右战局的,往往是功法运使的精妙、临阵应变的机巧,乃至一念之争的武道意志。

  江湖路险,谁又能笃定此生所遇对手皆在己身境界之下?

  天赋卓绝者向来能跨级而战,唯有这般能于逆境中破局的英才,方有资格踏入星辰阁的门槛。

  今日嵩山派的运气着实不错。

  派中登场选手皆未抽到同门对决的签,加之其参赛人数本就是各门派中最多的。

  幸存的十三太保几乎悉数到场,个个身怀绝技,其中达到准一流境界者亦不在少数。

  桃谷六仙屡次抽到与嵩山派对决的签。

  这桃谷六仙本是孪生兄弟,素来喜好群殴,彼此间默契十足。

  可这擂台赛只许一对一较量,他们顿时吃了亏。

  他们话又多,可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嵩山派是被他们嘲讽得最狠的。

  这便是冤家路窄。

  话少人狠的嵩山太保们,一上场就祭出成名绝技,打得桃谷六仙屁滚尿流,连输数场。

  输了倒也罢了,只是他们场场被打脸,如今个个鼻青脸肿,活脱脱成了亲娘都认不出的模样。

  唯有他们老大桃根仙,凭借自悟的《分筋错骨》怪招,配合层出不穷的攻势与诡异轻功。

  将十三太保铁腿司马德、十二太保无影针张敬超,连同左冷禅大弟子史登达,打得四肢瘫软、鼻青脸肿。

  既为弟弟们狠狠出了恶气,更将“桃谷六仙”的威名打了出去。

  他们心中就是这么想的,眼下个个龇牙咧嘴,又对着嵩山派狂喷不止。

  桃根仙得意未久,便被八太保锦毛狮高克新以“锦毛狮吼”音波震得耳鸣欲裂,口吐鲜血,栽倒在擂台上。

  少林寺这边。

  仅派一名二流境界弟子参赛,想必是方证大师顾虑星辰阁问罪,故而未带太多低境界弟子。

  他带来的只有师弟们的弟子,自己的弟子一个未带。

  觉月是方生大师的弟子,擅长《大力金刚掌》与《伏魔棍法》,原着中曾以掌力震退日月神教青龙使。

  他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出手干脆利落,与他对阵者鲜少能接下几招,早已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衡山派的向大年就对上了他。

  也是目前唯一能跟他斗上数十回合的人。

  向大年作为刘正风的弟子,虽未学得高深剑法,却也打下了极扎实的根基。

  他不仅内力深厚,基础剑法更是练得出神入化,一手快剑让他赢了几场。

  有人便问,为何莫大掌门不教他高深剑法。

  向大年错就错在入了衡山派,这等无组织无纪律的门派。

  掌门喜欢四处游荡,师父又偏偏痴迷音乐,简直是“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

  你说他怎么办?

  其实也怪不着莫大掌门。

  他的剑法以飘逸潇洒为要,学剑者须得性格跳脱方能领悟。

  而向大年生性憨厚木讷,行事循规蹈矩,与莫大掌门灵动跳脱的剑法路数相悖。

  莫大掌门也很无奈啊!

  看台上的莫大掌门无奈地点了点头。他心里清楚,向大年如今只能凭借内力勉强与觉月过上几招,到头来终究是要输的。

  果然,向大年面对觉月“大力金刚掌”的一个变招,彻底失去了应对之力,直接被打落了擂台。

  目光转向恒山派这边。

  他们中的二流境界高手有仪和与仪光,前者是定闲掌门的大弟子,后者是定静掌门的大弟子。

  恒山派有三位定字辈高手,人称“恒山三定”,分别是定静、定闲、定逸。

  三人昔日的境界修为以定闲掌门为最高,其次是定静,再次为定逸。

  如今定逸师太和她的弟子都略胜其他同门一筹。

  仪光精通的武学是《佛珠功》与恒山派基础掌法《混元掌》,原着记载,在仙霞岭之战中,她正是以佛珠功配合掌法打伤了嵩山派弟子。

  她实战表现虽略逊于仪和,但膂力过人,且两门功法极为刚猛,足以弥补剑法的平庸。

  幸好此次对阵的是崆峒派弟子常敬之,若换作嵩山太保,她定会吃大亏。

  崆峒派在《笑傲江湖》的武林中不算顶尖门派,否则常敬之作为崆峒派“五老之一”,又怎会只是二流水平?

  想来还是《七伤拳》这门伤敌先伤己的拳法实在难以修炼。

  不过常敬之虽未练成“七伤拳”,却从中受到启发,自创了一套外家拳法,威力颇为不俗,凭此也赢下了几场较量。

  而面对仪光远攻有“佛珠功”、近搏有“混元掌”的攻防体系,常敬之就相形见绌了。

  数十回合下来,他几乎只能被动挨打。

  最后他拼着以伤换伤的打法,想给仪光一记猛拳,却被仪光连挥佛珠抵挡。

  不料佛珠突然迸射开来,朝他破绽处激射而去。

  常敬之周身大穴接连被佛珠击中,几处酸麻感顿时袭来。

  幸好他外功根基扎实,否则早已动弹不得。

  可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

  哪有那么容易!

  腾挪至其身后的仪光,早已蓄力完毕,将“混元掌”中最精妙的一招“百川汇流”施展开来。

  连绵掌力刚柔并济,朝着他的后背袭去。

  这般精彩的比斗,让擂台下的观众都忍不住为仪光连声喝彩。

  不少人更是在心里嘀咕:“以后可千万别去招惹这些女尼。”

  让我们将目光继续投向原着中未曾提及的门派。

  此刻擂台上就有一名昆仑派的弟子。

  刚刚踏入二流境界的谭迪人,将昆仑派 “两仪剑法” 施展得颇为娴熟,攻势如疾风骤雨般横扫对手。

  他是昆仑派掌门震山子的三弟子,因性格沉稳被派去专门负责门派外交事务。这一岗位历练,让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

  无论面对何种对手,他始终沉着冷静且善于变通,剑法亦是如此。

  尽管每次都需缠斗百余回合,但修为高深者都能看出,他在一场场较量中不断进步,剑招流转间愈发圆融无痕。

  连裁判团中的方证大师、左冷禅、定逸师太都忍不住频频侧目,风清扬与鸠摩智更是面露赞叹之色。

  只有冲虚道长目光疑惑地打量着即将与他对战的蒙面人,那人身穿宽大长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