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江篱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可荣江篱还是摇了摇头:“妈,不是我不心软,是他犯的错不能心软。”
“今天我放了他,明天就会有人跟着学,到时候不知道多少人要受害。”
就连刚上大学的女儿陈雪和儿子陈明,也趁着周末回家劝她:“妈,舅舅也不是故意的,你把他送进去,是不是太狠了?”
“万一公司倒了,咱们家怎么办啊?”
荣江篱看着孩子们年轻的脸,没说话,只是把他们带到公司的仓库,指着墙上“药者仁心”的标语:“你们记着,不管做什么生意,良心不能丢。”
“尤其是药材,关系到人的性命,一步都不能错。”
那几天,荣江篱整夜整夜地失眠。
她躺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地想,想起小时候得了重病,是邻村的老中医用几毛钱的草药救了她。
想起刚创业时,赣南的老房东把自家种的金银花赊给她,说:“姑娘,我信你是个做正经事的人”。
想起昨天去医院看望患者时,那位老太太拉着她的手说“荣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可这药吃了真难受啊”。
这些画面在荣江篱脑子里转来转去,最后,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医者仁心,做人要有原则,这件事没有妥协的余地。
荣江篱亲自带着荣广白去了派出所,看着弟弟被带走时怨怼的眼神。
而荣江篱没有说话,她只是背过身,擦了擦眼泪。
回到公司后,她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站在台上,看着底下熟悉的面孔,深深鞠了一躬:“各位,这次是我的错,是我管理不严,让大家受委屈了。”
“但我想跟大家说,‘仁心’是咱们公司的底线,就算公司倒闭,这个底线也不能丢。”
“现在,我想重新把公司做起来,愿意跟我一起干的,我荣江篱感激不尽。”
“不愿意的,我也绝不强求,工资和补偿金一分不少。”
台下安静了几秒,然后,质检部的老王第一个站起来:“荣总,我跟着你干,上次是我糊涂,这次我一定把好质检关,绝不再出问题!”
接着,采购部、销售部的员工也纷纷站起来:“荣总,我们信你!我们跟你一起干!”
看着一张张坚定的脸,荣江篱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
更让她意外的是,几天后,上海一家大型制药集团的董事长张总亲自来找她。
“荣总,我听说了你的事了。”
张总握着她的手说:“现在像你这样有良知的企业家太少了。”
“我相信你的为人,也相信你的公司,我们集团愿意给你提供两百万无息贷款,帮你渡过难关。”
有了员工的支持和老客户的帮助,荣江篱重新振作起来。
她重新制定了采购和质检制度,规定所有药材必须经过产地核查、样品检测、入库复检三道程序,还在公司大厅里挂了一块巨大的“药者仁心”匾额,每天早上开晨会时,都要带着员工读一遍。
慢慢地,公司的口碑又回来了,订单比以前还多。
时间一晃到了二零零三年春天,“非典”疫情突然爆发,上海的医院里挤满了患者,金银花、板蓝根、连翘这些抗疫药材一下子成了紧俏货,价格翻了好几倍。
荣江篱的公司里,正好囤了一批从安徽亳州进的抗疫药材,足足有五十吨。
销售部经理兴冲冲地跑来找她:“荣总,现在这批货太抢手了,我刚接了个电话,有人愿意出三倍的价格买,咱们要是卖了,能赚不少钱!”
还有老客户私下联系她,说愿意先付定金,让她优先供货。
荣江篱却没动心,她先给上海几家定点医院打了电话,得知医院的抗疫药材已经快断货了,医护人员都在加班加点救治患者。
挂了电话,她立刻召开会议,宣布:“把公司所有的抗疫药材都捐给定点医院和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只收一元钱的象征性费用,算是咱们公司为抗疫出份力。”
员工们都愣住了,销售部经理急得直跺脚:“荣总,上次公司差点倒闭,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赚钱,您怎么又捐出去了?”
荣江篱笑了笑,指着墙上的“药者仁心”匾额:“咱们做药材生意,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是为了能帮到人。”
“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候,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比咱们更需要这些药材。”
“非典过后,人们会更加重视中医药,咱们现在是在为中医药的未来播种,这比赚多少钱都重要。”
第二天,荣江篱亲自带着车队,把药材送到了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等几家定点医院。
医院的院长握着她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荣总,太感谢你了,这些药材真是雪中送炭啊!”
医护人员们也围过来,给她递上感谢信和锦旗,上面签满了名字。
非典疫情过后,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果然越来越高。
“仁心药材”因为在疫情中慷慨捐赠,名声更大了,不仅上海的订单排到了半年后,就连国外的华人药店也来联系她,想从她这里进货。
荣江篱趁机在安徽、云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从源头把控药材品质,还聘请了农业专家,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既保证了药材质量,又帮农户增加了收入。
转眼几年过去,荣江篱已经年过半百,头发上添了不少银丝,可她还是每天早早到公司,绕着仓库转一圈,摸一摸药材包,检查一下检测报告。
女儿陈雪从复旦大学医学系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医师,在医院里救死扶伤,经常跟她分享治病的经历:“妈,今天我用你公司供应的当归给一位老太太调理身体,她吃了一周就有效果了,还问我药材是从哪买的呢。”
儿子陈明从商学院毕业后,也加入了公司。
可荣江篱还是摇了摇头:“妈,不是我不心软,是他犯的错不能心软。”
“今天我放了他,明天就会有人跟着学,到时候不知道多少人要受害。”
就连刚上大学的女儿陈雪和儿子陈明,也趁着周末回家劝她:“妈,舅舅也不是故意的,你把他送进去,是不是太狠了?”
“万一公司倒了,咱们家怎么办啊?”
荣江篱看着孩子们年轻的脸,没说话,只是把他们带到公司的仓库,指着墙上“药者仁心”的标语:“你们记着,不管做什么生意,良心不能丢。”
“尤其是药材,关系到人的性命,一步都不能错。”
那几天,荣江篱整夜整夜地失眠。
她躺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地想,想起小时候得了重病,是邻村的老中医用几毛钱的草药救了她。
想起刚创业时,赣南的老房东把自家种的金银花赊给她,说:“姑娘,我信你是个做正经事的人”。
想起昨天去医院看望患者时,那位老太太拉着她的手说“荣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可这药吃了真难受啊”。
这些画面在荣江篱脑子里转来转去,最后,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医者仁心,做人要有原则,这件事没有妥协的余地。
荣江篱亲自带着荣广白去了派出所,看着弟弟被带走时怨怼的眼神。
而荣江篱没有说话,她只是背过身,擦了擦眼泪。
回到公司后,她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站在台上,看着底下熟悉的面孔,深深鞠了一躬:“各位,这次是我的错,是我管理不严,让大家受委屈了。”
“但我想跟大家说,‘仁心’是咱们公司的底线,就算公司倒闭,这个底线也不能丢。”
“现在,我想重新把公司做起来,愿意跟我一起干的,我荣江篱感激不尽。”
“不愿意的,我也绝不强求,工资和补偿金一分不少。”
台下安静了几秒,然后,质检部的老王第一个站起来:“荣总,我跟着你干,上次是我糊涂,这次我一定把好质检关,绝不再出问题!”
接着,采购部、销售部的员工也纷纷站起来:“荣总,我们信你!我们跟你一起干!”
看着一张张坚定的脸,荣江篱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
更让她意外的是,几天后,上海一家大型制药集团的董事长张总亲自来找她。
“荣总,我听说了你的事了。”
张总握着她的手说:“现在像你这样有良知的企业家太少了。”
“我相信你的为人,也相信你的公司,我们集团愿意给你提供两百万无息贷款,帮你渡过难关。”
有了员工的支持和老客户的帮助,荣江篱重新振作起来。
她重新制定了采购和质检制度,规定所有药材必须经过产地核查、样品检测、入库复检三道程序,还在公司大厅里挂了一块巨大的“药者仁心”匾额,每天早上开晨会时,都要带着员工读一遍。
慢慢地,公司的口碑又回来了,订单比以前还多。
时间一晃到了二零零三年春天,“非典”疫情突然爆发,上海的医院里挤满了患者,金银花、板蓝根、连翘这些抗疫药材一下子成了紧俏货,价格翻了好几倍。
荣江篱的公司里,正好囤了一批从安徽亳州进的抗疫药材,足足有五十吨。
销售部经理兴冲冲地跑来找她:“荣总,现在这批货太抢手了,我刚接了个电话,有人愿意出三倍的价格买,咱们要是卖了,能赚不少钱!”
还有老客户私下联系她,说愿意先付定金,让她优先供货。
荣江篱却没动心,她先给上海几家定点医院打了电话,得知医院的抗疫药材已经快断货了,医护人员都在加班加点救治患者。
挂了电话,她立刻召开会议,宣布:“把公司所有的抗疫药材都捐给定点医院和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只收一元钱的象征性费用,算是咱们公司为抗疫出份力。”
员工们都愣住了,销售部经理急得直跺脚:“荣总,上次公司差点倒闭,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赚钱,您怎么又捐出去了?”
荣江篱笑了笑,指着墙上的“药者仁心”匾额:“咱们做药材生意,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是为了能帮到人。”
“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候,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比咱们更需要这些药材。”
“非典过后,人们会更加重视中医药,咱们现在是在为中医药的未来播种,这比赚多少钱都重要。”
第二天,荣江篱亲自带着车队,把药材送到了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等几家定点医院。
医院的院长握着她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荣总,太感谢你了,这些药材真是雪中送炭啊!”
医护人员们也围过来,给她递上感谢信和锦旗,上面签满了名字。
非典疫情过后,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果然越来越高。
“仁心药材”因为在疫情中慷慨捐赠,名声更大了,不仅上海的订单排到了半年后,就连国外的华人药店也来联系她,想从她这里进货。
荣江篱趁机在安徽、云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从源头把控药材品质,还聘请了农业专家,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既保证了药材质量,又帮农户增加了收入。
转眼几年过去,荣江篱已经年过半百,头发上添了不少银丝,可她还是每天早早到公司,绕着仓库转一圈,摸一摸药材包,检查一下检测报告。
女儿陈雪从复旦大学医学系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医师,在医院里救死扶伤,经常跟她分享治病的经历:“妈,今天我用你公司供应的当归给一位老太太调理身体,她吃了一周就有效果了,还问我药材是从哪买的呢。”
儿子陈明从商学院毕业后,也加入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