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好言相劝-《特战女兵在古代》

  “干什么,干什么!这是怎么一回事?”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人群背后突然传来一声沉喝。

  十余名披甲亲兵簇拥着个中年汉子大步走来,

  他身披玄色铁甲,甲片边缘泛着冷光,

  腰间暗赤色刀穗随脚步轻晃,眉骨高耸的脸上没什么表情,

  只眼神如鹰隼般锐利,扫过人群时带着慑人的威严。

  为首的队正眼角瞥见那身玄甲,当场吓得腿一软,

  “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贴地:

  “小人参见校尉大人!”

  他身后的二十余名士兵见状,齐刷刷扔下刀戟跪倒一片,

  甲胄撞在青石板上脆响连片,

  连帮腔的亲兵也赶紧跟着低头下跪,头埋得几乎贴到地面。

  人群瞬间静了,百姓们下意识往后缩了缩。

  老商贩忙放下算盘拱手弯腰,老汉拄着木杖也颤巍巍欠了欠身子,

  连刚才急得红脸的壮实汉子都抿紧嘴退了半步。

  虽没像士兵那样跪拜,却都敛了声息,

  怯生生望着被亲兵护在中间的校尉,眼里藏着几分畏惧。

  这名校尉也是新官上任,之前在京城保卫战时,

  他不过只是个步兵都尉,因在战场上表现不俗,

  战后便被军营高管提拔起来。

  所以,他在日常管理方面自然也会比较上心,

  若非如此,像那些老油条子的校尉官员,

  基本很少会亲临一线过来查岗。

  校尉的目光刚扫过跪得笔直的士兵,正准备张嘴。

  人群里突然“哗啦”一阵响。

  老商贩第一个“噗通”跪下,怀里的算盘滑在地上发出脆响,

  紧接着,老汉拄着木杖也颤巍巍跪下,

  壮实汉子拉着身边的婆娘和孩子一起跪倒,

  连方才抹泪的妇人都抱着孩子跟着屈膝——转瞬之间,

  大半百姓都跪了下去,尘土被膝盖掀起一片。

  “草民参见校尉大人!”老商贩的声音带着颤音,

  “大人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是啊大人!”

  老汉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盼,

  “我们只想去大周讨条活路,队正大人却拦着不让过啊!”

  年轻小贩也急道:“小人挑货翻了三座山,

  再耽误下去全家都要断炊了,大人您行行好!”

  一时间,“求大人做主”的声音此起彼伏,

  混着孩子的咿呀声,比刚才的怒骂声更让人心头发沉。

  校尉见状,脸上的锐利瞬间敛去,眉头松开,

  连眼神都柔和了几分。

  他赶紧上前两步,伸手想去扶最前面的老商贩,

  玄甲的冷硬在动作里添了几分笨拙的温和:

  “各位乡亲快快请起,不必多礼!”

  他的声音比刚才沉喝时低了些,

  带着安抚的暖意:“本将刚到,

  还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你们都站起来说,有什么难处、什么委屈,

  尽管跟本将讲。”

  见众人还愣着,他又笑着扬了扬手,

  “快起来吧,地上凉,老人家和孩子可别跪坏了身子。”

  亲兵们见状,也赶紧帮着扶人,

  把老汉和抱孩子的妇人先搀了起来。

  老商贩被校尉扶着胳膊站起身,

  看着眼前这位玄甲将军脸上真切的笑意,

  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忙不迭道:“谢、谢大人!”

  校尉拍了拍他的胳膊,目光扫过重新站起却依旧拘谨的百姓,

  朗声道:“乡亲们放心,本将既然来了,

  就不会让大家平白受委屈。

  待我先弄清楚情况,若是我军士兵敢随意欺压你们,

  哼!本将绝不会放过他们。”

  说完后,他才将目光看向队正等一众士兵,

  队正被校尉严厉的目光一扫,连忙哆哆嗦嗦地解释,

  “大人,不是我们故意刁难,而是这些时日,

  过境百姓人数过多,我等不得不谨慎处置呀!”

  “哼!实在是迂腐,现在朝廷与大周已达成停战休养,

  民间通商互市,这有何不可?”

  队正的解释让校尉并不满意,所以当场就给了他一顿训斥。

  商人们过去大周那边,贩卖东西赚得钱,

  不全都得带回来大夏这里消费吗?

  那是好事,干嘛要拦着?这么简单的事情,

  都想不明白吗?

  想到这里,校尉在心里直接暗骂那名队正就是一头猪。

  “至于,学子去大周赴考一事,本将也准了。”

  那些商贩与学子们一听,表情瞬间如释重负,

  满脸大喜地朝校尉,拱手言谢。

  “谢过大人,校尉大人英明!”

  校尉略过那些商贩,看了看那些学子们,

  “各位士子们,本将在此预祝你们金榜题名,

  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该讲?”

  “大人,不必客气,您尽管说来听听。

  我等定会洗耳恭听。”

  学子们听了校尉的话,脸上的喜色更浓了,

  几个年轻些的忍不住挺直了腰板,

  拱手时声音都带着笑意:

  有个戴方巾的学子还特意理了理衣襟,眼里满是期待。

  校尉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他们,语气沉了几分:

  “你们要去大周奔前程,求个功名,这份心本将懂。

  只是眼下情况你们也该知晓,目前朝廷新皇刚登基,

  他不过是个三月大的幼儿,自然是由的太后摄政。

  我朝的这位太后娘娘可不是寻常女子,

  相信你们也有所耳闻,她出身是大世家族的李家,

  前年她曾亲披铠甲带兵出征,大败过苏睁大军;

  朝堂内政,她厘清官署、减免赋税,

  桩桩件件都办得利落,称得上是英明神武。”

  他顿了顿,看着学子们专注的神情,继续道:

  “太后开始亲政稳定局势,待我朝政局稳固,

  日后咱们大夏也会重开科考,

  绝不会让你们这些读书人埋了才华。

  你们去大周,固然是寻出路,可大周与我大夏虽同根同祖,

  可终究隔着千山万水。你们翻山越岭、背井离乡,

  前路如何、归期几何,都要想清楚。

  莫要一时心急,误了长远。”

  说完,他又看向那些流民,继续好言相劝,

  “至于,你们要去大周寻一条活路,本将也能理解,

  不久前,太后娘娘下旨让在战场伤亡的士兵家属,

  到平西平北州去开荒种地一事,

  相信你们也应该有所了解了吧?

  说不定,日后太后娘娘颁发一些利民惠民的旨意也不一定,

  你们又干嘛要舍近求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