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暗流涌动-《重生八零:带签到系统暴富逆袭》

  下午,施工队的李队长果然来了。

  他带来了之前做过的工程照片,祝铮看了很满意,当场就签了合同,预付了一部分定金。

  “祝小姐放心,保证按您的要求做好,工期绝不拖延。”李队长拍着胸脯保证。

  送走李队长,天色已经暗了。

  祝铮伸了个懒腰,说:“今天真是太顺利了,晚上我请客,去吃红烧肉。”

  陈砚生心里一喜,嘴上却客气:“不用了,太麻烦。”

  “不麻烦,就当庆祝签了厂房合同。”祝铮拿起大衣,“走吧。”

  那家红烧肉店在老街区,店面不大,生意却很火。

  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份红烧肉、一盘炒青菜,还有两碗米饭。

  红烧肉端上来时,香气扑鼻。祝铮夹了一块给陈砚生。

  “尝尝,看看好不好吃。”

  陈砚生看着碗里油光锃亮的肉,心里暖暖的。

  他赶紧夹起来塞进嘴里,肥而不腻,确实好吃。

  “怎么样?”祝铮看着他,眉眼间带着笑意。

  “嗯,好吃。”陈砚生点点头,又夹了一块。

  两人低头吃饭,偶尔说几句话,气氛很轻松。

  陈砚生看着祝铮吃饭的样子,她吃饭很慢,小口小口的,像只小松鼠。

  他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刻真好,没有麻烦事,没有勾心斗角,就只是简简单单地吃顿饭。

  吃完饭出来,外面又下起了小雪。

  祝铮裹紧大衣,缩了缩脖子。

  陈砚生见状,脱下自己的外套,想给她披上,又觉得太唐突,犹豫了半天,还是把外套搭在了胳膊上。

  “冷吗?”他问。

  “有点。”祝铮说,“赶紧回车里吧。”

  走到车边,陈砚生替她拉开车门。

  祝铮刚要上车,但因鞋跟太高,不小心扭了一下,这次陈砚生反应很快,一把扶住了她。

  “小心点。”

  他的声音就在头顶响起,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祝铮抬头,正好对上他的眼睛。

  路灯的光落在他眼里,像落了星星。

  两人离得很近,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肥皂味,混合着红烧肉的香气。

  “谢谢。”

  祝铮的心跳也乱了,赶紧挣开他的手坐进车里。

  陈砚生关上车门,靠在车身上,摸了摸自己的耳朵,烫得厉害。

  他知道,自己又在胡思乱想了。

  回到洋楼,祝铮泡了两杯热茶,递给陈砚生一杯。

  “暖暖身子。”

  陈砚生接过茶杯。

  祝铮喝了口茶说:“对了,明天开始,你就不用天天跟着我了,去盯着工厂那边吧,施工队进场,肯定有很多事要忙。”

  陈砚生心里一沉,有点失落,又有点庆幸。

  失落的是不能天天见到她,庆幸的是不用再忍受这种想靠近又不敢的煎熬。

  “好。”他点点头,“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嗯。”祝铮点头,“时间不早了,你回去吧。”

  陈砚生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眼,祝铮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灯光洒在她身上,温暖又安静。

  他轻轻带上门,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而此时的鼎盛公司,老总赵鼎盛正坐在办公室里,脸色铁青。

  “查出来了吗?是谁把证据交给法院的?”他问手下的得力干将。

  “还没,赵总。”手下低着头,“张启明那小子嘴硬得很,怎么问都不说。税务局那边已经开始查账了,咱们要不要……”

  “别乱来!”赵鼎盛打断他,“现在风口浪尖上,不能再惹事。”

  他烦躁地揉了揉太阳穴。

  “不管是谁干的,这笔账我记下了。等这事过去了,我看谁还能蹦跶!”

  手下不敢说话,心里却知道,这次鼎盛公司怕是难逃一劫了。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仿佛要把整个沪城都覆盖。

  而在这片寂静之下,暗流正在涌动,祝铮的工厂建设即将开工,鼎盛公司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而陈砚生心里的兵荒马乱,也不知何时才能平息。

  第二日,洋楼的客厅里,祝铮正指挥着王师傅摆桌椅。

  红木圆桌擦得锃亮,她特意买来一套骨瓷餐具,白得泛着青,描着细细的金边,摆在桌上看着就体面。

  “王师傅,再往右边挪挪。”祝铮退到门口看了看,“对,就放这儿。”

  今天是周末,她按之前说的,请了张佳仪家和宝柱家来吃饭。

  早上打电话确认时,张佳仪说她丈夫徐工程师要去工地盯项目,宝柱媳妇也得在公司加班,都来不了。

  祝铮对着镜子理了理羊毛衫的领口,镜子里的人穿着米白色高领衫,外面套着件驼色开衫,看着温和又利落。

  十点刚过,门铃就响了。

  王师傅去开门,是张佳仪一家。

  她穿着件枣红色的棉袄,手里牵着个小男孩,身后跟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最后是她公公婆婆。

  徐老爷子穿着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没什么表情,一看就不好打交道。

  徐老太太倒是慈眉善目,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

  “祝小姐,打扰了。”张佳仪笑着打招呼,把孩子往前推了推,“快叫祝阿姨。”

  “祝阿姨好。”两个孩子怯生生地喊。

  “快进来坐。”祝铮笑着迎上去,目光落在徐老太太手里的布包上,“阿姨还带东西来啦?”

  “沪城老字号的糕点,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徐老太太把布包递过来,“佳仪说你是南洋回来的,怕是吃不惯这个。”

  “阿姨太客气了,我就爱吃这口。”祝铮接过来递给王师傅,“快请坐,暖气热,把外套脱了吧。”

  正说着,宝柱一家也到了。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怀里抱着个襁褓,里面是他刚满周岁的小儿子。

  李老太太跟在后面,穿着件灰扑扑的棉袄,袖口磨得起了毛,手里攥着块手帕,局促地搓着。

  宝柱他爹背着个布袋子,见了祝铮就咧开嘴笑,露出两排黄牙。

  宝柱的妹妹宝玲跟在最后,穿着件红格子外套,低着头揪衣角。

  “祝小姐,给你添麻烦了。”

  宝柱把孩子往怀里紧了紧,襁褓里的小家伙睁着黑葡萄似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客厅。

  “不麻烦,快进来。”祝铮往屋里让他们,“宝玲快坐,别站着。”

  宝柱他爹把布袋子往桌上一放,“哗啦”倒出一堆红薯。

  “家里带来的,甜得很,给孩子们烤着吃。”

  李老太太瞪了他一眼:“瞎显摆啥!祝小姐家啥没有?”

  又转向祝铮,脸上堆着笑,“乡下东西,别嫌弃。”

  “叔太客气了,我最爱吃烤红薯。”祝铮让王师傅拿去厨房,“正好我家烤箱能用,一会儿就烤上。”

  人都到齐了,客厅里顿时热闹起来。

  张佳仪的两个孩子对啥都新鲜,小的那个伸手想去摸水晶灯,被徐老爷子低声喝住。

  “小军!规矩点!”

  孩子吓得缩回手,眼圈红了。

  祝铮赶紧从果盘里拿起颗橘子递过去:“吃橘子,甜的。”

  徐老太太打圆场:“这孩子,被他爸妈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