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三清共议西行劫-《西游,我骊山门下蛇尊》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算计,

  “解铃还须系铃人。

  如来,此事根源,虽起于那猢狲推树,但变数却在那骊山一脉身上!

  而归根结底,他们皆属玄门道统。

  此事,或许还需从东土道门内部着手。

  尤其是……那位玄门首席大师兄的态度,至关重要。”

  如来心中苦笑,果然如此。

  两位教主这是既不想出血,又想解决问题。

  便把皮球踢给了东方玄门,踢给了太清圣人。

  但他又能说什么?只得恭敬应道:

  “弟子明白了。

  这便前往大罗天玄都洞,求见太清圣人。”

  “善。”

  两位圣人虚影微微颔首,随即消散,仿佛多留一刻都怕被如来讨要宝贝似的。

  ……

  大罗天,玄都洞,八景宫。

  此地乃太上老君清修之所,紫气氤氲,道韵天成,与外界的纷扰仿佛隔着一个世界。

  如来佛祖降临宫外,收敛所有佛光,如同一个普通访客,恭敬等候。

  片刻,宫门无声开启,玄都大法师缓步而出,打了个稽首:

  “佛祖请进,老师已在宫内等候。”

  如来道谢,随其入内。

  只见老子默坐于蒲团之上,周身气息与整个八景宫乃至大罗天融为一体,仿佛亘古便存在于此,无为无不为。

  如来不敢怠慢,躬身行礼:

  “弟子如来,拜见太清圣人。”

  老子缓缓睁开眼,目光平静深邃,仿佛能看透一切:

  “你所来之事,我已知晓。”

  如来心中凛然,忙将事情原委再次陈述一遍,重点强调了西行关乎天道大势。

  若被镇元子长时间扣押取经人,恐生难以预料的变数,于各方皆是不利。

  最后,他语气沉重,隐约提及:

  “封神之战后,天地秩序重塑,西方教亦顺应天数,出力不少,其间因果纠缠……

  还望圣人看在苍生大局以及昔日些许情分上,能从中斡旋一二。”

  他提到“封神旧事”和“天道大势”时,老子那古井无波的眼眸深处,似乎极其细微地波动了一下。

  仿佛看到了昔日昆仑山三清并立的盛景。

  看到了万仙来朝的截教,最终万仙阵破、弟子零落的惨状。

  看到了阐教十二金仙修为受损、被迫投身西方。

  更看到了西方教如何趁势而起,摘取了封神最大的果实……

  老子沉默了片刻,整个八景宫的时间都仿佛凝固了。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

  “镇元道友得以超脱,乃其自身造化机缘,可喜可贺。

  尔等算计落空,亦是天意使然,强求无益。”

  如来心中一沉。

  但老子话锋微转,继续道:

  “然,西行取经,确系天道运转一环,拖延过久,恐生偏差。”

  如来顿时又升起一丝希望,紧张地等待着下文。

  老子却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只是淡淡道:

  “不过此事,非我一言可决。

  还需知会玉清、上清。”

  言罢,老子身影缓缓变淡,仿佛融入了虚空之中,

  竟是直接离开八景宫,前往混沌之中寻元始天尊去了。

  如来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太清圣人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而是要去与另外两位圣人商议。

  这其中蕴含的意味,以及三清对封神、对西方那复杂难言的态度,

  让他这位万佛之祖也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和不确定性。

  他只能恭敬地对着老子消失的方向行了一礼,默默退出八景宫。

  返回灵山,等待三清商议后的结果。

  而此刻的镇元子,带着好友的至宝,返回了五庄观。

  混沌深处,玉虚宫浮沉于地水火风之中,万法不侵。

  元始天尊高坐诸天庆云之上,周身缭绕玉清仙光,仿佛早已料到老子的到来。

  宫门无声开启,老子的身影悄然浮现,与这片混沌自然相融。

  “师兄是为西方之事而来?”

  元始天尊缓缓开口,声音不带丝毫波澜,却隐含一丝冷意,

  “哼,那西方二人,惯会使这般手段!

  封神之役,他二人左右逢源,得利最多。

  如今门下算计落空,惹下强敌,便又想将我玄门推至台前,替他们收拾残局?

  天下岂有这般道理!”

  老子尚未答话,虚空中便传来一道带着嘲讽的冷笑:

  “哈哈!二哥如今也知晓西方教的嘴脸了?

  当初紫霄宫签押封神榜时,若非你阐教门人杀劫缠身,引动……”

  “通天!”

  元始天尊一声冷喝,打断那声音,

  庆云之上仙光剧烈波动了一下,显出其心绪并非表面那般平静,

  “休要再提那些陈年旧事!”

  那声音的主人——上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

  虽被呵斥,却毫不在意,反而带着几分快意:

  “怎的?许你做,不许我说?

  如今见西方教吃瘪,倒是想起玄门一体了?”

  话语中的怨气与讥讽毫不掩饰。

  老子平静地看了一眼虚空某处,仿佛能看到碧游宫中那位性情刚烈的师弟。

  他缓缓开口:

  “旧事暂且搁置。

  今日之事,关乎当下与未来。”

  他目光扫过元始,又仿佛看向通天神念所在:

  “其一,西行取经,乃天道大势一环。

  金蝉子等人若被长久扣押,天道运转受阻,恐生反噬。

  届时,洪荒动荡,劫气再生,我玄门亦难独善其身。”

  “其二,镇元子道友如今已证混元大罗道果,实力深不可测,

  更执掌地书,沟通洪荒地脉,地位超然。

  佛门与之交恶,实属不智。

  我玄门与其素有交情,此番更不宜落井下石。

  反可借此良机,雪中送炭,进一步交好于他。

  此消彼长,于玄门大利。”

  “其三,”

  老子语气微顿,眼中闪过一抹算计,

  “西方教既然有求于我玄门,自然不能空手而来。

  正好借此机会,让他们再欠下一份大人情,并让渡部分西行气运与功德。

  亦可在其传道关键节点,为我玄门争取一二立足之地,徐徐图之,削弱其未来扩张之势。”

  老子的话语条理清晰,利弊分明。

  既顾全了大局,又为玄门争取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更是点出这是分化西方、增强玄门的机会。

  元始天尊沉默片刻,缓缓颔首:

  “师兄所言有理。

  却是不能因小失大,便宜了西方。”

  他虽不喜通天旧事重提,但对西方教的戒备和打压之心,却与老子一致。

  通天教主的神念也安静了下来,似乎也在权衡。

  他虽然被困,但玄门整体气运增强,对他截教残存势力或许也有一丝好处。

  更何况,能看到西方教吃亏出血,他乐见其成。

  “善。”

  通天的神念传来一个字,算是认可。

  三清就此达成共识:

  “出面调解,但必须让西方教付出足够代价。”

  “便由我走一遭五庄观吧。”

  老子淡淡说道,身影缓缓消散于玉虚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