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归家-《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王清流话落的瞬间,周身萦绕的淡金文气骤然暴涨,如同一轮被揉碎了的微型太阳悬于大夏半空,璀璨光芒穿透云层,沐浴着大夏疆域。

  那文气之中裹挟着圣境独有的威压,既带着儒士的温润,又藏着洞悉天地的凛冽。

  这一幕,无论是大夏境内的百姓,亦或是隐于各处的文庙圣人,全都尽收眼底。

  大楚皇宫深处,正在养伤的陆休目光死死盯着窗外那道跨越山河的金光,声音发颤:“王清流……他竟已强到这般地步?”

  而那些此前对大夏动荡局势虎视眈眈、还在坐观其变的势力,此刻更是如遭雷击,纷纷收回投向大夏的窥探目光,连一丝一毫的关注都不敢再有。

  南方的楚国本已召集军队,准备趁大夏内乱时夺取景国,商国疆域,堵死夏国的南出通道,可当看到那轮“文气太阳”时,陆休当即下令解散队伍。

  还特意派使者带着重礼前往大夏帝都,只求能缓和关系。

  不过,王清流并未就此停手。

  他望着下方龟裂的大地、枯萎的庄稼,眼中闪过一丝怜悯,随即抬手对着大夏疆域虚按。

  刹那间,无数细密的紫气符文从他指尖流淌而出,如同被风吹散的星子,化作漫天金雨洒落大地。

  那金雨触碰到干裂的泥土时,竟发出细微的“滋滋”声,像是久旱逢甘霖的土地在贪婪地吮吸着生机。

  原本裂开数尺宽的沟壑中,嫩绿的草芽顺着文气蔓延的轨迹破土而出,短短数息间便长到了半尺高,叶片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

  田埂间那些枯黄的禾苗,像是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蜷缩的叶片缓缓舒展,从根部到穗尖,一点点重新染上青翠的色泽,甚至有饱满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半空的圣人致意。

  更神奇的是,那些因天灾而干涸的河床,竟也有清泉顺着文气汇聚的方向缓缓渗出,不多时便形成了浅浅的溪流,溪边很快聚集了一群群饮水的牛羊,牲畜们欢快的叫声在田野间回荡。

  灼灼悬浮在王清流身侧,看得目瞪口呆。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师父文气中蕴含的磅礴意志,那意志并非强行扭转天地,而是顺着自然法则的脉络,温柔地修补着破碎的生机。

  她甚至能“听”到大地深处传来的喜悦波动,像是沉睡的巨人渐渐苏醒。

  “师父,你还留了一手啊?”灼灼轻声呢喃,声音里满是惊叹。

  她从未想过,自家师父竟然这般逆天。

  若是将这股力量用在人身上,岂不是能生白骨、活死人?

  就连遁入虚空之中的“文圣”,此刻也从隐匿的状态中显露出半道虚影,一双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精光,死死盯着王清流指尖流淌的紫气符文。

  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那副垂涎三尺的模样,仿佛恨不得立刻冲上前去,将那鸿蒙紫气夺过来仔细研究。

  他活了数万年,见过无数气韵神通,却从未见过如此能滋养天地本源的力量。

  王清流自己也有些诧异。

  他体内天地之中最为浓郁的本是文气,此前尝试用文气修补大夏天地时,效果却微乎其微,只能勉强维持土地不继续崩裂。

  可刚才他下意识调动了一丝鸿蒙紫气,没想到竟引发了这般惊天动地的变化。

  这并非简单的力量灌输,而是对天地法则的细微调控,是将“道”刻入万物肌理的圣境神通,每一缕紫气符文落下,都在悄然修复着大夏受损的天地本源。

  “别说笑了,回家!”王清流压下心中的疑惑,收势对着灼灼笑道。

  他知道鸿蒙紫气的玄妙远超自己目前的认知,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研究。

  同一时间,大夏各地的百姓全都自发地跪伏于地,对着半空那道身影连连叩拜,口中高呼“圣人显灵”。

  西北边境的黄土坡上,一位白发老叟颤巍巍地从田埂上捧起一捧沾着文气的泥土,指缝间漏下的碎土竟带着湿润的潮气。

  他浑浊的眼睛里滚出泪珠,对着天际的金光磕了三个响头,声音嘶哑却有力:“老天有眼啊!圣人显灵啊!我大夏的百姓,终于能活下去了!”

  不远处的村落里,几个整日饥馑的村人,抱着重新充盈的米缸泣不成声。

  缸里的糙米泛着温润的光泽,那是王清流文气凝结的生机,米粒中还隐隐透着一丝紫气,哪怕存放许久也不会腐坏。

  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孩童,抓着一把刚从田里摘来的青麦穗,小心翼翼地塞进嘴里,清甜的麦香在口中散开,他抬起头,对着半空的金光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当王清流带着灼灼落在帝都道口巷时,暮色已漫过朱红宫墙,将整条巷子染成了暖橙色。

  巷口的老槐树上,几只晚归的乌鸦正梳理着羽毛,看到半空中落下的身影,竟也不飞走,只是歪着脑袋静静看着,像是早已认出这位曾在此居住的圣人。

  王清流刚踏下云絮,守在宅子门边的两个青衣儒童便齐齐躬身,声音清脆却带着几分敬畏:“恭迎圣人回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两个儒童看着不过十岁左右,身上穿着清亮的儒衫,却身姿挺拔,眼神明亮,显然是受过严格的儒门教养。

  “你们是?”王清流有些疑惑。

  道口巷的这处宅子,他和家人已经很少回来了,平日里大多住在城外的山庄,那里更清静,也更适合修行。

  只是这次从“文圣”的洞天回来,他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对旧宅的眷恋,便特意带着灼灼来了这里。

  略长一些的儒童上前一步,恭敬地回道。

  “回圣人,我是陆家的陆峻,这是我弟弟陆峰。我们族长特意叮嘱我们,每日前来打扫宅院,务必将这里照看好,等您回来。”他说话时,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神中满是激动,却又努力克制着,不敢有半分失礼。

  王清流闻言,心中泛起一阵暖意。

  他抬手轻挥,两道淡青色的文气在空中凝聚,化作两枚铜钱大的枣叶,叶片上还泛着淡淡的金光,散发着温和的文气。

  “替我谢谢师父,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我再亲自登门拜访。这两枚枣叶,算是给你们的奖赏。”陆峻和陆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

  他们都是刚入童生境的修士,最需要的便是能温养神魂、辅助修行的宝物,这枚文气枣叶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两人连忙躬身接过,双手捧着枣叶,声音都有些发颤:“谢圣人赏赐!我等定不辜负圣人与族长的嘱托!”

  “对了,我师公訾伯亚圣,如今也在陆家吗?”王清流忽然想起一事,问道。

  “回圣人,訾亚圣也在陆家的!”陆峻连忙回道。

  “好,我知道了。”王清流点了点头。

  “天色不早了,你们也早些回去休息吧。”待两个儒童躬身告退后,他便带着灼灼推开了宅门。

  宅院内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破旧,也没有刻意进行修葺,反而处处保留着他们一家人曾经生活过的痕迹:

  院角的老井旁,还放着他母亲当年洗衣用的木盆,盆沿虽有几道裂痕,却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廊下的柱子上,还留着虎子小时候刻下的歪歪扭扭的“王”字;

  甚至连他当年读书时坐过的石凳,都还摆在紫藤萝架下,石凳上似乎还残留着淡淡的书卷气息。

  “看来师父比我更懂我啊。”王清流心中满是感慨,转头对灼灼笑道。

  “今晚就在这休息吧。饿的话,师父给你做些吃的。”灼灼连忙摇头,脸上露出几分羞赧。

  “师父,我不饿。要做也是我给师父做的,我这如今连续升阶还是回房熟悉一下为好”

  她这次贸然连续升阶,虽然体内的文气已经稳固,但还需要些时间熟悉大儒境的力量。

  这境界来得太快,若是不能尽快掌握,日后修行怕是会留下隐患。

  “如此也好。”王清流笑着点头。

  随后,王清流便独自走进了侧院自己的卧室。

  他刚踏入房门,屋内的烛火便自动亮起,跳跃的火光将房间映照得温暖而静谧。

  走到那张已经有些斑驳的书案前坐下,指尖轻轻拂过桌面,心中泛起一阵回忆。

  他还记得,自己原本的那张书案,在他写下“床前明月光”那首诗、引动天地文气时,被骤然爆发的力量轰然压碎。

  第二天,他爹特意托胡木匠打了这张新的书案。

  胡木匠手艺精湛,这张书案做得厚实耐用,桌面是用整块的老松木制成,如今已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带着一股淡淡的木香。

  王清流抬手一挥,一道光幕在书案上空展开,光幕中显现出小世界的景象。

  他的父母、虎子、还有家中的其他亲人,此刻都还在小世界中沉睡,脸上却没有丝毫痛苦,反而带着放松惬意的神色。

  他指尖凝聚起一缕柔和的文气,缓缓注入光幕之中,顺着小世界的脉络,轻轻梳理着家人们的身体。

  片刻后,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短短时间内,自家父母的修为竟然都突破到了秀才境,虽然境界还不稳定,却已是实打实的儒修了,那杯灵茶却是正在将他们彻底改变。

  按照他的估计,以父母的资质,他最多只能用文气帮他们提升到举人境,再往上便会违背修行的规律,强行拔苗助长反而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损害。

  不过举人境的修士已有百余岁的寿元,只要他们慢慢熟悉境界、感悟天地,在他的文气滋养下,未必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至于虎子和其他几个小辈,周身更是文气涌动,尤其是虎子,体内的文气竟已隐隐成型,这至少是一个大儒苗子,哪怕没有他的刻意引导,日后至少也能成长为大儒之姿。

  至于郗成益三人却是在各自修炼,王清流犹豫片刻却是没有将其放出来,等到明天见过自家师父再说吧!

  看到家人都安好,王清流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彻底放下。

  对于王家,他是完全不担心的,短期内他没有离开此方天地的打算,小世界的进阶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在他的庇护下,绝不会有宵小之辈敢来招惹。

  而王清流回归帝都的消息,自然瞒不过那些时刻关注着局势的有心人。

  此刻,帝都之中无数道目光都悄然落在道口巷的方向,有好奇,有敬畏,也有几分隐藏极深的忌惮,却没有一人敢逾越半步。

  整个帝都四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安静,往日里那些明争暗斗、相互对峙摩擦的亚圣世家,此刻全都收敛了爪牙,纷纷退回了半年之前的势力范围。

  甚至一些和皇室走的较近的世家连府门都紧紧闭合。

  这一夜,帝都的权贵们无人入眠,都在暗中揣测着王清流回归后的动向,思考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唯有道口巷的这处旧宅里,王清流躺在那张有些破旧的木床上,听着院外的虫鸣声,竟睡得格外香甜。

  或许是回到了熟悉的环境,或许是放下了心中的重担,这一夜,他没有再思考儒妖共生的策略,只是像个寻常人一般,享受着久违的安稳。

  喜欢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