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陛下,李柯不会造反吧?-《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

  内阁。

  陈演看着桌上的奏报,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襄阳城被攻下来了!

  身为内阁重臣,他很清楚襄阳城的重大意义。

  自从几年前张献忠攻下襄阳城,大顺反贼这才彻底成势,对于大顺反贼而言,襄阳城拥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襄阳城就在出川的路线上,是张献忠出川作战的重要支点。

  如今朝廷得到了襄阳城,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胜利。

  只是......

  李柯手下兵马实在太强大了!

  他身为内阁首辅,为官多年,深谙政治的根本。

  大明要想安稳,武将定然不能拥有太大的权势。

  而现在这情况,李柯手下兵马已经超出了朝廷的掌控。

  若是李柯真有什么别的心思,朝廷恐怕也无力阻拦。

  想到这,陈演心情逐渐沉重起来,他不得不想一个问题。

  若是李柯要造反,朝廷该怎么办?

  以李柯手下兵马装备的那种可怕武器,就算是朝廷如今造出了火枪,可这些火枪又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那种武器,连襄阳城都能轰碎,对付手持火枪的士兵,自然轻而易举。

  思来想去,他头疼不已。

  无解,无解啊!

  就在此时,一个小太监快步走了进来,“阁老,陛下召见!”

  听到这话,陈演赶忙站了起来,“走!”

  如今看过了刚到的奏报,他已经想明白了皇帝为何会突然离开校场。

  显然是收到了消息。

  对于皇帝比他们内阁先收到消息,他自然不意外。

  自从李柯的事情传到京城之后,皇帝便对李柯极为的关注,专门派人去盯着李柯也很正常。

  皇帝虽然不待见东厂,可也不妨碍皇帝用东厂的人。

  片刻之后,陈演到了乾清宫,看着皇帝满脸颓废的模样,他有些意外。

  这些年,尽管朝廷局势越来越糟,可皇帝始终没有放弃,没日没夜处理朝政,想尽办法扭转颓势,从来没有在朝臣面前表现出这副模样。

  “阁老来了。”

  崇祯抬头看了一眼,摆了摆手,示意他在一旁坐下。

  “襄阳城的消息,阁老应该知道了吧?”

  果然如此!

  陈演没有丝毫意外,如他预料的一样,皇帝果然是在为襄阳城的事情头疼。

  他赶忙应道:“陛下,臣刚收到湖广的奏报。”

  崇祯微微颔首,沉声说到:“李柯攻下襄阳城,为朝廷立下大功,阁老以为,该如何封赏李柯?”

  嗯?

  封赏?

  陈演脸上满是错愕,现在不应该讨论要怎么遏制李柯?

  再这样放任李柯继续壮大,李柯以后还能听朝廷诏令?

  以皇帝的机敏,难道会不清楚这些事情?

  他一时间有些不太明白皇帝的意图。

  “阁老心中有疑惑?”

  见陈演半天没有回应,崇祯瞥了他一眼,也猜到了他心中所想。

  “臣......”看了看皇帝的脸色,陈演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心中疑惑说了出来,“陛下,此番李柯攻下襄阳城,实在令人震惊,其手下兵马之盛,超出朝廷的预料,若再加以封赏,怕是会助长其威势,于朝廷不利啊!”

  崇祯看着陈演,略微有些欣慰,虽然陈演的能力在群臣之中不算突出,能当上首辅,更多的是知道迎合上意,但这忠心还是要比其他人多一分。

  他神色平静的应道:“阁老是担心......李柯要反?”

  “陛下恕罪!”

  陈演慌忙跪倒在了地上。

  “起来吧!”崇祯摆了摆手,“阁老的担心,朕明白。”

  “手握重兵,又功高震主。”

  “呵呵——”

  “朕心中何尝不担心啊!”

  崇祯满脸的苦涩。

  就算明知李柯可能造反,他又能如何。

  李柯如今的实力,已经不是朝廷能轻易处置的了。

  他看着陈演,神色一凝,沉声说到:“正是如此,朝廷更不能轻慢了李柯。”

  “此番李柯攻下襄阳城,当给重赏!”

  “阁老以为,该如何封赏更加合适?”

  陈演暗自思索起来,现在李柯手下兵强马壮,要封赏自然不能给太多实质性的好处,最好是给些看似不错的虚职。

  想到这,他应道:“陛下,老臣以为可封侯爵,以示陛下的恩赏。”

  崇祯微微颔首,这封赏倒是足够高。

  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

  大明太祖初定五等,后来又革去了其中的‘子’和‘男’,剩下了公侯伯三级爵位。

  虽然只有三级,但大明的封爵并不比前朝,大明封爵十分严格,除了开国之初封了许多的爵位之外,随后的近百年也只有少数人封了爵位。

  现在直接越过伯爵,给李柯一个侯爵的封赏,足见封赏之重。

  但是,只要能稳住李柯,这点封赏也算不了什么。

  更何况,他还想要从李柯手中弄到那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呢!

  “那便按阁老说的办,封宁南侯!”

  “让礼部尽快拟定章程,内阁票拟之后,尽快送入宫中给朕批阅。”

  听到这话,陈演神色一僵,脸色微微发苦。

  他这才明白过来,难怪皇帝只招了他一人入宫,这是想让他摆平群臣呢!

  对李柯如此大的封赏,朝廷群臣定然会有意见。

  一来,直接越过伯爵,封李柯为侯,这显然不符合惯例,想要说服朝臣极为困难;二来,朝中可是有不少大臣对李柯不满,若是封李柯为侯,那些人定然不会同意,怕是要想尽办法阻挠这件事。

  若要等礼部出个章程,再送到内阁票拟,这还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

  唯一的办法,那就是他自己拟个章程,直接在内阁票拟,再送入宫中。

  而他本就是以礼部尚书,加东阁大学士衔,入阁办事的,拟定一个封侯的章程,自然不是难事。

  只是这件事情办好之后,他这个内阁首辅定然会被群臣针对,到时候他还能不能在这首辅的这个位置上待着,可就难说了。

  想了想,他还是应道:“老臣遵旨!”

  接下这活,他可能要被赶下台,可不接这活,他现在就要被赶下台!

  皇帝登基这些年,换掉的首辅,少说也有两手之数了。

  他自然不会怀疑皇帝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