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大胜大封-《论皇帝重生后的修养守则》

  秋末,大军班师回朝。

  暮鼓未起,朱雀大街已沸成滚粥。

  风卷旌旗,铁甲粼粼,像一条被夕阳点燃的河,自永定门蜿蜒而入。

  夹道百姓踮足张望,不知谁先喊了一声,

  “快看!大军归来!”

  那声音像一粒火星,霎时把整条街点燃。

  王瑞跟在齐顺身后银甲蒙尘,衬得他肤色更黑、轮廓更硬。

  可当他俯身拉起缰绳,肩胛骨在甲胄下隆起又落下,仍像一柄出鞘即饮血的剑。

  混在人群里的嘉善长公主把荷包掷向他,可惜准头不够落在马前,他眼尖,当即下马俯身拾起,仰头冲临街二楼的长公主笑了笑——虎牙雪亮,少年气与杀伐气混在一处,叫人心口发烫。

  “驸马爷!”一旁的郑观年提醒他,“皇帝在在皇城城楼上等咱们呢。”

  城楼之上,不止皇帝在,皇后也在。苏太妃混在后宫女眷堆里,用孔雀翎团扇掩住半张脸,眼角笑纹却遮不住。

  此刻齐顺就在王瑞身前半步,铁甲下的绛红官服被肌肉撑得绷紧,他下马,带着大军向皇帝行礼。

  夜宴设在交泰殿之前,铜鹤灯里鲸膏噼啪炸响,照得金砖地像融化的金水。

  兴安毕恭毕敬地伫立在御座之旁,声如洪钟地宣读着一早精心拟就的圣旨:“诚毅伯齐顺,智勇兼备、勋劳卓着,今晋为诚国公,赐金千两,即刻回京领掌京营。”

  言罢,齐顺听闻,立刻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接下圣旨。

  殿前众人对诚国公的恭喜声不绝于耳,等兴安捧出下一道圣旨后,又瞬间安静下来。

  “安庆府林喜,骁勇善战,特封为二品威远将军,加封抚顺伯,命其驻守新得州府。”

  兴安的声音未停:“驸马都尉王瑞,授二品抚顺将军,准与嘉善长公主同驻抚州。”

  殿中忽起一阵极轻的抽气声——长公主戍边,开朝未有。

  这道旨意,原是嘉善长公主亲赴御前求来的。

  那日战报刚到,朝堂上下皆一片喜意,她于乾清宫俯身叩首,‘皇室亲自降临,抚州上下方能深知皇恩。’

  皇帝摩挲着案上虎符,想起昔年赐宗室郡主于降将以安民心的旧例,终是点了头。

  此刻,朱维桢高坐龙椅,指尖转动着一只鎏金酒杯。他扬声道:“王瑞。”

  王瑞迅即单膝跪地,甲片与地面刮擦,刺耳得像刀划冰。

  皇帝的声音里带着笑,眼底却波澜不惊,“嘉善长公主言,皇室亲临,抚州方得久安。朕已准允。自今日起,你为抚顺将军,与公主同驻抚州。”

  早得了消息的嘉善长公主缓步出班,绛红宫裙拖过地面,与王瑞并肩叩首,额头抵着冰冷的白玉砖,“臣妹(臣)——谢主隆恩。”

  皇帝含笑叫起长公主和驸马,示意兴安继续宣读圣旨。

  兴安展第三轴圣旨,嗓音清亮如檐角风铃:“——擢许夏云为四品明远将军,隶抚顺将军王瑞麾下;

  忠正伯第三子,即日赴安庆府补缺。”

  短短两句,许夏云与兄长皆面露喜色。

  “宣仁将军戍边六载,抚州震荡之际,稳镇靖怀边城,今封宣威侯!”

  宣仁仍远在关外,接旨的是其长子。

  青年双手捧过圣旨,面色激动。

  “陇西伯熊时,靖怀郡兵权悉付于尔;锦乡侯世子晋三品镇西将军,听陇西伯节制。”

  熊时叩首,虎目低垂。

  “宗室子朱顺屹,封镇威郡王。”

  其余有功宗室子封镇国公、辅国公不一一宣名,只闻紫袍窸窣,叩声如潮。

  众臣山呼未毕,皇帝已抬手示止,声音温缓,却压得满殿鸦雀无声。

  “此役克捷,非独将士之功。朝中肱骨,亦宜同沐天恩。”

  一旁陈福捧出最后一轴圣旨,“——兵部尚书,晋一品太师,准荫一子五品兵部员外郎;

  礼部尚书,拜太子太傅,准荫一子六品都察院御史;

  吏部尚书,晋一品太傅,准荫一子五品礼部员外郎;

  户部尚书,晋一品太保,准荫一子为五品刑部员外郎。

  刑部尚书徐万阶,晋太子太师,荫次子六品都察院御史;

  太子少保,晋太子太保,荫孙六品都察院御史。”

  短短数句,殿内空气仿佛被瞬间抽尽。

  “季希维,自工部转吏部尚书;工部左侍郎,即补工部尚书;

  兵部左侍郎,补兵部尚书;礼部林侍郎,晋补礼部尚书;户部王告,晋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转刑部尚书。”

  读罢,陈福收了圣旨,众臣谢恩后再无声响。

  皇帝仍端坐龙椅,指尖轻抚鎏金扶手,眸光低垂。

  无人敢有异议。

  任由皇帝借着大胜,将先帝留下的六部堂官换了个遍。

  宴散后,迟来的雨声敲在琉璃瓦上。

  桃灼殿里,青柠捧着鎏金匣子,声音发颤,“娘娘,您真要把这些都捐了?”

  她手里捧着荣婕妤自入宫起攒的珠翠,最上头那支鎏金点翠步摇,还是内府前几日送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荣婕妤没有任何迟疑,只吩咐她,“问问内府,将能捐的都捐了吧。”

  正逢朱维桢带着酒意进来,问她,“爱妃要捐什么?”

  荣婕妤急忙起身,“嫔妾听说夏暑是会热死人的,便想花银子,给养济院孤老们送些冰和解暑的药。”她看向青柠托着的首饰,“嫔妾常有首饰,不缺这些。比起打扮,更想叫百姓能过的好一些。”

  皇帝坐在大椅上,抬眼扫过那堆珠翠,有一对南珠耳珰,是荣婕妤最喜欢的,常见她戴。

  故而含笑说她,“养济院的事,有户部拨款。你把你喜欢的留下。朕还不至于差你这一点。”

  叶寒烟本是为了做点善事叫自己心安。哪是皇帝一两句话就能收了主意的。

  她抬起下巴,哼了一声,“陛下莫看不起我这点银子。”

  “朝廷给他们拨款,是朝廷的事。我花我的银子,是我的心意。”

  “再说了,陛下今日赏了多少?还是给户部王大人省点钱吧!”

  “爱妃言之有理。”皇帝笑了两声。

  再抬头看叶寒烟,音容依旧。

  年少时同他风花雪月,风华正茂时为了他生子去世。

  待他老成再一次经历旧事时,不为名声,为他出谋划策。

  自己少年时,她天真烂漫。

  自己老成谋算时,她也落下凡尘。

  这样的陪伴,怎么不算是帝王的感情呢。

  一个人年少时的喜欢在性格彻底成熟后,许会改变,可当发现自己年少时喜欢得人能再次带给自己惊喜,那种感觉是与他人不一样的。

  皇帝大笑过后,被叶寒烟推着往外走,“今儿可是大军班师回朝,这样的日子,您不去坤宁宫,等会,嫔妾就要背上妖妃的罪名了。”

  “朕就是来看看你。”朱维桢顺着她的力道往外走,边走边说,“朕必定叫爱妃如愿以偿。”

  喜欢论皇帝重生后的修养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