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罗汝才带着人逃回了河津。
“太可恶了,明明就差一点就能占领吴王寨了!”
不沾泥手下队长老张飞:“没事,我们的人冒着鸟铳大炮抢到了不少粮食和盐巴,够下次再揍他们了。”
“并且死了好几百人,需要吃饭的人就少了一部分。”
“不过王嘉胤大哥似乎没有到山西来啊!”
曹操罗汝才:“这王大哥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可恶啊!”
临晋县衙,知县县丞和师爷躲在大堂的桌子底下。
“听说了吗,那流贼带着七八万人去打王德发的渡口,太可怕了!”
“唉,想到以后不能收钱了,我的心就疼啊!”
这时候,县衙门口传来衙役的喊叫声:“大人,流贼被打退了!”
三人瞪大双眼:“不会吧?”
“难道是我们去平阳府请救兵的人带来了官兵?”
“十分有可能!”
“哈哈,这下不担心被挂到城门上了!”
最重要的是能继续向王二这个晋商手下要矿山的租赁费用了吧。、
临晋县三人从桌子下爬了出来。
白水县
李冰听着范志懋激动地讲着开船支援山西的事情。
范志懋:“那四十门火炮齐射,震耳欲聋。”
“岸上的流贼兵败如山倒,完全不是对手。”
“他们受到炮击的时候四处乱窜,把大部队都带歪了。”
“但是那些沿途的村子,唉……”
范志懋将自己的见闻详细的给李冰说了一遍,村子里被流贼洗劫之后,惨不忍睹。
枯井里填满了老人小孩的尸体,女人衣不蔽体,惨死在各个地方。
李冰听完之后一阵后怕,如果不是支援及时,吴王寨守不住的话,临晋县的百姓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至于那些沿途村子的百姓,灾荒年间,人命比草贱。
李冰喊来众人:“山西这次的事情只靠我们支援是不行的,需要在山西招募一些民团了。”
苏诗雨点头:“想要在山西站稳脚跟,确实需要大量的兵士,可是我们在那边没有群众基础…”
李冰诧异的看着苏诗雨心想:这小苏师爷理解力这么强的吗,就算是天天研究新政的刘广生也不如他啊。
都知道要打入人民群众内部了。
李冰道:“没有群众基础就建立基础,先用高薪吸引那些身世清白的百姓当民团预备兵。”
“然后再慢慢同化他们。”
在李冰的计划里,山西那边在未来几年都是混乱之地。
把自己的人安插在山西官兵手下然后把官兵变成自己人才是最安全有效的。
至于怎么变?朝廷给不了的饷银,李冰给。
朝廷剿不了的匪,李冰来剿。
官兵剿匪,天经地义。
历史书上轻飘飘的一句饿殍遍地,可写不出百姓在乱世的艰难的情形。
也远没有亲眼见到来的震撼。
再加上流贼遍地,朝廷又只知道加税,让生存空间本就不多的百姓更加困难。
李冰带着众人从合阳码头乘船到达吴王寨。
王二激动地上前:“李大人,这次我们损失很多粮食,有十几个弟兄被流矢射中受了伤,已经被及时救治,没有伤亡。”
李冰道:“好,记得做好安抚工作,物资没了我们再运来,但是人没了,什么都完了。”
王二点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我懂。”
李冰点头:“这次我带来了政委和指导员,你可以在山西招上一千人。”
“如果测试合格的话,我给你们一个山西一营的番号!”
王二:“真给番号吗,那会多出来很多饷银的。”
给了番号的军队可是跟白水县民团一个待遇的。
王二不知道现在的白水县吸金能力多强。
因为这对刚刚发展起来的白水县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毕竟每月给山西运来的物资和银子都十分多。。
白水县的布匹和铁盐这些东西就能把蒙古和后金的资源吸干。
而南方的市场已经被李冰各种肥皂等小玩意儿打开了。
除了那些晋商,甚至连王六等人都不知道白水县的挣钱能力。
这也是黄云发、靳良玉这些大晋商愿意抛下后金完全投入白水县怀抱的原因。
“给啊,他们也是普通百姓,不给好的待遇,怎么让他们安心跟随我们呢?”
李冰内心:不用担心没钱,就算没有银子了,我银行卡里的钱换成银子,能养起你们的,不用担心发不出饷的。”
但是这种作弊的做法却不能说出去。
李冰耐心地解释道:“白水县通过晋商和江南商行已经建立了贸易关系。”
“白水县现在不缺钱粮,放心干吧,我们会给他们签订契约的。”
王二听说过江南的商人多有钱,点了点头:“好!”
有了李冰的兜底,王二便可以放心的向临晋县要人了。
最主要的是问临晋知县要黄册,这东西只要不是造反,任何时候都要用。
王二往临晋县衙去了。
渡口处,被摧毁的地方重新修建起来,粮食也重新从合阳县运来一批作为保障。
李冰将十门火炮留在渡口,防止流贼不死心再来入侵。
俘虏的流贼被关押起来,死掉的则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等待这些俘虏的是在矿山工作二十年。
临晋县衙。
王二找到了知县:“我想要些百姓当做民团。”
临晋知县着急:“可是这百姓不能再压榨了,再压榨就要揭竿而起了。”
最近山西不太平,从贼者十之二三。
知县可不敢惹民怨了。
王二皱眉:“我掏钱也不行吗?”
知县:“那没问题了,我这就把这临晋的黄册给你。”
不一会,王二就让县丞找到了八百身世干净的青壮。
按照招兵手册的要求很快找齐了,不得不说按公式做题就是快。
王二带着民团来到临晋镇,来到一户村民家。
敲门:“是陈三家吗?”
开门的是个瘦骨嶙峋的年轻人:“我就是陈三。”
王二看了一眼家徒四壁的陈三,一阵感慨。
陈三好奇:“这位员外,你找我干什么?”
王二解释道:“我们想要组建一个民团,听说你孝敬父母,为人老实,来招你进民团。”
陈三:“可是,我家里还有老人。”
王二:“加入民团后,亲属每月领十斤大米,并且俸禄每月三两。”
“第一个月的俸禄提前发放,以后每半个月发放一次。”
随后王二示意手下将一份粮饷递到陈三手里。
“太可恶了,明明就差一点就能占领吴王寨了!”
不沾泥手下队长老张飞:“没事,我们的人冒着鸟铳大炮抢到了不少粮食和盐巴,够下次再揍他们了。”
“并且死了好几百人,需要吃饭的人就少了一部分。”
“不过王嘉胤大哥似乎没有到山西来啊!”
曹操罗汝才:“这王大哥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可恶啊!”
临晋县衙,知县县丞和师爷躲在大堂的桌子底下。
“听说了吗,那流贼带着七八万人去打王德发的渡口,太可怕了!”
“唉,想到以后不能收钱了,我的心就疼啊!”
这时候,县衙门口传来衙役的喊叫声:“大人,流贼被打退了!”
三人瞪大双眼:“不会吧?”
“难道是我们去平阳府请救兵的人带来了官兵?”
“十分有可能!”
“哈哈,这下不担心被挂到城门上了!”
最重要的是能继续向王二这个晋商手下要矿山的租赁费用了吧。、
临晋县三人从桌子下爬了出来。
白水县
李冰听着范志懋激动地讲着开船支援山西的事情。
范志懋:“那四十门火炮齐射,震耳欲聋。”
“岸上的流贼兵败如山倒,完全不是对手。”
“他们受到炮击的时候四处乱窜,把大部队都带歪了。”
“但是那些沿途的村子,唉……”
范志懋将自己的见闻详细的给李冰说了一遍,村子里被流贼洗劫之后,惨不忍睹。
枯井里填满了老人小孩的尸体,女人衣不蔽体,惨死在各个地方。
李冰听完之后一阵后怕,如果不是支援及时,吴王寨守不住的话,临晋县的百姓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至于那些沿途村子的百姓,灾荒年间,人命比草贱。
李冰喊来众人:“山西这次的事情只靠我们支援是不行的,需要在山西招募一些民团了。”
苏诗雨点头:“想要在山西站稳脚跟,确实需要大量的兵士,可是我们在那边没有群众基础…”
李冰诧异的看着苏诗雨心想:这小苏师爷理解力这么强的吗,就算是天天研究新政的刘广生也不如他啊。
都知道要打入人民群众内部了。
李冰道:“没有群众基础就建立基础,先用高薪吸引那些身世清白的百姓当民团预备兵。”
“然后再慢慢同化他们。”
在李冰的计划里,山西那边在未来几年都是混乱之地。
把自己的人安插在山西官兵手下然后把官兵变成自己人才是最安全有效的。
至于怎么变?朝廷给不了的饷银,李冰给。
朝廷剿不了的匪,李冰来剿。
官兵剿匪,天经地义。
历史书上轻飘飘的一句饿殍遍地,可写不出百姓在乱世的艰难的情形。
也远没有亲眼见到来的震撼。
再加上流贼遍地,朝廷又只知道加税,让生存空间本就不多的百姓更加困难。
李冰带着众人从合阳码头乘船到达吴王寨。
王二激动地上前:“李大人,这次我们损失很多粮食,有十几个弟兄被流矢射中受了伤,已经被及时救治,没有伤亡。”
李冰道:“好,记得做好安抚工作,物资没了我们再运来,但是人没了,什么都完了。”
王二点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我懂。”
李冰点头:“这次我带来了政委和指导员,你可以在山西招上一千人。”
“如果测试合格的话,我给你们一个山西一营的番号!”
王二:“真给番号吗,那会多出来很多饷银的。”
给了番号的军队可是跟白水县民团一个待遇的。
王二不知道现在的白水县吸金能力多强。
因为这对刚刚发展起来的白水县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毕竟每月给山西运来的物资和银子都十分多。。
白水县的布匹和铁盐这些东西就能把蒙古和后金的资源吸干。
而南方的市场已经被李冰各种肥皂等小玩意儿打开了。
除了那些晋商,甚至连王六等人都不知道白水县的挣钱能力。
这也是黄云发、靳良玉这些大晋商愿意抛下后金完全投入白水县怀抱的原因。
“给啊,他们也是普通百姓,不给好的待遇,怎么让他们安心跟随我们呢?”
李冰内心:不用担心没钱,就算没有银子了,我银行卡里的钱换成银子,能养起你们的,不用担心发不出饷的。”
但是这种作弊的做法却不能说出去。
李冰耐心地解释道:“白水县通过晋商和江南商行已经建立了贸易关系。”
“白水县现在不缺钱粮,放心干吧,我们会给他们签订契约的。”
王二听说过江南的商人多有钱,点了点头:“好!”
有了李冰的兜底,王二便可以放心的向临晋县要人了。
最主要的是问临晋知县要黄册,这东西只要不是造反,任何时候都要用。
王二往临晋县衙去了。
渡口处,被摧毁的地方重新修建起来,粮食也重新从合阳县运来一批作为保障。
李冰将十门火炮留在渡口,防止流贼不死心再来入侵。
俘虏的流贼被关押起来,死掉的则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等待这些俘虏的是在矿山工作二十年。
临晋县衙。
王二找到了知县:“我想要些百姓当做民团。”
临晋知县着急:“可是这百姓不能再压榨了,再压榨就要揭竿而起了。”
最近山西不太平,从贼者十之二三。
知县可不敢惹民怨了。
王二皱眉:“我掏钱也不行吗?”
知县:“那没问题了,我这就把这临晋的黄册给你。”
不一会,王二就让县丞找到了八百身世干净的青壮。
按照招兵手册的要求很快找齐了,不得不说按公式做题就是快。
王二带着民团来到临晋镇,来到一户村民家。
敲门:“是陈三家吗?”
开门的是个瘦骨嶙峋的年轻人:“我就是陈三。”
王二看了一眼家徒四壁的陈三,一阵感慨。
陈三好奇:“这位员外,你找我干什么?”
王二解释道:“我们想要组建一个民团,听说你孝敬父母,为人老实,来招你进民团。”
陈三:“可是,我家里还有老人。”
王二:“加入民团后,亲属每月领十斤大米,并且俸禄每月三两。”
“第一个月的俸禄提前发放,以后每半个月发放一次。”
随后王二示意手下将一份粮饷递到陈三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