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冰的指示,孙青山马上找到了秦王府的管事。
“我要找秦世子殿下,有个挣钱的生意要和殿下商量!”
秦王府管事看到孙青山,立马来了精神:“我马上去!”
这个管事可是知道孙掌柜每个月往王府的账房送多少银子的,他说挣钱的生意,一定是很多钱。
多到自己都不敢碰。
大厅里,朱存机看着面前的账本:“啊,三十万两银子,这也太平常了吧?”
朱存机并没有感觉惊讶,自己的库房的银子远比这三十万两多。
大堂外,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走了进来。
朱存机面色突然阴沉下来,这些御史监察百官,包括藩王。
自然不讨喜。
李应期可不惯着朱存机:“地方知县任期三年,贪了三十万两,还少吗?”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朱存机:“孙掌柜,我们把卤池抢过来吧,这三十万两不多,但是三年三十万两还是挺多的。”
“我们手里刚好有这狗知县文松光的把柄!”
孙青山:“世子殿下,这是证据!”
“啊,对对对……”
御史李应期拿过账本:“这个事情交给本官吧。”
秦世子朱存机耷拉着脸:“那你们去吧,我不爱出府。”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朱棣防止其他藩王学自己,大力削藩。
“就藩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掌权”
并且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藩王必须“就藩”于指定府城(如秦王固定在西安府城)
以往有朱存枢在,言官和御吏对朱存机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嘛,没人挡在前面了,想出府城?省省吧。
这也是朱存机愿意李冰派人帮他打理产业的原因。
李冰也很愿意,反正产出都是自己说了算。
他朱存机也不能出府不是。
御史李应期带着一百兵士,朝蒲城县走去。
孙青山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店铺的伙计。
伙计扔下抹布,朝着后门走去。
蒲城县城,县衙。
“文松光,你的事情犯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御史李应期拿着账本,来到了蒲城知县文松光面前。
文松光赶紧迎接顺便大喊:“冤枉啊,我,我犯什么事情了?”
李应期冷笑:“你在任期间,搜刮民脂民膏三十万两,给我搜!”
兵士们散开,只搜到了一百多两银子。
“我说御史大人,我总不至于连这点钱也不该有吧。“
文松光在心里暗骂师爷不靠谱,
“李御史,我觉得你们应该是搞错了,打铁还得自身硬,朝廷和百姓把这样的重任交给我,你说我能辜负朝廷和百姓吗?”
李应期也不急躁,看着逐渐愤怒的蒲城知县文松光。
“这地方是没有,不过听说你们蒲城县的乡绅张家送给你一个庄园,我们到那去看看吧。”
“我没有庄园啊!”
片刻后,一个庄园内,书架上,床上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文松光瞪大了眼睛:“谁把银子放我庄园了?谁把银子放我庄园了?”
御史李应期:“呵呵……”
“把他乌纱帽给我摘了,顺便把蒲城县县丞,师爷都抓了,送到西安府审。”
“是!”
兵士们一窝蜂的将几个官员抓住,扔进了囚车。
随后盘点赃银,整整十万两。
还有许多稀罕玩意儿。
李应期大怒:“我要上书给陛下,严查贪污!”
兵士们无语:天天上疏,也没见抓住一个贪官,没有要来一点赈灾粮,这次要不是孙掌柜的让秦王府派人,这李御史怕是还要吃瘪的。
不过这次结局并不差,好像白水县的商人把亲信安排进西安府之后,他们的月钱福利就准时准量发放了。
街上的乞丐也少了很多。
就连欺压百姓的豪绅贵族都少了很多。
御吏李应期看着满地的银子,很是惆怅。
长叹一口气:“这些银子如果上交给朝廷,怕是什么用都没有,但交到灾民手里的话就不一样了。”
“能救活不知多少人呐。”
“愁啊!”
怀着心事,李应期带着赃款回到西安府衙。
知府尹伸听了御史李应期的想法之后,笑道:“这个好办,我们只要把这银子赈灾用,上书的时候就说银子被该死的文松光花光了。”
“这样一来,文松光死,百姓们活。”
李应期:“可是我作为御吏,应该如实禀报啊!”
知府尹伸拍了拍李应期的肩膀:“为了百姓。”
“为了百姓。”
秦王府内,朱存机看着家丁们抬进来的珠宝,乐的嘴都合不上了。
“想不到这小小的蒲城县知县这么有钱。”
奇珍异宝都是盐枭从其它地方搞来的,转手换成了私盐。
以至于有些珠宝连秦世子都没有见过。
如一些玻璃珠,都是延绥总兵吴自勉卖马换的,后来在延安府换成了银子。
知府尹伸上前:“世子殿下,这蒲城县知县职位空缺,事出突然,吏部没有安排。”
“知县之职位不可久缺。”
秦王府管事一听,趴在朱存机耳朵旁:“我看着蒲城县能挣大钱,不如让孙掌柜找人管理,我们拿钱就行了。”
“并且卖官还能再赚一笔呢!”
明末卖官鬻爵十分普遍,一个七品知县不过四千多两银子。
“哈哈,好主意!”朱存机大笑:“不愧是我秦王府的管事。”
这西安府的官只能秦王府来卖。
白水县县衙
李冰早有准备:“这蒲城县派个自己人当知县吧,四五千两银子,换一县之人口,可太值了。”
苏诗雨看着刘一刀等人:“派谁去呢?”
刘一刀:“我可不去,白水县离不开我。”
王六:“小苏师爷,你是知道我的,我不适合管人。”
牛二:“我就是个管后勤的。”
……
李冰无语,倒是忘了自己虽然注重教育,但是管理人才却没有招揽多少。
现在白水县能去蒲城县当官的除了前任巡抚刘广生外,就是秀才点灯子赵胜了。
不过这俩都不太靠谱。
自从到了白水县就一直在研究白水县以后是姓封、姓资还是姓社的事情。
这让李冰很是苦恼。
难道只能派那些刚刚小学毕业白水县的学生了。
虽然有些人一岁上班,
在二十二岁就拿到了退休金。
对啊,可以让小学生去当官,毕竟不是有个电视剧叫《九岁县太爷》嘛。
反正自己也会去盯着。
这么一想,白水县的学生娃娃适合当官的好像只有刚满十三岁的种小满。
“我要找秦世子殿下,有个挣钱的生意要和殿下商量!”
秦王府管事看到孙青山,立马来了精神:“我马上去!”
这个管事可是知道孙掌柜每个月往王府的账房送多少银子的,他说挣钱的生意,一定是很多钱。
多到自己都不敢碰。
大厅里,朱存机看着面前的账本:“啊,三十万两银子,这也太平常了吧?”
朱存机并没有感觉惊讶,自己的库房的银子远比这三十万两多。
大堂外,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走了进来。
朱存机面色突然阴沉下来,这些御史监察百官,包括藩王。
自然不讨喜。
李应期可不惯着朱存机:“地方知县任期三年,贪了三十万两,还少吗?”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朱存机:“孙掌柜,我们把卤池抢过来吧,这三十万两不多,但是三年三十万两还是挺多的。”
“我们手里刚好有这狗知县文松光的把柄!”
孙青山:“世子殿下,这是证据!”
“啊,对对对……”
御史李应期拿过账本:“这个事情交给本官吧。”
秦世子朱存机耷拉着脸:“那你们去吧,我不爱出府。”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朱棣防止其他藩王学自己,大力削藩。
“就藩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掌权”
并且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藩王必须“就藩”于指定府城(如秦王固定在西安府城)
以往有朱存枢在,言官和御吏对朱存机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嘛,没人挡在前面了,想出府城?省省吧。
这也是朱存机愿意李冰派人帮他打理产业的原因。
李冰也很愿意,反正产出都是自己说了算。
他朱存机也不能出府不是。
御史李应期带着一百兵士,朝蒲城县走去。
孙青山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店铺的伙计。
伙计扔下抹布,朝着后门走去。
蒲城县城,县衙。
“文松光,你的事情犯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御史李应期拿着账本,来到了蒲城知县文松光面前。
文松光赶紧迎接顺便大喊:“冤枉啊,我,我犯什么事情了?”
李应期冷笑:“你在任期间,搜刮民脂民膏三十万两,给我搜!”
兵士们散开,只搜到了一百多两银子。
“我说御史大人,我总不至于连这点钱也不该有吧。“
文松光在心里暗骂师爷不靠谱,
“李御史,我觉得你们应该是搞错了,打铁还得自身硬,朝廷和百姓把这样的重任交给我,你说我能辜负朝廷和百姓吗?”
李应期也不急躁,看着逐渐愤怒的蒲城知县文松光。
“这地方是没有,不过听说你们蒲城县的乡绅张家送给你一个庄园,我们到那去看看吧。”
“我没有庄园啊!”
片刻后,一个庄园内,书架上,床上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文松光瞪大了眼睛:“谁把银子放我庄园了?谁把银子放我庄园了?”
御史李应期:“呵呵……”
“把他乌纱帽给我摘了,顺便把蒲城县县丞,师爷都抓了,送到西安府审。”
“是!”
兵士们一窝蜂的将几个官员抓住,扔进了囚车。
随后盘点赃银,整整十万两。
还有许多稀罕玩意儿。
李应期大怒:“我要上书给陛下,严查贪污!”
兵士们无语:天天上疏,也没见抓住一个贪官,没有要来一点赈灾粮,这次要不是孙掌柜的让秦王府派人,这李御史怕是还要吃瘪的。
不过这次结局并不差,好像白水县的商人把亲信安排进西安府之后,他们的月钱福利就准时准量发放了。
街上的乞丐也少了很多。
就连欺压百姓的豪绅贵族都少了很多。
御吏李应期看着满地的银子,很是惆怅。
长叹一口气:“这些银子如果上交给朝廷,怕是什么用都没有,但交到灾民手里的话就不一样了。”
“能救活不知多少人呐。”
“愁啊!”
怀着心事,李应期带着赃款回到西安府衙。
知府尹伸听了御史李应期的想法之后,笑道:“这个好办,我们只要把这银子赈灾用,上书的时候就说银子被该死的文松光花光了。”
“这样一来,文松光死,百姓们活。”
李应期:“可是我作为御吏,应该如实禀报啊!”
知府尹伸拍了拍李应期的肩膀:“为了百姓。”
“为了百姓。”
秦王府内,朱存机看着家丁们抬进来的珠宝,乐的嘴都合不上了。
“想不到这小小的蒲城县知县这么有钱。”
奇珍异宝都是盐枭从其它地方搞来的,转手换成了私盐。
以至于有些珠宝连秦世子都没有见过。
如一些玻璃珠,都是延绥总兵吴自勉卖马换的,后来在延安府换成了银子。
知府尹伸上前:“世子殿下,这蒲城县知县职位空缺,事出突然,吏部没有安排。”
“知县之职位不可久缺。”
秦王府管事一听,趴在朱存机耳朵旁:“我看着蒲城县能挣大钱,不如让孙掌柜找人管理,我们拿钱就行了。”
“并且卖官还能再赚一笔呢!”
明末卖官鬻爵十分普遍,一个七品知县不过四千多两银子。
“哈哈,好主意!”朱存机大笑:“不愧是我秦王府的管事。”
这西安府的官只能秦王府来卖。
白水县县衙
李冰早有准备:“这蒲城县派个自己人当知县吧,四五千两银子,换一县之人口,可太值了。”
苏诗雨看着刘一刀等人:“派谁去呢?”
刘一刀:“我可不去,白水县离不开我。”
王六:“小苏师爷,你是知道我的,我不适合管人。”
牛二:“我就是个管后勤的。”
……
李冰无语,倒是忘了自己虽然注重教育,但是管理人才却没有招揽多少。
现在白水县能去蒲城县当官的除了前任巡抚刘广生外,就是秀才点灯子赵胜了。
不过这俩都不太靠谱。
自从到了白水县就一直在研究白水县以后是姓封、姓资还是姓社的事情。
这让李冰很是苦恼。
难道只能派那些刚刚小学毕业白水县的学生了。
虽然有些人一岁上班,
在二十二岁就拿到了退休金。
对啊,可以让小学生去当官,毕竟不是有个电视剧叫《九岁县太爷》嘛。
反正自己也会去盯着。
这么一想,白水县的学生娃娃适合当官的好像只有刚满十三岁的种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