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谢氏祖母的面圣-《流连青蝶时时舞,自在凤翎恰恰啼》

  永光帝实在是压不住怒气,步子迈的一步比一步急,身后的李有德一溜小跑,表情噤若寒蝉。

  一把掀开珍贵珠玉串成的珠帘,清脆之声砸成一团,禁不住有碎玉之声迸溅。

  有了这发泄般的一下,萧祁表情才缓和了几分,眼中却依然不缺戾气。

  他稳住步子,进了御书房。

  两旁的小太监欲喊,却被李有德拂尘一抽,一个眼神给震住,一句“陛下驾到”被憋了回去。

  御书房内,却是一位身着紫衣诰命服的老夫人,已然全白的头发被梳理的整齐,用满头的珠翠玉簪固定。

  脸上的皱纹交联,明明是岁月流过的痕迹,却让这老夫人显得更加雍容威严。

  黑沉沉的眼珠尚未浑浊,还是那般精明的发亮。

  身上的威严尚存,一眼便让人心生敬重,不敢在她面前造次。

  保养的再好,却也已经出现了老人斑的手里捏着一串佛珠,正随着这老夫人嘴中念叨的什么而缓缓转动。

  只是此时,这老夫人摆的架子全都不中用了。

  下边的人都知道这老夫人的身份,也知道陛下素来敬重长辈,便按照惯例搬了椅子给老夫人。

  奈何这老夫人却只是笔直的站着,不曾去坐那椅子。

  永光帝还未行到这老夫人面前,那老夫人却是已然跪下行了大礼。

  “南阳谢氏,谢氏祖母拜见陛下。”

  永光帝心里有气,便生生受了谢氏老夫人的这一礼。

  但看着那颤颤巍巍的动作,却还是挥挥手,让一旁的小太监把人扶了起来。

  “夫人来此,可有什么事?”

  永光帝坐到主位上,语气平淡的让人平了身问道。

  谢氏祖母深深一躬腰。

  “陛下,您把他接了回来,这于礼不合。”

  萧祁不气反笑,“夫人,这有何于礼不合?”

  “他已然年满十六,姓改了,在外边也养了这么多年,举人也考上了,还有何不妥?”

  谢氏祖母默然,腰却弯的更深。

  “陛下恕罪,望陛下以社稷为重,莫要顾念旁的。”

  那谢氏祖母只是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便垂头站在那,双手拢在身前,还握着那串佛珠,刺绣精美的宽袖几乎要垂到地上。

  桌上的官窑白瓷青花盖碗被萧祁信手一推,落到地上摔了个粉碎。

  萧祁此时漫不经心的一挑眉,声音语调轻扬。

  “夫人,朕看你是礼佛礼傻了,自己的外孙不去信,却去信任一个莫名的和尚,什么所谓的大师。”

  “南阳谢氏向来为清流世家,夫人难不成连‘子不语怪力乱神’都未读过?”

  谢氏祖母此时却抬了眼,声音平淡,还带着劝诫之意。

  “陛下,莫要不敬佛祖,智空大师的佛法精湛,道行高深。”

  萧祁一笑。

  “夫人既然如此信任佛法,那便自己好生守着,莫要牵扯上旁人,让别人受罪。”

  “李有德!”

  “朕的私库里还有一尊白玉观音像,是当年琼州的主官奉上来的,便给老夫人送到谢家去,让老夫人好生敬着!”

  李有德忙不迭一连声的应下,又擦了擦脸上出的汗。

  陛下发起怒来实在太难让人招架,方才茶碗落地时便吓得他一颗心都要跳出来。

  那谢氏老夫人依然面容平淡,只是眼中委婉带了一丝叹息之意,就像小辈不听老人言的无奈。

  却也是只是跪下,谢了永光帝的赏。

  萧祁拂袖而出,丝毫不顾他与谢氏老夫人的身体里的那断不开的血脉之情。

  这位陛下才走出御书房的门,却又转身回头,一个一个字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样。

  “李有德,老夫人身体虚弱,赐轿,莫让老夫人再累着!”

  这次才真的拂袖而去,头也不回。

  只是谢氏祖母叩谢的声音还顺着风,清晰的传到了他耳朵里。

  萧祁阴沉沉的勾了勾嘴角,平日里英俊威严的面孔也显得多了几分帝王的阴郁。

  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还是要抓紧查。

  当年的那些隐情,他也知道的浮光掠影,先皇后也未曾和他说清,便去了。

  如今知道的,也只是青洛一出生便被送走与谢氏老夫人,与国安寺的智空大师,与当年父皇亲手杀的那个谢氏养子有关。

  永光帝微微眯眼,思忖着一切可能,转而又往云台宫走去。

  相比于如今消息缺失的严重,不如等下边的亲卫查出点什么东西之后,再做决断。

  现在,他还要去陪自己才找回来的弟弟用午膳,这才是大事。

  另一边的云台宫,永光帝一走,谢青洛便又饶有趣味的和赵翎说起话来。

  谢青洛一直见赵翎身上佩的长刀,便心怀好奇。

  “赵大人,我见你身上一直佩的是长刀,赵大人是擅刀吗?”

  赵翎闻言看了自己腰间的长刀一眼,似乎有锐白清冽的刀光隔着刀鞘泄出来,让他不得不如实作答。

  “回小殿下,臣擅刀也擅剑,只不过这是侍卫里统一的要求罢了。”

  谢青洛挑眉,给赵翎挖坑道。

  “那赵大人可会舞剑?”

  “‘翩若浮云,矫若游龙’,是我在书里看了多次的,奈何肃州偏远,我也从未见过真正的舞剑者。”

  言下之意,就是你要是会,那你就来一段给我看看呗。

  赵翎果然点头,并且十分认真地说道。

  “回殿下,臣会舞剑,可供殿下欣赏一番。”

  谢青洛眼睛一亮,“赵大人果然是武艺高强。”

  二人身后跟着几个太监宫女,到了云台宫的一个偏角。

  这一角落里种了许多青竹,如今虽然入了秋,但竹叶依然青绿,生机勃勃。

  也许是为了风雅之意,特别在此地种的。

  “只待风来听竹声。”

  谢青洛脑子里冒出这么一句。

  他的诗词歌赋实在是不怎么样,能说出这一句也算是难为他了。

  谢青洛指指尚且明亮青翠的竹林前边的一大片空地,这空地都铺了青石板,极为坚固。

  “赵大人可愿在这舞剑,让我一饱眼福?”

  赵翎颔首,抚平衣袖的褶皱,便顺手接过了小太监送上的剑。

  喜欢流连青蝶时时舞,自在凤翎恰恰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