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诶?要我手搓蒸汽机?-《流连青蝶时时舞,自在凤翎恰恰啼》

  赵翎沉默,一抹微红却已然从脖子烧到了耳尖。

  谢青洛浅笑嫣然,不再逗弄赵翎了,转身悠哉悠哉地绕出寝殿,走到了前厅。

  只是才坐到膳桌前,想拿起茶盏喝半口茶时,茶盏却轻晃了几下,几滴茶水落在桌面。

  他的视线从那几滴水珠,转移到自己端着茶水,有些轻轻颤抖的手上。

  谢青洛微仰头,另一只净白如玉的手轻遮双眼,无声地笑起来。

  乖宝,好菜啊,撩人还能把自己撩紧张了。

  直到早膳都上齐了,赵翎也坐到膳桌旁,二人之间微妙的气氛才恢复到往日一般。

  谢青洛像个没事人一样,和赵翎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赵翎今日的沉默比往日更甚,只是闷头吃饭。

  谢青洛不甚在意。

  今日下料已经算是过分了,他的小赵侍卫沉默就沉默一会儿吧。

  等到吃了八分饱,谢青洛放下筷子,问一旁的呼晴,“陛下呢?哥哥今日不是不曾上朝吗?”

  呼晴欠身,声音柔婉温和。

  “回小公子,李公公传信来,说是陛下今日有要事处理,要晚些才过来。”

  谢青洛点头,却又忽然活泼道。

  “呼晴姐姐,你的名字可是出于《苏幕遮》?”

  “我第一次听闻姐姐的名字,便心生好奇。”

  呼晴柔柔笑道。

  “小公子过奖了,奴婢的名字是内务府给改的,来自何处奴婢倒是不知。”

  谢青洛垂眸,若有所思片刻后笑道。

  “那还挺适合姐姐的,《苏幕遮》里写到,‘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姐姐的声音这般好听,倒真是可以唤来天晴了。”

  呼晴面色不变,还是那般柔和温婉的样子。

  “小公子过誉了。”

  “我原先有个书童,名为风荷,倒也是从《苏幕遮》中取的名字。”

  谢青洛说到这里便止住了,似乎只是自己回忆一般,未曾再往下说下去,只是微微笑着。

  呼晴也不知该如何回话,也同样沉默端正的站着。

  片刻,在赵翎也放下手中的筷子,稍带些疑惑的看向沉默的两人时。

  谢青洛拍拍桌案,轻盈起身。

  “赵大人可否陪我去翰林院?我需去那里找些书籍。”

  “是。”

  等到二人走出云台宫的门,赵翎又补了一句。

  “小殿下,陛下说明日要带您去国安寺祈福,小殿下不要太过劳累了。”

  谢青洛眉眼间悠然,“多谢赵大人关心了。”

  “不过赵大人练刀也要注意时辰,听闻今日赵大人寅时便起,刀风阵阵,将竹叶都震下来不少。”

  说着,谢青洛停步,回首凝视比他高了几寸的的赵翎,语气舒缓。

  “大人的武艺已是出神入化,又何必如此勤勉不辍?”

  谢青洛继续往前走,深秋的厚衣袍在他身上依然显得清瘦挺拔。

  “再或者,大人是有什么心事?需要半夜练刀以抒感慨?”

  “不妨和我说说,也许,我能为大人解忧呢?”

  赵翎跟在谢青洛身后,平生首次有些嗫嚅说不出话来。

  “……臣,确有一事不明。”

  “但此事小殿下不方便知道,能否等到尘埃落定之后,臣必然向小殿下全盘托出。”

  赵翎后边的几句话说的又快又急,生怕谢青洛不会应允一般。

  “好,我答应了,只是希望赵大人莫要忘记。”

  谢青洛一口应答下来,却又回头深深地看了赵翎一眼。

  一句“你还是和那时一样”,被谢青洛以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说出。

  之后迅速随着打转的秋风,散落在皇宫各处。

  ……

  谢青洛步入翰林院,一眼看见的便是正抱着一堆书往侧厅走的挚友孔靖。

  孔靖面色红润,面上还出了一层薄汗,显然是在藏书阁寻书爬上爬下了半天。

  谢青洛抓紧走了几步,把书接过一半,孔靖的双手才得以腾出来将额前的头发拨到耳后。

  “子贞!”

  “小殿下!您来了!”

  孔靖眼睛亮晶晶的,全是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挚友来寻他的开心。

  谢青洛抱着书快走几步,放到侧厅的桌子上。

  《农书》《梓人遗制》《天工开物》……都是些关于农业手工业的书籍。

  身着绿色官袍的孔靖同样小心翼翼的把书放下,抬手擦了把汗兴冲冲道。

  “小殿下,你之前不是说过要看看历朝历代的纺车是如何改进的吗?”

  “我就为你找了这些书,你看看呢!”

  谢青洛惊喜,他只不过是在前几日和孔靖闲谈时提到一次,孔靖却记到了心上,实在让他感动不已。

  “子贞,你有心了。”

  “还是小殿下提醒了我,一切能让百姓过得更好的事情,皆为民生。”

  “我往日太过狭隘,只是死读书,一味的考虑仕途,从来未真实想过如何让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

  “还是小殿下点醒了我,民生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谢青洛惊喜的拍拍挚友的肩膀,没想到子贞如此有悟性,把他没说的都说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子贞,你说得对!”

  “那我们现在便开始吧,怎么也得先把纺织相关的整理出来。”

  “如今已入深秋,天气愈发寒冷,若是我们能为纺织的机器改进一些,也算是为百姓造福。”

  整理与纺织相关的资料一事,听起来容易,实则极其繁琐。

  记载此事的书籍多,杂,乱,即使是按照朝代时间整理,也是极为复杂的。

  谢青洛与孔靖一腔热血,从早上干到下午,两人也才勉强整理完。

  二人都是细心又耐心的人,即使纺车的结构复杂,但一份一份的啃过去,也能明白的差不多。

  谢青洛整理到最后,发现如今的景朝应用很多的“水转大纺车”,即使是与上一世某国工业革命的珍妮纺织机相比,其性能都极其优越。

  谢青洛叹为观止的合上书,实在是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感到惊叹。

  但物如其名,“水转”便说明此物必须在沿河地区使用,这就大大限制了该纺车的应用与发展。

  谢青洛伸出一根手指,意图点燃思想的火苗。

  诶!

  那下一步,我该如何让这个局限消失呢?

  很好,上一世的工业革命已经为其做出了榜样,那是什么呢?

  对啊,蒸汽机啊,把蒸汽机给造出来,这水转纺车的地域限制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谢青洛沉默。

  好啊好啊,我要是能手搓蒸汽机,我还在这发愁吗?

  喜欢流连青蝶时时舞,自在凤翎恰恰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