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你也不差-《大唐:萌娃小兕子,宠无极限》

  李治“哎呀”一声,回头一看,正是黑着脸的李泰。

  “这碑文又不是你现在这个小屁孩写的,有什么好神气的?”

  李泰撇了撇嘴,语气酸溜溜的。

  他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他自负文采,苦读经史。

  结果到头来,在后世留下传世文章的,居然是这个平日里看起来怯懦又不起眼的弟弟。

  这让他如何能服气?

  李治被他一拍一说,刚鼓起的那点勇气顿时泄了气,委屈地瘪了瘪嘴,又往长孙皇后那边靠了靠。

  长孙皇后无奈地瞪了李泰一眼,将李治揽进怀里,轻轻拍着他的背。

  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不这么争强好胜。

  “青雀。”

  李世民沉稳的声音响起,不怒自威。

  李泰脖子一缩,知道自己又惹父皇不快了,悻悻地闭上了嘴。

  但那不服气的神情,却明晃晃地挂在脸上。

  “呵呵。”

  陈晨的笑声适时地打破了这小小的僵局。

  他走到李泰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青雀不急,更不用觉得不平。”

  李泰抬眼看他,闷声道:“先生莫要安慰我了。”

  “这可不是安慰。”

  陈晨摇了摇头,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雉奴这两篇序记,固然是千古流传,但更多是借了帝王身份和玄奘法师功绩的光。”

  “而你,青雀,你留给后世的,是一部纯粹靠自己才学编纂而成的巨着。”

  李泰的心猛地一跳,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巨着?

  靠自己的才学?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道:“先生此话当真?是何着作?”

  “《括地志》。”陈晨缓缓吐出三个字。

  李泰整个人都愣住了。

  《括地志》……听起来是一部地理专着,他确实有这个想法。

  大唐疆域辽阔,山川地理、风物民俗、古迹变迁,繁杂浩瀚。

  他一直都想组织门下学士,将这些全部考证、记录、整理成一部详尽的地理总志。

  但这还只是一个埋在心底,尚未完全成形的念头。

  没想到,未来的自己成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露出了惊异的神色。

  他们自然知道李泰在文学、史学上的才华与野心。

  陈晨看着李泰那副震惊的模样,继续说道:“未来的你历时数年,引经据典,详实考证,最终成书五百五十卷。”

  “此书一出,便成为唐代地理学的集大成之作,为后世研究历史地理,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虽然后来原书大部分都散佚了,但残篇断简,依然被历代学者奉为圭臬,反复引用。”

  “你的名字,也因此被牢牢记在了史书上,是公认的大学问家。”

  五百五十卷!

  李泰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亮得惊人。

  方才那点因为弟弟而生的酸意和不平,此刻早已被一股巨大的、汹涌的自豪感冲刷得一干二净。

  碑文算什么?

  序记又算什么?

  那是借势!

  我这个,可是实打实的学问!是开宗立派的巨着!

  他只觉得一股热气直冲头顶,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了。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下巴微微扬起,眼神不自觉地就瞟向了旁边的李承乾和李治。

  看,这才是真本事!

  李治被他看得莫名其妙,但看着四哥那副得意洋洋,尾巴都快翘上天的样子,忍不住悄悄地翻了个白眼。

  刚才还凶巴巴的,现在又神气起来了。

  李承乾的面色则更加复杂,他看着意气风发的弟弟,又看了看那两块石碑,最终只是垂下眼帘,掩去了所有的情绪。

  “好了好了,既然大家都有传世之作,也算是一门俊秀。”

  长孙皇后笑着打圆场,既是为李泰高兴,也是在提醒他适可而止。

  “先生,我们还是进去看看吧。”

  “伯母说的是。”

  陈晨点点头,领着众人走向大雁塔的入口。

  塔内光线幽暗,与外面的天光普照恍若两个世界。

  李泰那点子得意洋洋的神气,在这肃穆沉静的氛围里,也收敛了不少。

  塔内第一层的空间远比想象中要宽敞,墙壁上悬挂着许多图卷和拓片,旁边还附有文字解说。

  “这是……佛塔的源流?”

  李世民缓步走到一幅图前,目光扫过上面的小字。

  “从天竺的‘窣堵坡’,到我中土的亭台楼阁式样……”

  他看得颇为投入。

  李泰也凑了过去,指着一幅画着各种塔刹样式的图。

  “原来这塔顶的样式还有如此多的分别,覆钵、相轮、宝盖、宝珠……各有寓意,确是讲究。”

  他言语间不自觉地就带上了几分考据的味道,仿佛在审阅自家门下学士呈上来的文章。

  陈晨笑了笑,并未打断他们的兴致。

  只领着其余人穿过中心区域,往东侧一条通往上层的台阶走去。

  “先生,我们不上去吗?”长乐公主好奇地问。

  “不急。”

  陈晨的脚步停在了登道旁边的一块地面上。

  众人这才注意到,这里的地面上,竟平铺着一块长条形的青石板。

  石板表面并不光滑,上面刻满了细密的图案和纹路,像是一副连环画,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却更显古朴。

  “先生,这石头有啥名堂?”李治仰着小脸,好奇地问。

  他觉得这石头比墙上那些挂着的图好看多了,上面刻着小人、马匹,还有奇形怪状的山和云。

  “这叫‘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

  陈晨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石板上的一处凹痕。

  那是一个浅浅的脚印轮廓。

  “跬步足迹?”李承乾咀嚼着这几个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块石头,讲的是开始。

  “这上面刻的就是玄奘法师西行的故事。”陈晨指着石板的一头。

  “你们看,这里,是他一人一马,离开长安城的模样。”

  长孙皇后轻叹道:“这一步踏出去,该需要多大的勇气。”

  陈晨的声音继续响起:“从长安到凉州,再出玉门关,途经五座烽燧,每一次都是九死一生。”

  “你们看这里,”他指向另一处图案。

  “这是他穿越八百里莫贺延碛大沙漠的场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风沙漫天,日夜不绝。”

  “他在这里迷了路,整整五天四夜滴水未进,最终昏死过去……”

  “啊!”

  小兕子和小城阳都发出了低低的惊呼,小手紧紧地抓住了李治的衣袖。

  李治也紧张地抿着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