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上弦月细如银钩,坤宁宫檐角的风铃被北风撕扯得叮当作响。
三更鼓响过,宫墙深处忽传一声尖锐的呼哨——那是内务府暗卫集结的讯号。容嬷嬷自枕下摸出一柄短匕,刀鞘上刻着“鹤”字,这是先帝赐给皇后母族的死士印记。
她披衣而起,低声吩咐值夜的小宫女:“去东偏殿,把七公主的暖手炉添满炭,别让她半夜醒来受冻。”
小宫女刚走,窗棂“咔哒”一声轻响。容嬷嬷侧身避过,一支寸许长的蓝钢钉钉进红柱,钉尾缠着一张薄纸:
“酉时三刻,御花园浮碧亭,有人欲令七公主‘失足’落水。”
字迹是内务府暗卫特有的密体,墨迹未干,显是急报。容嬷嬷眸色一沉,将纸条凑近烛火,火苗“噗”地窜起,映得她半边脸如罗刹。
她换上粗使嬷嬷的褐布袍,把鹤匕藏进袖中,又往腰间挂了一只不起眼的灰荷包——里头装着十根淬了麻药的牛毛针。临出门前,她对着铜镜把花白鬓角抿得一丝不乱,像是要去赴一场宫宴,而非杀人。
御花园浮碧亭临水,水面早结了薄冰。杏影被两个小太监引来时,只说是皇后赐夜赏梅。
她披一件绯红羽纱斗篷,兜帽边缘滚着白狐毛,灯火里像一团雪里升起的火。
容嬷嬷隐在暗处,目光掠过亭柱后那道一闪而过的宝蓝裙角——是贵妃身边的掌事姑姑锦素,手里攥着一根细长的金簪,簪尖在灯下泛出幽绿,显是淬了药。
“公主,地上滑,仔细脚下。”容嬷嬷咳了一声,提着灯笼迎上去,有意无意隔在杏影与栏杆之间。
锦素见状,笑吟吟上前:“哟,容嬷嬷也来做粗活?华妃娘娘命奴婢给七公主送盏姜茶。”她托盘上的鎏金小盏盖得严丝合缝,盏底却压着一块松动的栏板——只要有人倚栏,整块石板便会翻落水中。
容嬷嬷接过茶盘,指尖在盏底轻轻一刮,一层肉眼难辨的磷粉沾在指甲。她笑了:“老奴替公主谢华妃妃恩典。”手腕陡翻,整盏热茶泼向锦素裙摆。
“哎呀!”锦素惊跳,磷粉遇热窜起幽蓝火苗,顺着缎面往上舔。她尖叫扑火,袖口甩出那根金簪,“当啷”落在青砖。容嬷嬷抬脚一踩,簪尖折断,绿药渗入砖缝,冒起细微白泡。
暗处忽有黑影掠来,两道劲风直取杏影后心。容嬷嬷把灯笼往上一抛,“嘭”地炸出一团火星,趁亮抽出鹤匕。刀光如一泓秋水,她竟以身为盾,左肩生生受了一记铁钩,右手匕尖已划过暗卫咽喉。血珠溅在冰面,像点点朱砂落在白瓷。
“嬷嬷!”杏影颤声伸手,却被她反手推回亭柱后。
“公主别沾血,脏。”容嬷嬷声音嘶哑,却带着笑。
她肩头的钩齿倒刺入骨,血顺着袖口滴落,却在半空被她用荷包接住——皇后曾嘱她:暗卫的血不能落地,否则便是把柄。
剩余一名暗卫见势不妙,吹哨欲退。容嬷嬷咬牙,将鹤匕换到左手,袖口一抖,牛毛针“咻”地钻入那人耳后。对方只来得及闷哼半声,便栽进灌木,压断数枝枯梅。
风停,雪粒沙沙落下。容嬷嬷用灯笼布裹了伤肩,回身时面色已如常,仿佛只是扶公主赏了一夜寒梅。
“公主,夜深了,老奴送您回宫。”她弯腰替杏影系紧斗篷系带,指尖的血迹在绯红缎面留下一点深色,像早春的梅萼。
杏影握住她腕子,触到满手湿黏,泪瞬间涌出来:“您流这么多血……”
“小伤,老奴皮厚。”容嬷嬷用拇指抹掉她的泪,低声道,“公主别哭,您的眼泪比金贵,落在坏人眼里,就是刀子。”
回程的宫道长到没有尽头。容嬷嬷步子稳得出奇,血却顺着袖口滴了一路,在雪地上开出细小的红花。
快到坤宁宫时,她忽然停下,从怀里摸出那枚被踩断的金簪,塞进杏影手里。
“留着,记住今晚。宫里最锋利的从来不是刀剑,是人心。”
月光照在簪身,断口处绿药已凝成丑陋的痂,像一条死去的蜈蚣。
次日清晨,贵妃宫里的锦素因“夜行失火,焚毁御赐锦裙”被廷杖二十,发配辛者库;御花园浮碧亭栏板“年久失修”而拆除,督工的内务府副总监畏罪自缢。
坤宁宫东偏殿,杏影亲手给容嬷嬷上药。
纱布绕过那道深可见骨的钩伤时,老人一声未吭,只抬眼望着窗外新升的太阳,轻声道:
“公主,老奴的命是皇后娘娘的,可老奴的心,以后多匀给您一半。”
阳光落在她花白鬓角,像镀了一层淡金。
杏影握住那只布满老茧的手,指尖仍微颤,却第一次觉得:
这森冷禁庭,终有人以血为契,为她点亮了一盏不回头的灯。
喜欢新还珠格格之燕泰情
三更鼓响过,宫墙深处忽传一声尖锐的呼哨——那是内务府暗卫集结的讯号。容嬷嬷自枕下摸出一柄短匕,刀鞘上刻着“鹤”字,这是先帝赐给皇后母族的死士印记。
她披衣而起,低声吩咐值夜的小宫女:“去东偏殿,把七公主的暖手炉添满炭,别让她半夜醒来受冻。”
小宫女刚走,窗棂“咔哒”一声轻响。容嬷嬷侧身避过,一支寸许长的蓝钢钉钉进红柱,钉尾缠着一张薄纸:
“酉时三刻,御花园浮碧亭,有人欲令七公主‘失足’落水。”
字迹是内务府暗卫特有的密体,墨迹未干,显是急报。容嬷嬷眸色一沉,将纸条凑近烛火,火苗“噗”地窜起,映得她半边脸如罗刹。
她换上粗使嬷嬷的褐布袍,把鹤匕藏进袖中,又往腰间挂了一只不起眼的灰荷包——里头装着十根淬了麻药的牛毛针。临出门前,她对着铜镜把花白鬓角抿得一丝不乱,像是要去赴一场宫宴,而非杀人。
御花园浮碧亭临水,水面早结了薄冰。杏影被两个小太监引来时,只说是皇后赐夜赏梅。
她披一件绯红羽纱斗篷,兜帽边缘滚着白狐毛,灯火里像一团雪里升起的火。
容嬷嬷隐在暗处,目光掠过亭柱后那道一闪而过的宝蓝裙角——是贵妃身边的掌事姑姑锦素,手里攥着一根细长的金簪,簪尖在灯下泛出幽绿,显是淬了药。
“公主,地上滑,仔细脚下。”容嬷嬷咳了一声,提着灯笼迎上去,有意无意隔在杏影与栏杆之间。
锦素见状,笑吟吟上前:“哟,容嬷嬷也来做粗活?华妃娘娘命奴婢给七公主送盏姜茶。”她托盘上的鎏金小盏盖得严丝合缝,盏底却压着一块松动的栏板——只要有人倚栏,整块石板便会翻落水中。
容嬷嬷接过茶盘,指尖在盏底轻轻一刮,一层肉眼难辨的磷粉沾在指甲。她笑了:“老奴替公主谢华妃妃恩典。”手腕陡翻,整盏热茶泼向锦素裙摆。
“哎呀!”锦素惊跳,磷粉遇热窜起幽蓝火苗,顺着缎面往上舔。她尖叫扑火,袖口甩出那根金簪,“当啷”落在青砖。容嬷嬷抬脚一踩,簪尖折断,绿药渗入砖缝,冒起细微白泡。
暗处忽有黑影掠来,两道劲风直取杏影后心。容嬷嬷把灯笼往上一抛,“嘭”地炸出一团火星,趁亮抽出鹤匕。刀光如一泓秋水,她竟以身为盾,左肩生生受了一记铁钩,右手匕尖已划过暗卫咽喉。血珠溅在冰面,像点点朱砂落在白瓷。
“嬷嬷!”杏影颤声伸手,却被她反手推回亭柱后。
“公主别沾血,脏。”容嬷嬷声音嘶哑,却带着笑。
她肩头的钩齿倒刺入骨,血顺着袖口滴落,却在半空被她用荷包接住——皇后曾嘱她:暗卫的血不能落地,否则便是把柄。
剩余一名暗卫见势不妙,吹哨欲退。容嬷嬷咬牙,将鹤匕换到左手,袖口一抖,牛毛针“咻”地钻入那人耳后。对方只来得及闷哼半声,便栽进灌木,压断数枝枯梅。
风停,雪粒沙沙落下。容嬷嬷用灯笼布裹了伤肩,回身时面色已如常,仿佛只是扶公主赏了一夜寒梅。
“公主,夜深了,老奴送您回宫。”她弯腰替杏影系紧斗篷系带,指尖的血迹在绯红缎面留下一点深色,像早春的梅萼。
杏影握住她腕子,触到满手湿黏,泪瞬间涌出来:“您流这么多血……”
“小伤,老奴皮厚。”容嬷嬷用拇指抹掉她的泪,低声道,“公主别哭,您的眼泪比金贵,落在坏人眼里,就是刀子。”
回程的宫道长到没有尽头。容嬷嬷步子稳得出奇,血却顺着袖口滴了一路,在雪地上开出细小的红花。
快到坤宁宫时,她忽然停下,从怀里摸出那枚被踩断的金簪,塞进杏影手里。
“留着,记住今晚。宫里最锋利的从来不是刀剑,是人心。”
月光照在簪身,断口处绿药已凝成丑陋的痂,像一条死去的蜈蚣。
次日清晨,贵妃宫里的锦素因“夜行失火,焚毁御赐锦裙”被廷杖二十,发配辛者库;御花园浮碧亭栏板“年久失修”而拆除,督工的内务府副总监畏罪自缢。
坤宁宫东偏殿,杏影亲手给容嬷嬷上药。
纱布绕过那道深可见骨的钩伤时,老人一声未吭,只抬眼望着窗外新升的太阳,轻声道:
“公主,老奴的命是皇后娘娘的,可老奴的心,以后多匀给您一半。”
阳光落在她花白鬓角,像镀了一层淡金。
杏影握住那只布满老茧的手,指尖仍微颤,却第一次觉得:
这森冷禁庭,终有人以血为契,为她点亮了一盏不回头的灯。
喜欢新还珠格格之燕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