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家法落杏枝-《新还珠格格之燕泰情》

  ——储秀宫·正殿——

  铜漏三声,宫灯初上。

  金砖地早铺了厚绒毯,仍掩不住四下渗出的冷。

  皇后着绛纱绣凰常服,鬓侧十二股金凤钗一丝未乱,却掩不住眼底红丝。案上摊着内务府刚呈来的折子:

  “……杏影、衔杏于慈宁宫言语失仪,复于长街与三格格争执,有失公主体统,请皇额娘制度。”

  朱笔未落,墨已凝珠。

  殿门开处,两名女官引着杏影、衔杏进来。

  姐妹俩俱换了素色宫装,发间除却东珠小簪,再无饰物的影子。

  才进门槛,便并肩跪下,额头触地,声音齐得像剪过:

  “女儿给母后请安。”

  皇后抬眼,目光在她们后背逡巡——纤影薄得似两片春冰,一掐就碎。她喉头动了动,终究没先开口。

  一旁司礼女官捧上乌木托盘,里头一条尺二长的家法——紫竹戒板,薄如柳叶,边缘却嵌银丝,是皇后当年册封时,孝端老弗爷亲赐“以儆内廷”之物。

  “你们可知罪?”皇后声音不高,殿梁上的画凤却似被惊起,扑簌簌落下一阵细尘。

  杏影先抬头,目光澄亮:“回皇额娘,女儿在长街未能避讧,失了皇家气度,愿领责。”

  衔杏紧跟:“是女儿口快,回嘴三格格,累及姐姐,亦愿同罚。”

  皇后指尖在案上轻敲,一声,两声,像更鼓敲在心尖。忽地,她起身,袖袂带翻了茶盏,瓷声脆响。

  “好,同罚。”

  她取过紫竹板,掌心托住,竹身映得肌肤透白。

  “伸出右手。”

  杏影毫不犹豫,将右手平举过头。皇后垂眸,看见那截细腕上淡青血脉,像雪里隐现的春芽。她咬了咬牙,板子落下——

  “啪!”

  声音不大,却惊得檐角铜铃乱晃。杏影肩头像被风折了一下,指节瞬间涨红,她却只把唇咬得发白,一声未吭。

  衔杏见状,忙把右手也递出,皇后手起板落,同样是极准的一记——红痕并排着,像两瓣并蒂杏花,开在同一枝雪上。

  第三板,皇后却忽然调转竹板,“啪”地抽在自己左臂。薄衫裂处,立刻浮出一道紫棱。

  “皇额娘!”

  姐妹俩同时扑前,一左一右抱住皇后膝头,泪再也忍不住。皇后把板子丢回托盘,抬手抚过她们发顶,声音哑得似被烟呛:

  “三巴掌,一板一印。你们疼在掌心,娘疼在心上。记住——”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穿过珠帘,望向殿外沉沉夜色:

  “往后在慈宁宫,在御前,在任何地方,都先想自己是公主,再想是我女儿。公主的脊梁,可以被打弯,却不能被打断。”

  杏影泪如雨下,却重重点头:“女儿记住了。”

  衔杏抽噎着捧起皇后受伤的手臂,以袖角轻轻按那紫痕:“皇额娘,女儿给您吹吹……像小时候那样。”

  皇后失笑,泪却先一步砸在衔杏手背上,滚烫得灼人。

  ——廊下·夜风——

  责罚已毕,女官们远远退开。皇后亲自挽着两个女儿,步下丹墀。宫灯把三道影子拉得极长,一道颀长,两道纤细,却并肩成林。

  杏影低声问:“皇额娘,三格格那边……”

  皇后停步,替她拢了拢鬓边被风吹乱的山杏簪,声音极轻,却带着金石声:

  “她额娘自会管教。你们只需记得——”

  她抬手,指尖点在两个女孩心口:

  “你们的根,在坤宁宫,也在慈宁宫;在天下人眼里,更在你们自己心里。谁再敢折你们的枝,娘就拔了她的根。”

  ——慈宁宫·西暖阁——

  老弗爷听罢女官回禀,沉默良久,拨弄伽楠珠,低低一笑:

  “皇后啊……自己把板子抢过去打了。这一手,比打在格格们身上还疼。”

  她抬眼,望向窗外那截枯枝,夜色里,枝桠忽然“啪”地爆出一粒新芽,像替谁应了一声——

  “好丫头,别怕。天塌了,有额娘顶着。”

  喜欢新还珠格格之燕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