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一个都不要留!-《小富则安》

  “陆阶你个狗贼!”

  严颂把狰狞的面孔转了过来。“老夫想尽办法防着你,竟然也没有把你防住!

  “不过你在此也正好!

  “太子中毒之时你正好在场,看来这一切都是你和李泉的阴谋,是你和他内外勾结,害死了太子!

  “如今又妄图挟持皇上!

  “就凭此罪,老夫也该当让你五马分尸,诛灭九族!如此才可为黄泉之下太子之英灵!”

  “事办的不行,想的倒挺美。”

  陆阶冷哼了一声。

  严颂从身旁卫士手中夺过一把剑,冲着陆阶便刺下来。

  剑离胸前还有一尺,持剑的手已经断在了地下!

  长剑落地的“哐啷”的声音刺耳的响起。

  还站在原地的严颂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的断臂,然后大为震动的看向面前的人!

  “唱了这么久的独角戏,也该收场了。”沈博把剑抛下,转身朝皇帝跪拜:“臣救驾来迟,还请皇上恕罪!”

  紧接着出现的沈轻舟也率领了大批人马一瞬间包围了殿外的百官!那些藏在官员中的护卫也快速有人对上!

  严颂大骇:“你们何时进来的?!”

  “逆贼!”

  沈轻舟暴喝上前,挥剑再砍下他一臂。

  严颂跪地,头顶已大汗淋漓。

  下一刻他又挣扎着爬起来。

  “你们就是来了也无济于事,宁王早已派人抵达城门之外,先前我等已放出消息,此刻恐怕他已经到达了宫门之下!

  “眼下太子已死,他就是唯一的储君人选!

  “你们想杀我,想杀掉这么多官员,也得问问宁王同不同意!”

  沈轻舟只是冷笑。

  既不杀他也不回应。

  皇帝手捂胸口坐在椅子上:“杀,杀……”

  他指着宫外,咬牙切齿地,分明是有着极汹涌的怒恨要宣泄,但后半句话却又戛然而止。

  沈博站起身来:“皇上可是想要臣拿住宁王?宁王与严家勾结谋反,的确该杀!”

  皇帝摇了摇头。忽然悲怆地看着前方。

  “太子已然毒发,朕已然无计可施!

  “即便死也不甘,也还是让他们得逞了!”

  皇帝双眼红得像要喷血。

  严颂哈哈大笑!

  但下一刻他又已笑不出来。

  太子从屏风后缓缓走出来,身边还伴随着脸色平静的太子妃。

  “你没死?!”

  他举起血淋淋的断臂,如见鬼一般弹跳了起来。

  “没看到胆敢谋逆的你死,孤岂敢先死?!”

  听到太子冰冷的斥骂,皇帝止住哭声,抬头看了一眼后,也瞬间站了起来!

  “……你?!”

  太子俯身:“儿臣见过父皇。”

  “你没中毒?!”

  “儿子中了毒,只不过近期伤了风,咳着咳着又把药咳出来了,因此中毒不深。方才服了一些解毒之物,便又缓过来了。”

  太子伸开掌心,露出一颗有着明显熔化痕迹的丹药。

  “皇上!”沈博朗声道,“宁王之乱无需忧虑,臣之所以此时才入宫救驾,是因为赶去去调兵捉拿提前蹲守在城门之外的王府府兵耽误了时辰!

  “好在不算太迟,而宫外的乱臣贼子们也已经由臣命人控制住!

  “如今朝中未曾参与严家作乱的文臣,都已经迅速接手本衙司的公务,并且正在清查是否还有漏网之鱼!”

  “好!好!……”

  皇帝浑身都在颤抖。

  这半天来,他几乎都在颤抖。

  但这一刻的颤抖,却附带着异常的精神!

  太子的话不像真的,可是有什么关系呢?

  眼下没有比他活着更好的消息了!

  他快速转身看着已然瘫倒的严颂和众臣,伸臂过去:

  “陆阶听旨!听旨!”

  “臣在!”

  “令你们即刻拟好将严府满门抄斩的圣旨!省去你们那些啰里八嗦的用词,把‘将严颂合府满门抄斩’写上即可!总之要快!”

  他用最大的力气在嘶吼,仿佛要直透苍穹。

  说完他苍白的脸上浮出了病态的潮红,却又以更冷厉的声音喝道:“沈博听旨,贺平也听旨!朕命你们一日之内奉旨查抄严家!十日之内将院子里这帮助纣为虐的帮凶,把他们所有人,全部都按律查处!

  “全部!

  “一个都不要留!

  “没有进宫的,有参与的也全都揪出来!

  “一个个的审!

  “不许给他们留活路!

  “听清楚没有?!”

  “臣听清楚了!”

  四人退下。

  皇帝再透过已经鱼贯而入的层层宫人看向沈轻舟:

  “你也是!

  “你父亲他们查抄完后,你负责严颂的处刑,朕要让他五马分尸!

  “朕要你亲自监刑!并要详细记载过程,回宫向朕复命!

  “明白了吗?”

  沈轻舟看了眼严颂:“皇上放心,臣如若办不好此事,必当提头来见!”

  皇帝这才坐下来,虚脱地靠在椅背上。

  ……

  严颂是清早出府的。

  道士得手的消息是巳时传来的。

  府中上下今日一派如常,严梁也如常。

  他一早安排了庶务下去,然后到灵堂例行上香跪拜,查看了一番打点贡品的人是否用心,又听了几个人回话。

  最后他路过小花园,停下来挑了一盆品相极佳的兰花,抱着来到了儿女的日常习读养心斋。

  长子荣哥儿已经六岁,这孩子早慧,去年便请先生给他发了蒙,如今写的字已经很能看了。

  老太爷赞赏荣哥儿不比自己这个当爹的弱,他听了当然高兴,也更加悉心教养。

  有这般的家世,又有他这般费心筹谋家族前程的父亲护佑,荣哥儿将来必须位列九卿才算说得过去。

  女儿善姐儿四岁,也聪明,会背三字经了。都说女孩儿不必过度费心读书,严梁却不这么想。女子也要识文断字才不至于被人愚弄。若能够饱读诗书,自是更好。如此便不会像她的生母那般受人利用。

  严府的小姐,将来必然也是会匹配到一个门当户对的郎君,替娘家扩充人脉,又或者干脆入宫主事——宁王世子听说也是六岁?

  宁王不管有用无用,登了基,严家也不会让他手中掌有多少权力。

  严家的小姐若入宫中,必然得入主中宫才像话。届时诞下皇子,未来储君之位也是他的。

  什么外戚不得专政?

  不过是无能之人的咆哮。

  规则都在上位者的手上,严家的权势不但要在内阁持续下去,后宫也要掌在手中。

  他把兰花放在善姐儿的小书桌上,然后搂着荣哥儿看起了功课。

  翻了一页书,管家走进来:“大公子!城外宁王府的人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