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刘备:假装撤退、诱敌深入,优势依旧在我!-《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菀葭萌关陆逊负手而立,站在城头眺望外边的大军。

  一人白马白袍,单枪匹马来到城关前站定,正是赵云无疑。

  奉诸葛亮之命,在半路接应陈到所率粮队。

  一直走到葭萌关下,都没能见到粮队的踪迹。

  此时此刻,赵云眺望城头的“周”字大旗,心中明白葭萌关已经易主。

  “守将何人,出来回话!”

  赵云中气十足、厉喝一声,城头的陆逊听得清清楚楚。

  “我便是此处守将。”陆逊询问道:“可是常山赵子龙?”

  “正是赵某!”赵云提枪斜指城头,喝问道:“城中守军守将何在?”

  “你觉得呢?”陆逊微微一笑,又道:“麋芳、张徵都死了。”

  麋芳虽然投降,但麋竺还在刘备身边。

  当初投降的条件之一,就是尽可能避免牵连到麋竺。

  索性,直接跟赵云说麋芳战死。

  只要麋芳不露面,这番说辞就天衣无缝。

  “哼!”赵云大怒,道:“此仇来日定当讨教!”

  言毕,赵云拨马转身,径直带着人马离开。

  城头上,陆逊目送赵云一行人离开,没做任何多余的举动。

  “将军。”一旁的费观插话道:“敌军兵力不多,何不出城一战建功?”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陆逊平静道:“出城灭了赵云所部,于大局不过锦上添花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

  “反之,若一个不小心出了岔子,导致葭萌关被夺走...”陆逊悠悠道:“咱们的罪过可就大咯。”

  “将军稳妥,有大将之风。”费观奉承道;“怪不得明公让您驻守葭萌关。”

  “呵呵。”陆逊玩笑道:“或许是我不太渴望战功呢?”

  陆逊非常明白,自身并不需要战功作为进身之阶。

  反而要更加成熟稳住,才更符合周瑜对他的期待。

  “将军过谦了。”费观连忙道:“您这般年轻,却能稳重行事,可比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强太多,简直是寒鸦比凤凰呢。”

  费观也知晓陆逊与周瑜的关系,不敢轻视这位年轻人,隐隐还有巴结的意味。

  陆逊明白费观的意思,却也没有什么轻视之意。

  初投之将,行事小心翼翼乃人之常情。

  不仅不该轻视,反倒要重视一二,才能让降将安心、归心。

  “费将军哪里的话。”陆逊回敬道:“观您的才情,令郎料想肯定不凡,回头有机会定要结交一二。”

  费观眼睛一亮,顺杆往上爬,道:

  “那太好了,若学到将军一二神髓,定能让犬子受用终生。”

  陆逊感觉有些肉麻,连忙岔开话题问道:“还未请教令郎名讳?”

  “费祎,字文伟。”

  提及儿子的名字,费观隐隐露出自豪之色。

  显然刚才都是谦辞,费观对于这个儿子非常满意、看重。

  “犬子与将军年纪相仿,定然能合得来。”

  “好。”陆逊承诺道:“之后到了成都,定然要拜会一二。”

  ——————

  成都。

  联军大帐。

  愁云惨淡,气氛凝重。

  帐内好似弥漫着低气压般,教人置身其中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

  “据子龙探知,葭萌关已经失守,被周贼的人占据。”刘备低落道:“麋芳、张徵二位将军战死...”

  得知葭萌关的情况后,赵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派人马不停蹄返回报信,就有了眼下这一幕。

  “刘皇叔!”

  张鲁紧握拂尘,神色激动道:

  “我两个弟弟...都栽在这一场战事中!”

  本来嘛,张鲁待在汉中好好的,没打算掺和到蜀中的战事。

  架不住诸葛亮前来游说,抬出杀母之仇、灭门之恨,张鲁最终选择参战。

  眼下可好,成都没打下来,大仇尚未得报,反倒搭进去两个亲弟弟,以及数千大军。

  张氏本就不旺的人丁,眼下只剩张鲁光杆一个...心情可想而知。

  “天师息怒。”刘备深吸一口气,“眼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咱们该讨论如何平安度过难关。”

  “事后...”刘备郑重道:“定然给天师一个交代!”

  刘备心里明白,外部的危机已然逼近,内部绝对不能再出问题。

  无论如何,眼下必须稳住张鲁,否则万事皆休。

  阎圃也知大局为重,凑近小声劝说张鲁一番,后者才算稳住情绪。

  “好,此事暂且不提。”张鲁随即道:“敢问刘皇叔,眼下该如何度过?”

  “葭萌关被占据,我军粮道从根源上被断,没粮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面对张鲁的质问,刘备也是束手无策,只能隐含期待看向诸葛亮。

  “孔明,你可有什么妙策破敌?”

  诸葛亮端坐在席位上,死死攥紧手中的羽扇,深吸一口气压下胸中不甘,幽幽道:“中计了...”

  “周贼故意自南向北而来,让咱们误以为他是走长江,一路直奔成都城下...”

  正如庞统所言,当葭萌关失守的消息抵达,诸葛亮瞬间就能想通其中关节。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张鲁抓狂道:“事后谁推论不出事实?”

  诸葛亮抿了抿嘴唇,歉意道:“天师所言极是...”

  别说其他人,就连诸葛亮眼下,都有种‘事后诸葛亮’的错觉。

  好像每次对上周瑜与庞统,都会陷入这种尴尬的窘境。

  没办法,周瑜是熟知历史的挂逼,庞统的智计又不输诸葛亮。

  周瑜负责大方向,庞统专搞歪点子。

  每当“我有一计”出现时,就意味着诸葛亮要倒大霉...

  君臣二人双剑合璧、相辅相成,自然处处走在诸葛亮前边,让后者无计可施。

  “是张任!”法正突然激动道:“肯定是张任!”

  “周贼攻破白帝城,张任选择投降。”法正开口道:“定然是张任告知周贼蜀中的情况,然后作为向导走水路去往葭萌关,咱们才会一无所知!”

  法正不愧顶级谋士之名,甚至连细节经过都推敲出来,说的八九不离十。

  “这就不奇怪了...”刘备脸色阴沉郁闷。

  暗恨张任不仅与他作对,更恨张任竟转头周瑜麾下,如今带来这么大麻烦。

  “之前的事情就不要说了。”诸葛亮拉回整体,沉声道:“咱们还有一月余粮,必须在这期间渡过难关。”

  作为顶级的后勤大师,诸葛亮自然不会等到山穷水尽时,才想起去葭萌关取粮。

  军中粮草一直会留有盈余,运粮队也会打提前量,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纵使运粮队出现失期,也不至于让前线部队饿肚子。

  正是这个好习惯,不至于让联军立即断粮,甚至还能有一个月的缓冲期。

  “不如假意装作断粮撤退。”法正开口道:“引诱敌军上岸,咱们再掉头将其击败!”

  话音落下,一时间众人互相观察。

  谁也没有开口附和,但也没人出言反对,视线最终都落在诸葛亮身上。

  “或可一试...”

  半晌后,诸葛亮给出答复。

  “好!”刘备当机立断,“那就按照此计策行事。”

  “诸位不必气馁。”刘备打气道:“周贼在水上,咱们奈何他不得。但到了岸上,那就是咱们的强项!”

  “何况咱们的兵力,也比周贼要更多!”刘备挥拳道:“此战断然没有输的道理,优势依旧在咱们这边!”

  这不属于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危机之下必须要振奋军心。

  否则高层都士气低落,下边人会怎么想?

  故而无论如何,强打精神也好、故作镇定也罢,都必须摆出必胜的姿态。

  “大哥说得对!”张飞率先响应叫嚣,“周瑜小儿敢上岸,我先戳他一百个透明窟窿!”

  “是时候一雪前耻了!”关羽伸手抚须,杀气腾腾。

  张鲁不动声色,看了眼身旁的阎圃,后者微微点头。

  “我方没有意见。”张鲁随即开口,“不如朝米仓道撤退,做出假意退回汉中的意图,这样还更真实一些。”

  葭萌关依旧被截断,往金牛道走就是送死,未免显得太过奇怪。

  “天师所言极是。”刘备赞同道:“就这么办吧。”

  “通知下去、三军开拔,朝阆中方向行军!”

  “遵命!”

  众将起身抱拳,纷纷领命而去。

  就连刘备、张鲁都没闲着,全都离开军帐前去动员大军。

  唯有诸葛亮一人坐着没动,依旧待在位置上,眉宇间有着化不开的忧虑。

  “孔明。”法正来到近前,“我见你神色郁郁,计策可是有哪里不妥?”

  “并无不妥。”诸葛亮微微摇头,“孝直之计,恐怕是眼下唯一可行的策略。”

  “既如此,孔明为何还一脸忧愁呢?”法正不解道。

  “唉~”诸葛亮长叹一声,“就怕骗不过对方啊。”

  法正的计策确实不错,而且是唯一的出路。

  但诸葛亮深知一点,庞统不弱于他,周瑜更不是善类。

  如此浅薄的计策,真的能骗到对方吗?诸葛亮对此深表怀疑...

  甚至都不能说怀疑,而是笃定肯定骗不过对方,否则未免就有自欺欺人之嫌。

  “周贼竟如此狡诈?”法正神色沉重,“若此计骗不过对方,事情可就麻烦了...”

  “在我看来,肯定骗不过对方。”诸葛亮惨然一笑,“凤雏向来不离周贼左右,他绝对能识破此计。”

  “这该如何是好?”法正顿觉棘手。

  接触这么长时间,对于诸葛亮的能耐,法正还是非常认可。

  既然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在对面,这般雕虫小技...肯定是骗不过对方。

  “我有一个想法...”诸葛亮缓缓开口。

  “计将安出?”法正眼睛一亮,连忙出言追问。

  “刘璋。”诸葛亮沉声道:“我需要亲自入城,还请孝直替我安排。”

  “不可!”法正大惊失色,“万万不可!”

  “咱们已经与刘璋撕破脸,孔明此时入城,恐怕会被刘璋直接撕了!”

  开玩笑呢?

  刘备都打到成都城下了,诸葛亮这时候入城面见刘璋,此举完全就是往火坑里跳!

  任凭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如何厉害,万一刘璋压根不听、不信,一见面就下令斩杀,纵使卧龙有天大的本事与口才,也没有机会施展出来。

  “我亦知晓此行危险,但这是咱们唯一的机会!”诸葛亮斩钉截铁道:“不走这一趟,咱们注定无法幸免于难,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我深知凤雏的厉害。”

  “可是...”

  “没什么可是。”诸葛亮霍然起身,“主公三顾于草庐,不惜屈身招揽、折节下交、猥自枉屈,我是发自内心感激!”

  “自负胸有沟壑、腹有万策,能助主公成就一番大事,达成复兴汉室的伟业。”诸葛亮自嘲道:“怎料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屡屡在周瑜凤雏手中吃瘪。”

  “至今!”诸葛亮自恨道:“竟一事无成?”

  “没让主公有一寸安身立命所在,此皆我之过也!”

  自比管仲乐毅,可见诸葛亮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

  出山至今却一事无成,没能帮刘备安身立命,诸葛亮心中也不好受。

  “孔明不必自责。”法正劝慰道:“时也命也。”

  “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计策不成,也不全是你的问题...”

  “孝直不必安慰我。”诸葛亮强提一口气,“这一趟,我非走不可,定要为主公保住一线希望!”

  “你...”

  “拜托了!”诸葛亮躬身一拜,“此事不必告知主公知晓。”

  “另外...”诸葛亮语气一顿,“我若回不来,还望孝直从旁辅佐主公,亮在此先行谢过。”

  说罢,诸葛亮长身下拜,对着法正深深一礼。

  “孔明!”法正连忙跪下搀扶,“切莫出此沮丧之言!”

  “还望孝直答应!”诸葛亮直勾勾看向法正。

  二人四目相对,感受到诸葛亮眼神中的决绝,法正只觉胸中憋闷、不吐不快。

  “我答应...”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