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小乔:姐姐帮我给公瑾生孩子!-《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翌日。

  周瑜缓缓睁开睡眼,短暂迷茫后一片清明。

  “公子醒了?”

  偏头看去,步练师托腮对望,周瑜面露笑意。

  “怎么不多睡会儿?”

  “要服侍公子起身呀,怎能懒床呢?”

  “没那么多规矩。”周瑜随意道:“称呼也该换了。”

  “奴不过妾室,怎敢唤夫君?”步练师迟疑道:“免得夫人...”

  “可以喊良人,公子太生分了。”周瑜宽慰道:“你不用担心,既然要了你的身子,往后就是我的人。”

  “妾身明白。”步练师心中大石落地,暗道良人确实怜香惜玉。

  随后,二人起床更衣。

  尽管周瑜表示不用服侍,让步练师歇着,但后者依旧坚持。

  “体格子真不错。”

  看着没有不适的步练师,以及都快追上自己的身高,周瑜出言称赞,道:

  “往后,肯定能给我生出个大胖小子。”

  步练师心中一喜,娇笑道:“妾身一个人可生不出来,还需良人多多耕耘。”

  “没问题。”周瑜随口道:“你还行吗?今晚...”

  “行!”步练师挺着胸脯,不假思索回答。

  “好,那我还来。”周瑜做出许诺。

  新婚燕尔,多陪一下也是应有之事。

  同时小乔进来不堪征伐,正好让她歇息几日。

  步练师非常开心,“谢良人。”

  “一会儿换个院子,之后好生歇着。”

  周瑜洗漱之后,简单叮嘱一番,便离开温柔乡。

  蒋干估计也醒了,需要过去应付一下。

  前院。

  周瑜前脚刚过来,蒋干随后便找上来。

  显然,蒋干已经提前醒来,并且急于见到周瑜进行游说。

  “子翼昨晚歇息可好?”

  二人隔着案几相对而坐,周瑜作为主人率先开口。

  “在自己家,岂有不好之理?”蒋干能说会道。

  “哈哈~正是此理。”周瑜大笑道:“就把这里当自己家,往后常来常往。”

  “固所愿,恐脱不开身呐。”蒋干摇头叹息,“公瑾现在无官一身轻,可我身上还挂着差事呢。”

  “那便学我这般,辞官归隐。”周瑜淡然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加焉?”

  蒋干闻言一惊,急忙道:“公瑾正值壮年,怎生出归隐之心?”

  “唉~”周瑜长叹道:“功名利禄、过眼云烟,此番也是看透许多事情呐。”

  “小弟斗胆。”蒋干试探道:“公瑾贵为江东大都督,为何突然辞官呢?”

  “天下有人议论,都说周郎畏惧曹公,故而辞官避战。”

  “可以愚弟浅见,这绝非公瑾的行事风格。”

  “你我兄弟,说来不怕子翼笑话。”周瑜喟然道:“我为江东拼杀近十年,最后竟落得君臣不能相容。”

  “大战在即,孙权竟然要削我兵权,岂不可笑?!”

  “竟有此事?”蒋干大为吃惊,“此举殊为不智,无异于自毁长城。”

  “管他呢。”周瑜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江东如何、天下如何,跟我也没有什么干系。”

  “话虽如此...”蒋干连连摇头,“可惜啊。”

  “可惜什么?”周瑜知道蒋干要切入正题了。

  “可惜公瑾正值壮年,以你的才华当建立一番功勋,扬名立万、青史留名才对。”蒋干继续道:“归隐固然无忧无虑,却也籍籍无名。”

  “听子翼之言,莫非有什么好去处?”周瑜暗暗引导话题。

  “自然。”蒋干眼睛一亮,“如今我在曹公手下做事,公瑾若不嫌弃,小弟愿为您举荐。”

  “以公瑾之才,定能得到曹公重用,封侯拜将也不在话下。”

  “子翼此番前来,莫不是特意为曹公来游说?”周瑜突然板着脸发问。

  “岂敢?”蒋干连忙解释,“只是话赶话而已,我是听闻公瑾返乡,特意前来探望而已,并无其他目的。”

  “那就好。”周瑜脸上稍缓,“差点误会子翼,是愚兄不该。”

  “公瑾言重了。”蒋干连忙揭过,“不过小弟之言,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尤其曹公正值用人之际。”

  “江东弃公瑾,公瑾就让他们后悔终生!”蒋干试图勾动周瑜心中的怨恨。

  “终不能背德也。”周瑜黯然摇头,“宁人负我、我不负人。”

  “我与孙郎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连襟之亲。”周瑜坦荡道:“纵然孙权不能相容,看在死去孙郎的面子上,我也不能做出对江东不利之事。”

  “公瑾品德,实在令人钦佩。”蒋干由衷称赞,话锋一转,“但也不能因此,而误了自身的大好前途。”

  “就算公瑾不愿为难江东,同样也可以去曹公手下做事。”

  蒋干退而求其次,打算先把周瑜忽悠过去,也算是完成任务。

  “如今天下都有人议论,我乃畏惧曹公而避战归隐。”周瑜迟疑道:“倘若我真去往曹公手下,岂不是坐实这番言论?”

  “这...”蒋干强自道:“大丈夫问心无愧,何惧流言蜚语?”

  “此言差矣。”周瑜摇头道:“众口铄黄金,流言蜚语往往被刀剑更伤人。”

  “原来公瑾心病在此...”蒋干反问道:“若是能解决此事,公瑾可愿为曹公效力?”

  “这个...”周瑜犹豫道:“倒也不是不能考虑...”

  “再说吧。”周瑜突然意兴阑珊,没有把话说死,岔开话题道:“今日子翼不如陪我外出打猎?”

  “正有此意!”蒋干不假思索答应下来,“且待我更换戎装。”

  “善。”

  随即二人分开,蒋干回到房间内,便开始奋笔疾书。

  “立即面呈曹公。”

  “喏。”随行人员接过信件离去。

  ——————

  荆州,南郡。

  “看看。”

  曹操把信件递给程昱、贾诩等谋士传阅。

  “周郎为名所累,恐遭天下非议,故不敢为我效力。”曹操问策道:“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

  “此事易耳。”贾诩捻着山羊须,缓缓道:“丞相可以对外放言。”

  “何言?”曹操连忙请教。

  “丞相南征,无所虑也,唯忌周郎一人耳。”

  曹操率军南征,什么都不担心,唯一的忌惮就是周瑜本人。

  可想而知,这话一旦放出去,会有何等的效果?

  连曹操都忌惮周瑜!

  “损失些许薄名,却能得到周郎效力,是曹某赚了啊!”

  “妙哉!”曹操拊掌叫好,“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