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拓跋凌野终究是一代枭雄,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了沸腾的杀意,脸上重新挤出一丝笑容,只是那笑容显得有些僵硬:
“陈将军……果然慧眼如炬!佩服!佩服!”
但他心中已然下定决心,此人,绝不能留!
无论付出多大代价!
一坛酒下肚后,陈福禄安然返回城中,城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发出沉闷的声响。
城头上,孔立和众将连忙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
“福禄,没事吧?拓跋凌野那厮与你说了什么?”孔立关切地上下打量,生怕他少了根汗毛。
陈福禄简要将对话内容说了一遍,略去了拓跋凌野最后的杀意,只道:“无非是威逼利诱,想动摇军心罢了。”
众将闻言,纷纷唾骂拓跋凌野狡诈。
然而,陈福禄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将领的眼神中,除了愤慨,还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闪烁和疑虑。尤其是当他目光扫过时,有人下意识地避开了对视。
接下来的半日,表面平静,暗流却已在梁国城内涌动。
“听说了吗?陈将军今日在阵前,和那东齐大将军把酒言欢呢!”
“真的假的?不是去谈判吗?”
“千真万确!好多弟兄在城头都看见了!那拓跋凌野对陈将军客气得很,亲自倒酒!”
“嘶……这……陈将军莫非……”
“嘘!小声点!别乱说!陈将军可是救了咱们不少人!”
“救人是救人,可……唉,你说,东齐势大,陈将军如此英雄,万一……”
类似的窃窃私语,在军营的角落、在百姓聚集的水井边,如同瘟疫般悄然蔓延。
拓跋凌野此前派人散播的“拜将封侯”的流言,与今日阵前饮酒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在一些心智不坚的人心中,埋下了猜忌的种子。
一些原本就对陈福禄空降掌权、风头过盛心存芥蒂的梁国本土将领,此刻更是找到了由头,三五成群,私下议论。
“哼,我就说此人来历不明,怎会如此尽心为我大炎卖命?看来果然别有用心!”
“今日阵前饮酒,明日会不会就开城献降?”
“孔太守被他蒙蔽了!我等需早做打算!”
恐慌和猜疑,如同无形的蛛网,开始缠绕住刚刚提振起来的士气。
孔立自然也听到了风声,他坐在书房内,眉头紧锁,面前的茶水早已冰凉。
他信任陈福禄,但流言可畏,军心浮动乃是守城大忌。
这时,一名心腹家将悄声入内,低语道:“太守,王校尉、李偏将等几位将军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孔立心中一动,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他叹了口气:“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四五名梁国军中的中级将领鱼贯而入,个个面色凝重。
为首的正是那位白日里曾对陈福禄出城表示过担忧的王校尉。
“太守!”
王校尉抱拳,语气沉痛,“非是末将等多疑,只是如今城内流言四起,军心不稳!陈将军虽有大功,但其与敌酋阵前饮酒之事,众目睽睽,难以解释!万一……末将是说万一,他真有二心,我梁国城数十万军民,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是啊太守!不得不防啊!”
“还请太守收回成命,暂缓陈将军之权,以安军心!”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看似忧国忧民,实则逼宫。
孔立面色阴沉,手指敲击着桌面,心中权衡利弊。
他深知这是拓跋凌野的毒计,但若强行弹压,只怕会引发内部更大的分裂。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推开,陈福禄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面色平静,仿佛早已料到屋内的情形。
“诸位将军的担忧,福禄明白了。”
陈福禄的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书房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有担忧,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怀疑。
陈福禄走到孔立身边,目光扫过那几位将领,缓缓道:“拓跋凌野此计,甚是毒辣。他知强攻难下,便欲使我军自乱阵脚。”
王校尉忍不住道:“陈将军,空口无凭!你如何证明你与那胡酋并无勾结?”
陈福禄看向他,眼神锐利:“证明?我陈福禄行事,何需向小人证明?”
他语气陡然转冷,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拓跋凌野想离间,我便让他看看,什么叫弄巧成拙!”
他转身对孔立道:“太守,请即刻下令,将所有散播流言、动摇军心者,无论官兵百姓,一律擒拿,严加审问,揪出背后可能存在的东齐细作!同时,明日拂晓,我将亲率一部兵马,出城袭扰东齐大营!”
“什么?还要出城?”众将大惊。
“不错!”陈福禄斩钉截铁,“不仅要出城,还要打出我军的威风!让所有人都看清楚,我陈福禄,是站在哪一边!也让拓跋凌野明白,他的离间计,是何等可笑!”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畏首畏尾,只会坐实流言!唯有以雷霆行动,方能粉碎奸计,凝聚人心!诸位若还有疑虑,明日可随我一同出城,亲眼见证!”
一番话,掷地有声,带着强大的自信和决断力。
那几位原本心怀质疑的将领,被他气势所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孔立看着陈福禄,眼中闪过决断,猛地一拍桌子:
“好!就依福禄之言!准备明日拂晓出击!再有敢妄议军心、私下非议者,军法从事!”
翌日拂晓,天色微明。
陈福禄单人独骑,缓辔出城,直至东齐大营一箭之地外勒马停住。
这个举动,让城上城下所有人都愣住了。
陈福禄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运足中气,声音如同平地惊雷,滚滚传向东齐大营:
“大炎陈福禄在此!东齐鼠辈,可敢出营与某一战?!”
“陈将军……果然慧眼如炬!佩服!佩服!”
但他心中已然下定决心,此人,绝不能留!
无论付出多大代价!
一坛酒下肚后,陈福禄安然返回城中,城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发出沉闷的声响。
城头上,孔立和众将连忙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
“福禄,没事吧?拓跋凌野那厮与你说了什么?”孔立关切地上下打量,生怕他少了根汗毛。
陈福禄简要将对话内容说了一遍,略去了拓跋凌野最后的杀意,只道:“无非是威逼利诱,想动摇军心罢了。”
众将闻言,纷纷唾骂拓跋凌野狡诈。
然而,陈福禄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将领的眼神中,除了愤慨,还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闪烁和疑虑。尤其是当他目光扫过时,有人下意识地避开了对视。
接下来的半日,表面平静,暗流却已在梁国城内涌动。
“听说了吗?陈将军今日在阵前,和那东齐大将军把酒言欢呢!”
“真的假的?不是去谈判吗?”
“千真万确!好多弟兄在城头都看见了!那拓跋凌野对陈将军客气得很,亲自倒酒!”
“嘶……这……陈将军莫非……”
“嘘!小声点!别乱说!陈将军可是救了咱们不少人!”
“救人是救人,可……唉,你说,东齐势大,陈将军如此英雄,万一……”
类似的窃窃私语,在军营的角落、在百姓聚集的水井边,如同瘟疫般悄然蔓延。
拓跋凌野此前派人散播的“拜将封侯”的流言,与今日阵前饮酒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在一些心智不坚的人心中,埋下了猜忌的种子。
一些原本就对陈福禄空降掌权、风头过盛心存芥蒂的梁国本土将领,此刻更是找到了由头,三五成群,私下议论。
“哼,我就说此人来历不明,怎会如此尽心为我大炎卖命?看来果然别有用心!”
“今日阵前饮酒,明日会不会就开城献降?”
“孔太守被他蒙蔽了!我等需早做打算!”
恐慌和猜疑,如同无形的蛛网,开始缠绕住刚刚提振起来的士气。
孔立自然也听到了风声,他坐在书房内,眉头紧锁,面前的茶水早已冰凉。
他信任陈福禄,但流言可畏,军心浮动乃是守城大忌。
这时,一名心腹家将悄声入内,低语道:“太守,王校尉、李偏将等几位将军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孔立心中一动,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他叹了口气:“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四五名梁国军中的中级将领鱼贯而入,个个面色凝重。
为首的正是那位白日里曾对陈福禄出城表示过担忧的王校尉。
“太守!”
王校尉抱拳,语气沉痛,“非是末将等多疑,只是如今城内流言四起,军心不稳!陈将军虽有大功,但其与敌酋阵前饮酒之事,众目睽睽,难以解释!万一……末将是说万一,他真有二心,我梁国城数十万军民,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是啊太守!不得不防啊!”
“还请太守收回成命,暂缓陈将军之权,以安军心!”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看似忧国忧民,实则逼宫。
孔立面色阴沉,手指敲击着桌面,心中权衡利弊。
他深知这是拓跋凌野的毒计,但若强行弹压,只怕会引发内部更大的分裂。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推开,陈福禄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面色平静,仿佛早已料到屋内的情形。
“诸位将军的担忧,福禄明白了。”
陈福禄的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书房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有担忧,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怀疑。
陈福禄走到孔立身边,目光扫过那几位将领,缓缓道:“拓跋凌野此计,甚是毒辣。他知强攻难下,便欲使我军自乱阵脚。”
王校尉忍不住道:“陈将军,空口无凭!你如何证明你与那胡酋并无勾结?”
陈福禄看向他,眼神锐利:“证明?我陈福禄行事,何需向小人证明?”
他语气陡然转冷,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拓跋凌野想离间,我便让他看看,什么叫弄巧成拙!”
他转身对孔立道:“太守,请即刻下令,将所有散播流言、动摇军心者,无论官兵百姓,一律擒拿,严加审问,揪出背后可能存在的东齐细作!同时,明日拂晓,我将亲率一部兵马,出城袭扰东齐大营!”
“什么?还要出城?”众将大惊。
“不错!”陈福禄斩钉截铁,“不仅要出城,还要打出我军的威风!让所有人都看清楚,我陈福禄,是站在哪一边!也让拓跋凌野明白,他的离间计,是何等可笑!”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畏首畏尾,只会坐实流言!唯有以雷霆行动,方能粉碎奸计,凝聚人心!诸位若还有疑虑,明日可随我一同出城,亲眼见证!”
一番话,掷地有声,带着强大的自信和决断力。
那几位原本心怀质疑的将领,被他气势所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孔立看着陈福禄,眼中闪过决断,猛地一拍桌子:
“好!就依福禄之言!准备明日拂晓出击!再有敢妄议军心、私下非议者,军法从事!”
翌日拂晓,天色微明。
陈福禄单人独骑,缓辔出城,直至东齐大营一箭之地外勒马停住。
这个举动,让城上城下所有人都愣住了。
陈福禄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运足中气,声音如同平地惊雷,滚滚传向东齐大营:
“大炎陈福禄在此!东齐鼠辈,可敢出营与某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