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小院內。
杨宣调动太阳星权柄,目光在洪荒所有的神庙上面扫过,传递一条相同的消息。
孔子和释迦摩尼的那场论道,杨宣是除了孔子之外,最大的一个受益方。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某些方面,神道和佛门有些像,两者发展信徒的目的,都是为了香火愿力。
只不过,在佛门目前的教义当中,信徒的作用,就只是提供香火愿力的机器,除此之外,再无用处。
而佛门,则是一味地索取,除了一个死后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修佛门真法这个大饼之外,就没有其他什么实质性的付出。
佛门和信徒之间的关係根本就不平等,甚至可以算是单方面的压榨。
在孔子和释迦摩尼论道之前,洪荒东方的生灵还能用『佛门乃是圣人教派,定有其深意,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来安慰自己。
但在这场直播过后,看著孔子以金仙修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释迦摩尼这个准圣给彻底击败。
除非是真的对今生再无希望,否则基本是没有其他生灵信奉佛门。
反观神道,对信徒的福利那可就太好了,两相对比之下,直接把佛门按在地上踩。
在很久很久以前,神道便已经存在,並非是杨宣所创。
但是,在杨宣之前,神道无人重视,哪怕是昊天这个兼修神道的天帝,也只是觉得这只是旁门左道,比不得仙道。
昊天尚且如此,洪荒其他生灵,就更是瞧不起神道,神道的气运,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直到杨宣的出现,神道这才迎来了一场爆发式的发展期。
最初的时候,杨宣借著九州和天庭合作的机会,在在九州兴建神庙,初步推广神道。
那时候,还没有信徒的概念,只要人族付出足够的代价,就能请来天庭仙神,帮助建设九州城池,梳理周围地脉。
在这过程中,人族和仙神建立初步合作,对於神道没了排斥心理。
但渐渐的,人族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说,是不足之处。
那时候的天庭仙神本就不多,有诸多空缺,需要有诸多仙神留在天庭,维持天庭运转。
能够来到九州,回应人族请求的仙神不是很多,隨著人族建设步伐加快,开闢更多区域,这些仙神的数量就开始不够用了。
也就在这时,杨宣推演出诸多下品香火金身凝链法,让神道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出现信徒的概念。
天庭仙神只要凝练出香火金身,就能让香火金身行使仙神权柄,让仙神本身可以有更多修行时间,变得更加自由。
並且,杨宣在渡劫的时候,用行动展示出香火金身的强大。
告诉天庭仙神,如果可以凝练出上品香火金身,不仅可以让香火金身负责更多天庭事务,其本身也是一个强悍的身外化身。
此事一出,整个天庭所有仙神,都开始用心兼修香火神道,认真履行神职,积攒贡献,以求能够儘早兑换上品香火金身凝练法。
但想要凝练出下品香火金身,除了相应的功法之外,还有一个东西不可或缺。
就像修行仙道需要灵气一样,修行神道需要香火愿力。
虽然天庭仙神距离兑换上品香火金身凝聚法遥遥无期,但即便只是下品香火金身,只要凝练出来,同样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更重要的是,只有凝练出香火金身,才有收集香火愿力的容器,才能为了將来修炼上品香火金身凝练法做准备。
於是,九州所有的神庙,需求全都变了,变成只要成为天庭仙神的信徒,提供香火愿力,就能请天庭仙神相助。
相较於拿出实质性的灵物,这种单纯提供香火愿力,亦或是以香火愿力为主,其他灵物为主的交易方式。
对人族而言,请仙神相助的代价,明显是更小,他们自然乐得如此。
反正成为仙神的信徒,又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定期祈求,提供香火愿力便好。
既不用出卖自身,也不会影响修行,还能省下一笔灵物,何乐而不为
从这时候开始,神道算是正式在九州流传开来,当初建造的神庙,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等到天庭仙神凝聚出香火金身之后,人族惊讶的发现,由於天庭仙神或是將香火金身放在神庙,
或是让香火金身回到天庭履行神职,本体待在神庙当中,回应祈求的速度,快了不止一筹。
只要香火愿力足够,可以说是秒回!
而且数量也变得更多,以往的时候,由於天庭仙神还需要维持天庭运转,负责九州的仙神相当有限,很多神庙都处於关门停业的状態、
但有了香火金身,那就不一样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期之后,九州所有的神庙,或是有香火金身,或是本体坐镇,全都开门营业。
再加上神道修行需要香火愿力,为了避免信徒流失,天庭仙神回应信徒的速度更快,態度更积极。
双方皆有所求,神道在九州迅速发展,最终实现了人神共存的局面。
再后来,杨宣创出请神上身法,可以隔空请来香火金身的力量,或是降下投影,或是加持己身,提升自身的战力。
相较於到神庙去祈求,请神上身法隔空请来神灵相护,不管是用来与人斗法,还是帮忙打灰,都要更加方便许多。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时候,就算天庭仙神再怎么卷,也只能本体和香火金身一起行动,也只能同时做出两个回应。
但请神上身法就就不一样了,可以同时做出多个回应,香火金身的修为越高,能够做出的回应也越多。
虽然使用请神上身法做出回应,会消耗一部分香火,但却可以同时收穫更多份香火,肯定是更赚。
以往的时候,九州人族想要请神灵相助,那都是要排队的,毕竟九州人族的数量,肯定远超仙神的数量,根本就回应不过来。
有了请神上身法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神道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
也就是在这期间,神道开始在九州之外的其他地区流传开来。
九州没有外敌,对於请神斗法的需求不是很强。
但其他的地方就不一样了,不说每天都要打一场,一年、甚至是一月打一场,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请神上身法能够隔空请来神灵的力量相助,谁能拒绝这种好事
尤其是在原本势均力敌的对手,施展请神上身法,实力暴涨一大截之后,把自己暴打一顿之后,神道在洪荒各地的流传速度就更快了。
別人有,而你却没有,那就是处於天然的劣势,搞不好还得丟命,这怎么能行!
从神道的发展史就能看出,神道和佛门有著本质的不同。
从一开始,神道的本质就不是一味的索取,神灵和信徒也不是上下级的关係,而是平等的交易关係。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杨宣调动太阳星权柄,目光在洪荒所有的神庙上面扫过,传递一条相同的消息。
孔子和释迦摩尼的那场论道,杨宣是除了孔子之外,最大的一个受益方。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某些方面,神道和佛门有些像,两者发展信徒的目的,都是为了香火愿力。
只不过,在佛门目前的教义当中,信徒的作用,就只是提供香火愿力的机器,除此之外,再无用处。
而佛门,则是一味地索取,除了一个死后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修佛门真法这个大饼之外,就没有其他什么实质性的付出。
佛门和信徒之间的关係根本就不平等,甚至可以算是单方面的压榨。
在孔子和释迦摩尼论道之前,洪荒东方的生灵还能用『佛门乃是圣人教派,定有其深意,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来安慰自己。
但在这场直播过后,看著孔子以金仙修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释迦摩尼这个准圣给彻底击败。
除非是真的对今生再无希望,否则基本是没有其他生灵信奉佛门。
反观神道,对信徒的福利那可就太好了,两相对比之下,直接把佛门按在地上踩。
在很久很久以前,神道便已经存在,並非是杨宣所创。
但是,在杨宣之前,神道无人重视,哪怕是昊天这个兼修神道的天帝,也只是觉得这只是旁门左道,比不得仙道。
昊天尚且如此,洪荒其他生灵,就更是瞧不起神道,神道的气运,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直到杨宣的出现,神道这才迎来了一场爆发式的发展期。
最初的时候,杨宣借著九州和天庭合作的机会,在在九州兴建神庙,初步推广神道。
那时候,还没有信徒的概念,只要人族付出足够的代价,就能请来天庭仙神,帮助建设九州城池,梳理周围地脉。
在这过程中,人族和仙神建立初步合作,对於神道没了排斥心理。
但渐渐的,人族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说,是不足之处。
那时候的天庭仙神本就不多,有诸多空缺,需要有诸多仙神留在天庭,维持天庭运转。
能够来到九州,回应人族请求的仙神不是很多,隨著人族建设步伐加快,开闢更多区域,这些仙神的数量就开始不够用了。
也就在这时,杨宣推演出诸多下品香火金身凝链法,让神道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出现信徒的概念。
天庭仙神只要凝练出香火金身,就能让香火金身行使仙神权柄,让仙神本身可以有更多修行时间,变得更加自由。
並且,杨宣在渡劫的时候,用行动展示出香火金身的强大。
告诉天庭仙神,如果可以凝练出上品香火金身,不仅可以让香火金身负责更多天庭事务,其本身也是一个强悍的身外化身。
此事一出,整个天庭所有仙神,都开始用心兼修香火神道,认真履行神职,积攒贡献,以求能够儘早兑换上品香火金身凝练法。
但想要凝练出下品香火金身,除了相应的功法之外,还有一个东西不可或缺。
就像修行仙道需要灵气一样,修行神道需要香火愿力。
虽然天庭仙神距离兑换上品香火金身凝聚法遥遥无期,但即便只是下品香火金身,只要凝练出来,同样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更重要的是,只有凝练出香火金身,才有收集香火愿力的容器,才能为了將来修炼上品香火金身凝练法做准备。
於是,九州所有的神庙,需求全都变了,变成只要成为天庭仙神的信徒,提供香火愿力,就能请天庭仙神相助。
相较於拿出实质性的灵物,这种单纯提供香火愿力,亦或是以香火愿力为主,其他灵物为主的交易方式。
对人族而言,请仙神相助的代价,明显是更小,他们自然乐得如此。
反正成为仙神的信徒,又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定期祈求,提供香火愿力便好。
既不用出卖自身,也不会影响修行,还能省下一笔灵物,何乐而不为
从这时候开始,神道算是正式在九州流传开来,当初建造的神庙,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等到天庭仙神凝聚出香火金身之后,人族惊讶的发现,由於天庭仙神或是將香火金身放在神庙,
或是让香火金身回到天庭履行神职,本体待在神庙当中,回应祈求的速度,快了不止一筹。
只要香火愿力足够,可以说是秒回!
而且数量也变得更多,以往的时候,由於天庭仙神还需要维持天庭运转,负责九州的仙神相当有限,很多神庙都处於关门停业的状態、
但有了香火金身,那就不一样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期之后,九州所有的神庙,或是有香火金身,或是本体坐镇,全都开门营业。
再加上神道修行需要香火愿力,为了避免信徒流失,天庭仙神回应信徒的速度更快,態度更积极。
双方皆有所求,神道在九州迅速发展,最终实现了人神共存的局面。
再后来,杨宣创出请神上身法,可以隔空请来香火金身的力量,或是降下投影,或是加持己身,提升自身的战力。
相较於到神庙去祈求,请神上身法隔空请来神灵相护,不管是用来与人斗法,还是帮忙打灰,都要更加方便许多。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时候,就算天庭仙神再怎么卷,也只能本体和香火金身一起行动,也只能同时做出两个回应。
但请神上身法就就不一样了,可以同时做出多个回应,香火金身的修为越高,能够做出的回应也越多。
虽然使用请神上身法做出回应,会消耗一部分香火,但却可以同时收穫更多份香火,肯定是更赚。
以往的时候,九州人族想要请神灵相助,那都是要排队的,毕竟九州人族的数量,肯定远超仙神的数量,根本就回应不过来。
有了请神上身法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神道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
也就是在这期间,神道开始在九州之外的其他地区流传开来。
九州没有外敌,对於请神斗法的需求不是很强。
但其他的地方就不一样了,不说每天都要打一场,一年、甚至是一月打一场,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请神上身法能够隔空请来神灵的力量相助,谁能拒绝这种好事
尤其是在原本势均力敌的对手,施展请神上身法,实力暴涨一大截之后,把自己暴打一顿之后,神道在洪荒各地的流传速度就更快了。
別人有,而你却没有,那就是处於天然的劣势,搞不好还得丟命,这怎么能行!
从神道的发展史就能看出,神道和佛门有著本质的不同。
从一开始,神道的本质就不是一味的索取,神灵和信徒也不是上下级的关係,而是平等的交易关係。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
信徒提供香火(给钱),神灵做出回应(出力),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
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
而佛门的诸佛菩萨,高高坐於寺庙之上,俯瞰佛门信徒,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
对比之下,神道的教义,那简直太香了,平等的关係,公平的交易,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这,便是杨宣的机会。
趁著这个难得一遇,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
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全都收杨宣的传音。
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张贴神道的教义,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
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
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让洪荒眾生知晓,成为神道信徒,不用去拜佛,还能请神灵相助,那便够了!
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答案显而易见,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
或者说,在杨宣的计划中,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只要涉及交易,就都属於是商道!
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就得更改佛门教义。
不出意外的话,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
只要佛门这么做了,其根本教义当中,就出现了交易,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
等到商道大兴,那么佛门的香火愿力,多多少少都得受杨宣影响。
若是杨宣再完成开天壮举,佛门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尤其是开天之事,只要杨宣不说,就算是圣人都不见得能算到。
至於商道之事,佛门有可能想到,但想到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想到,也不会在意。
毕竟,如今的商道,就只是一个后天大道……甚至连大道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和商贸相关的小道罢了。
和佛门的传教比起来,一个后天小道根本就不在佛门的考虑范围內。
事实也的確如此,五万年后,隨著神道的教义广为流传,佛门作为方面教材,在洪荒东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差。
有许多佛门寺庙已经荒废,更有甚者,將佛门寺庙推倒,在原本的基础上,建造神道神庙。
甚至就连洪荒东方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流传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直播影像。
再加上神道教义是在洪荒所有地方流传开来,佛门在洪荒其他地方的影响力也將日渐下降。
等到十万年后,佛门在洪荒各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数生灵都在抵制佛门。
虽然大部分生灵都不敢得罪佛门,无法像杨宣、孔子这样和佛门对著干。
但是让自己以及族人、好友不要成为佛门信徒,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数万年时光,佛门自立教之后所做的努力,基本都付之东流。
以佛门的威望,虽不至於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也有几分人厌狗嫌的样子。
混沌。
准提道人看著如来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这杨宣当真是该死,当初就应该不顾一切,將他扼杀在摇篮当中!”
“唉!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用处。”
接引道人的脸色同样难看,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佛门如果不肯改变教义,別说是大兴东方,恐怕就连传教都做不到。
可一旦更改教义,佛门传教的速度,依旧无法和当初的那时候相比。
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但所需的时间,肯定会延长许多。
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再如何不甘,也不得不面对事实,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甚至是停滯不前。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出选择。
至於如何改变,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门教义上的问题,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
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神通。
但现在……不可能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
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便制定了两个教义,一个是用来传教,收割香火,儘快让佛门大兴。
等到佛门大兴之后,他们再来一句『眾生皆苦,入我佛门方得解脱』,顺势更改教义,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稳固佛门的地位。
两个教义,一个用来传教,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只要配合得当,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並迅速稳固下来,不留破绽。
只可惜,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
须弥山上,一眾佛陀菩萨,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许久之后,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
“唉!杨宣、孔子,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谁都没有想到,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
谁也没有想到,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
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就绕不开神道,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想要与其斗爭,同样不会简单。
“如此看来,儘早更改教义,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不会被神道挖走……”
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带著一眾僧人,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
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资质不俗。
很显然,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
只不过,有杨宣、孔子和百家爭鸣在,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