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强占用地-《从县委大秘开始平步青云》

  现在地被强占人被打伤,村民们情绪很激动,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影响我们镇里稳定发展的大局。”

  林薇听完,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岂有此理!”

  “在我们清河镇的地盘上,强占土地还敢动手打伤我们的人民群众,这简直是无法无天目无党纪国法!”

  “赵书记,这件事您打算怎么处理?”

  “需要我做什么您尽管吩咐!”

  “林镇长,你刚来正好借这个机会去村里走一趟。”

  赵海川沉声说道,“你代表我们镇党委和政府先去医院看望慰问受伤的村民,安抚家属情绪。”

  “然后去石桥村和村民们见个面,表明我们的态度稳住大家。”

  “另外也听听村民们最真实的声音。”

  “这件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我明白了!”

  林薇立刻站起身,没有丝毫犹豫,“查旧账是工作,但安民心是天大的事孰轻孰重我分得清。”

  “赵书记我马上去办!”

  说完,她便转身快步离开了会议室,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

  赵海川拿起电话,拨给了陈群。

  “陈群,打人案那边盯紧了!”

  “用尽一切合规的手段,给办案单位上压力!”

  “我不管那个马金宝是什么委员,打人就是犯法!”

  挂了电话,他又拨给了萧蔷。

  “萧蔷,两件事。”

  “第一镇长要的扶贫资金材料你亲自带人去挖,不管多难三天内必须摆在我桌上,要原始凭证!”

  “第二石桥村和柳树沟的产业调研加快速度!”

  “我要一个能拿到省里去评奖的方案!”

  电话那头,传来萧蔷干脆利落的回答。

  ……

  第二天。

  赵海川坐在后座,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荒凉景象。

  终于,车子在村口一棵老槐树下停稳。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焦急地等在那里。

  看到赵海川下车,老人快步迎上来。

  “赵书记?。”

  赵海川握住他的手。

  “王书记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你们能来,我们全村人都高兴!”

  王厚根搓着手,愁苦的脸上硬挤出一丝笑,“快,村里坐。”

  “不急,先去看看老师傅们。”

  王厚根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

  “哎,好好!这边走。”

  走了几分钟,到了一户土坯房前。

  院子里,三个老人正埋头干活。

  一个在编竹篮,一个在扎竹椅,还有一个在刮竹青。

  赵海川站着,没出声,静静地看。

  王厚根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都是村里手艺最好的老师傅了,最年轻的也六十好几了。”

  “那是王三爷,他编的竹筐以前是县里供销社的抢手货。”

  赵海川走过去,蹲下身。

  “老师傅一天能编几个?”

  王三爷抬起头,眯着眼打量他。

  “手脚快点两个。”

  “慢了就一个。”

  “一个能卖多少钱?”

  “镇上赶集,运气好二十块。”

  “运气不好十五块也得卖。”

  老人说完,低下头,继续手里的活计。

  二十块。

  一个手艺人一整天的劳作,换不来城里一杯奶茶钱。

  赵海川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这不是手艺的问题。

  “年轻人呢?没人学吗?”

  萧蔷忍不住问。

  另一个老师傅苦笑一下。

  “学这个?学了能娶上媳妇?能去城里买楼?傻子才学。”

  “东西好卖不上价有啥用?”

  “换不来钱啊。”

  离开篾匠家,一行人又往后山走。

  柳树沟的山泉,在几块大石头下汩汩冒着。

  水清得见底,杨光捧起一汪尝了尝。

  “甜的!书记,这水真好喝!”

  柳树沟的村主任李为民,也跟了过来。

  他一脸自豪,又一脸惋惜。

  “好是好,就是出不去。”

  “前几年有个老板来看过,说是水质比市面上卖的那些矿泉水都好想投资建厂。”

  “然后呢?”

  赵海川问。

  “然后?然后就没然后了。”

  李为民撇撇嘴,“今天跑这个局盖章,明天要那个部门审批。”

  “一会儿说环评不过关,一会儿说用地手续不全。”

  “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年,人家老板直接不玩了。”

  “说我们这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一句糙话,道尽了所有无奈。

  赵海川看着那汪清泉。

  竹编,山泉。

  这是两座被埋在土里的金矿。

  挖不出来,不是因为矿不好,是因为有人堵住了矿洞口。

  可能是无意的官僚主义,也可能……是故意的。

  回镇上的路上。

  赵海川靠在椅背上,闭着眼,脑子里却在飞速运转。

  竹编缺的不是手艺,是品牌是设计,是规模化生产是销售渠道。

  必须让它变得时尚,变得有故事,让城里的小资愿意为它买单。

  山泉缺的不是水质,是资本是许可是市场营销。

  李为民说的“妖风”和“王八”必须扫清。

  “萧蔷。”

  “在,书记。”

  “你马上联系两个人。”

  “一个是县里的电商协会会长,问问他,愿不愿意搞一个非遗扶贫的直播项目。”

  “另一个,联系省轻工设计院,我想请他们为我们的竹编产品做一套全新的包装和产品设计。”

  萧蔷的眼睛亮了。

  “省轻工设计院?”

  “这个……怕是不好请吧?费用也……”

  “先联系,拿出我们的诚意。”

  赵海川打断她,“告诉他们,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项目,这是一个能拿到省里去评奖的文化扶贫标杆项目。”

  他知道,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最好的草。

  对这些文化人、设计师,钱有时候不是第一位的,名声和荣誉才是。

  回到办公室,天已经擦黑。

  还没坐稳,萧蔷就抱着一摞文件夹走了进来。

  “书记,这是您要的历年扶贫资金的账目材料,原始凭证都在这里。”

  “我跟财务办的人核对了一晚上,发现几个大问题。”

  “第一,有几笔总额超过五十万的款项,流向了几个跟李镇长……”

  “有关联的企业,名义是劳务输出培训农产品采购,但票据不全,很多都是白条用途非常模糊。”

  “第二,还有一笔三十万的专项资金,是指定给一家叫绿源的农业科技公司的,用来发展大棚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