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民生板块-《从县委大秘开始平步青云》

  &a;萧蔷一愣:“您……您早就料到了?”

  赵海川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

  果然是这样。马金宝的动作比我想象的还快。

  钱茂才这个人,我了解过。

  胆小又贪婪,没有上面的明确授意,或者足够分量的利益,他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卡一个有镇政府背书的扶贫项目。

  能让他这么干的,除了马金宝,不会有别人了。

  而且马金宝背后,恐怕还有那位黄县长的影子。

  想从经济上扼杀我的项目,让我寸步难行,在清河镇待不下去?好手段。

  可惜,你们以为堵死了银行这条路,我就没辙了吗?

  赵海川看着情绪低落的萧蔷,安慰道:“别灰心,这恰恰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打到某些人的痛处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小镇。

  “既然他们不按规矩来,那我们就教教他们什么是规矩。”

  赵海川转过身,眼神锐利。

  “你现在马上去做两件事。”

  “第一,把我们所有的申请材料,加上今天钱茂才拒绝你的理由,原原本本地整理成一份书面报告。”

  “就写《关于清河镇农商行对扶贫产业贷款项目支持不力、消极作为的情况反映》,直接报送给县扶贫办和县金融办。”

  “抄送一份给市扶贫办。”

  “我们不跟他吵,让他的上级来问问他,扶贫政策是怎么落实的。”

  萧蔷的眼睛瞬间亮了。

  对啊!釜底抽薪!

  “第二,”赵海川的语气变得沉稳,“银行的钱我们暂时不要了。”

  “但项目一天都不能停。”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村支书王厚根的号码。

  “厚根叔,你现在召集几个村民代表,来镇里一趟,我在会议室等你们。有要紧事商量。”

  半小时后,王厚根带着几个村民代表,一脸忐忑地坐在了镇政府的小会议室里。

  赵海川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

  “各位叔伯兄弟,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跟大家说一件难事。”

  他把银行贷款受阻的事情坦诚地说了出来。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有人不想我们石桥村好起来,在背后使绊子。”

  “贷款这条路,暂时走不通了。”

  村民们脸上的希望之色瞬间黯淡下去,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王厚根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他娘的!这帮坐办公室的,就是看不起我们泥腿子!”

  “我们靠自己本事吃饭,他们凭什么卡我们?”

  “就是!赵书记,您说怎么办,我们都听您的!”一个年轻人激动地站起来。

  赵海川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镇党委和政府的决心不会变。”

  “别人越是打压我们,我们就越要把这件事做成!”

  “做出个样子给他们看!”

  “现在我有个想法。”

  “银行的钱是大钱,我们暂时拿不到。”

  “但启动项目是不是非得一步到位?”

  “我们能不能自己先凑一笔小钱,买最关键的几样设备和材料?”

  “人手不够,我们就自己学。”

  “工钱暂时发不出能不能先用工时入股,等产品卖出钱了再分红?”

  “我们先动起来,哪怕只做出几个像样的样品也比现在干等着强!”

  “我们用事实告诉所有人,这个项目行!”

  王厚根听完,沉默了半晌,猛地一拍大腿。

  “我懂了!赵书记,您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先干起来,不等不靠!”

  他转头对着其他村民说:“都听见了没?”

  “人家瞧不起我们,我们自己得瞧得起自己!”

  “我王厚根家里还有两万块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我先拿出来!”

  “我!我家还有八千!”

  “我出五千!”

  三天后,一笔由几十户村民东拼西凑出来的三万多块钱,交到了萧蔷手上。

  周福生老师傅听说了这事,主动找到赵海川,表示自己可以暂时不要补贴,全身心投入到教学里。

  ……

  次日。

  在周福生的指导下,他们用这些脱胎换骨的原材料,精心编织了几个全新的样品。

  这些新样品,无论是手感、光泽还是设计感,都和之前那些粗糙的“农家乐”产品有着天壤之别。

  赵海川让萧蔷用相机把这些新样品从各个角度拍了下来。

  “把照片整理好,再把我们村民自发集资,周师傅无偿教学,大家一起攻克难关的故事写成一篇通讯稿。”

  萧蔷一边记下一边问:“写好了给谁?”

  赵海川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市晚报,民生版块。”

  就在萧蔷把稿件和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出去的第二天下午,镇政府办公室那台老旧的电话机,突然响了起来。

  叮铃铃——

  萧蔷顺手接起:“喂,你好清河镇政府。”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清晰、干练的男声:“你好,请问是萧蔷主任吗?”

  “我是市晚报民生版的记者,我叫张毅。”

  “我收到了你发来的稿件,我们主编对你们清河镇村民自发集资,抢救非遗项目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想问一下我们这周方便过来实地采访吗?”

  电话挂断,萧蔷猛地转过身,看向办公室里正在看文件的赵海川。

  “赵书记!市晚报!他们要来采访!”

  ……

  “听说了吗?市里记者要来!”

  “真的假的?为啥事啊?”

  “还能为啥石桥村的竹编呗!赵书记搞的那个项目!”

  消息从党政办传到财政所,又飘进计生办的窗户。

  ……

  赵海川叫来了党政办主任杨光和萧蔷。

  “记者要来是好事,也是一次考验。”

  “杨光你负责协调,萧蔷你负责对接。”

  “记住我的总要求——实事求是。”

  杨光赶紧点头,拿出本子要记。

  “不用记,记在脑子里。”

  赵海川摆了摆手,“我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欢迎仪式,不提前准备稿子让老百姓背。”

  “记者想看什么就让他们看什么。想问什么就让他们问什么。”

  他的目光转向萧蔷:“你跟记者对接的时候,重点要不经意地透露几点。”

  “第一我们的竹编技艺,周师傅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