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拉拢杨松-《三国之家祖是曹操》

  阳平关既下,定军山便没有再去死守的意义了。

  定军山的守将连夜撤回了南郑,至此,从阳平关到南郑城的百里山道,再无可阻挡曹军的障碍。

  定军山虽然不高,却以“十二连山一颗珠”的独特地貌闻名于世。

  而此时的曹轩正率大军驻扎在了山下宴请诸将。

  酒过三巡,曹轩笑着问道:“朕听闻定军山深处藏有“饮马泉”,泉水清冽甘醇,杨祭酒,你可知晓?”

  “回禀陛下,外臣确有耳闻,若陛下有兴趣,外臣现在就派人去寻找。”张鲁的使者杨松恭敬的回道。

  “哈哈,不必了。

  天生万物必有其道理,这口泉水到了朕这里不过就是满足口腹之欲,但对于定军山周边的百姓们来说,这可能便是旱灾来临后他们的唯一生计。”曹轩笑着摆了摆手道。

  杨松脸上的赘肉抖了抖,忙躬身回道:“陛下仁德,真乃苍生之福!

  这饮马泉确有妙用,前几年定军山遭旱,周边十里八乡的百姓都靠它活命。

  我家主公当年也曾命祭酒们修过简易渠坝,只是战事起了,便搁下了…”

  曹轩瞥了他一眼,篝火的光在杨松脸上投出细碎的阴影,倒把那点讨好的心思照得透亮。

  他没接话,反倒转向司马懿道:“仲达,听见了么?

  杨主簿这可是给你这位未来的梁州牧,备下了一份大礼。

  若以此泉眼为水源挖一条沟渠,可惠及不少百姓呢。”

  “那懿就多些杨主薄了。”司马懿笑着举起酒杯道。

  “梁州牧?”

  曹轩点了点头道:“朕已经决定在汉中新设一地,名为梁州,而司马懿便是朕为汉中百姓选定的父母官。”

  听到此话,杨松微微一怔,心中颇有些不爽。

  这也太自大了吧?汉中还没平定呢,就开始设州了。

  就在此时,司马懿缓缓来到杨松旁边笑道:“陛下,杨主簿久居汉中,熟稔这山水脉络,可不是寻常英杰可比。

  臣请命,不妨就让杨主薄一直留在汉中,当臣的副手吧。”

  “善,这梁州刺史一职,朕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不知主薄意下如何啊?”曹轩略有深意的问道。

  杨松闻言,脸上的错愕瞬间转为狂喜。

  “臣…臣谢陛下隆恩!谢仲达公举荐!”他偷偷抬眼,见曹轩神色平和,司马懿立于旁侧含笑颔首,方才那点不爽早抛到九霄云外,刺史之位可比当个主薄体面多了,管他汉中平没平定,先接住这泼天富贵再说!

  “臣久在汉中,上至十二连山的路径,下至村墟的沟渠,无不了然于胸。

  今日归顺陛下,定当肝脑涂地,引泉灌田、清查户籍、安抚流民…但凡陛下与仲达公所嘱,臣万死不辞!”

  曹轩端起酒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目光在杨松与司马懿之间转了一圈,忽然笑道:“既如此,仲达可要看好你的副手。

  梁州的刺吏,手里握的可不仅是印信,还有百姓的饭碗。

  若百姓饭碗里没饭,那休怪朕砸你们的锅。”

  司马懿在曹轩的语气里已经听出了有些不悦,连忙对杨松解释道:“杨主簿此言差矣。

  你我皆是陛下臣属,何来高下之分?梁州牧主民政,管的是屯田、水利、流民安置,是让土地生粮、百姓安家;而刺史则主刑权,掌的是监察吏治、缉拿奸邪,是让规矩落地、法纪昭彰。

  大家日后同朝为官,相互配合就好。”

  此言一出,杨松方才明白自己刚才闹出了一个笑话,连忙干笑两声道:“仲达公所言甚是,是松孟浪了。”

  这时,曹彰突然拍案而起道:“都废什么话啊?

  姓杨的,本王问你,张鲁老儿什么时候过来投降啊?”

  杨松知道曹彰身份尊贵,他得罪不起,连忙笑着回道:“我家主公早有投降之意,只是不知投降后,陛下该如何对待张家人和五斗米教?”

  “哼,别说啥狗屁待遇,他若再磨磨蹭蹭,我二十万大军明日就踏平南郑,到时候别说他那五斗米道的坛场,就是定军山的石头,本王也给它劈成八瓣!”曹彰不禁冷哼一声道。

  此时曹轩终于说话了,摆了摆手道:“王叔,莫要失礼。

  张鲁降与不降,不过是迟早的事。

  杨主薄可以回去告诉张鲁,朕当初答应他的条件不会变,至于五斗米教么?那就不是朕能管得了的,毕竟朕不是神,也不能强迫百姓们信什么。

  但朕也有一个条件,希望张鲁能答应。”

  “陛下请说。”

  “朕不会在南郑授降,朕要张鲁来定军山授降。”曹轩缓缓回道。

  听了这个条件,杨松顿时松了一口气,拱手回道:“陛下放心,臣定会极力劝说主公的。”

  “善,张卫就在后帐,杨主薄去看看故主吧。”

  “诺,陛下。”

  待杨松离开后,曹洪立即低声询问道:“陛下,我们真的要舍弃南郑么?”

  “一座空城而已,有什么舍不得的?

  定军山地势险要,才是我们的决战之地,刘备不是想和朕堂堂正正的较量一番么?

  那朕就如他心愿,还有周瑜,他的水军就在江州接应。

  南郑城再坚,架不住江州水军顺江而上的快船。

  周瑜的楼船能三日之内从江州直抵南郑城下,届时腹背受敌,纵有十万兵也得被拖垮。”曹轩冷哼一声道。

  “陛下英明,是老臣糊涂了。”

  曹轩站了起来,豪气云干的说道:“诸位,此战对于我们大魏来说,堪称是定鼎天下的乾坤之战!

  “赢了,孙刘联军再无染指中原的底气,我军进可取益州,退可取江东。

  若是败了,我大魏恐怕十年之内都无法南下。

  大家都记住了,此战不是为了夺一座关、占一座城,是为了我大魏的安宁,更是为了天下一统,朕在这里拜托诸位了。”

  “愿随陛下死战。”众将怒吼道。

  “好,今日咱们不醉不归,明日开始备战整武。”

  “诺,陛下。”

  当夜喝的酩酊大醉的曹轩,还不忘嘱托司马懿颁布一份圣旨,那就是两不杀。

  何人不杀?那就是周瑜和诸葛亮。

  这二人虽然如今是自己的敌人,但一个是帅才,一个是相才,若是杀了,也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