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1章 肃王谢礼-《全家忘恩负义,重生我挂帅回朝》

  琉筝正要说话,老夫人开口了。

  “白姐儿,不得无礼!”

  对祖母,阮白筝还是有些惧怕的。

  她上前两步,对祖母行了礼,而后开口:“祖母,我看分明就没有泥石流,是她叫我们白害怕一场。”

  “若是真没有泥石流,岂不是更好?你的簪子,到时候再上山去拿就是了。”

  阮白筝一噎。

  “可、可……可这不是耍我们吗?”

  “好了,你先退下,等雨停了,再回去收拾你的东西。”

  祖母是无条件站在琉筝那边的。

  琉筝心里涌过暖流。

  三日来的日夜兼程,也不觉得辛苦了。

  阮白筝咬着牙,心里很不满,却又不敢在祖母面前太放肆,一时只能打算先回房。

  还好她的母亲二夫人赵氏在此时进来。

  “母亲,不是我说,杳杳刚回来,就这么折腾我们,这是几个意思?折腾我们也就算了,她怎么连带着您也跟着一起折腾?您是没看到,方才在庄子里的时候,几个壮汉二话不说,直接抓了我们进轿。知道的,是叫我们避险,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犯了什么罪呢!”

  “就是就是!”阮白筝道:“我爹的腿还因此磕了一下,现在还肿痛难忍呢。这是拿我们当犯人吗?”

  老夫人深深皱眉。

  “杳杳也是为了我们好,你们何必这么大怨气?”

  “到底是为了我们好,还是为了折腾我们,还不一定呢。”二夫人说。

  阮白筝:“就是就是!”

  琉筝刚救了祖母,心情好,不与她们一般见识。

  她认真解释:“二婶,四妹,并非琉筝刻意要折腾您,实在是山上危险……”

  “危险?哪来的危险?山庄不还是好好地立在那儿吗?再说了,真有泥石流,咱们那么大一个庄子,还能全部被淹没不成?”

  琉筝冷下脸。

  “既然二婶如此想,那你现在就回庄子去吧。琉筝不拦您。”

  “你!”绍氏正要跳脚,肃王身边那位络腮胡男子来了。

  他长得凶,又随身佩剑,二房母女虽然不知道他身份,还是下意识噤了声。

  房门开着,络腮胡男没走进来,只是站在门口敲了敲门。

  络腮胡男子自从得知琉筝就是昭勇将军后,对她的态度便好了许多。

  此刻,凶巴巴的脸上,挂着一丝笑,却看起来更吓人了。

  他拱拱手,道:“老夫人,叨扰了,我们王爷请阮将军一叙。”

  琉筝在下山的时候,就同祖母说过,上来的那伙人,是肃王的人,来帮他们的。

  琉筝道:“祖母,那我……”

  “不急。”老夫人说:“既是王爷相邀,杳杳,你换身衣裳再去,免得冲撞了王爷。”

  又说:“换好衣裳,让舒嬷嬷陪你去。”

  比起琉筝常年以男子身份示人,不那么在意男女之防,老夫人想得比较远些。

  肃王到底是个男子,而且还是个独身的,琉筝湿着衣裳去见不好,单独去见面更不恰当,故而提出让舒嬷嬷陪她。

  琉筝很快反应过来,让络腮胡稍等片刻之后,去了自己的房里换衣裳。

  因为她没带衣裳,还是三夫人送了过来。

  “多谢三婶。”琉筝真诚道谢。

  她知道,独峰书院进项没那么多,二房、三房的日子过得都不大好,但因为二房愿意讨好大夫人宋氏,所以日子过得较为宽裕。

  而这位三夫人,虽然性子好,做事却从来对事不对人。

  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

  如此性格,自然不讨大夫人喜欢。

  但琉筝素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她会替她改变现状。

  “一身衣裳罢了,虽料子一般,但是全新的,我未曾穿过。”三夫人特意解释了。

  琉筝在战场上死人的衣裳都穿过,怎会嫌弃料子不好?

  她再次道谢,三夫人笑笑,退了出去。

  舒嬷嬷替她更衣。

  干衣裳换上去,琉筝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多谢舒嬷嬷。”

  “大小姐太客气了。”

  两人便出门,跟着络腮胡往肃王的屋子里去。

  路上,络腮胡说他叫何乐易,是正四品上骑都尉,又问了琉筝,在鹿山之战上,她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琉筝简单解释了一下。

  “先毁掉对方的粮草,他们没了粮草,本就军心溃散,我们趁天黑进攻,先摸进帅营斩了他们的主帅,而后提着他们主帅的头,吓得他们更加手足无措,这才拿下了鹿山。”

  说得简单,但实际情况十分凶险。

  何乐易虽然不曾亲眼见到,但听琉筝这么说,也能想象她一个女子摸进帅营杀敌方主帅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能力。

  何都尉的眼睛很亮。

  “您真不愧是昭勇将军!”

  “何都尉过奖了。”

  “您叫我乐易就行。”何都尉对她很是崇拜,跟一开始拿剑指着她时判若两人。

  琉筝点点头。

  她知道,何都尉的崇拜,是她靠自己的血汗挣下来的。

  是她应得的,她也配得上。

  而前世,汗马功劳,全成了阮长筝的。

  如今,这些东西仍是她自己的,任何人都抢不走,任何人都别想抢走。

  说话间就到了肃王屋子的门口。

  舒嬷嬷要跟着琉筝进去,被何都尉拦住。

  “王爷只见阮将军一人。”

  “这……”

  舒嬷嬷看向她。

  “没事的,舒嬷嬷,我去去就回,您在隔壁安坐。”

  琉筝递给舒嬷嬷一个安心的眼神,迈过门槛进去了。

  她垂着眸进去,以男子礼躬身抱拳行礼。

  “末将琉筝,拜见王爷!”

  她面前不远处的软榻上,放着一张虎皮。

  肃王坐在虎皮之上,细细打量琉筝。

  她比三年前,出落得更美丽了。

  这种美丽,不是花园里精心培育的名花,而是经得起风雨的百草。

  他很想告诉她,他就是小衡子。

  可是他不能。

  他不能与她相认。

  非但如此,还要故意做出姿态,免得她认出来。

  故而,肃王没有给琉筝什么好脸色,只漠着声,说:“起来吧。”

  琉筝这才站直身子,朝软榻上看去。

  肃王玄衣褪下换成白衫。

  一只手搭在矮塌之上,袖口卷到有力的长臂中间,露出小臂上明显的肌肉线条。

  黑眸深邃有神,鼻梁高挺,嘴唇性感,放在一起,如温润公子美如冠玉,通身的冷冽气场却仿佛能将一切冻结成冰。

  白衫与虎皮相伴,给琉筝一种自己在与虎谋皮之感。

  可分明,那张脸,像极了边关时她收留的流民,小衡子。

  可小衡子,又分明已经死了……

  全身烧成黑炭,是她亲自安葬。

  她怕瞧着这样一张相似的脸,情绪失控,很快又垂下眸去,再次抱拳。

  “琉筝替阮氏一家老小谢过王爷,多谢王爷今日出手相助!”

  “举手之劳罢了,若说谢,本王还得谢你。私盐一事,多亏了你的副将及时将你的密信送来,本王才能与沈世子找到调查的方向。”

  说是道谢,语气里,依旧毫无温度。

  琉筝感觉不到他的话里有丝毫感激,甚至她觉得,他可能有点讨厌自己。

  可是琉筝不明白为什么?

  她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惹怒过这位王爷。

  他送来的万两黄金,她明明已经收下。

  思来想去,琉筝想到,大约是这位王爷同京城一些人一样,觉得她一介女流就该在家绣花焚香,不该去边关抛头露面。

  可若肃王真如此想,就不会送那一箱黄金,更不会亲自来避暑山庄帮忙了。

  琉筝想不通肃王奇怪的反应是为什么。

  思绪流转间,只听肃王再次开口:“你帮了本王,本王要怎么谢你?”

  “末将不敢。乔迁当日,王爷送了乔迁礼回来,这便算是末将的回礼了。”

  “回礼?你的回礼,不是一盒枣泥糕么?”

  “王爷误会了,那是……琉筝母亲做的给街坊邻居的见面礼。”

  肃王几不可闻地呵了一声,喜怒难辨。

  琉筝心里不由得打鼓,却也明白了为何潘鸿送了密信回来后,说肃王不可小觑。

  连喜怒都难分辨的人,城府自然极深。

  只听肃王再次说:“一码归一码,本王还是要谢你。”

  “王爷不必……”

  “阮将军用不着客气,本王已经为你准备了两个谢礼。带上来!”

  下一瞬,内室里一个嘴里被塞了布条,双手皆被捆绑着的仆妇被推了出来,踉跄着跪在地上。

  琉筝抬眼看过去。

  那仆妇不是别人,正是山庄陷入混乱后就不见踪影的钱嬷嬷。

  钱嬷嬷瞧见她,面露惊恐,忙低下头去不敢与她对视。

  琉筝眼底,蓄了一层杀意。

  这个老刁奴,险些害死祖母!

  但肃王在此,琉筝极力隐忍住了。

  却听肃王说:“本王上山的时候,见这老家伙鬼鬼祟祟抱着一袋子东西逃下来,便叫人将她拿下了。一番询问,得知是你阮家的人……”

  琉筝点头:“此叼奴的确是末将家里的嬷嬷,但她背主逃生,还私拿主家的东西,实在该打。多谢王爷替我抓住她。”

  “打?”肃王笑笑:“既是背主逃生又偷窃,就该直接杀了。阮将军虽然英勇,但到底是个女子,心肠太软。不如,本王替你处置了她?”

  钱嬷嬷听了,浑身颤抖着磕头,似有话要说。

  琉筝扯掉她嘴里的布,钱嬷嬷立即说:“王爷饶命!大小姐饶命啊!奴婢、奴婢也不是故意的,奴婢不知这山里会有泥石流……奴婢是听从大夫人的命令,这才从京城赶过来拦住老夫人下山……若早知如此,纵使奴婢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留老夫人在山上!大小姐明鉴,大小姐饶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