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是我不努力,是他太卷了-《全族!供我科举》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在青砖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秦思齐踩着板凳,踮起脚尖,将一本《弟子规》小心翼翼地放回书架上。

  "思齐,又来看书?

  "

  秦秀才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人拄着拐杖站在书房门口,花白的眉毛下,一双眼睛含着笑意。自从半月前背会《千字文》后,秦思齐获得了随时进出书房的特权。

  跳下板凳,用袖子擦拭后,秦思齐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老师。

  "小脸上写满了期待,

  "我能借《千家诗》看看吗?

  "

  秦秀才捋了捋胡子,目光扫过书架上那排整齐的线装书:

  "《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都背熟,能默写了吗?

  "

  "嗯!

  "秦思齐用力点头,可以用沙盘默写了。那你背来听听从

  "人之初,性本善

  "到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再到

  "弟子规,圣人训

  ",三本蒙学经典,一字不差。

  "尚可。

  "老秀才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千家诗》和一本《幼学琼林》,

  "先背这两本,

  "

  秦思齐如获至宝,将两本书紧紧抱在胸前,生怕它们长翅膀飞了:

  "谢谢老师!

  "

  走出书房,秋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秦思齐深吸一口气,空气中飘荡着稻谷的清香——马上就要秋收了,私塾也将放半月长假。他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把新得的书啃下来。

  "思齐!

  "刚走到院中,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为首的蒋彬眼尖,一眼就看见他怀里的书:

  "《千家诗》?老天,你又要开始背了?

  "

  汪永光哀嚎一声,抱着脑袋蹲在地上:

  "饶了我们吧!自从你半个月背完《千字文》,我爹天天拿戒尺逼我读书,手心都肿了!

  "

  秦思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三个月来,他确实把同窗们卷得不轻。先是《千字文》,然后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一本接一本,速度快得令人咋舌。那些七八岁的孩子哪见过这种阵仗,一个个被家里逼得苦不堪言。

  "你们看,

  "秦思齐翻开《千家诗》,指着第一首,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多美的句子啊!背诗其实很有意思的......

  "

  "打住打住!

  "蒋彬做了个暂停的手势,

  "我们可没你那个脑子。

  "他压低声音,

  "你知道李涛怎么说你吗?说你是妖怪变的!

  "

  秦思齐的笑容僵在脸上。他当然知道同窗们背后的议论——

  "神童

  "

  "怪胎

  ",甚至有人传言他半夜会发光。这些流言蜚语,让本就孤僻的他更加格格不入。

  "思齐才不是妖怪!

  "一个洪亮的声音插进来。秦思文挤进人群,黝黑的脸上写满愤慨。这三个月来,他是少数几个始终站在堂弟这边的人。

  "我弟就是聪明!

  "秦思文搂住堂弟的肩膀,虽然他自已也因为背不出书挨了不少板子,

  "你们就是嫉妒!

  "

  蒋彬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开个玩笑嘛......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秦思齐连忙岔开话题:

  "文哥儿,秋收假你回家吗?

  "

  "回啊!

  "秦思文眼睛一亮,

  "爹说要教我割稻子!思齐,你也来吧,我爹说可好玩了!

  "

  秦思齐懵逼的看着思文,心里腹诽道:那是纯纯忽悠啊!你能坚持半小时,我算你牛!正要回答“打死不去”,突然听见秦秀才的咳嗽声。老人不知何时站在了回廊下,脸色严肃:

  "聚在这里做什么?晨读时间到了!

  "

  孩子们一哄而散。秦思齐抱着新得的书,小跑着跟了上去。

  经历了半年的教导蒙学,已经开始四书五经里的《论语》,而现在晨读的内容是《论语》。秦秀才领着学生们诵读

  "学而时习之

  "一章,声音洪亮。秦思齐注意到,同窗们的朗读声比三个月前整齐了许多,就连一向吊儿郎当的汪永光也读得有模有样。

  看来他的

  "内卷

  "并非全无效果。

  "秦山青!

  "诵读结束后,秦秀才突然点名,

  "'巧言令色'下一句是什么?

  "

  秦山青腾地站起来,额头冒汗:

  "鲜、鲜矣仁......

  "

  "张学平!'君子不器'何解?

  "

  地主家的少爷涨红了脸,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一个接一个,学生们被问得哑口无言。秦秀才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花白的胡子气得直抖。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老秀才重重地顿了顿拐杖,痛心疾首地说,

  "看看人家思齐!三岁孩童,已将《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倒背如流!你们......唉!

  "

  教室里鸦雀无声。秦思齐低着头,能感觉到数十道目光像箭一样射向自已——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更多的是无奈的。尤其是秦思文,既为堂弟骄傲,又为自已屡屡挨板子而沮丧,表情复杂得像打翻了调色盘。

  "你们要好好向思齐学习

  "秦秀才继续说道,

  "其余人等,继续诵读《论语》,秋收回来后抽查。背不出的,戒尺伺候!

  "

  哀嚎声响彻教室。思齐回头看了一眼堂哥。秦思文冲他挤了挤眼睛,做了个加油的手势。

  秦思齐聚精会神地听讲,虽然能背诵许多经典,但理解深意还需要老师点拨。尤其是这些文言文,能背诵默写,但是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远非三岁孩童能自行领悟的。

  课程结束时,沉浸在震惊中无法回神。秦思齐收拾好自已的小书包,和堂哥一起回家!回家的路上,秦思齐抱着《千家诗》和《幼学琼林》,小脑袋里思绪万千。

  "思齐!

  "

  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刘氏站在门口,

  "娘!

  "秦思齐飞奔过去,一头扎进母亲怀里,

  "老师借我两本书!

  "

  刘氏的眼圈顿时红了。她蹲下身,仔细端详着儿子的小脸,说道:

  "娘就知道,我儿最聪明了......

  "

  夕阳将母子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秦思齐牵着母亲的手,突然觉得,都无所谓了。只要能让母亲露出这样的笑容,再多的苦也值得。

  "娘,秋收假我想帮大伯家割稻子。

  "他仰起小脸说。

  刘氏惊讶地看着他:

  "为什么?

  "

  "因为......

  "秦思齐眨眨眼,

  "我想知道'税熟贡新'是什么样子。

  "

  刘氏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好,娘带你去。

  "

  借着夕阳余光,如饥似渴地读着《千家诗》。昏黄的夕阳照在他专注的小脸上,将影子投在土墙上,显得格外高大。窗外,秋虫唧唧,仿佛在为他伴奏。